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溶性Tim-3对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Th1/Th2分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和秀魁 陶莉莉 +3 位作者 袁晓兰 齐一鸣 罗喜平 潘碧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观察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对Th1/Th2细胞分化的调节,探讨sTim-3在URSA病理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方法:选择52例URSA患者作为URSA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 目的:观察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对Th1/Th2细胞分化的调节,探讨sTim-3在URSA病理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方法:选择52例URSA患者作为URSA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20人作为正常妊娠组,育龄非孕者20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sTim-3和半乳糖结合蛋白9(Galectin-9)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价素2(IL-2)、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RSA组患者血清sTim-3(t=7.34,P<0.05)及Galectin-9水平(t=4.86,P<0.05)均升高;URSA组患者血清sTim-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t=5.63,P<0.05),而Galectin-9水平则低于正常妊娠组(t=2.76,P<0.05)。正常妊娠组(t=2.81,P<0.05;t=2.84,P<0.05)和URSA组(t=3.66,P<0.05;t=2.91,P<0.05)研究对象血清IFN-γ及IL-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URSA组患者血清IFN-γ和IL-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t=6.11,P<0.05;t=5.95,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正常妊娠组和URSA组研究对象血清IL-4和IL^(-1)0水平升高(t=2.53,P<0.05;t=2.52,P<0.05;t=2.69,P<0.05;t=2.33,P<0.05);URSA组患者血清IL-4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t=6.48,P<0.05;t=7.76,P<0.05)。结论:sTim-3表达增加和Th1/Th2稳态调节失衡可能是导致URSA患者反复流产的关键免疫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 可溶Tim-3 TH1/TH2
下载PDF
补肾益气养血方对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秀芳 侯丽 +2 位作者 肖永峰 贾卫静 孙晓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7期1842-1844,185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促血管生成素(Ang)-2水平变化以及补肾益气养血方对二者影响。方法选取复发性流产患者108例,行清宫后,按照患者意愿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67例和西药组41例。西药组自然妊娠后...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促血管生成素(Ang)-2水平变化以及补肾益气养血方对二者影响。方法选取复发性流产患者108例,行清宫后,按照患者意愿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67例和西药组41例。西药组自然妊娠后给予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保胎治疗,直至超过前次孕周2周以上;中西医结合组给予补肾益气养血方治疗3个月,自然妊娠后治疗同西药组。选取同期相同孕周正常早孕妇女30例作为正常组。分别测定3组就诊时血清PLGF、Ang-2水平,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达前次相同孕周时再次采血测定PLGF、Ang-2水平;统计2治疗组妊娠成功率和流产率。结果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PLGF、Ang-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早孕妇女(P均<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血清PLGF、Ang-2水平均较前次妊娠明显升高(P均<0.05),且中西医结合组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中西医结合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PLGF、Ang-2水平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有关,补肾益气养血方联合黄体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保胎治疗能够提高患者血清PLGF、Ang-2水平,且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 胎盘生长因子 ANG-2 补肾益气养血方
下载PDF
3种方案治疗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秀芳 冯亚宾 +2 位作者 姜瑞博 贾卫静 边文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6期2861-2863,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3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选择确诊的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208例,清宫术后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免疫治疗组62例、西药治疗组78例和... 目的通过比较3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选择确诊的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208例,清宫术后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免疫治疗组62例、西药治疗组78例和中西医结合组68例,分别采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激素保胎、补肾益气养血方+激素保胎治疗,统计3组妊娠成功率。结果免疫治疗组成功妊娠47例(75.80%),其中封闭抗体阳性者59例,妊娠成功47例,封闭抗体阴性者3例,均发生再次流产,封闭抗体阳性者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封闭抗体阴性者(P<0.05);西药治疗组成功妊娠45例(57.69%);中西医结合组成功妊娠56例(82.35%)。免疫治疗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妊娠成功率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组(P均<0.05),免疫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与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疗效均优于单纯激素保胎治疗,免疫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 免疫治疗 激素保胎 补肾益气养血方
下载PDF
清益调免方治疗早孕期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沈明洁 潘丁晨 +1 位作者 马庆良 蒋国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32期3535-3538,3637,共5页
