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虫啉和啶虫脒在两种叶菜上残留的原始沉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杜鹏辉 饶钦雄 +4 位作者 王献礼 张其才 邓忠声 李华玺 宋卫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6-413,共8页
叶菜上农药原始沉积行为受作物形态、农药种类及其剂型、施用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评估农药残留的重要指标。以吡虫啉和啶虫脒为目标农药,以菠菜和生菜作为靶标作物,通过农药施用后的原始沉积行为,以及兑水量、叶面积指数和农药剂型... 叶菜上农药原始沉积行为受作物形态、农药种类及其剂型、施用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评估农药残留的重要指标。以吡虫啉和啶虫脒为目标农药,以菠菜和生菜作为靶标作物,通过农药施用后的原始沉积行为,以及兑水量、叶面积指数和农药剂型对农药沉积的影响,初步揭示了农药原始沉积规律。结果表明:施药后0.5~8 h内其沉积量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选择施药后2 h时测定其原始沉积量;两种农药在菠菜和生菜中主要沉积在叶片表面,沉积量占比均在87%以上,在根和土壤中的沉积量较少;农药施药剂量相同而兑水量不同,则原始沉积量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兑水量的增加,沉积量逐渐减少;菠菜和生菜中农药沉积量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原始沉积量与剂型也有相关性,在施药剂量相同时,吡虫啉在菠菜、生菜中原始沉积量最高均为可湿性粉剂,沉积量分别为0.66和0.77 mg/kg;啶虫脒在菠菜中原始沉积量最高为乳油和可湿性粉剂,沉积量均为0.65 mg/kg,生菜中原始沉积量最高为可湿性粉剂,沉积量为0.37 mg/kg。研究结果认为,农药剂型、兑水量和叶面积指数均会影响叶菜表面农药原始沉积量,该结果可为叶菜中农药合理安全施用和农药残留管控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啶虫脒 叶菜 残留 原始沉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农药剂型、喷雾参数与采样方法对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原始沉积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秦曙 庞斌 +2 位作者 乔雄梧 赵丽娟 王霞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9-323,共5页
以代森锰锌为对象,研究了农药剂型、喷雾参数和采样技术对小油菜施药后原始沉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型、相同有效成分用药量的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不同,30%代森锰锌悬浮剂喷雾后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94.4~115.8mg/... 以代森锰锌为对象,研究了农药剂型、喷雾参数和采样技术对小油菜施药后原始沉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型、相同有效成分用药量的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不同,30%代森锰锌悬浮剂喷雾后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94.4~115.8mg/kg)明显高于70%可湿性粉剂(34.3~86.1mg/kg)和75%水分散粒剂(61.1~82.4mg/kg);同种剂型和剂量条件下,施药液量的多少对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施药液量的增加,沉积量呈递减趋势;喷片孔径从0.7mm增大至1.6mm时,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沉积量由86.3mg/kg减小至65.1mg/kg;喷雾压力对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影响不大;采用对角线采样方法,当采样数量为5时,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与采样数量15,25相比差异显著;当采取随机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分别为25,50和100时,三者之间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差异不显著,但与对角线采样法相比差异显著。可见农药剂型、喷雾参数和采样方法成为影响农药原始沉积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剂型 喷雾参数 采样方法 小油菜 代森锰锌 原始沉积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三叠纪地层发育特征及原始沉积格局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彭兆蒙 吴智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352,共10页
