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含水稀油油藏蒸汽驱过程中原油组成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侯君 程林松 房宝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0-213,共4页
在大庆葡Ⅰ组非均质砂岩油藏的葡71-75井区进行了稀油(地下粘度4.9 mPa·s)蒸汽驱试验.试验区水驱采出程度22.62%,综合含水82.87%,包含1口注入井和分属不同井网的7口采油井.取3口典型采油井,测定注汽前、注汽78天和120天时采出原油... 在大庆葡Ⅰ组非均质砂岩油藏的葡71-75井区进行了稀油(地下粘度4.9 mPa·s)蒸汽驱试验.试验区水驱采出程度22.62%,综合含水82.87%,包含1口注入井和分属不同井网的7口采油井.取3口典型采油井,测定注汽前、注汽78天和120天时采出原油组成、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汽驱过程中采出原油的密度、凝固点、含蜡、含胶质沥青质及运动粘度下降;初馏点显著降低(120℃→84℃→75℃),总馏量和300℃前各馏分量增多;50~90℃动力粘度在汽驱120天时最低,汽驱78天时略高于汽驱前;气油比增大;全烃分析表明汽驱后采出油轻质馏分增多,成熟度提高.基于前人关于蒸汽驱中产生热水蒸馏混合带的见解,利用所得分析测试数据,讨论了稀油蒸汽驱油机理:初期以热膨胀为主,中期为热膨胀、蒸汽蒸馏和降粘,后期为蒸汽蒸馏.图5表3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驱 稀油油藏 原油组成 原油物性 驱油机理 现场试验 大庆油田葡71-75井区
下载PDF
从原油组成探讨油源岩的岩性和沉积环境
2
作者 金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88-93,共6页
本文以原油的组成等地化指标与油源岩岩性及其沉积环境的资料为背景,着重讨论了塔里木盆地不同层位原油和油源岩性质,指出原油的生物标记物组成,微量元素钒和镍的相对含量,硫含量及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等,能够有效地反映原油性质,反映... 本文以原油的组成等地化指标与油源岩岩性及其沉积环境的资料为背景,着重讨论了塔里木盆地不同层位原油和油源岩性质,指出原油的生物标记物组成,微量元素钒和镍的相对含量,硫含量及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等,能够有效地反映原油性质,反映油源岩的岩性和沉积环境,还能反映油源岩的热成熟度。本文总结出的一些定性定量指标将有助于油气勘探中的油气成因和油源对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组成 油源岩岩性 沉积环境 油源对比
下载PDF
注水开发过程中原油组成的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常象春 王明镇 +2 位作者 郭海花 陈庆春 段云歌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3-379,共7页
为了揭示原油组成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临南油田为例,对注水开发过程中原油组成进行连续多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随着开发过程中夏52块含水率由68%升高到92.4%,原油饱和烃中nC11~nG24组分浓度由0.00493%~0.0149... 为了揭示原油组成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临南油田为例,对注水开发过程中原油组成进行连续多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随着开发过程中夏52块含水率由68%升高到92.4%,原油饱和烃中nC11~nG24组分浓度由0.00493%~0.0149%升高到0.00793%~0.0247%,饱和烃轻/重比∑C14^-/∑(C15~C24),∑(C9~C11)/∑(C17~C19),∑(C7-C10)/∑(C11~C22),∑(C8~C12)/∑(C15~C19)分别由0.98,0.88,0.267,0.84减小到0.19,0.09,0.001,0.14,(B1+B2+B3)/∑(nC17~nC19)由0.193降低至0.005,Pr/nC17与Ph/nC18分别由0.25,0.18增加到0.37,0.23,反映异构烷烃和环烷烃的色谱指纹化合物的浓度相对升高,而色谱指纹参数表现出升高、降低或稳定不变等规律性变化.在同一层内相对稳定、但在不同层间存在差异的参数可用于评价油层连通性、计算合采井单层产能贡献和混合油单层充注比率;具有区域稳定性的参数可用于油源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原油组成 动态非均质性 色谱指纹 含水率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原油组成对原油管道结蜡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一然 杨辉 许丹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6年第9期81-82,共2页
现代原油运输为石油行业中重要工种,主要通过原油管道负责运输,在实际的应用中,发现管道内会出现结蜡现象,严重的阻碍了其中的流通,同时可能造成对应的堵塞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了解结蜡规律,明确原油中的何种物质促进结蜡现象的... 现代原油运输为石油行业中重要工种,主要通过原油管道负责运输,在实际的应用中,发现管道内会出现结蜡现象,严重的阻碍了其中的流通,同时可能造成对应的堵塞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了解结蜡规律,明确原油中的何种物质促进结蜡现象的发生。文中便是基于此原因展开探讨的,希望通过旋转式动态结蜡装置模拟结蜡过程,明确其影响,提出对应的防护技术,为现代石油行业带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组成 原油管道 结蜡规律