目的观察清益调免方干预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早孕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将38例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分为常规保胎组13例、泼尼松组10例、清益调免组15例,同期随机入选年龄、停经时... 目的观察清益调免方干预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早孕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将38例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分为常规保胎组13例、泼尼松组10例、清益调免组15例,同期随机入选年龄、停经时间相匹配并自愿同意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正常妊娠早孕者15例作为正常妊娠组。常规保胎组予以黄体酮治疗,泼尼松组在常规保胎方案的基础上予以泼尼松5 mg/d口服,清益调免组在常规保胎方案的基础上予以清益调免方口服,3组均治疗4周。观察3组患者早孕期妊娠成功率(妊娠12周)及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清益调免组早孕期成功妊娠率为93.3%(14/15),常规保胎组为61.5%(8/13),泼尼松组为70.0%(7/10),清益调免组明显高于常规保胎组和泼尼松组(P均<0.05)。治疗前各患者组外周血CD8+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均<0.05),CD56^+CD16^+比例也较正常妊娠组均有上升趋势,其中常规保胎组、清益调免组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均<0.05)。治疗后,清益调免组患者外周血CD8^+及CD56^+CD16^+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常规保胎组及泼尼松组治疗后CD8^+及CD56^+CD16^+比例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清益调免方可降低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早孕期自然流产率,可能与其抑制以CD8^+T淋巴细胞及CD56^+CD16^+T淋巴细胞(NK细胞)为代表的杀伤性淋巴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 清益调免方 杀伤淋巴细胞
下载PDF
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徐清华 韩宁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目的:观察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胶囊对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的疗效并分析其对免疫功能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180例U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各60例,黄体酮组给予黄体酮胶囊保胎治... 目的:观察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胶囊对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的疗效并分析其对免疫功能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180例U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各60例,黄体酮组给予黄体酮胶囊保胎治疗,固肾安组采用固肾安胎丸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固肾安胎丸+黄体酮胶囊治疗,统计妊娠成功率、活胎分娩率、早期流产及晚期流产率,评定3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均在治疗前、治疗后的妊娠12周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及其Th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等免疫指标,计算Th1/Th2比值。结果:妊娠成功率、活胎分娩率最高,早期流产率也最低(均P<0.05);治疗后的妊娠12周时,3组孕妇小腹坠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倦怠乏力等积分均降低,且联合用药组积分最低;妊娠12周时,3组性激素水平均上升,IL-4、IL-6上升,IFN?γ、IL-2、Th1/Th2均降低,且联合用药组水平最佳(均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胶囊可调节URSA患者性激素水平,纠正免疫失衡,提高患者妊娠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 固肾安胎丸 黄体酮 免疫 激素
下载PDF
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月经周期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德胜 王曙光 +2 位作者 冯丽燕 黄小霞 马飞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2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URSA患者35例(URSA组)、健康女性40例(对照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的月经期、增殖期和分泌期采集两组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的百... 目的观察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URSA患者35例(URSA组)、健康女性40例(对照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的月经期、增殖期和分泌期采集两组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的百分比。结果 URSA组月经期、增殖期、分泌期外周血Treg比例分别为0.897%±0.432%、1.523%±0.519%、1.109%±0.336%,对照组分别为1.055%±0.390%、1.910%±0.554%、1.113%±0.364%,与同组月经期、分泌期相比,两组增殖期外周血Treg比例均升高(P均<0.01),且URSA组较对照组增殖期外周血Treg比例降低(P<0.01)。结论外周血Treg水平在URSA患者月经周期中呈现典型的动态变化,且在增殖期URSA患者的比例低于健康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 调节T细胞 月经周期 外周血
下载PDF
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剂量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海燕 吴晓云 +4 位作者 李晓荣 魏丽娜 邱惠麒 朱国战 周媛萍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20期1813-181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再次妊娠结局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对165例URSA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再次妊娠结局。同时检测和分析治...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再次妊娠结局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对165例URSA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再次妊娠结局。同时检测和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的CD4^+CD25^+Tr水平。将试验过程中供体血浆析出较少致使分离得到的淋巴细胞较少的患者37例作为低剂量组,较多者84例作为高剂量组。结果 165例患者中,再次妊娠121例,仍在治疗中44例。再次妊娠的患者中成功分娩87例,再次发生早期流产14例,继续妊娠20例,主动免疫治疗成功率88.5%。其中低剂量组成功分娩29例,再次早期流产8例,主动免疫治疗成功率(72.4%)显著低于高剂量组(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CD4^+CD25^(bright)T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 05);妊娠成功患者外周血CD4^+CD25^+Tr及CD4^+CD25^(bright)均较妊娠失败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主动免疫治疗对URSA患者有效,治疗时应注射高剂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CD4^+CD25brightT的表达水平,CD4^+CD25^(bright)可能是调控母胎界面局部免疫耐受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 CD4+CD25+T细胞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下载PDF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Treg及Th17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小玲 王娟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548-1549,共2页