在对华北地区三叠系垂向发育特征及横向展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从岩性特征、厚度变化、地层接触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有关地层剥蚀量方面的研究,对三叠纪期间华北地区的原始沉积格局进行了讨论:早、中三叠世,华北板块内部基本上继... 在对华北地区三叠系垂向发育特征及横向展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从岩性特征、厚度变化、地层接触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有关地层剥蚀量方面的研究,对三叠纪期间华北地区的原始沉积格局进行了讨论:早、中三叠世,华北板块内部基本上继承了晚海西期以来的构造格局与沉积特点,为一大型内陆沉积盆地,以河湖相的稳定杂色砂泥岩沉积为主;晚三叠世开始的印支运动使华北东部全面抬升,盆地向西部退缩:西南部仍为统一的大型沉积盆地,发育温暖潮湿环境下的河流—湖泊相沉积;东部以隆升剥蚀为主,造成先期沉积的下、中三叠统的剥蚀缺失,一些地区剥蚀深及古生界,仅局部地区发育小型的山间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发育特征 原始沉积格局 三叠纪 华北
下载PDF
基于解释单元划分的多曲线联合确定地层原始沉积韵律 被引量:3
4
作者 文慧俭 李雪英 +1 位作者 王盛强 马世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9-305,共7页
沉积韵律是控制厚层砂体内部水淹分布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只有在同一口井内同一个沉积韵律内部各小层的电性特征才具有相对可比性,因此,也只有在同一口井同一个沉积韵律内部判断各小层水淹级别高低才更具有实际意义。以稳定泥岩隔层为... 沉积韵律是控制厚层砂体内部水淹分布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只有在同一口井内同一个沉积韵律内部各小层的电性特征才具有相对可比性,因此,也只有在同一口井同一个沉积韵律内部判断各小层水淹级别高低才更具有实际意义。以稳定泥岩隔层为划分标志,将测井曲线划分为与沉积韵律一一对应的解释单元。联合深(浅)电阻率曲线与密度测井曲线,以厚层砂体电阻率曲线的平均斜率倾斜角及密度曲线的相对重心为判别参数,利用计算机自动判别出每一个解释单元中所包含的原始沉积韵律类型。3口密闭取心井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划分原始沉积韵律,与人工解释结果对比,符合率达到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沉积韵律 解释单元 水淹级别 相对重心 平均斜率倾斜角 测井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原始边界恢复 被引量:37
5
作者 赵俊峰 刘池洋 +4 位作者 梁积伟 王晓梅 喻林 黄雷 刘永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3-569,共17页
有关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各时期原始沉积面貌的探讨,长期以来深受关注但认识和研究程度不一,其中对于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的研究尤为薄弱。本文针对鄂尔多斯克拉通内大型坳陷型盆地的属性及其演化-改造特点,从今盆地及邻区残存沉积建造... 有关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各时期原始沉积面貌的探讨,长期以来深受关注但认识和研究程度不一,其中对于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的研究尤为薄弱。本文针对鄂尔多斯克拉通内大型坳陷型盆地的属性及其演化-改造特点,从今盆地及邻区残存沉积建造、现今构造格局两方面出发,在大量野外露头观测、钻井与测井资料分析及实验测试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相分析、物源综合分析和对周邻构造单元形成演化史的分析,认为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盆地的原始沉积边界大致为:东在今太行山脉以西;北在今河套盆地一带;西北部边界在狼山—巴彦浩特盆地—科学山一带;西南部边界在今六盘山西缘;南部边界在今渭河盆地一带。自盆地周缘向湖盆中心有大致7个方向的物源供给,沉积中心位于原始盆地中心偏南。该期盆地的演化记录了华北克拉通西部由印支期的南北分异向燕山期东西分异的转变过程与时限。该研究对于构建完整的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时空坐标和铀矿、石油等能源矿产勘探评价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直罗组 安定组 原始沉积边界
下载PDF
沉积古地貌基本恢复方法及实例研究:以饶阳凹陷沙一段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叶蕾 朱筱敏 +3 位作者 谢爽慧 杨棵 张美洲 秦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9-1155,共17页