原文传递
原油起泡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瑞玉 冯文金 +4 位作者 韩梅 李亚茹 张倩 郭爱军 刘晨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70,共7页
采用降压法研究原油的性质、温度、原油含水量、溶解气体的类型对原油起泡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质量分数越高、黏度越大,其泡沫的稳定性越大,消泡速率越小;原油的泡沫体积随温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消泡速... 采用降压法研究原油的性质、温度、原油含水量、溶解气体的类型对原油起泡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质量分数越高、黏度越大,其泡沫的稳定性越大,消泡速率越小;原油的泡沫体积随温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消泡速率随温度提高而增大;模拟气、CO_(2)和N_(2)具有不同趋势的泡沫衰减曲线;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度越小,泡沫的稳定时间越长,且原油的黏度越高泡沫出现峰值的时间越晚,峰值维持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泡沫 原油组成 泡沫稳定性
下载PDF
蒸馏装置原油族组成变化对润滑油基础油运动黏度及黏度指数影响分析
6
作者 杨晓宇 周智超 +6 位作者 黄秀渊 王健 于成涛 孔德骏 任永锋 姜猛 范容譞 《中外能源》 CAS 2022年第6期87-93,共7页
大连石化二蒸馏装置主要加工大庆原油,近年来因大庆原油减产开始掺炼俄罗斯原油、冀东原油等。掺炼俄罗斯原油后蒸馏减压馏分油芳烃含量高,糠醛对多环芳烃选择性强,精制油收率和运动黏度明显下降。掺炼冀东原油后,混合原油经蒸馏切割、... 大连石化二蒸馏装置主要加工大庆原油,近年来因大庆原油减产开始掺炼俄罗斯原油、冀东原油等。掺炼俄罗斯原油后蒸馏减压馏分油芳烃含量高,糠醛对多环芳烃选择性强,精制油收率和运动黏度明显下降。掺炼冀东原油后,混合原油经蒸馏切割、酮苯脱蜡后,糠醛对低黏度指数多环环烷烃选择性差,导致与纯大庆油相比精制油中环烷环数和含量均上升,精制油黏度指数降低。根据基础油标准要求,跟踪原油组成变化,合理制定二蒸馏减二线(150SNA)运动黏度控制指标,在满足润滑油基础油质量指标的前提下提高蜡熔点和蜡收率。在掺炼冀东原油比例小于20%、不掺炼俄罗斯原油(或掺炼比例小于10%)的情况下,150SNA运动黏度(50℃)按≯14.5mm^(2)/s控制;掺炼俄罗斯原油比例在10%~20%、掺炼冀东原油比例小于20%的情况下,150SNA运动黏度(50℃)按≯15mm^(2)/s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组成 精制油 黏度指数 掺炼比例 运动黏度 润滑油基础油
下载PDF
原油组成对电场改性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鸿英 黄骞 +4 位作者 周希骥 谢意蔚 张超越 陈朝辉 张劲军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89-1194,共6页
电场改性是一种新型的原油改性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电流变效应,机理是蜡晶的界面极化。目前研究发现,不同原油电场改性效果差异较大,机理尚不明确。以胶质、沥青质含量介于4%~23%的8种含蜡原油为实验对象,测试其电场改性效果,发现胶质、... 电场改性是一种新型的原油改性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电流变效应,机理是蜡晶的界面极化。目前研究发现,不同原油电场改性效果差异较大,机理尚不明确。以胶质、沥青质含量介于4%~23%的8种含蜡原油为实验对象,测试其电场改性效果,发现胶质、沥青质含量少(总质量分数5%以下)的原油,在实验条件下电场降黏效果随累计析蜡量增大呈先升后降趋势;对于胶质、沥青质含量中等的原油(总质量分数10%左右),在实验条件下电场降黏效果随累计析蜡量增大单调上升;对于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总质量分数15%以上)的原油,在实验条件下电场降黏效果不明显。结合界面极化机理,得出电场改性效果强弱与原油中胶质、沥青质的充足程度及聚集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电场处理 流变性 电流变效应 原油组成 界面极化
原文传递
油田原油采出液的组成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晓明 温卫东 +3 位作者 宋威 周润华 李远平 陈棉发 《新疆石油科技》 2012年第1期27-28,共2页
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与其组成密切相关,原油中沥青质和胶质对乳状液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而蜡能增加原油的粘度,在较低温度下蜡组分能吸附到油水界面,形成机械屏障,阻止水滴的聚并,增加乳状液的稳定性;吸附了表面活性剂的固体颗粒附着在... 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与其组成密切相关,原油中沥青质和胶质对乳状液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而蜡能增加原油的粘度,在较低温度下蜡组分能吸附到油水界面,形成机械屏障,阻止水滴的聚并,增加乳状液的稳定性;吸附了表面活性剂的固体颗粒附着在油水界面上,往往形成强度很好的吸附层,阻止液滴的聚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液 油田 原油破乳剂 原油组成
