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些铁-硫原子簇络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松兰 廖代正 +3 位作者 刘瑞贤 梁树森 宋礼成 胡青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11-214,共4页
本文研究了某些铁-硫原子簇络合物紫外-可见光谱220~230nm吸收带λ_(max)的浓度效应,△λnm随络合物结构对称性增加而减小,随浓度基数增大而变大的变化关系,该类型络合物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峰的归属;计算了Fe~Ⅱ分裂能△值;配体上的取... 本文研究了某些铁-硫原子簇络合物紫外-可见光谱220~230nm吸收带λ_(max)的浓度效应,△λnm随络合物结构对称性增加而减小,随浓度基数增大而变大的变化关系,该类型络合物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峰的归属;计算了Fe~Ⅱ分裂能△值;配体上的取代基效应,以及在二氯甲烷等溶剂中的溶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铁-原子 配合物
下载PDF
小分子硫原子团簇的结构稳定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明旦 刘明宏 +2 位作者 罗海彬 邱志金 张乾二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9-405,共7页
用分子图形软件设计出68种硫原子团簇S_3~S_(13)的结构,使用B3LYP密度泛函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和振动频率计算,排除了振动频率为负值的非局域极小点的结构,根据分子的总能量得出最稳定的同分异构体。在硫原子团簇中,除了部分原子采用... 用分子图形软件设计出68种硫原子团簇S_3~S_(13)的结构,使用B3LYP密度泛函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和振动频率计算,排除了振动频率为负值的非局域极小点的结构,根据分子的总能量得出最稳定的同分异构体。在硫原子团簇中,除了部分原子采用一、三配位之外,大部分原子为二配位成键,带三配位的硫原子团簇的总能量较高,硫原子团簇难以生成高配位的笼状结构。从S_5开始链状结构能量高于环状,中性大分子硫原子团簇多呈链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团簇 同分异构体 B3LYP 密度泛函 结构 稳定性
下载PDF
芳氢与配位硫原子之间(sp^2C—H…S)的分子内氢键 被引量:1
3
作者 施继成 温庭斌 +4 位作者 李文洁 吴达旭 郑瑜 刘秋田 康北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1650-1653,共4页
化合物(Et4N)2[Pd2(mp)2(Hmp)2](1)(H2mp=2-巯基苯酚)的1HNMR谱中芳氢H16的峰出现在δ8.79处,与预测值(δ7.1)相差1.7,这是由于H16与配位硫S2原子之间存在弱相互作用,... 化合物(Et4N)2[Pd2(mp)2(Hmp)2](1)(H2mp=2-巯基苯酚)的1HNMR谱中芳氢H16的峰出现在δ8.79处,与预测值(δ7.1)相差1.7,这是由于H16与配位硫S2原子之间存在弱相互作用,即新型的sp2C—H…S之间的氢键作用.原子间距离C16…S2(0.361pm)和H16…S2(0.295pm)分别小于相应原子的范德华半径之和(0.370pm和0.305pm),C16—H16…S2角为128.1°,证明了这种新型氢键的存在.此外,在分子振动光谱中观察到这种氢键的作用使得芳氢νC—H出现在低于3000cm-1处.通过与类似物[Pd2(PPh3)2(Hmp)2Cl2](2)的比较,以及1在DMSO溶剂中仍然保持O—H…O和C—H…S这2种氢键的事实,表明C—H…S之间的作用,对1的配体Hmp中的苯环与Pd2S2平面之间的夹角偏离90°可能是有贡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 C-H…S 氢键 巯基苯酚 芳氢 配位原子
下载PDF
含硫原子簇化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小华 马美华 +2 位作者 张长丽 郑和根 忻新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3-757,共5页
总结近年来Mo(W,V)/S/Cu(Ag,Au)含硫原子簇化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吸收与非线性折射等光学性质的研究状况,Mo(W,V)/S/Cu(Ag,Au)含硫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与光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原子簇化合物 光学性质 结构 非线性折射 阶非线性吸收
下载PDF
小分子硫原子团簇正离子的结构稳定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明旦 刘明宏 +2 位作者 刘建文 焦毓才 张乾二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7-362,共6页