沉积古地貌的恢复有助于重建沉积物搬运路径系统,是源-汇系统分析的重要内容,对研究沉积盆地古水系和沉积体系分布演化以及储层发育至关重要。文中梳理了恢复古地貌的常用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明确残余厚度法、印模法、回剥和填平补齐法、... 沉积古地貌的恢复有助于重建沉积物搬运路径系统,是源-汇系统分析的重要内容,对研究沉积盆地古水系和沉积体系分布演化以及储层发育至关重要。文中梳理了恢复古地貌的常用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明确残余厚度法、印模法、回剥和填平补齐法、沉积学法、层序地层学法、地球物理学法等是恢复沉积古地貌的基本方法,认为在恢复沉积古地貌过程中还应考虑构造沉降差异、压实作用、地层剥蚀和古水深等因素影响,未来古地貌研究将逐渐向多学科理论交叉、多方法综合分析、多资料应用验证的方向发展。饶阳凹陷蠡县斜坡沉积古地貌研究表明:沙一段沉积前该地区为北北东走向、西抬东倾、南缓北陡的斜坡,自西向东依次为凸起区、斜坡区和洼槽区;地貌对砂体的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斜坡区受2条坡折带控制,在坡度较缓处更易发育砂质沉积物,而洼槽区多组北东向正断层形成的半地堑组合地貌限制了砂体的发育,但在地势较低处和靠近断层处更易堆积砂质沉积物,这些砂体在平面上呈连片状,可作为潜在的有利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压实校正 原始沉积厚度 沙河街组 饶阳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施药因子对三唑磷在水稻上残留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付岩 王蒙岑 +2 位作者 秦丽 桂文君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4,共6页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药剂量、稀释倍数、施药次数、剂型、施药时期对三唑磷在水稻上原始沉积的影响,并通过套袋处理探讨了穗期施药对糙米中三唑磷最终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唑磷的原始沉积量与施药剂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药剂量、稀释倍数、施药次数、剂型、施药时期对三唑磷在水稻上原始沉积的影响,并通过套袋处理探讨了穗期施药对糙米中三唑磷最终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唑磷的原始沉积量与施药剂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稀释倍数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y=0.883 1+0.352 7x(r=0.982 2)和y=110.21-0.200 5x(r=0.986 2),施药次数与三唑磷残留量呈正相关;于穗期施药后,未套袋处理糙米中三唑磷的残留量显著高于套袋处理。明确了田间施药过程中影响三唑磷在水稻上原始沉积量的主要因子为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和稀释倍数,探明了套袋处理能有效降低糙米和谷壳中三唑磷的残留量,可为科学合理施药以有效降低农药残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磷 水稻 残留 施药因子 原始沉积
下载PDF
渤海海域庙西凹陷古近纪沙三段沉积期原盆面貌恢复 被引量:15
8
作者 韩少甲 赵俊峰 +2 位作者 刘池洋 芦建军 贾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9-347,共9页
庙西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的东南部,是渤海海域近期勘探的热点地区和潜在富烃凹陷之一。由于该地区处于郯庐断裂带穿越部位,新生代以来构造改造较为强烈,致使对其主要生烃层段古近纪沙三段沉积期的原始面貌认识不清,从而给油气勘... 庙西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的东南部,是渤海海域近期勘探的热点地区和潜在富烃凹陷之一。由于该地区处于郯庐断裂带穿越部位,新生代以来构造改造较为强烈,致使对其主要生烃层段古近纪沙三段沉积期的原始面貌认识不清,从而给油气勘探和资源潜力评价造成困难。本文遵循改造型盆地的研究思路,在70余条地震剖面、多口钻井资料以及样品裂变径迹分析等基础上,恢复了该凹陷沙三段沉积期的原始面貌。研究表明,庙西凹陷东部在始新世末及其后遭受过较强烈的剥蚀改造,造成凹陷东部约1/4的原始沉积地层剥蚀无存;庙西北凸起和南凸起为沙三期同沉积断块,在沙三段沉积期向庙西凹陷提供物源;庙西凹陷西北部与渤东凹陷相通,西南部与黄河口、莱州湾凹陷连通。从沙三段烃源岩的原始沉积规模和勘探实践看,该凹陷具有良好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层学 沉积 裂变径迹分析 剥蚀厚度 原始沉积边界 庙西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中生代沉积基准面变化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世奇 任延广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利用地质资料研究来恢复沉积基准面变化。