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新元古界的原生油气资源 被引量:95
1
作者 王铁冠 韩克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在全球范围内,西伯利亚、非洲、东欧、印度、阿拉伯、澳大利亚等克拉通,均有中-新元古界至下寒武统原生油气与油气藏的报道,特别是东西伯利亚与阿曼两地,现探明的油气储量业已达到十亿吨级至亿吨级油当量的规模,证明中-新元古界的原生... 在全球范围内,西伯利亚、非洲、东欧、印度、阿拉伯、澳大利亚等克拉通,均有中-新元古界至下寒武统原生油气与油气藏的报道,特别是东西伯利亚与阿曼两地,现探明的油气储量业已达到十亿吨级至亿吨级油当量的规模,证明中-新元古界的原生油气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能源资源领域。中国中-新元古界,乃至下古生界,热演化程度普遍处于过成熟状态,不利于液态石油的保存,目前尚未发现其原生油田,但是,在一些地区已发现大量中-新元古界油苗,或大规模的沥青脉,剖析其中-新元古界的含油性,有利于指导中-新元古界原生油气资源的勘探。以扬子克拉通川西北龙门山前山带,以及华北克拉通燕山北部坳陷带为例,由于上覆沉积盖层累计厚度较薄,中-新元古界无深埋经历,或者岩石圈异常增厚,形成"冷圈、冷盆"的地质条件,中-新元古界原生烃类始终处于石油"液态窗"内,仍有利于中-新元古界原生油气资源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元古界 原生油气 西伯利亚 冀北坳陷 矿山樑
下载PDF
华北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 被引量:56
2
作者 王兆云 何海清 程克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共6页
从油气系统角度分析了华北区古生界的石油地质条件。下古生界是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在开阔海台地相的台凹环境下形成的源岩生烃潜力最大,纵向上表现为寒武系的府君山组、张夏组,奥陶系的马家沟组、峰峰组。平面上以黄骅—... 从油气系统角度分析了华北区古生界的石油地质条件。下古生界是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在开阔海台地相的台凹环境下形成的源岩生烃潜力最大,纵向上表现为寒武系的府君山组、张夏组,奥陶系的马家沟组、峰峰组。平面上以黄骅—临清复向斜带为最有利区。上古生界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煤系地层,煤层及暗色泥岩厚,热演化程度大多处于成熟—高熟阶段,生烃潜力大。从源岩的生烃演化史及油气的运聚和圈闭关系指出古生界具有形成原生油气藏的条件,原生油气藏勘探研究的难点及关键问题在于烃源岩的二次生烃潜力、范围及油气保存条件。在系统分析总结前人勘探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渤海湾、南华北及沁水地区古生界油气生成、保存条件,指出渤海湾地区是二次生烃的最有利地区,油气保存条件好,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南华北地区油气生成及保存条件好,但源岩演化程度较高,是天然气的有利勘探区;沁水地区亦具有二次生烃条件,但盖层及油气保存条件差、水动力条件强,北部地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勘探前景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油气 油气系统 华北地区 油气勘探 古生代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藏形成特征 被引量:28
3
作者 金凤鸣 王鑫 +5 位作者 李宏军 吴雪松 付立新 楼达 张津宁 冯建园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1-529,共9页
钻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构造带之上的营古1井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砂岩获非含H2S高产油气流,油气来源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属于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藏,展现出古生界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原生油气藏的烃源条件、... 钻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构造带之上的营古1井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砂岩获非含H2S高产油气流,油气来源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属于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藏,展现出古生界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原生油气藏的烃源条件、潜山内幕储盖组合与油气成藏时间研究,论述了乌马营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藏的形成与聚集特征。乌马营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藏具有煤系烃源岩二次规模生气、潜山内幕多储盖组合叠置发育、晚期油气充注为主3大优势成藏条件,形成了古生界潜山内幕源上砂岩和源下碳酸盐岩复式油气聚集。伴随中、新生代多期构造活动,乌马营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藏的形成具有"早期油气混注局部成藏,中期高点迁移调整成藏,晚期天然气规模充注复式成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黄骅坳陷 乌马营潜山 潜山内幕 古生界 原生油气 复式聚集 成藏过程
