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原发隔异位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被引量:1
1
作者 洪雯静 张玉奇 +3 位作者 孙爱敏 吴兰平 陈国珍 金启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476-147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原发隔异位(malposition of septum primum,MSP)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名MSP儿童的超声心动图征象,并于CTA和胸外科直视手术结果比较。结果6例(85.7%)超声诊断正确,1例误诊为单心房。1例合并...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原发隔异位(malposition of septum primum,MSP)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名MSP儿童的超声心动图征象,并于CTA和胸外科直视手术结果比较。结果6例(85.7%)超声诊断正确,1例误诊为单心房。1例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心动图显示所有肺静脉均开口于解剖左房后壁,因原发隔异位导致肺静脉异常引流入右房。剑突下冠状、剑突下矢状、心尖四腔、胸骨旁短轴切面可清晰显示继发隔上边缘带缺如以及原发隔不同程度左移。结论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手段,能正确诊断原发隔异位,为该病的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异位 原发隔 肺静脉 右心房
下载PDF
先天性原发隔异位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2
作者 张宝富 俞劲 +3 位作者 叶菁菁 俞建根 马晓辉 刘喜旺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4-1080,共7页
目的分析原发隔异位(MSP)型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特点,以期为临床手术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经心脏外科手术或CTA证实的21例MSP型APVC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超声... 目的分析原发隔异位(MSP)型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特点,以期为临床手术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经心脏外科手术或CTA证实的21例MSP型APVC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表现,分析纳入患儿的一般资料、合并畸形、超声心动图特征、误诊情况及外科手术和随访情况。结果21例MSP型APVC患儿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8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13例;1例合并多脾综合征。超声心动图表现为肺静脉均开口于解剖左心房的后壁,继发隔发育不良或缺失,原发隔不同程度的偏移导致部分或全部的肺静脉血液引流至解剖右心房。超声首诊正确诊断18例(18/21,85.7%),误诊3例,分别为:1例MSP型TAPVC误诊为三房心合并PAPVC,1例MSP型PAPVC误诊为TAPVC合并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1例MSP型PAPVC误诊为继发孔ASD。20例患儿经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随访4~69个月(平均34个月),所有患儿均预后良好。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正确诊断MSP型APVC及其合并的心内畸形,有助于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异位引流 原发隔异位 超声心动图 房间 儿童
原文传递
先天性原发隔异位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力军 洪雯静 +3 位作者 张玉奇 陈亚青 王谦 金启晨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4-498,共5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原发隔异位(malposition of septum primum,MSP)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MSP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误诊的原因,提高超声心动图对MSP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上... 目的分析先天性原发隔异位(malposition of septum primum,MSP)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MSP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误诊的原因,提高超声心动图对MSP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8例经CTA、心外科手术或尸体解剖诊断为MSP患儿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肺静脉开口于解剖左房后壁,继发隔上边缘带缺如,原发隔向左偏移,肺静脉异常引流入原发隔右侧的心房。本组7例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患儿中超声诊断正确6例;超声误诊2例,其中1例误诊为单心房,1例误诊为三房心。结论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准确地诊断MSP,但需与单心房、三房心等畸形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原发隔异位 肺静脉 右心房
原文传递
探讨放射治疗前列腺癌原发灶对远隔骨转移性疼痛缓解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梁竹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0046-0047,共2页
以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原发灶对远隔骨转移性疼痛患者为例,探索放射治疗方案对该类患者的具体应用。方法:研究时间确立为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前列腺癌原发灶对远隔骨转移性疼痛患者5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实验组... 以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原发灶对远隔骨转移性疼痛患者为例,探索放射治疗方案对该类患者的具体应用。方法:研究时间确立为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前列腺癌原发灶对远隔骨转移性疼痛患者5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实验组(25例)和参照组(25例),参照组创建常规内分泌治疗机制,实验组创建放射治疗机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及对血PSA和ALP的影响。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实验组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参照组,实验组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参照组,实验组疼痛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依据前列腺癌原发灶对远隔骨转移性疼痛患者病情,实施放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更显著,显著改善患者疼痛情况,确保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原发灶对远骨转移性疼痛 放射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隔药灸“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范郁山 苗芙蕊 +1 位作者 廖爱妮 许富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2-357,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隔药灸"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血清雌激素(E2)和孕激素(P)水平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灸"命门"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隔药灸组... 目的:通过观察隔药灸"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血清雌激素(E2)和孕激素(P)水平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灸"命门"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隔药灸组,每组20只。以缩宫素建立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药物组用加味益母草膏按每日80g/kg灌胃给药;针刺组针刺"命门"穴,每次留针30min;隔药灸组用理中汤加减制成的药饼置于"命门"穴上,其上置小艾炷点燃施灸,连灸6壮。各组均于股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的第5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连续7d。比较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潜伏期和30min内扭体数,并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E2和P的水平,用RT-PCR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mRNA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次数较多,首次扭体潜伏期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针刺组以及隔药灸组均能明显延长首次扭体潜伏期,且能减少30min内扭体反应次数(均P<0.01);与药物组相比,针刺组及隔药灸组均能明显减少30min内扭体反应次数(P<0.01);隔药灸组30min内扭体次数最少(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E2含量显著增加,P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针刺组以及隔药灸组E2显著降低,P显著增加(P<0.01);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与隔药灸组E2显著降低,P显著增加(P<0.01);与针刺组比较,隔药灸组E2显著降低,P显著增加(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ER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PR mRN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子宫内膜ER mRNA表达显著降低,PR mRNA表达增加(P<0.05,P<0.01);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与隔药灸组ER mRNA表达降低,PR mRNA表达增加(P<0.05);与针刺组比较,隔药灸组ER mRNA表达降低,PR mRNA表达增加(P<0.05)。结论: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可能与降低痛经大鼠血清E2、子宫内膜ER mRNA表达,增加血清P、子宫内膜PR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灸原发性痛经命门 雌激素 孕激素 受体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