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原始神话中蕴含的原始人类的自省意识
1
作者 李仲先 何青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洪水神话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在人类社会初期,原始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了大致相同的神话,说明原始人类具有相同的原始心理和原始思维方式。在洪水神话中,原始人对洪水起因的思考,几乎相同的解释是由于人有罪过,神发洪水惩罚人类,... 洪水神话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在人类社会初期,原始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了大致相同的神话,说明原始人类具有相同的原始心理和原始思维方式。在洪水神话中,原始人对洪水起因的思考,几乎相同的解释是由于人有罪过,神发洪水惩罚人类,使人类灭绝。从这个洪水母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人开始由对自然界的思考转向对人类自身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话 原始人类 自省意识 洪水神话 原始思维方式 原始心理
下载PDF
灾难情境下的社会心态研究——“生物—心理—社会”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应小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8-14,共7页
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视角全面地探讨灾难情境下的人们的社会心态变化规律及其特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生物学视角的研究成果表明,灾难后的心理行为变化源于人类前额叶的高级认知控制功能受到应激影响的条件下转变为由杏仁... 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视角全面地探讨灾难情境下的人们的社会心态变化规律及其特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生物学视角的研究成果表明,灾难后的心理行为变化源于人类前额叶的高级认知控制功能受到应激影响的条件下转变为由杏仁核所主导的快速情绪反应模式。心理学视角的研究分析认为,灾难后的心理行为变化可看做进化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理论双重意义上的心理原始化过程。社会文化视角的分析认为,灾难后的心理行为变化可看做一种社会文化心态模式从"平时状态"向"灾难应急模式"的转换。这三个视角的研究分析既有内在本质的联系,也遵循各自不同的逻辑,只有将这三个视角结合起来考虑,我们才能获得对于灾难后社会心态变化的全面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 多学科交叉 社会心态 应激 心理原始化回归
下载PDF
民俗心理探微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忠丽 《职大学报》 1994年第2期76-79,92,共5页
在民俗共同心里素质的发展过程中,原始心理是基础,道德心理是发展,而审美心理则是其深层结构。
关键词 民俗心理 原始心理 道德审美
下载PDF
就B类“发展心理学”子目序列,试谈《中图法》类目划分的逻辑失误
4
作者 付林洋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2-43,共2页
《中图法》三版的问世,为不少使用单位解决了分类标引工作中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这是值得称道的。但是,它还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类目划分的逻辑性失误,便是其一,它使分类标引人员感到棘手和为难。笔者现就B类“发展心理学”子目... 《中图法》三版的问世,为不少使用单位解决了分类标引工作中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这是值得称道的。但是,它还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类目划分的逻辑性失误,便是其一,它使分类标引人员感到棘手和为难。笔者现就B类“发展心理学”子目的序列,谈一点肤浅的己见,供专家和同仁参考,旨在引玉。《中图法》三版将“发展心理学”的子目序列如下: B844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B844.1 儿童心理学.11 胎儿、新生儿心理学.12 幼儿心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图法 类目划分 子目 标引工作 种族心理 新生儿 标引人员 发展心理 儿童心理 原始人类心理
下载PDF
藏族神话认识原理 被引量:3
5
作者 斯农平措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30,共4页
文中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神话学理论为基础 ,对古籍所载及口头流存的藏族诸神话资料作了分析及评价 。
关键词 藏族神话 流变 认识原理 神话观 原始宗教心理
下载PDF
“申”、“電”、“神”蕴涵的汉民族原始宗教心理倾向
6
作者 何灏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第4期91-92,共2页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本文试通过考察《说文解字》等古代文献中"申"、"电"、"神"三字的训释,揭示其中蕴含的汉民族原始宗教心理倾向。
关键词 “申”、“电”、“神” 汉民族 原始宗教心理
原文传递
幻觉与示现修辞
7
作者 闾海燕 《高校教育管理》 1998年第2期71-73,共3页
幻觉是示现修辞(文学创作)的心理基础。示现修辞的三种形式与幻觉所涉及的三种时间相契合。但幻觉“真实性”的实现机制却在于原始(儿童)心理的同一性范畴。示现修辞是审美幻觉在审美理想呵护下的产物。它所实现的是艺术的真实而非... 幻觉是示现修辞(文学创作)的心理基础。示现修辞的三种形式与幻觉所涉及的三种时间相契合。但幻觉“真实性”的实现机制却在于原始(儿童)心理的同一性范畴。示现修辞是审美幻觉在审美理想呵护下的产物。它所实现的是艺术的真实而非现实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觉 审美幻觉 心理 原始——儿童心理 审美理想
下载PDF
生存态度与生命情感:孔子“敬”思想的人学意蕴 被引量:5
8
作者 付粉鸽 《孔子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57-63,共7页
"敬"是儒家核心范畴之一。孔子之前,"敬"是先民对天或帝等神秘力量的原始畏惧心理表达,至孔子,"敬"实现了一次重要的人学飞跃,由原始的恐惧心理转变为人之道德理性精神,成为德目、德性和德行的统一。作为... "敬"是儒家核心范畴之一。孔子之前,"敬"是先民对天或帝等神秘力量的原始畏惧心理表达,至孔子,"敬"实现了一次重要的人学飞跃,由原始的恐惧心理转变为人之道德理性精神,成为德目、德性和德行的统一。作为"德之干","敬"首先是基于对个体人格尊重的主体间关爱之情的理性表达;其次是个体交往的行为规范和实践准则——孔子主张"修己以敬"、"执事敬",在笃实行"敬"中获得德性的充实和事业的圆满;复次是生命追求的终极关切和文化信仰。经由孔子的人学化变革,"敬"成为儒家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性的哲学表达,积淀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性和价值信仰,为现代人走出生态困境和存在危机提供了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原始心理 人文理性 道德情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