用分子图形软件设计出 4 9种硫原子团簇Sn+ (n =3~ 13)的结构 ,使用B3LYP密度泛函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和振动频率计算 ,根据分子的总能量得出最稳定的同分异构体 .在硫原子团簇正离子中 ,大部分原子为二配位成键 .带有一、三配位的原子结... 用分子图形软件设计出 4 9种硫原子团簇Sn+ (n =3~ 13)的结构 ,使用B3LYP密度泛函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和振动频率计算 ,根据分子的总能量得出最稳定的同分异构体 .在硫原子团簇正离子中 ,大部分原子为二配位成键 .带有一、三配位的原子结构的总能量较高 .部分最稳定硫原子团簇正离子的构型与最稳定的中性硫原子团簇的构型完全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稳定性 原子团簇正离子 同分异构体 B3LYP 密度泛函 分子图形软件 构型
下载PDF
硫原子在镍低指数表面和(311)台阶面的吸附 被引量:1
6
作者 刁兆玉 于帅芹 +1 位作者 王泽新 乔青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2136-2142,共7页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简称5MP)构造了SNi表面簇合物体系的解析势函数.首先对SNi低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性质.计算结果表明硫原子在Ni(100)面上的稳定吸附态为四重洞位,在Ni(111)面上,...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简称5MP)构造了SNi表面簇合物体系的解析势函数.首先对SNi低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性质.计算结果表明硫原子在Ni(100)面上的稳定吸附态为四重洞位,在Ni(111)面上,硫原子吸附于三重位,硫原子在Ni(110)面上的吸附位有所变化.第一与第二周期的原子在(110)面上的稳定吸附态大都为赝式三重位和长桥位,而硫原子却吸附在Ni(110)面的四重洞位.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推测结果符合得很好.同时,还对SNi(311)台阶面吸附体系进行了研究.理论结果表明SNi(311)表面吸附体系只存在四重吸附态和hcp三重吸附态,fcc三重吸附态在和四重吸附态的竞争中完全湮灭.对于SNi表面吸附体系,理论结果给出S原子的表面吸附结合能和表面簇合物的粗糙度有关.结合能从小到大的顺序为(111)<(100)<(110)<(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 表面吸附 势能面 台阶面 5-MP势 表面振动 催化剂 S-Ni体系
下载PDF
硫原子上亲核取代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盖景刚 任译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67-1270,共4页
在B3LYP/6 3 11+G( 2df,p)的水平上 ,对反应X-+CH3 SCl (X =F ,Cl,Br,I)进行了理论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X-(X =Cl,Br ,I)与CH3 SCl作用时 ,实际发生的是在硫原子上而不是在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而且属于加成 -消去机理 .但是F-与CH3
关键词 原子 亲核取代反应 密度泛函理论 加成-消去机理 脱质子反应
下载PDF
硫原子团簇负离子的螺旋结构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明旦 刘明宏 +2 位作者 刘建文 焦毓才 张乾二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7-561,共5页
在使用B3LYP密度泛函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和振动频率计算得到的硫原子团簇负离子的结构中,分子的总能量最低的S9- 到 S13-的同分异构体呈螺旋状构型.另外也计算了螺旋状的Sn-( n = 14~20)的结构.大多数的的硫负离子是链状结构,这与相应中... 在使用B3LYP密度泛函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和振动频率计算得到的硫原子团簇负离子的结构中,分子的总能量最低的S9- 到 S13-的同分异构体呈螺旋状构型.另外也计算了螺旋状的Sn-( n = 14~20)的结构.大多数的的硫负离子是链状结构,这与相应中性硫原子团簇的环状构型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结构 原子团簇负离子 同分异构体 B3LYP 密度泛函 量子化学 几何构型
下载PDF
聚苯硫醚中硫原子3d轨道参与成键作用的研究
9
作者 王荣顺 肖景坤 +1 位作者 张景萍 赵成大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3-318,共6页
运用EHMO/CO计算方法,通过对聚苯硫醚在掺杂前后的体系能量和能带结构的研究,以及对聚苯硫醚中电荷分布和C—S键性质的分析,肯定了聚苯硫醚中硫原子的3d轨道参与了重要的成键作用.