首先根据沉积物的分布规律、沉积构造、古生物组合及古生态、自生矿物和波基面等特征来获得古水深,然后利用对地层做脱水压实校正获得沉积物原始厚度。对湖盆地区古水深和沉积物原始厚度累加...  利用地质资料研究来恢复沉积基准面变化。首先根据沉积物的分布规律、沉积构造、古生物组合及古生态、自生矿物和波基面等特征来获得古水深,然后利用对地层做脱水压实校正获得沉积物原始厚度。对湖盆地区古水深和沉积物原始厚度累加起来就可得到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为在松辽盆地中进行地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中生代 沉积基准面 古水深 沉积原始厚度 层序地层学 油气预测
下载PDF
施药与采样技术对代森锰锌在苹果和土壤中残留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秦曙 庞斌 +2 位作者 乔雄梧 王霞 赵丽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3,共5页
研究了施药技术和采样方法对土壤和苹果中代森锰锌残留原始沉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剂型、相同有效成分用药量下,代森锰锌在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不同,30%代森锰锌悬浮剂喷雾后在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1.37—1.57 mg·kg-1)高于70... 研究了施药技术和采样方法对土壤和苹果中代森锰锌残留原始沉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剂型、相同有效成分用药量下,代森锰锌在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不同,30%代森锰锌悬浮剂喷雾后在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1.37—1.57 mg·kg-1)高于70%可湿性粉剂(1.03—1.26 mg·kg-1)和75%水分散粒剂(1.04—1.17 mg·kg-1);同种剂型和剂量条件下,施药液量对代森锰锌在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施药液量的增加,原始沉积量呈递减趋势.喷片孔径从0.7 mm增大至1.6 mm时,代森锰锌在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由0.76 mg·kg-1增大至0.90 mg·kg-1.样品直径6 cm和8 cm对苹果上原始沉积量影响不大.相同施药量下不同苹果品种残留量差异显著.重复间小直径样品所占比例升高,残留量增大.可见施药技术和采样方法是影响农药原始沉积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药技术 采样方法 土壤 苹果 代森锰锌 原始沉积
下载PDF
被断裂破坏后盖层封闭能力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立国 付广 赵颖颖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8,共4页
根据断裂对盖层破坏程度与盖层原始封闭能力的关系,在利用盖层被断裂破坏后与破坏前所受压力的比值求取断裂对盖层封闭能力的破坏程度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被断裂破坏后盖层封闭能力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被断裂... 根据断裂对盖层破坏程度与盖层原始封闭能力的关系,在利用盖层被断裂破坏后与破坏前所受压力的比值求取断裂对盖层封闭能力的破坏程度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被断裂破坏后盖层封闭能力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被断裂破坏的大一段泥岩盖层封闭能力评价的结果表明,大一段泥岩盖层Wu80断裂北部、Wu39号断裂西南部、Wu16号断裂南部和巴彦塔拉断裂中北部无封闭能力,其余均具有好的封闭能力。大一段泥岩盖层较强的封闭能力有利于南二段油气聚集与保存,这是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相对富集的重要原因。实践证明了该方法在定量评价被断裂破坏后的盖层封闭能力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破坏 盖层 封闭能力 原始沉积 乌尔逊凹陷 大一段盖层
下载PDF
应用地震地层厚度趋势法恢复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统生物礁发育环境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建军 赵锡奎 +1 位作者 张小兵 李坤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23-226,175,共4页
