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城景区原生旅游形象认知成分及其特征研究——以凤凰古城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翅勤 彭惠军 +2 位作者 何清华 舒柳 周玲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87-91,共5页
论文以凤凰古城为案例研究区域,以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研究了古城景区原生旅游形象认知成分的维度结构及潜在旅游者的感知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古城景区原生旅游形象认知成分包括旅游环境、地方特色与自然风光、建筑与古迹、居民友好、... 论文以凤凰古城为案例研究区域,以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研究了古城景区原生旅游形象认知成分的维度结构及潜在旅游者的感知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古城景区原生旅游形象认知成分包括旅游环境、地方特色与自然风光、建筑与古迹、居民友好、历史文化特色、休闲度假等六个维度,潜在旅游者对不同认知成分的熟悉度与认同度感知具有一致性。其中,潜在旅游者对建筑与古迹、历史文化特色的熟悉度与认同度感知较高,对旅游环境、居民友好的熟悉度与认同度的感知较低。本文研究成果将丰富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方法的实证积累并为古城景区旅游形象管理与市场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景区 原生旅游形象 认知成分 凤凰古城
下载PDF
微博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旅游形象研究——以湖南江永女书文化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彭惠军 黄翅勤 +1 位作者 李施珺 胡最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8-102,共5页
微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形象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以湖南江永女书文化为例,利用新浪微博平台采集数据,对微博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旅游形象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博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旅游形象具有以下五... 微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形象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以湖南江永女书文化为例,利用新浪微博平台采集数据,对微博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旅游形象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博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旅游形象具有以下五大特征:传播主体以个人为主、文化与旅游的内容不对称、采用文字加图片的表现形式、中立的形象评价、时空分异规律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对策。该研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旅游形象的建设及其旅游开发与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生旅游形象 微博 江永女书文化
下载PDF
女书文化原生旅游形象的特征及提升策略研究
3
作者 彭惠军 田亚平 +1 位作者 黄翅勤 陈胤好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78-83,共6页
原生旅游形象对于处在开发初期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女书文化原生旅游形象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女书文化原生旅游形象包括配套要素、宣传促... 原生旅游形象对于处在开发初期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女书文化原生旅游形象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女书文化原生旅游形象包括配套要素、宣传促销、文化特性、文化内容、旅游项目、开发情况等六个维度。②游客的原生旅游形象整体感知程度较低,“宣传促销”维度感知最低。③“宣传促销”与“开发情况”是影响原生旅游形象感知的主要因素。应从形象设计、形象延展、形象管理与形象推广四方面对女书文化原生旅游形象进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书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生旅游形象 特征 提升策略
下载PDF
在线信息搜索对目的地感知形象演化影响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吕兴洋 沈雪瑞 梁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0-79,共10页
文章以实验法为主,配合文本词频分析、出声思维、同位素示踪等多种方法,研究在线信息搜索对旅游者目的地感知形象演化过程的影响。实验前测发现潜在旅游者的原生形象彼此相似、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对照... 文章以实验法为主,配合文本词频分析、出声思维、同位素示踪等多种方法,研究在线信息搜索对旅游者目的地感知形象演化过程的影响。实验前测发现潜在旅游者的原生形象彼此相似、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对照组模拟了网络出现以前的信息搜索过程,只利用非网络信息渠道,而实验组则进行在线信息搜索。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引致形象与原生形象结构相似,依然是短尾分布,而实验组形成的引致形象则呈现出与原生形象截然不同的长尾分布特征。文章通过追踪实验组的在线信息搜索行为识别出网上非目的地营销组织控制型信息源是其引致形象长尾的主要来源。该研究解析了在线信息搜索对旅游者感知形象演化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为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提出了营销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信息搜索 引致形象 原生形象 长尾
下载PDF
旅游前后旅游者目的地形象感知差异分析——目的地形象感知形成过程的综合分析框架 被引量:2
5
作者 钟晓鹏 刘力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4期40-48,共9页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把旅游者在不同旅游阶段(旅游前vs.旅游后)对旅游目的地的不同形象感知(认知形象vs.情感形象)和旅游者态度纳入到一个整体性研究框架,分析了省域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旅游者态度的影响。...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把旅游者在不同旅游阶段(旅游前vs.旅游后)对旅游目的地的不同形象感知(认知形象vs.情感形象)和旅游者态度纳入到一个整体性研究框架,分析了省域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旅游者态度的影响。研究结论有:①旅游者在不同旅游阶段(旅游前vs.旅游后)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在因子结构、形象内涵以及感知程度等多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②旅游前,旅游者通过各种商业和非商业信息来源形成了关于目的地的原生/引致形象,并由此初步形成了对目的地的情感形象(旅游前)。③旅游者综合旅游前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及其在目的地的亲身经历形成了关于目的地的复合形象,并最终形成了对目的地的情感形象(旅游后)。④旅游之后旅游者的目的地形象感知对其旅游满意度和忠诚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认知维度的复合形象相比,情感形象对旅游者的态度和行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引致形象 复合形象 情感形象 旅游者满意 旅游者忠诚
下载PDF
叹人生隔膜 伤爱情已逝——鲁迅《伤逝》新论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廷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95-98,共4页
长期以来,文学史家对《伤逝》的"权威"解读都将《伤逝》局限于五四文本,这些解读几乎都认定《伤逝》是写知识分子追求个性解放的失败,与《伤逝》"原生态"形象的确存在着差距。本文回到"原生态"的形象去... 长期以来,文学史家对《伤逝》的"权威"解读都将《伤逝》局限于五四文本,这些解读几乎都认定《伤逝》是写知识分子追求个性解放的失败,与《伤逝》"原生态"形象的确存在着差距。本文回到"原生态"的形象去细读《伤逝》,认为《伤逝》真实地揭示了人生的困境,将人生隔膜、爱情伤逝上升到了形而上的层面,是一个可以超越五四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形象 人生隔膜 爱情伤逝
下载PDF
浅谈城市形象“人本回归”的路径可能——典型原生人物报道铺垫城市人群像
7
作者 金嘉烨 《广告大观》 2023年第6期31-33,共3页
城市形象是城市物质躯体和精神映像相粘连的一种复杂耦合意象,在传播端中常综合表现为城市景象的可视性、城市历史文化及精神的可言说。政府主导的城市形象传播长期以来具有明显的话语偏向性,在以城市形象宣传片为核心的策略统筹中凸显... 城市形象是城市物质躯体和精神映像相粘连的一种复杂耦合意象,在传播端中常综合表现为城市景象的可视性、城市历史文化及精神的可言说。政府主导的城市形象传播长期以来具有明显的话语偏向性,在以城市形象宣传片为核心的策略统筹中凸显出“重物质成就,轻风土人情”的特点,偏好宏大叙事而冷落个体述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完善,趋同化的物质结构城市愈演愈烈,可视性的传播不应再占据传播策略的核心,国内城市形象的建构需要回归“以人为本”的城市理念,转向与城市相关联的人的对话。本文基于城市原生人物新闻报道的分析,提出一种城市形象建构走向“人本回归”的路径,以城市规划及新闻学的融合视角,探索城市形象传播的策略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 原生形象 人物报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