下载PDF
提高原油采收率中油包水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及其应用
9
作者 赵学松 刘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3-373,共11页
油包水乳状液具有良好的流度控制能力,可以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基于油水体系的乳化机理,综述了原油组成、水相组成和乳化条件等对油包水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论述了油包水乳状液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W/O乳状液 稳定性 原油组成 提高采收率 综述
下载PDF
原油族组成及碳组成对其界面张力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雪松 郝炳英 《化学工程师》 CAS 2017年第5期14-16,共3页
针对大庆油田不同区块开展了原油族组成、碳组成及其界面张力测定对比研究。以界面张力为评价指标,分析原油族组成、碳组成的不同对其界面张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油族组成中饱和烃含量越高,胶质、沥青质含量越低,原油界面张力越低... 针对大庆油田不同区块开展了原油族组成、碳组成及其界面张力测定对比研究。以界面张力为评价指标,分析原油族组成、碳组成的不同对其界面张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油族组成中饱和烃含量越高,胶质、沥青质含量越低,原油界面张力越低;原油碳组成中轻质碳同位素含量越高,重质碳同位素含量越低,原油界面张力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组成 原油组成 界面张力
下载PDF
油层不同开采时期原油组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祖林 朱扬明 陈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9-173,共5页
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分离、分析技术对取自塔里木盆地的东河、塔中和轮南油田不同时期开采出的原油样品进行剖析 ,研究其宏观组成和微观分子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原油饱 /芳比值随开采时间的推移呈下降的趋势 ;饱和烃与非烃 ... 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分离、分析技术对取自塔里木盆地的东河、塔中和轮南油田不同时期开采出的原油样品进行剖析 ,研究其宏观组成和微观分子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原油饱 /芳比值随开采时间的推移呈下降的趋势 ;饱和烃与非烃 +沥青质的含量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 ,原油中正构烷烃的主峰碳数后移 ,原油的轻 /重组分比降低。原油碱性氮、有机酸等非烃类化合物随开采时间的推移也呈降低的趋势。这些变化与原油在驱替过程中的自然色层吸附作用机理和原油中各种组分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关。该项研究对于深入探索驱油机理、预测原油润湿性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 原油组成 有机氮化合物 油层 有机地球化学 驱替过程 采收率
下载PDF
高凝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复配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延成 李卫晨子 +1 位作者 侯玲玲 毛为成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70-73,89,共5页
根据高凝原油组成以及降凝剂对原油的感受性确定了合成降凝剂的高碳醇的碳数,以丙烯酸和C18~C22混合醇为原料,合成丙烯酸高碳醇酯,得到三种聚合物:丙烯酸酯自聚物(AM),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AMV)和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苯乙烯(AVS)。比... 根据高凝原油组成以及降凝剂对原油的感受性确定了合成降凝剂的高碳醇的碳数,以丙烯酸和C18~C22混合醇为原料,合成丙烯酸高碳醇酯,得到三种聚合物:丙烯酸酯自聚物(AM),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AMV)和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苯乙烯(AVS)。比较了三种聚合物的降凝效果,选出AVS考察其合成条件并且与常用降凝剂EVA进行复配。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最佳配比为1∶1∶0.5,引发剂用量为1.2%,单体质量浓度30%,反应时间为7h时,三元共聚物AVS与EVA的复配物CPR可以使魏岗原油凝固点降低10℃,防蜡率达到40.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蜡原油 原油组成 高碳醇 降凝剂 防蜡
