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温、摄食、断尾和雌体繁殖状态对原尾蜥虎运动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大德 计翔 +1 位作者 陆洪良 林植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45-1755,共11页
设计4项实验研究4种内外因素(环境温度、摄食、断尾和怀卵状态)导致的肇庆原尾蜥虎运动表现种群内变异。环境温度通过影响体温而影响原尾蜥虎运动表现。两性成体疾跑速均具有在低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在高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 设计4项实验研究4种内外因素(环境温度、摄食、断尾和怀卵状态)导致的肇庆原尾蜥虎运动表现种群内变异。环境温度通过影响体温而影响原尾蜥虎运动表现。两性成体疾跑速均具有在低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在高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降低的一般模式。在任何体温下成年雌体的疾跑速均略大于雄体,但两者平均值在统计上无显著差异。体温对原尾蜥虎最大持续运动距离的影响存在两性间差异。成年雌体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在低体温范围(从17℃到27℃)内随体温升高而增加,而在相对较高的体温范围(从27℃到37℃)内无显著变化,成年雄体在实验体温范围(从17℃到37℃)内无显著变化;在任何体温下成年雌体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均显著大于雄性。性别与体温相互作用对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有显著影响。两性个体的平均疾跑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当去除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差异的影响后发现,疾跑速两性差异统计上仍不显著。摄食、尾自切和雌体怀卵在两个实验温度下(27℃和31℃)均减小壁虎疾跑速;而仅尾自切减小壁虎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摄食和雌体怀卵对其无影响。以上3种因子分别与体温、性别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生理限制和尾自切是原尾蜥虎运动能力变异的重要来源。一些内外因素能近因性诱导蜥蜴功能表现发生一定程度的种群内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尾蜥虎 体温 运动表现 怀卵雌体 摄食 尾自切
下载PDF
原尾蜥虎的选择体温、热耐受性和食物同化的热依赖性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大德 安虹 +1 位作者 陆洪良 计翔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9-965,共7页
(Tsel)、热耐受性和体温对食物同化的影响。Tsel无显著的日时间变化,两性个体的Tsel、临界低温(CTMin)和临界高温(CTMax)无显著的差异。Tsel、CTMin和CTMax的平均值分别为30.9℃、3.2℃和43.3℃。体温对动物食物通过时间有显著的影响。... (Tsel)、热耐受性和体温对食物同化的影响。Tsel无显著的日时间变化,两性个体的Tsel、临界低温(CTMin)和临界高温(CTMax)无显著的差异。Tsel、CTMin和CTMax的平均值分别为30.9℃、3.2℃和43.3℃。体温对动物食物通过时间有显著的影响。在25℃-33℃范围内,食物通过时间随体温升高而缩短;体温超过33℃后,食物通过时间随体温升高而延长。温度对原尾蜥虎的摄食量、表观消化系数(ADC)和同化效率(AE)有显著的影响。在25℃-37℃范围内,动物在低体温下(25℃和27℃)的摄食量、ADC和AE小于更高体温下动物的对应数值。种间比较结果显示,原尾蜥虎是生活于南方的蜥蜴中具有较强耐受极端体温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尾蜥虎 选择体温 热耐受性 食物通过时间 食物同化
下载PDF
原尾蜥虎(Hemidactylus bowringii)雄性生殖周期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秋金 肖义军 +1 位作者 陈友铃 高建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89-592,共4页
对福州产的原尾蜥虎(Hemidactylusbowringii) 雄性生殖周期的研究结果表明:10 月份精子发生开始新的周期性复生,精原细胞发育进入增殖期,中旬曲细精管除精原细胞外尚有较多的初级精母细胞;11 月初已有... 对福州产的原尾蜥虎(Hemidactylusbowringii) 雄性生殖周期的研究结果表明:10 月份精子发生开始新的周期性复生,精原细胞发育进入增殖期,中旬曲细精管除精原细胞外尚有较多的初级精母细胞;11 月初已有较多的精细胞,曲细精管管腔中开始出现少量的精子;12 月份,生精活动非常活跃,输精管始见有成熟的精子,12 月下旬进入冬眠期,成熟的精子释放到输精管中过冬,冬眠期间生精活动趋于停滞,表现为曲细精管管径和生精上皮厚度都有所下降;次年3 月底4 月初陆续出蛰,生精活动又恢复并逐渐增强,4、5 月份精子发生相当活跃,6 月份是精子发生的高峰期,也是交配繁殖的高峰期;原尾蜥虎一年只繁殖一次,繁殖期过后,7 ~9 月份,生精活动逐渐减弱,曲细精管的管腔逐渐消失,初级、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逐渐减少、退化,精子逐渐退化、消失,到9 月下旬曲细精管和输精管都见不到精子,此时的曲细精管主要由精原细胞组成,一个周期到此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尾蜥虎 雄性 生殖周期