目的分析对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实施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50例,患者均实施一个疗程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治疗前后使用RT-PCR法检测患者Foxp3和ROR-γt的总RNA含量,利用ELISA法检测患... 目的分析对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实施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50例,患者均实施一个疗程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治疗前后使用RT-PCR法检测患者Foxp3和ROR-γt的总RNA含量,利用ELISA法检测患者IL-17A和IL-35水平。结果治疗前患者Foxp3以及EBi3总RNA表达量均低于治疗后(P<0.05),治疗前患者ROR-γt及IL-17A总RNA表达量均高于治疗后(P<0.05)。治疗前患者IL-17A水平高于治疗后,IL-35水平低于治疗后(均P<0.05)。30例患者妊娠成功,20例患者妊娠失败,两组IL-35、Foxp3及EBi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实施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可改善机体内Treg及Th17细胞因子水平,尤其是Treg因子变化最为显著,表明Treg细胞因子在妊娠结局中可发挥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复发性流产 原因不明 主动免疫 淋巴细胞
下载PDF
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 被引量:4
9
作者 钟艳兴 张杰 欧水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26期113-114,共2页
目的观察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惠阳三和医院收治的URSA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 目的观察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惠阳三和医院收治的URSA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固肾安胎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64.00%(χ2=3.947,P<0.05);治疗后,2组患者小腹坠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和倦怠乏力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URSA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原因不明 固肾安胎丸 黄体酮胶囊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绒毛组织中可变剪接的调控分析
10
作者 杨丽 杨静 +2 位作者 叶尔登切切克 韩锐 腊晓琳 《中国性科学》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组织的可变剪接(AS)位点,探讨枢纽基因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URSA患者(URSA组)和4例选择性终止妊娠(ETP)孕妇(ETP组)的绒毛组织样本。采...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组织的可变剪接(AS)位点,探讨枢纽基因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URSA患者(URSA组)和4例选择性终止妊娠(ETP)孕妇(ETP组)的绒毛组织样本。采用Hisat2基因组比对软件分析各样本剪接位点,找出可变剪接基因(RASGs)和差异表达基因(DEGs)共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枢纽基因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结果RNA-seq测序后共检测出9种已知AS事件分类,其中A3SS发生率最高。共筛选出156个共表达基因,GO主要富集在蛋白质结合,KEGG富集在错配修复通路。5个枢纽基因分别为RAD51AP1、CDK1、BUB1、AURKA及UBE2C,其中RAD51AP1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免疫增强相关,CDK1与调节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免疫增强相关,AURKA与单核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免疫增强相关,BUB1、UBE2C与调节性T细胞免疫增强相关。结论RAD51AP1、CDK1、BUB1、AURKA及UBE2C可能是URSA参与免疫浸润的枢纽基因,是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绒毛组织 可变剪接 转录组测序 免疫浸润
下载PDF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免疫稳态平衡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许烨烨(综述) 任丽萍(审校) 《贵州医药》 2025年第1期44-47,共4页
成功怀孕涉及不同的母体生理变化,胎儿和母体之间通过细胞因子、血管生成介质和激素的某些复杂相互作用,形成母胎免疫耐受,维持正常的妊娠状态。目前普遍认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与母胎界面免疫稳态平衡紊乱有关,与免疫机制之间存在显... 成功怀孕涉及不同的母体生理变化,胎儿和母体之间通过细胞因子、血管生成介质和激素的某些复杂相互作用,形成母胎免疫耐受,维持正常的妊娠状态。目前普遍认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与母胎界面免疫稳态平衡紊乱有关,与免疫机制之间存在显著关系。本文通过综述免疫稳态平衡紊乱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免疫稳态 紊乱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及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曼曼 徐诗联 +8 位作者 张贺博 张瑞 杨如雪 张俊韦 任炳楠 张文娟 刘朝朝 刘文霞 管一春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比较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GT-A)助孕和未行PGT-A助孕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后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7日URSA患者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移植... 目的:比较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GT-A)助孕和未行PGT-A助孕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后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7日URSA患者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移植冷冻囊胚共115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移植前是否行PGT-A分为PGT-A组(行PGT-A+ICSI,315例)和非PGT-A组(行IVF/ICSI,843例),再根据移植日是否使用LMWH分为肝素组和非肝素组,为调整混杂因素进行1∶5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PSM后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及单胎活产围产结局的差异。