下载PDF
原油降凝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3
作者 康万利 马一玫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i001,共6页
介绍了国内外原油降凝剂的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原油降凝剂的作用机理、结构特征、降凝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油组成、热处理温度、冷却速度、降凝剂加入量、剪切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给出了国内现有降凝剂的种类和国内外降凝剂的现场... 介绍了国内外原油降凝剂的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原油降凝剂的作用机理、结构特征、降凝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油组成、热处理温度、冷却速度、降凝剂加入量、剪切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给出了国内现有降凝剂的种类和国内外降凝剂的现场应用实例。提出应加强原油降凝剂降凝机理、对用于原油降凝与降粘的不同化学剂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以及原油降凝剂研究方向等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降凝剂 研究进展 热处理温度 发展概况 作用机理 结构特征 原油组成 降凝效果 冷却速度 剪切作用 应用实例 降凝机理 研究方向 影响作用 国内外 加入量 化学剂 降粘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原油降解程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申家年 卢双舫 薛海涛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8,共1页
关键词 原油组成 降解程度 松辽盆地北部 色谱-质谱分析 混合比例 气相色谱 西部斜坡 饱和烃 特征和
下载PDF
浅析原油蚀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苗月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11期36-38,共3页
本文主要是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归纳整理,对原油蚀变的作用进行总括,概括地解释了一些蚀变现象。
关键词 原油组成 原油蚀变 成熟度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双南油田油气组成变化及成藏机制的地球化学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虹 黄海平 +1 位作者 史晓颖 马刊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44-451,共8页
双南地区以产正常原油为主 ,并伴有少量的凝析油。观察发现 ,凝析油和正常油的总体特征 (密度、粘度、含蜡量和凝固点 )和某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较大。详细的地化分析表明 ,它们的成熟度相当。用多种分子标志物进行成熟度评估 ,... 双南地区以产正常原油为主 ,并伴有少量的凝析油。观察发现 ,凝析油和正常油的总体特征 (密度、粘度、含蜡量和凝固点 )和某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较大。详细的地化分析表明 ,它们的成熟度相当。用多种分子标志物进行成熟度评估 ,可知液态烃的成熟度相当于Ro 为 0 .7%~ 0 .8%。这些原油有相同的生源构成 ,并形成于相似的沉积环境之中。原油总体组成和分子组成的变化归因于运移分馏过程 ,在该过程中气 凝析油从与之相关的原油中分离出来 ,并运移到较浅的储层中聚集。认识运移分馏的过程和理解它在石油组分上的作用十分重要 ,因为许多用于油 油、油 源对比以及原油蚀变、油源类型和热成熟度等方面的地球化学指标都可能受到运移分馏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 生物标志化合物 原油组成 成熟度 运移-分馏作用 双南油田
下载PDF
聚醚酰胺的合成及其对原油流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严茂盛 郑延成 +3 位作者 邢德刚 郝思语 李雪琴 刘朗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以聚醚酰胺和脂肪酸为原料合成了系列脂肪酸聚醚酰胺降凝剂,利用FTIR、黏度测试、界面张力测试等方法考察了降凝剂对不同原油流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列降凝剂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和界面活性。随碳数的增加,饱和脂肪酸聚醚酰胺... 以聚醚酰胺和脂肪酸为原料合成了系列脂肪酸聚醚酰胺降凝剂,利用FTIR、黏度测试、界面张力测试等方法考察了降凝剂对不同原油流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列降凝剂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和界面活性。随碳数的增加,饱和脂肪酸聚醚酰胺降凝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增强。加入0.3%(w)和0.9%(w)的棕榈酸聚醚酰胺降凝剂时,风城原油凝固点分别下降5.5℃和14.5℃,降凝效果优于EVK4降凝剂。随加量的增大,降凝剂对原油的降黏效果增加,加量为0.9%(w)时,风城原油降黏率达99.5%以上。当加量超过0.9%(w)后,降黏效果与原油凝固点降幅并不成正比关系,加入油酸聚醚酰胺降凝剂的原油黏度最低。脂肪酸聚醚酰胺降凝剂对原油流动性的影响不仅与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有关,还与它本身在油中的溶解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酰胺 原油组成 凝固点 感受性 黏度