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世发育大量的生物礁。通过钻探,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奥陶系坡折带礁滩相灰岩亿吨级整装凝析油气田。生物礁生存和发育有着严格的生存环境,但由于构造剥蚀作用,造成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世原始沉积环境破坏殆尽。这里从地... 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世发育大量的生物礁。通过钻探,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奥陶系坡折带礁滩相灰岩亿吨级整装凝析油气田。生物礁生存和发育有着严格的生存环境,但由于构造剥蚀作用,造成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世原始沉积环境破坏殆尽。这里从地震角度出发,应用地震地层厚度趋势法,对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统地层进行了剥蚀恢复,再现了生物礁发育的原始沉积环境,并指出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统在塔中以西,存在环麦盖堤斜坡~塔中~塔北的一条台地边缘相带,其范围广,面积大,为良好的生物礁发育场所,是未来油气勘探的主力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厚度趋势法 剥蚀恢复 原始沉积环境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济源凹陷中、新生界盆地恢复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新莉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2年第13期144-146,共3页
济源凹陷位于华北盆地西南端,为一中、新生代叠合盆地。由于对中生代晚白垩系以及早第三纪原始地层的沉积厚度认识不到,影响凹陷油气成藏、资源潜力以及勘探目标评价和选择。通过研究表明:①济源凹陷早第三纪末期存在一期明显的剥蚀作用... 济源凹陷位于华北盆地西南端,为一中、新生代叠合盆地。由于对中生代晚白垩系以及早第三纪原始地层的沉积厚度认识不到,影响凹陷油气成藏、资源潜力以及勘探目标评价和选择。通过研究表明:①济源凹陷早第三纪末期存在一期明显的剥蚀作用,剥蚀厚度具有由西南到北东方向逐渐变小的变化特征;②现今凹陷内白垩系"残留"地层的原始厚度与西承留剖面原始沉积厚度基本一致,表明现今凹陷内白垩系"残留"地层基本上为原始地层厚度,晚白垩纪时期济源凹陷不存在一期大规模的抬升剥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源凹陷 盆地恢复 剥蚀厚度 原始沉积厚度
下载PDF
喷雾器械对药剂在大棚温室中利用率影响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丽媛 张兴 周一万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65,共4页
喷雾器械对农药的沉积量有较大影响,为研究喷雾器械对沉积量和防效的影响,本研究以20%吡虫啉可溶液剂为供试药剂,分别采用电动喷雾器、热雾机、静电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4种器械在温室大棚中施药,比较单位番茄叶面积上药剂的沉积量,并调... 喷雾器械对农药的沉积量有较大影响,为研究喷雾器械对沉积量和防效的影响,本研究以20%吡虫啉可溶液剂为供试药剂,分别采用电动喷雾器、热雾机、静电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4种器械在温室大棚中施药,比较单位番茄叶面积上药剂的沉积量,并调查各处理对白粉虱防效。结果表明,当吡虫啉有效施用剂量为40.5g/hm^2时,采用热雾机和静电喷雾器施药,吡虫啉的原始沉积量分别比电动喷雾器施药高51.92%和46.63%,比手动喷雾器高61.64%和56.01%。当药剂施用量相同时,采用热雾机和静电喷雾器喷施吡虫啉防治温室白粉虱,药后1,3,7d各处理的防效均优于采用电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施药。药后3d,各剂量处理防效为7d内防效最大值,当吡虫啉有效剂量为40.5g/hm^2时,热雾机和静电喷雾器施药处理对白粉虱的防效分别为70.55%和71.92%,显著高于电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的57.9%和54.22%。由此可见,喷雾器械、沉积量和防效三者之间密切相关,就这4种器械而言,在大棚中建议使用热力烟雾机和静电喷雾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器械 原始沉积 吡虫啉 白粉虱
下载PDF
新场气田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判
15
作者 刘雪乐 李祖友 +2 位作者 严小勇 成晟 童琛 《中外能源》 CAS 2016年第10期41-47,共7页