关键词 聚苯 原子 3d轨道 成键作用
下载PDF
链状钼硫、钨硫原子簇合物的合成和成簇规律的研究
10
作者 金国新 忻新泉 戴安邦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66-471,共6页
本文报道了不同酸性条件下合成的一系列链状钼硫、钨硫簇化合物,发现硫代钼(钨)酸铵的成簇与酸的强度、浓度、H^+/M(M=Mo、W)比、溶剂、反应气氛密切相关。测定了四个新簇合物的晶体结构,其中[MoW_2S_(10)]^(2-)晶体是第一次报道的Mo—W... 本文报道了不同酸性条件下合成的一系列链状钼硫、钨硫簇化合物,发现硫代钼(钨)酸铵的成簇与酸的强度、浓度、H^+/M(M=Mo、W)比、溶剂、反应气氛密切相关。测定了四个新簇合物的晶体结构,其中[MoW_2S_(10)]^(2-)晶体是第一次报道的Mo—W—S混合簇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 原子 成簇规律
下载PDF
链状三核钼(钨)硫原子簇化合物[M_3O_2S_8]^(2-)的合成、光谱和晶体结构
11
作者 金国新 忻新泉 +5 位作者 戴安邦 吴建华 王博义 郑培菊 Pope M.T.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535-542,共8页
本文以[NH_4]_2MO_nS_(4-n)(M=Mo、W,n=0-2)为原料,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合成出九个新的三核不对称钼硫和钨硫原子簇状化合物L_2[M_3O_2S_8][L=(n-Bu)_4N、Ph_4P、PyC_(16)H_(33)、(CH_3)_3NC_(16)H_(33)、Et_4N]。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 本文以[NH_4]_2MO_nS_(4-n)(M=Mo、W,n=0-2)为原料,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合成出九个新的三核不对称钼硫和钨硫原子簇状化合物L_2[M_3O_2S_8][L=(n-Bu)_4N、Ph_4P、PyC_(16)H_(33)、(CH_3)_3NC_(16)H_(33)、Et_4N]。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簇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其中 [(n-Bu)_4N]_2[Mo_3O_2S_8](1)和[(n-Bu)_4N]_2[W_3O_2S_8](5)两个簇合物的晶体结构,簇合物1和5均属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簇合物1的晶胞参数:a=15.910(2),b=15.411(1),c=20.407(5)A,β=103.40°(1),V=4867.5A^3,Z=4,最终偏离因子R=0.060。簇合物5的晶胞参数。a=15.896(4),b=15.674(2),c=20.409(9)A,β=103.43°(3),V=4946.5A^3,Z=4,最终偏离因子为R=0.051。本文又一次验证了钼(钨)硫成簇反应是分子内部电子转移反应,并提出了可能的成簇反应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酶 模拟酶 链状三核钼原子簇化合物 链状三核钨原子簇化合物 合成 光谱 结构
下载PDF
天体中的高电离态硫原子跃迁振子强度的研究
12
作者 杨治虎 张小安 任惠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3-285,共3页
简要地研究了高电离态硫原子的某能级跃迁振子强度 f值 。
关键词 高电离态 原子 振子强度 能级跃迁 能级寿命 天体物理
下载PDF
硫化亚铜中硫原子的高分辨观察
13
作者 于瀛大 关若男 +1 位作者 郭可信 桥本初次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66-166,共1页
我们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术,曾对Cu_2O中氧原子的成象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这种规律研究了一系列初期氧化物中氧原子位置。本文将讨论已知结构的Cu_2S晶体的高分辨观察结果及硫原子成象问题,以作为用HREM研究金属初期硫化产物的一个开... 我们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术,曾对Cu_2O中氧原子的成象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这种规律研究了一系列初期氧化物中氧原子位置。本文将讨论已知结构的Cu_2S晶体的高分辨观察结果及硫原子成象问题,以作为用HREM研究金属初期硫化产物的一个开端。将离子薄化的纯铜薄膜(纯度为99.99%)放置于壁上附有微量硫的封闭石英管中,在真空度为10^(-2)pa,温度为300℃的条件下进行硫化实验。所获样品的x射线能谱分析及电子衍射分析表明:在铜膜的边缘处形成的小晶体为Cu_2S,它具有逆荧石结构,晶格常数为a=0.5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亚铜 原子成像 电子显微术