对非PGT-A组和PGT-A组PSM前数据、肝素PGT-A组和肝素非PGT-A组临床妊娠结局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非PGT-A组中,肝素组和非肝素组的不孕年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33.8%vs 32.1%,P=0.610)、临床妊娠率(45.4%vs 43.8%,P=0.733)、流产率(28.0%vs 28.4%,P=0.958)、早期流产率(23.8%vs 25.4%,P=0.797)、活产率(31.9%vs 30.1%,P=0.6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T-A组中,肝素组和非肝素组的女方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59.8%vs 57.6%,P=0.763)、临床妊娠率(59.4%vs 57.6%,P=0.806)、流产率(20.4%vs 14.7%,P=0.448)、早期流产率(16.4%vs 14.7%,P=0.803)、活产率(46.9%vs 49.2%,P=0.7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PGT-A组中,肝素组和非肝素组内获得单胎活产患者的围产期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T-A组中,肝素组较非肝素组小于胎龄儿(10.3%vs 0.8%,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获得单胎活产患者的围产期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PGT-A助孕和未行PGT-A助孕的URSA患者应用LMWH并不能改善其妊娠结局,且行PGT-A助孕应用LMWH患者的围产期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低分子肝素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育龄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高危因素及其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芳建 汪怡 +1 位作者 屠炜恬 虞惠丽 《浙江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分析育龄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高危因素及其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3年5月浙江省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育龄期URSA妇女93例(URSA组),另选择同期正常妊娠育龄期妇女99例... 目的 分析育龄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高危因素及其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3年5月浙江省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育龄期URSA妇女93例(URSA组),另选择同期正常妊娠育龄期妇女99例(非URSA组)。根据临床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收集可能影响育龄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35岁、≥35岁)、BMI(<18.5kg/m^(2)、18.5~24kg/m^(2),>24kg/m^(2))、受教育年限(初中及以下、初中以上)、吸烟史、饮酒、孕期补充叶酸史、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3000元)、人工流产史、职业类型(脑力为主、体力为主)、居住地(农村、城镇)、MTHFR基因多态性(CC、CT、TT)。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育龄期妇女URSA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MTHFR基因C677T位点TT型、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有人工流产史为育龄期妇女URSA的高危因素(OR分别为1.763、1.740、2.149,P<0.05或P<0.01),孕期补充叶酸为育龄期妇女URSA的保护因素(OR=0.569,P<0.01)。结论 育龄期妇女发生URSA与MTHFR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相关影响因素包括MTHFR基因C677T位点TT型、受教育年限为初中及以下、有人工流产史、孕期未补充叶酸,可作为临床干预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 育龄期 高危因素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
下载PDF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前后HLA抗体的变化和妊娠结局
14
作者 李莉 王海燕 +2 位作者 乔杰 李蓉 刘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6期556-560,共5页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RPL)患者和正常生育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的状态;检测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后HLA抗体的转阳率;对比不明原因RPL患者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HLA抗体与妊娠结局,评估HLA抗体是否可作为LIT预测妊娠结局的...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RPL)患者和正常生育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的状态;检测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后HLA抗体的转阳率;对比不明原因RPL患者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HLA抗体与妊娠结局,评估HLA抗体是否可作为LIT预测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方法选取2014年12月3日至2015年6月10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中心门诊就诊的不明原因RPL患者24例作为RPL组,同期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未孕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均在20~40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仪-微珠法,分别测定不明原因RPL患者LIT前后和健康生育者外周血的HLA特异性IgG抗体,根据HLA抗体状态分为4类,包括HLA-I类阳性、HLA-II类阳性、双阳性(HLA-Ⅰ类、Ⅱ类均阳性)和双阴性(HLA-Ⅰ类、Ⅱ类均阴性),比较两组人群HLA抗体状态,分析LIT后RPL患者HLA抗体的转阳率,及HLA抗体状态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RPL患者HLA抗体状态与健康生育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T促进HLA抗体转阳,LIT后不同HLA状态的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明原因PRL患者,LIT前HLA特异性IgG抗体与正常生育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T可以促进HLA抗体转阳,免疫治疗后PRL患者HLA特异性IgG抗体与妊娠结局无关,HLA特异性IgG抗体不能作为LIT预测妊娠结局的唯一参考指标,尚需要结合其他免疫指标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RPL)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 HLA抗体 封闭抗体