下载PDF
原尾蜥虎和光蜥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秋金 高建民 耿宝荣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14,共3页
该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了原尾蜥虎和光蜥的核型。原尾蜥虎2n=46,NF=46,染色体组内没有划分大染色体和微小染色体的明显界限。光蜥2n=26,NF=42,含4对大染色体和9对小染色体,属两型性核型。... 该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了原尾蜥虎和光蜥的核型。原尾蜥虎2n=46,NF=46,染色体组内没有划分大染色体和微小染色体的明显界限。光蜥2n=26,NF=42,含4对大染色体和9对小染色体,属两型性核型。二者都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尾蜥虎 核型
下载PDF
原尾蜥虎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反应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 被引量:3
5
作者 房振华 张秋金 耿宝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89,共4页
对原尾蜥虎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反应(5-HT-IR)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5-HT-IR细胞在原尾蜥虎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分布密度从前往后呈升—降—升的特点,2个密度高峰出现在十二指肠和直肠部位,胃和回肠的分布密度次之,而食... 对原尾蜥虎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反应(5-HT-IR)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5-HT-IR细胞在原尾蜥虎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分布密度从前往后呈升—降—升的特点,2个密度高峰出现在十二指肠和直肠部位,胃和回肠的分布密度次之,而食道和空肠的分布密度最低.消化道两端5-HT-IR细胞主要呈圆形、椭圆形,分布于上皮基部、固有膜或腺泡上皮,而小肠的5-HT-IR细胞则主要呈梭形或楔形,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5-HT-IR细胞的分布特点、形态特征与其功能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尾蜥虎 消化道 5-HT—IR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摄食对原尾蜥虎代谢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大德 李方满 陆洪良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9-371,共3页
通过测定摄食后原尾蜥虎成体的耗氧量变化,研究摄食特殊热动力作用(SDA).蜥虎分为摄食黄粉虫幼虫实验组和禁食对照组,两组动物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测定耗氧量前,将所有动物在30℃恒温室内禁食3天.用容积为300 ml的封闭式呼吸室测定两... 通过测定摄食后原尾蜥虎成体的耗氧量变化,研究摄食特殊热动力作用(SDA).蜥虎分为摄食黄粉虫幼虫实验组和禁食对照组,两组动物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测定耗氧量前,将所有动物在30℃恒温室内禁食3天.用容积为300 ml的封闭式呼吸室测定两组蜥虎在30℃条件下连续3天的耗氧量,测定间隔时间为4~12 h.禁食组动物实验期间的耗氧量无显著的时间变异,实验组动物耗氧量的时间变异显著,这些结果表明摄食影响原尾蜥虎的代谢率.实验组动物摄食4 h后耗氧量已显著大于禁食组,摄食40 h后两组动物的耗氧量无显著差异.原尾蜥虎达到SDA峰值的平均时间约为20.0 h,SDA峰值耗氧量是禁食对照组动物耗氧量的1.5倍.原尾蜥虎单次摄食实验中的SDA具有进食后耗氧量迅速增加、达到峰值后下降至摄食前水平的典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尾蜥虎 摄食 耗氧量 特殊热动力作用
下载PDF
原尾蜥虎(Hemidactylus bowringii)血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肖义军 张秋金 金雅平 《武夷科学》 2000年第0期207-210,共4页