下载PDF
双核钼硫原子簇顺反异构体的定域化分子轨道研究
14
作者 李松 李前树 唐敖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1113-1117,共5页
本文对簇合物离子[Mo_2(μ-S)_2S_2(S_2C_2H_4))_2]^(2-)的顺式和反式异构体进行了CNDO定域化计算,讨论了它的两种异构体的化学键性质,特别是Mo—Y(S)间的三重键性质.探讨了用亚层Mulliken布居数分析键的性质的可能性,并说明了这类簇离... 本文对簇合物离子[Mo_2(μ-S)_2S_2(S_2C_2H_4))_2]^(2-)的顺式和反式异构体进行了CNDO定域化计算,讨论了它的两种异构体的化学键性质,特别是Mo—Y(S)间的三重键性质.探讨了用亚层Mulliken布居数分析键的性质的可能性,并说明了这类簇离子多以顺式异构体存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域分子轨道 双核 原子
下载PDF
双三苯膦铁硫原子簇配合物(μ-i-C3H7S)(μ-PhCH2S)-Fe2(CO)4(PPh3)2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15
作者 宋礼成 胡青眉 +1 位作者 王如骥 王宏根 《化学学报》 SCIE CAS 1988年第10期984-990,共7页
通过(μ-i-C3H7S)(μ-PhCH2S)Fe2(CO)6和三苯膦在甲苯中回流反应6h,制得了三苯膦双取代配合物(μ-i-C3H7S)(μ-PhCH2S)Fe2(CO)4(PPh3)2(1),并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得其单晶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
关键词 配合物 三苯 原子 FE2 PhCH2S i-C3H7S PPH3 晶体结构 结晶构造 固体结构 原子 CO
下载PDF
增减氧硫,杂化不变——原子轨道杂化中的一种有趣现象
16
作者 张文广 张文 《广东化工》 CAS 2013年第17期215-216,共2页
提出了一种有趣的分子结构现象:在共价分子或离子中,加、减一个或几个氧、硫原子后,得到的分子,其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不变。文章探讨了这一现象的依据及蕴含的原理,通过分子结构分析实例验证了这一规律。
关键词 原子轨道 杂化方式 分子结构 原子
下载PDF
钽硫原子簇的形成及激光裂解
17
作者 张南 于忠德 +3 位作者 武小军 高振 朱起鹤 孔繁敖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4年第2期247-250,共4页
近年来,由过渡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二元原子团簇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因为此类化合物如过渡金属碳化物具有高熔点、强硬度以及良好的金属导电性等特点,以及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超导体、半导体、润滑剂、催化剂、生物固氮(或其... 近年来,由过渡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二元原子团簇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因为此类化合物如过渡金属碳化物具有高熔点、强硬度以及良好的金属导电性等特点,以及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超导体、半导体、润滑剂、催化剂、生物固氮(或其它电子传递过程)等多方面的特性。然而这些工作应用激光蒸发和质谱的方法来研究则不多,目前见诸报道的有钽的碳化物和镍的硫化物。本工作应用激光蒸发和质谱分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团簇离子 激光裂解 原子
下载PDF
