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鹿角灵芝的诱导孔原基诱导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石文权 吕飞 +3 位作者 刘民强 杜艳 白贵仁 许爽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研究了开设诱导孔的方式诱导鹿角灵芝(Ganoderma amboinense)形成原基的方法,结果表明:鹿角灵芝在菌丝完全发满菌包或发满菌包至3/5以上时可以通过在菌包肩部下方1~2cm处开2个诱导孔诱导原基形成,这种诱导方法较常规方法可使菌丝未发... 研究了开设诱导孔的方式诱导鹿角灵芝(Ganoderma amboinense)形成原基的方法,结果表明:鹿角灵芝在菌丝完全发满菌包或发满菌包至3/5以上时可以通过在菌包肩部下方1~2cm处开2个诱导孔诱导原基形成,这种诱导方法较常规方法可使菌丝未发满的菌包提前20~30d形成原基;还可将原基形成率从52%提高至82%~94%,增产55%~186%;使用诱导孔处理未完全发满菌丝的菌包还可加速菌丝发满菌包、加强菌丝长势,增强子实体抗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灵芝 子实体生长点 原基诱导
下载PDF
覆膜对羊肚菌原基诱导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伟 刘柱明 李新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0-656,共7页
以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覆盖黑地膜(A)、覆盖白地膜(B)与不覆地膜(C)等三种处理方式,对其与梯棱羊肚菌原基诱导、催菇育菇、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覆盖黑地膜、白地膜与不覆地膜三种处理方式,... 以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覆盖黑地膜(A)、覆盖白地膜(B)与不覆地膜(C)等三种处理方式,对其与梯棱羊肚菌原基诱导、催菇育菇、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覆盖黑地膜、白地膜与不覆地膜三种处理方式,梯棱羊肚菌地畦培养10~30 d,其分生孢子层(菌霜)的浓密度分别为A<B<C;2)覆盖地膜有助于诱发菌丝体分化原基、菇蕾多、出菇多、成菇率和产量都高于不覆地膜的地畦块.为中原地区羊肚菌的规模化人工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棱羊肚菌 覆盖地膜 原基诱导 催菇 产量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培养和高频率芽再生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石淑稳 周永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共6页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影响下胚轴细胞再生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用附加2,4-D的培养基对下胚轴切段进行短时间的预培养可显著提高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能力,使芽再生率达90%以上;AgNO3对细胞...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影响下胚轴细胞再生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用附加2,4-D的培养基对下胚轴切段进行短时间的预培养可显著提高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能力,使芽再生率达90%以上;AgNO3对细胞的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丝氨酸和谷氨酰胺的有益效应不明显;下胚轴的上端比下端产芽早,但两者产芽率差异不显著;不同的基因型对同一培养条件反应不同,芽分化频率差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下胚轴 离体培养 2 4-D 原基诱导
下载PDF
植物叶发育调控机理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黄海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6-422,共7页
在植物的营养生长阶段 ,叶原基从植物地上部分顶端分生组织的周边区形成 ,在一系列细胞分裂和分化程序的指导下 ,最终发育成叶。近年来 ,通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鉴定和克隆了一批参与叶发育调控的关键基因 ,植物激素在叶原基的... 在植物的营养生长阶段 ,叶原基从植物地上部分顶端分生组织的周边区形成 ,在一系列细胞分裂和分化程序的指导下 ,最终发育成叶。近年来 ,通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鉴定和克隆了一批参与叶发育调控的关键基因 ,植物激素在叶原基的诱导和叶形态建成中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这个领域的主要研究工作是鉴定调控叶发育的新基因并且解释叶调控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叶发育 调控机理 原基诱导
下载PDF
Tadpole-shaped polymers based on UV-induced strain promoted azide-alkyne cycloaddition reaction
5
作者 Jinghui Hu Peng Sun +2 位作者 Xiubo Jiang Wen Zhu Ke Zha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277-1282,共6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synthesized well-defined tadpole-shaped polystyrene(PS) via the combination of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 and UV-induced strain promoted azide-alkyne cycloaddtion(SPAAC) reacti...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synthesized well-defined tadpole-shaped polystyrene(PS) via the combination of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 and UV-induced strain promoted azide-alkyne cycloaddtion(SPAAC) reaction. A di-bromo ATRP initiator(Br-ini-Br) containing cyclopropenone-masked dibenzocyclooctyne group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linear PS with a cyclopropenone-masked dibenzocyclooctyne in the middle of the chain and bromo groups at both ends(Br-PS-Br). Then we used the single electron transfer-nitroxide radical coupling(SET-NRC) reaction to transfer the bromo end groups to azide groups(N_3-PS-N_3). After UV irradiation, the dibenzocyclooctyne group was quantitatively released, and intramolecularly reacted with alternative azide end group to produce the tadpole-shaped PS based on SPAAC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tadpole-shaped UV-induced strain promoted azide-alkyne cycloaddition rea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