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性环境下一维纳米AlOOH聚集体形态及“生长基元”模型
1
作者 郝保红 刘东阳 田庄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4-48,共5页
晶体生长形态是晶体生长过程中定向发展的结果,除与晶体本身的结构特点有关以外,还与生长环境有关。分析了酸性水热环境下AlOOH产物形貌特征,从原子"聚集体"层面揭示了外界环境pH对AlOOH结晶过程及最终形貌的影响机理。初步... 晶体生长形态是晶体生长过程中定向发展的结果,除与晶体本身的结构特点有关以外,还与生长环境有关。分析了酸性水热环境下AlOOH产物形貌特征,从原子"聚集体"层面揭示了外界环境pH对AlOOH结晶过程及最终形貌的影响机理。初步构建了一维纳米AlOOH的"生长基元"运动模型。从"生长基元运动"的角度讨论了纳米晶体的结晶过程,指出了pH=3和pH=5环境条件下纳米AlOOH的Al3+三聚体[Al3(OH)4(OH2)9]5+?[Al3(OH)5(OH2)8]4+?[Al3(OH)6(OH2)7]3+的特点,用实验样品形貌直接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得出"不同的pH决定不同的生长基元,不同的生长基元决定不同的侨联运动过程,并最终决定晶体一维定向生长成单锥晶须或双锥棒状形貌"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纳米 AlOOH 酸性环境 原子聚集体 生长基元
下载PDF
碱性环境下二维纳米AlOOH聚集体形态及“生长基元”运动
2
作者 郝保红 纪艳娇 刘东阳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2-15,共4页
通过构建酸性水热环境条件下的AlOOH"生长基元"模型,揭示了酸性环境下晶体一维成长的机理。构建碱性水热条件下的"生长基元"模型,从原子层面揭示AlOOH发生二维片状定向生长的机理。重点分析pH=10,13条件下的纳米Al... 通过构建酸性水热环境条件下的AlOOH"生长基元"模型,揭示了酸性环境下晶体一维成长的机理。构建碱性水热条件下的"生长基元"模型,从原子层面揭示AlOOH发生二维片状定向生长的机理。重点分析pH=10,13条件下的纳米AlOOH的"聚集体"特点以及生长基元运动方式。用实验样品直接验证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并通过X衍射结果佐证不同pH条件下的聚集体形态的存在,并验证了纳米AlOOH的Al 3+双聚体[Al3(OH)4(OH2)9]5+﹑[Al3(OH)5(OH2)8]4+﹑[Al3(OH)6(OH2)7]3+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纳米 A100H 碱性环境 原子聚集体 生长基元
下载PDF
极性阳离子条件下AlOOH“复合生长基元”模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郝保红 朱广宇 方克明 《当代化工》 CAS 2011年第6期554-556,共3页
结合水解特点,根据负离子配位原理,构建了添加极性阳离子条件下的AlOOH"复合生长基元"模型,从原子"聚集体"的角度,揭示了铁离子的"同晶替代"作用。用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并用能谱检测结果证... 结合水解特点,根据负离子配位原理,构建了添加极性阳离子条件下的AlOOH"复合生长基元"模型,从原子"聚集体"的角度,揭示了铁离子的"同晶替代"作用。用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并用能谱检测结果证明了添加元素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OOH 水热环境 同晶替代 原子聚集体 复合长基元
下载PDF
添加极性阴离子条件下AlOOH“复合生长基元”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郝保红 方克明 《当代化工》 CAS 2011年第7期669-672,共4页
结合水解特点,根据负离子配位原理,重点构建了添加极性阴离子条件下的AlOOH"复合生长基元"模型,原子聚集体方式,揭示了硫酸根离子的"插层"作用。用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并用能谱检测结果证明了添加元素... 结合水解特点,根据负离子配位原理,重点构建了添加极性阴离子条件下的AlOOH"复合生长基元"模型,原子聚集体方式,揭示了硫酸根离子的"插层"作用。用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并用能谱检测结果证明了添加元素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00H 水热法 硫酸根插层 复合生长基元 原子聚集体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纳米氧化铝晶体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郝保红 解勇 +2 位作者 梅开元 杨娇 刘京 《矿冶》 CAS 2013年第3期58-62,共5页
对前期水热法制得的多种形貌的异性纳米AlOOH进行了不同温度的烧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不同,前驱体发生的转型则不同。烧结温度为700℃时,生成立方晶格的γ-Al2O3,烧结温度为1100℃时,生成六方a-Al2O3。经扫描电镜SEM及粒度检... 对前期水热法制得的多种形貌的异性纳米AlOOH进行了不同温度的烧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不同,前驱体发生的转型则不同。烧结温度为700℃时,生成立方晶格的γ-Al2O3,烧结温度为1100℃时,生成六方a-Al2O3。经扫描电镜SEM及粒度检测发现,经表面修复之后的纳米AlOOH在烧结之后维持了产物基本形貌的不变性,克服了以往晶须一经烧结长度就发生断裂、片状一经烧结就发生粘连、颗粒一经烧结就发生团聚的现象,基本上都保持了良好的分散性。这对后期工业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OH 烧结 纳米氧化铝 晶体结构 原子聚集体