本文报道了原尾蜥虎外周血细胞的显微观察结果。用 Wright氏染料染色 ,原尾蜥虎的外周血中可区分出下列各类血细胞 :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 ,还可见到较多的幼稚红细胞。原... 本文报道了原尾蜥虎外周血细胞的显微观察结果。用 Wright氏染料染色 ,原尾蜥虎的外周血中可区分出下列各类血细胞 :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 ,还可见到较多的幼稚红细胞。原尾蜥虎血细胞的一大特点是嗜碱性粒细胞较多 (约占白细胞总数的 10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尾蜥虎 血细胞 显微结构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下载PDF
原尾蜥虎的核型和Ag-NORs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庞启平 叶英 莫肖敏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4期242-244,共3页
对原尾蜥虎进行了核型和核仁组织者(NORs)研究,表明原尾蜥虎的2n=46,全部由23对各级大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由大至小排列,其长度依次递减,没有大染色体和小染色体的明显界限。未发现异形性染色体对。原尾蜥虎有一对Ag-NORs位... 对原尾蜥虎进行了核型和核仁组织者(NORs)研究,表明原尾蜥虎的2n=46,全部由23对各级大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由大至小排列,其长度依次递减,没有大染色体和小染色体的明显界限。未发现异形性染色体对。原尾蜥虎有一对Ag-NORs位于NO.2的端着丝粒染色体的近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尾蜥虎 核型 AG-NORS研究 核仁组织者
下载PDF
原尾蜥虎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大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研究原尾蜥虎(Hemidactyl Hsbowringii,Gray)的繁殖生态学,于2005和2006年4月-8月在肇庆市郊捕获761条不同大小的个体。繁殖雌体的最小SVL为45.68mm,大于此大小的个体被判定为性成熟。幼体组个体大小及头部大小两性间无差异,... 为研究原尾蜥虎(Hemidactyl Hsbowringii,Gray)的繁殖生态学,于2005和2006年4月-8月在肇庆市郊捕获761条不同大小的个体。繁殖雌体的最小SVL为45.68mm,大于此大小的个体被判定为性成熟。幼体组个体大小及头部大小两性间无差异,而成年原尾蜥虎具有两性异形,雄性大于雌性且具有较大的头部,因此原尾蜥虎个体大小的两性异形是性成熟以后发生的。饲养于实验室的母体于5月下旬至8月中旬产卵,繁殖雌体具有年产多窝卵的潜力。卵重变异系数为0.12。多数母体单次产2枚卵,少数产1枚,窝卵重和卵重均与母体体长无关。相对窝卵重与母体体长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较小的母体具有相对较大的繁殖输出。因雌体繁殖会滞缓其生长,小母体具有相对较大的繁殖输出至少部分地解释了成年原尾蜥虎雌性小于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尾蜥虎 个体大小 头大小 雌性繁殖
下载PDF
原尾蜥虎繁殖生态的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大德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44-48,共5页
对原尾蜥虎 (Hemidactylusbowringii,Gray)的雌雄成体外形差异、性腺发育、产卵与孵化特性进行了观测。其雄性成体头部大于雌性成体。雌雄性腺发育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雄性睾丸 5月为最大值 ,重量 2 2 5mg ,其长径为 7 2 8( 6 8~... 对原尾蜥虎 (Hemidactylusbowringii,Gray)的雌雄成体外形差异、性腺发育、产卵与孵化特性进行了观测。其雄性成体头部大于雌性成体。雌雄性腺发育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雄性睾丸 5月为最大值 ,重量 2 2 5mg ,其长径为 7 2 8( 6 8~ 7 5 )mm ,短径为 4 2 9( 4 0~ 4 5 )mm ,8月降为最低值 ,重量 3 74mg,其长径为 4 62 ( 4 5~ 5 0 )mm ,短径为 1 2 2( 1 1~ 1 4)mm ;雌性产卵盛期 5~ 6月 ,一年一次性产卵 2枚 ,卵重 0 2 9( 0 2 4 8~ 0 32 5 )g,卵的长径为 9 5 8( 8 45~ 1 1 4)mm ,短径为 7 91 ( 7 70~ 8 41 )mm。孵化期 42~ 46d。 6月中旬出现当年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尾蜥虎 繁殖生态 广东 性腺发育
下载PDF
肇庆七星岩原尾蜥虎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大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12-16,共5页
