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49年以来抗战题材影片中译员形象的塑造与变迁
1
作者 任文 向俊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3,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拍摄的涉及多语场景的抗战题材影片数量不少,但鲜有研究关注其中的译员银幕形象,仅个别论文考察此类影片中的“汉奸”译员。本文在认知文体学视阈下结合卡尔波珀的人物塑造认知模型和库克的语篇理论,考察194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拍摄的涉及多语场景的抗战题材影片数量不少,但鲜有研究关注其中的译员银幕形象,仅个别论文考察此类影片中的“汉奸”译员。本文在认知文体学视阈下结合卡尔波珀的人物塑造认知模型和库克的语篇理论,考察1949—2023年拍摄的21部抗战题材影片中译员形象的塑造与变迁。研究发现,虽然多数译员银幕形象是对“翻译即叛徒”这一原型的契合,但近年也出现了偏离原型的差异性译员形象。译员银幕形象的变迁折射了翻译作为一个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翻译活动,尤其是冲突情境下口译活动复杂性认知的变化;同时,译员银幕形象的变迁又进一步促进了观众认知的更新,反映出译员银幕形象和观众对翻译及译员的认知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文体学 译员银幕形象塑造与变迁 原型契合 原型偏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