下载PDF
丹寿汤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白介素-16表达水平及蜕膜化调控的意义
15
作者 宋红艳 崔天薇 +2 位作者 石少琦 肖惠冬子 卫爱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索肾虚血瘀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与正常女性孕早期外周血中的白介素-16(IL-16)水平及蜕膜化水平的差异,并探究丹寿汤对URSA患者IL-16水平及蜕膜化水平的影响进而分析其治疗URSA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肾虚血瘀型URSA早... 目的 探索肾虚血瘀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与正常女性孕早期外周血中的白介素-16(IL-16)水平及蜕膜化水平的差异,并探究丹寿汤对URSA患者IL-16水平及蜕膜化水平的影响进而分析其治疗URSA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肾虚血瘀型URSA早孕患者60例为观察组,随机分为中药观察组和西药观察,每组各30例;选取同期无自然流产病史早孕女性30例为对照组。中药观察组予中药汤剂丹寿汤连续口服4周,西药观察组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连续皮下注射4周,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治疗前(孕5周)后(孕9周)血清IL-16、蜕膜标志物催乳素(PRL)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的表达水平;超声检查监测各组孕期胚胎发育情况;观察各组孕12周妊娠结局及各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IL-16、PRL、IGFBP-1水平均高于中药观察组和西药观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IL-1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RL、IGFBP-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观察组与西药观察组中医证候总评分均较治疗后下降,中药观察组低于西药观察组,且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进行孕12周妊娠结局随访,三组持续妊娠率基本持平,中药观察与对照组持续妊娠率略高于西药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早期(5周)胚胎着床期,正常孕妇外周血IL-16水平明显高于URSA患者,且PRL与IGFBP-1水平高于URSA患者,提示胚胎着床期IL-16水平与子宫内膜蜕膜化水平呈正相关,而随着妊娠的发展IL-16水平与子宫内膜蜕膜化水平呈负相关。丹寿汤可降低URSA患者IL-16水平,促进子宫内膜蜕膜化水平,改善URSA妊娠结局,提高持续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丹寿汤 白介素-16 蜕膜化
下载PDF
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联合血小板聚集功能预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价值研究
16
作者 沈朝妍 王伟 +4 位作者 袁泉 王靖雯 刘涛 柳絮 侯方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9期633-640,共8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联合血小板聚集功能预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94例URSA患者作为URSA组,另外将同期在本院进行产检的11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URSA患者随访至妊娠28周...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联合血小板聚集功能预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94例URSA患者作为URSA组,另外将同期在本院进行产检的11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URSA患者随访至妊娠28周,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正常妊娠组(n = 25)和流产组(n = 69)。比较2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血小板聚集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血小板聚集率对URSA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URSA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搏动指数(PI)、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S/D)、血小板聚集率指标方面,URSA组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 P P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the combination of uterine artery flow parameters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function in predicting unexplained recurrent abortion (URSA). Methods: 94 patients with URSA from September 2021 to August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URSA group, and 110 normal pregnant women who underwent prenatal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URSA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until 28 weeks of gestation and divided into the normal pregnancy group (n = 25) and the abortion group (n = 69) according to the pregnancy outcome. The uterine artery blood flow parameters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uterine artery flow parameters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for the pregnancy outcomes of URSA patients was evaluated by ROC. Binary Logistic stepwise regression wa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pregnancy outcomes of URSA patients. Results: The indexes of the pulse index (PI), the arterial flow resistance index (RI), the systolic/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ratio (S/D), and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in the URSA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P P < 0.05). The ROC cur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95% CI) of the uterine artery flow parameters,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and their combined prediction of the pregnancy outcomes of URSA patients were 0.858 (0.807~0.910), 0.764 (0.753~0.816), and 0.903 (0.852~0.95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the uterine artery blood flow parameters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gnancy outcome of URSA patients, and the combined value of the two is highly significant in predicting the pregnancy outcome of URSA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子宫动脉血流参数 血小板聚集率 妊娠结局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从两期三循八法论治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经验