新场气田包括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侏罗统白田坝组、中侏罗统千佛崖组、下沙溪庙组和上沙溪庙组,以及上侏罗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各气藏均产水,但各气藏地层水性质缺乏系统性分析。从地层水矿化度、p H值、离子组成、微量元素等出发,对陆... 新场气田包括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侏罗统白田坝组、中侏罗统千佛崖组、下沙溪庙组和上沙溪庙组,以及上侏罗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各气藏均产水,但各气藏地层水性质缺乏系统性分析。从地层水矿化度、p H值、离子组成、微量元素等出发,对陆相各气藏纵向上产出地层水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气藏地层水由浅至深总矿化度增加,以CaCl_2型为主,显示地层水封闭条件相对较好;各气藏钡、锰、锶、溴、碘等5种微量元素均存在,其中钡、锰、锶三种元素由浅至深有增加趋势;陆相各气藏地层水的各项指标纵向趋势明显,但界限不明确。钠氯系数、脱硫系数、变质系数、阳离子交换指数分析证实,陆相地层水主要属于原始沉积水;海相地层水微量元素中,具有含锰和碘、不含钡的特征。对锶、钡、锰、碘和溴等5种微量元素分析,初步判断陆相各气藏地层水可能来源于深层海陆过渡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场气田 地层水 地球化学特征 原始沉积 微量元素 成因
下载PDF
云南麻栗坡芭蕉箐铅锌矿成因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晓佳 《云南地质》 2011年第3期305-307,288,共4页
矿体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中寒武系田蓬组碳酸盐岩岩系中,北东向褶皱的滑脱空间、断裂破碎带为容矿的重要场所。
关键词 多阶段多成因 原始沉积矿源层 层间滑脱带 含矿热液深循环 云南麻栗坡
下载PDF
浅谈龙湖勘探区57号煤层的变化规律及其古地理环境
17
作者 曹佳 《科技风》 2010年第1期132-,共1页
龙湖勘探区57号层位于城子河组中段,本文主要阐述了分叉变薄规律和原始沉积的古地理环境。
关键词 龙湖勘探区 57号煤层 分叉变薄规律 原始沉积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中、下侏罗统残留分布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军亮 肖永军 +2 位作者 林武 柴先平 张俊锋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93-1900,共8页
中、下侏罗统是柴达木盆地东部主力生烃层系,针对前人'早—中侏罗世广盆沉积、现今凹陷均残留分布'的普遍认识与实际钻探不相符的矛盾,在充分利用野外地质调查、钻井、地震、电法等成果资料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侏罗系露头层段归... 中、下侏罗统是柴达木盆地东部主力生烃层系,针对前人'早—中侏罗世广盆沉积、现今凹陷均残留分布'的普遍认识与实际钻探不相符的矛盾,在充分利用野外地质调查、钻井、地震、电法等成果资料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侏罗系露头层段归属与横向差异,研究了早—中侏罗世原始沉积与残留分布规律,认为研究区早—中侏罗世发育鱼卡、红山、德令哈、霍布逊等4个分隔性湖盆,并非广盆沉积,马海古隆起、欧龙布鲁克低凸起等造成原始沉积湖盆分割性较强;中、下侏罗统平面上局限分布于尕西、鱼卡、红山、小柴旦、霍布逊和德令哈等6个凹陷,并且在凹陷带、山前冲断带均有分布,并非与现今凹陷一一对应,欧南、大柴旦等凹陷均不发育中、下侏罗统。其残留分布主要受控于早—中侏罗世原始沉积和燕山运动晚期隆升改造两大因素,平面上严格受南祁连、埃南等NW向控山、控凹断裂和马仙等NE向、近EW向调节断裂的双重控制,从而造成现今凹陷之间、控凹断裂上下盘之间中、下侏罗统残留厚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因素 残留分布 中下侏罗统 原始沉积 柴达木盆地
原文传递
滨里海盆地M区块晚石炭世古地貌恢复与白云岩储层预测 被引量:16
19
作者 苗钱友 朱筱敏 +5 位作者 李国斌 郭洪明 杨勤林 张静 张亚军 洪亮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71-879,共9页
白云岩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原始沉积岩性和后期溶蚀作用影响,原始沉积岩性受沉积时古地貌控制,后期溶蚀作用受溶蚀古地貌控制.滨里海盆地M区块石炭世KT-Ⅰ层有利储集岩为溶蚀白云岩,分布在KT-Ⅰ层顶部,孔隙类型为晶间(溶)孔、粒内溶孔和生... 白云岩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原始沉积岩性和后期溶蚀作用影响,原始沉积岩性受沉积时古地貌控制,后期溶蚀作用受溶蚀古地貌控制.滨里海盆地M区块石炭世KT-Ⅰ层有利储集岩为溶蚀白云岩,分布在KT-Ⅰ层顶部,孔隙类型为晶间(溶)孔、粒内溶孔和生物体腔孔.M区块石炭系沉积时为"西高东低"古地貌背景,在二叠世早期地层回返呈"东高西低"特征,KT-Ⅰ层顶部遭受剥蚀.通过残余地层厚度法和沉积补偿厚度印模法对KT-Ⅰ层原始沉积古地貌和后期溶蚀古地貌进行了恢复,指出了M区块原始沉积古地貌高地与溶蚀斜坡带叠合区为有效白云岩储层分布区,提出了M区块勘探方向为"向南扩大勘探场面,向东拓展勘探新区",在中-南部和南部建议了3口井位,取得了很好的钻探实效.表明古地貌恢复技术是M区块预测白云岩储层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储层 古地貌恢复 原始沉积古地貌 溶蚀古地貌 滨里海盆地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