氢和硫原子在Pd、Au和Cu及PdAu、PdCu合金(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永丽 刘志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62-1668,共7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氢和硫原子在金属Pd、Au、Cu以及合金PdM3、Pd2M2和Pd3M(111)表面的吸附(M=Au,Cu),得到了覆盖率为0.25时最稳定的吸附位、结合能以及吸附前后表面的驰豫情况.结果表明,氢和硫均与Pd形成最稳定的吸附,Cu次之,Au的吸...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氢和硫原子在金属Pd、Au、Cu以及合金PdM3、Pd2M2和Pd3M(111)表面的吸附(M=Au,Cu),得到了覆盖率为0.25时最稳定的吸附位、结合能以及吸附前后表面的驰豫情况.结果表明,氢和硫均与Pd形成最稳定的吸附,Cu次之,Au的吸附最弱,其在三种纯金属(111)表面的最稳定吸附位均为fcc位.由于PdAu合金具有较大的晶格常数,Pd3Au合金吸附氢的结合能甚至较纯Pd更大,除此之外,氢和硫在PdM合金表面的吸附基本随M组分的增加而减弱,而最稳定的吸附位随金属种类和组成变化而变化.根据计算得到的吸附结合能,发现与PdCu合金相比,PdAu合金在Au含量较低(<25%,摩尔分数)时,氢和硫吸附的结合能下降较慢,而Au含量较高(>50%)时,结合能迅速下降,这表明含金量为25%-50%的PdAu合金有可能在保持相近透氢性能的同时,比PdCu合金具有更好的抗硫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金属表面吸附 原子 原子 钯合金膜 毒性
下载PDF
含氮和硫配位原子的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旭兵 段春迎 +1 位作者 朱龙根 游效曾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00-405,共6页
近年来,对肼基二硫代甲酸酯衍生物的希夫碱配合物的研究已有不少报导,这是由于这类配体可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多种不同组成和立体结构的配合物以及已发现的抗癌,杀菌和抗病毒活性。
关键词 配合物 氮配位原子 配位原子
下载PDF
铁钼硫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研究 Ⅴ.[MoFe_3S_4]类立方烷簇合物的转化反应和[Et_4N]_3[Mo_2Fe_6S_8(SC_6H_4CH_(3-m))_3Cl_6]的晶体结构
20
作者 康北笙 蔡进华 +4 位作者 吴达旭 刘汉钦 刘秋田 翁林红 卢嘉锡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744-750,共7页
具[MoFe_3S_4]类立方烷结构单元的双类立方烷化合物[Et_4N]_4[Mo_2Fe_7S_8(SR)_(12)](1a,R=Ph;1b,R=tolyl-m)或单类立方烷化合物[MoFe_3S_4(dtcR_2)_5](2a,R=Me;2b,R=Et)与酰氯在乙腈中反应,分别得到不含Fe桥的双类立方烷化合物(Et_4N)_... 具[MoFe_3S_4]类立方烷结构单元的双类立方烷化合物[Et_4N]_4[Mo_2Fe_7S_8(SR)_(12)](1a,R=Ph;1b,R=tolyl-m)或单类立方烷化合物[MoFe_3S_4(dtcR_2)_5](2a,R=Me;2b,R=Et)与酰氯在乙腈中反应,分别得到不含Fe桥的双类立方烷化合物(Et_4N)_3[Mo_2Fe_6S_8(SR)_3Cl_6](3a,R=Ph;3b,R=tolyl-m)与[MoFe_3S_4]骨架支解后的Fe(dtcR_2)_2Cl(4a,R=Me;4b,R=Et)。说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MoFe_3S_4]单元在1中比在2中稳定。本文首次将1型与3型结构通过一步化学反应连系起来。3型化合物的产生得到X射线衍射测定及~1H NMR谱的证实。本文报道3b的单晶结构及3的~1H NMR数据。3b属六方晶系,P6_3/m,a=1.6827(3),c=1.5951(16)nm;V=3.91158nm^3;D_c=1.491g/cm^3;Z=2;F(000)=1780;偏离因子R=0.048。化合物2与酰氯反应产生4,由红外及紫外可见光谱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钼原子簇化合物 合成 结构 固氮酶 模拟酶 活性中心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