17
作者 王莹 邓阿黎 +3 位作者 熊梦欣 詹妮 陈颖庆 黄亦倜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8期108-112,I0004,共6页
复发性流产是妇产科常见妊娠并发症之一,病因错综复杂,甚至半数以上患者病因不明,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其相关治疗方案受到广大学者关注。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性优势。邓阿黎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两期三循八法”治疗不明... 复发性流产是妇产科常见妊娠并发症之一,病因错综复杂,甚至半数以上患者病因不明,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其相关治疗方案受到广大学者关注。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性优势。邓阿黎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两期三循八法”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即从“孕前和孕后”两期着手,遵循“预培其损、治病安胎、中西合参”三大原则,恪守孕前“清、培、调、疏”与孕后“活、健、凉、和”八大治法,能有效改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不良症状和降低流产率。现归纳总结邓阿黎教授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临床经验,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滑胎 中医药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陆冬媛 金建峰 +2 位作者 罗伟伟 钱柒雷 温晓雅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188-2192,共5页
自然流产是妊娠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连续发生2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被定义为复发性流产(RSA),其中约有50%的患者病因不明。不明原因RSA(URSA)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也缺乏特效治疗手段,是妇产科学研究的重点难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URSA... 自然流产是妊娠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连续发生2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被定义为复发性流产(RSA),其中约有50%的患者病因不明。不明原因RSA(URSA)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也缺乏特效治疗手段,是妇产科学研究的重点难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URSA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调研,发现URSA发病机制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失衡、滋养层细胞凋亡以及血管生成被抑制、免疫反应被激活有关。临床常采用免疫疗法(包括细胞疗法、细胞因子疗法、免疫抑制剂干预)、激素类药物、抗凝方案、中医疗法干预URSA,但部分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免疫
下载PDF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
19
作者 关卓越 李莉 +2 位作者 徐仰英 宋钰 王海燕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24期3061-3064,3072,共5页
目的研究妇女发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200例URSA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205名生育过子女且无自然流产史的正常妇女作... 目的研究妇女发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200例URSA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205名生育过子女且无自然流产史的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教育水平、家庭收入、个人生活习惯以及研究参与者夫妻双方的父母流产史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URSA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女方和男方年龄均大于对照组[(32±4)岁比(31±4)岁、(33±5)岁比(32±4)岁](P<0.05),家庭年收入<6万元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1.5%(23/200)比2.4%(5/205)](P<0.01),女方吸烟/被动吸烟、男方有饮酒习惯、女方父母有自然流产史的比例高于对照组[25.0%(50/200)比15.6%(32/205)、27.0%(54/200)比16.1%(33/205)、7.5%(15/200)比2.5%(5/205)](P<0.05),两组教育水平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方年龄、家庭年收入低于6万元、男性有饮酒习惯为URSA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8,95%CI 1.070~1.210,P<0.001;OR=3.397,95%CI 1.130~10.212,P=0.029;OR=2.039,95%CI 1.182~3.517,P=0.010),而女方教育水平的提升是URSA的保护因素(OR=0.283,95%CI 0.196~0.409,P<0.001)。结论URSA的发生与年龄、家庭收入、教育水平相关,因此应关注高风险人群、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孕前咨询和评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不明原因 病例对照研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温阳化浊法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经验
20
作者 邱韵桓 马赛花 +3 位作者 吴春蕾 王宝娟 董融 夏天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682-1686,共5页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可靠、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夏天教授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将URSA的根本病机总结为脾肾阳虚、湿浊内蕴,提出温阳化浊为治疗大法,自拟温阳化...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可靠、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夏天教授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将URSA的根本病机总结为脾肾阳虚、湿浊内蕴,提出温阳化浊为治疗大法,自拟温阳化浊方,以温肾健脾、化湿蠲浊为主要治则,并注重孕前调理,预培其损,改善URSA患者的妊娠结局,临床疗效显著。简要论述温阳化浊法治疗URSA的理论和诊治思路,并举验案一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温阳化浊法 滑胎 中医经验 复发性流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