下载PDF
异形纳米AlOOH颗粒在水热体系中的结晶生长过程 被引量:1
6
作者 郝保红 方克明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136,共6页
构建了水热体系中AlOOH的结晶生长过程模型,首次从生长基元的角度研究了晶体结晶过程,深入原子层面揭示异形纳米AlOOH最终形貌形成的成因,从本质上解释水热环境pH值对结晶过程及最终形貌的影响机理,重点分析了不同pH条件下AlOOH的Al3+... 构建了水热体系中AlOOH的结晶生长过程模型,首次从生长基元的角度研究了晶体结晶过程,深入原子层面揭示异形纳米AlOOH最终形貌形成的成因,从本质上解释水热环境pH值对结晶过程及最终形貌的影响机理,重点分析了不同pH条件下AlOOH的Al3+聚集体形态.根据[Al3(OH)4(OH2)9]5+及[Al3(OH)5(OH2)8]4+,[Al3(OH)6(OH2)7]3+等的配位特点,揭示了AlOOH定向生长为一维晶须和二维片状或三维颗粒的本质.用实验样品的形貌图像直接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并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检测印证了不同pH条件下的聚集体形态及生长基元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OH 水热法 酸性环境 碱性环境 生长基元 原子聚集体
原文传递
IgG and fibrinogen driven nanoparticle aggregation 被引量:3
7
作者 Risto Cukalevski Silvia A. Ferreira +2 位作者 Christopher J. Dunning Tord Berggard Tommy Cedervall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2733-2743,共11页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how proteins induce nanoparticle (NP) aggregation is crucial when designing in vitro and in vivo assays and interpret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This knowledge is also crucial when developi...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how proteins induce nanoparticle (NP) aggregation is crucial when designing in vitro and in vivo assays and interpret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This knowledge is also crucial when developing nano-applications and formulation for drug delivery systems.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extraction of immunoglobulin G (IgG) from cow serum results in lower polystyrene NPs aggregation. Moreover, addition of isolated IgG or fibrinogen to fetal cow serum enhanced this aggregation, thus demonstrating that these factors are major drivers of NP aggregation in serum. Counter-intuitively, NP aggregation was inversely dependent on protein concentration; i.e., low protein concentrations induced large aggregates, whereas high protein concentrations induced small aggregates. Protein-induced NP aggregation and aggregate size were monitored by absorbance at 400 nm an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respectively. Here, we propose a mechanism behind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aggregation; this mechanism involves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protein interactions on the NP surface, surface area limitations, aggregation kinetics, and the influence of other serum prote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s(NPs) PROTEIN coron AGGREGATION IMMUNOGLOBUL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