下载PDF
渤海K油田空气驱对原油低温氧化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继龙 翁大丽 +6 位作者 高启超 王成胜 陈平 高孝田 赵军 胡雪 张强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0-63,I0004,共5页
以渤海K油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氧化实验仪,模拟油藏温度(110℃)和压力(24 MPa),系统研究了不同氧含量(3%~12%)减氧空气对该油田原油的氧化可行性;并利用气相及液相色谱仪检测减氧空气及原油氧化前、后组份构成与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 以渤海K油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氧化实验仪,模拟油藏温度(110℃)和压力(24 MPa),系统研究了不同氧含量(3%~12%)减氧空气对该油田原油的氧化可行性;并利用气相及液相色谱仪检测减氧空气及原油氧化前、后组份构成与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原油和减氧空气组份含量明显不同,如原油中较高烃组成(≥C14)含量下降、较低烃组成(C8~C10)含量增加;减氧空气中氧含量下降、二氧化碳有定量(<0. 6%)增加;说明K油田原油在油藏温度压力下可与减氧空气发生低温氧化反应。反应过程中,原油以氧化降解为主,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为辅;该氧化反应进行程度随减氧空气中含氧量增加而增大,表现为对应氧耗量增大、原油被氧化的"临界碳数"下降(由C22下降至C14)、二氧化碳含量由0. 075%增加至0. 6%。实验减氧空气与K油田原油氧化120h后残余氧含量均低于10%,表明渤海K油田实施减氧空气驱具有良好的安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驱 空气含氧量 低温氧化 原油组成 气体组成
下载PDF
七个泉油田原油的生物降解及配伍条件选择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淑琼 佘跃惠 +2 位作者 易绍金 王正良 黄晓武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2,166,共5页
对青海七个泉油田原油进行了微生物降解试验,通过研究原油降解率、培养液表面张力、样品粘度以及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各组分在原油中降解前后相对含量的变化,分析比较了不同原油在不同菌种与不同培养基配伍时的降解效果。结果表... 对青海七个泉油田原油进行了微生物降解试验,通过研究原油降解率、培养液表面张力、样品粘度以及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各组分在原油中降解前后相对含量的变化,分析比较了不同原油在不同菌种与不同培养基配伍时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所用菌种对原油均具有较好降解作用。色谱分析表明,经微生物作用后,原油中族组分的相对含量发生较大变化,饱和烃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的百分含量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分别增加或减少。在试验条件中,Bjbios菌种与培养基①的配伍降解原油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降解 降解率 表面张力 原油组成 七个泉油田
下载PDF
原油-水两相体系乳化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文江波 罗海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6971-6979,共9页
原油-水两相体系的乳化特性对多相混输管道的流动规律有显著影响。从原油-水两相体系的乳化机理出发,系统阐述了混合条件、原油组成及水相组成3个方面因素对乳化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混合条件的影响方面,分析了分散相比例、温度及剪... 原油-水两相体系的乳化特性对多相混输管道的流动规律有显著影响。从原油-水两相体系的乳化机理出发,系统阐述了混合条件、原油组成及水相组成3个方面因素对乳化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混合条件的影响方面,分析了分散相比例、温度及剪切强度对乳化特性影响的研究现状及一般规律;在原油组成的影响方面,详尽阐述了原油的组分(沥青质、胶质、烃类组分、蜡晶、固体微粒、酸性化合物等)影响乳化效果的作用机理,并总结了各种组分对乳化特性影响的一般规律;在水相组成的影响方面,分析总结了水相矿化度、无机盐种类及水相酸碱度对乳化特性影响的研究现状及一般规律。此外,对原油-水两相体系乳化特性研究的不足及发展方向做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 乳状液 混合条件 原油组成 水相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