报道了原尾蜥虎 (HemidactylusbowringiiGiray)的生态学观察研究。成体平均全长10 7 0 4mm ,尾长为体长的 1 11倍 ,尾再生能力强。 5~ 10月为活动盛期 ,5~ 6月为繁殖高峰期 ,此期雌雄易鉴别。秋季种群结构明显 ,个体最多。 15℃以下... 报道了原尾蜥虎 (HemidactylusbowringiiGiray)的生态学观察研究。成体平均全长10 7 0 4mm ,尾长为体长的 1 11倍 ,尾再生能力强。 5~ 10月为活动盛期 ,5~ 6月为繁殖高峰期 ,此期雌雄易鉴别。秋季种群结构明显 ,个体最多。 15℃以下完全入眠 ,2 0℃以下陆续出蛰。雌雄性腺发育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雄性睾丸 5月为最大值 ,重量 2 2 5mg ,其长径为 7 2 8(6 8~ 7 5 )mm ,短径为 4 2 9(4 0~ 4 5 )mm。 8月降为最低值 ,重量 3 74mg ,其长径为 4 6 2 (4 5~ 5 0 )mm ,短径为 1 2 2 (1 1~ 1 4)mm。一年一次性产卵 2枚 ,卵重 0 2 941g ,其长径为9 5 8(8 45~ 11 4)mm ,短径为 7 91(7 70~ 8 41)mm ,孵化期 42~ 46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尾蜥虎 生态学 肇庆七星岩 爬行动物 形态结构 生态习性
下载PDF
原尾蜥虎个体状态及主要贮能部位水分含量及能值的周年变化
12
作者 叶志强 李军 +2 位作者 刘文华 徐大德 倪洪斌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6-791,共6页
研究了原尾蜥虎的个体状态、主要贮能部位水分含量和能值的周年变化。于2009年11月-2010年10月期间逐月捕捉动物,经过测量形态、称重后,解剖分离成去尾躯干,肝脏和尾部3个部分。所有样品经65°C恒温烘干至恒重后,索氏脂肪提取仪测... 研究了原尾蜥虎的个体状态、主要贮能部位水分含量和能值的周年变化。于2009年11月-2010年10月期间逐月捕捉动物,经过测量形态、称重后,解剖分离成去尾躯干,肝脏和尾部3个部分。所有样品经65°C恒温烘干至恒重后,索氏脂肪提取仪测定脂肪含量,微电脑热量计测定能值。结果显示:(1)个体状态在月份间存在显著差异;(2)雄体去尾躯干水分含量明显高于雌体,去尾躯干、肝脏和尾部的水分含量存在明显的月份间差异;(3)雄体去尾躯干和肝脏的能值明显高于雌体,雌体尾部的能值明显高于雄体,去尾躯干、肝脏和尾部的能值存在明显的月份间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原尾蜥虎去尾躯干、肝脏以及尾部的能值的周年变化与繁殖和冬眠以及食物资源等有密切联系。繁殖期适度贮能有利于增加雄体活动灵敏性,提高繁殖成功率;有利于增加雌体繁殖输出,提高个体的适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尾蜥虎 贮能部位 个体状态 水分含量 能值
下载PDF
原尾蜥虎(Hemidactylus bowringii)雌性生殖周期的研究
13
作者 张秋金 陈友铃 +1 位作者 高建民 耿宝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3-96,共4页
从原尾蜥虎的卵巢重量、输卵管重量、卵巢内最大卵泡的长径、输卵管上皮厚度及输卵管中含卵数的季节性变化 ,观察了雌性生殖周期 ,结果表明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开始于 1 1月份 ,冬眠期间卵巢增重缓慢 ,出蛰后增重加快 ,到次年 6、 7月份... 从原尾蜥虎的卵巢重量、输卵管重量、卵巢内最大卵泡的长径、输卵管上皮厚度及输卵管中含卵数的季节性变化 ,观察了雌性生殖周期 ,结果表明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开始于 1 1月份 ,冬眠期间卵巢增重缓慢 ,出蛰后增重加快 ,到次年 6、 7月份卵巢重量达到最大值 ,此时最大卵泡已发育成熟、可以排卵 ,排卵后卵巢逐渐退化、缩小 ,到 1 0月份其重量为最小值 ,一个周期至此结束 .原尾蜥虎一年繁殖一次 ,每次产卵 2枚 (偶尔 1枚 ) ,6、 7月份为卵成熟及排卵的高峰期 ,而孕卵、产卵的高峰期是 6~ 8月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尾蜥虎 雌性 生殖周期
下载PDF
原尾蜥虎产卵、孵化观察
14
作者 徐大德 《四川动物》 CSCD 2001年第3期156-156,151,共2页
关键词 原尾蜥虎 产卵 孵化 广东肇庆
下载PDF
原尾蜥虎药材薄层层析及检查项目研究
15
作者 蓝鸣生 陈路 +1 位作者 邓日健 何报作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6-48,共3页
[目的]通过原尾蜥虎药材的薄层层析及检查项目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标准的制订奠定基础。[方法]对广西6个不同产地20个批次药材进行薄层层析鉴别、水分检查、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测定。[结果]初步确定了原尾蜥虎药材薄层层析鉴别、水分检查、... [目的]通过原尾蜥虎药材的薄层层析及检查项目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标准的制订奠定基础。[方法]对广西6个不同产地20个批次药材进行薄层层析鉴别、水分检查、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测定。[结果]初步确定了原尾蜥虎药材薄层层析鉴别、水分检查、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测定方法。[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原尾蜥虎药材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尾蜥虎 薄层层析鉴别 水分检查 灰分检查 浸出物测定
下载PDF
原尾蜥虎的生态观察
16
作者 张秋金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1-52,共2页
介绍原尾蜥虎的生境、摄食、冬眠、鸣叫。
关键词 原尾蜥虎 生态观察 生态习性 生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