下载PDF
中国南方古隆起对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5
4
作者 赵宗举 朱琰 +1 位作者 邓红婴 徐云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17,27,共9页
乐山—龙女寺、黔中及江南隆起主要控制了上震旦统及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发育,泸州、开江隆起及南盘江—十万大山地区的晚古生代—三叠纪(孤立)台隆控制了上古生界及三叠系原生油气藏的分布。南方古隆起均被不同程度地改造,使完整的隆... 乐山—龙女寺、黔中及江南隆起主要控制了上震旦统及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发育,泸州、开江隆起及南盘江—十万大山地区的晚古生代—三叠纪(孤立)台隆控制了上古生界及三叠系原生油气藏的分布。南方古隆起均被不同程度地改造,使完整的隆起面貌已不复存在。南方现存的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很少,四川盆地的早期原生油气藏绝大多数被改造变成了次生气藏,四川盆地以外的扬子区及华南区的原生油气藏则基本被破坏成为古油藏。提出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应主要考虑次生油气藏及再生烃油气藏的勘探,上扬子地区主要考虑次生气藏的勘探,中、下扬子地区主要考虑再生烃油气藏的勘探。文中还指出了具体油气勘探有利区,并已经得到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及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开先台西含油构造勘探发现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古隆起 中生界 古生界 原生油气 控制作用 次生油气 再生烃油气 油气勘探方向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与古生界原生油气成藏 被引量:11
5
作者 彭传圣 林会喜 +2 位作者 刘华 吴智平 刘广天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6-216,共11页
在对渤海湾盆地全区分布的200余条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盆地内所发育的构造样式及其所反映的构造作用、活动时期。区内主要发育了伸展、挤压、走滑及复合等四大类若干小类构造样式,依据各类构造样式涉及的层位和构... 在对渤海湾盆地全区分布的200余条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盆地内所发育的构造样式及其所反映的构造作用、活动时期。区内主要发育了伸展、挤压、走滑及复合等四大类若干小类构造样式,依据各类构造样式涉及的层位和构造层的相互关系,反映出古生界经历了两大期挤压、两大期拉张或走滑,并有两期明显的反转。对20条贯穿全区的地震剖面进行平衡剖面分析表明,尽管盆地内不同构造区所经历的构造作用有所区别,但总体力学性质及发育时期与构造样式所反映的构造作用较为一致,表现为T3挤压、J1+2相对稳定、J3+K1拉张、K2挤压、E—Q拉张的特点,古生界残留与埋藏正是受中新生代不同区的差异演化控制。古生界原生油气藏解剖表明,对于经历多期构造变动改造的叠合型盆地,构造演化史控制的古生界在埋藏过程中能否大量晚期二次生烃是成藏的关键之一。在古生界具备有效烃源岩的前提下,具有中生代浅埋或弱剥、新生代深埋的正负反转构造组合过渡带是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有利成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多期叠合改造型盆地 盆地构造演化 古生界 原生油气
下载PDF
中国石化东部探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忠民 龙胜祥 许化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0-425,共6页
中国石化东部探区下古生界烃源岩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有机质丰度较低。渤海湾盆地南部下古生界烃源岩于中三叠世末进入生油高峰,中生代发生二次生烃,新生代埋深虽然可达万米,但富有机质干酪根绝大部分已转化,生烃潜力有限;南华北地区下... 中国石化东部探区下古生界烃源岩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有机质丰度较低。渤海湾盆地南部下古生界烃源岩于中三叠世末进入生油高峰,中生代发生二次生烃,新生代埋深虽然可达万米,但富有机质干酪根绝大部分已转化,生烃潜力有限;南华北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在晚三叠世达到早成熟阶段,新生代基本未发生二次生烃作用。上古生界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煤系地层,煤层及暗色泥岩在晚三叠世末期和早白垩世末期两次发生深成变质作用。在系统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渤海湾盆地南部是上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最有利的地区,油气保存好,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有利勘探区为东濮凹陷、临南洼陷、德州凹陷南部、莘县凹陷北部;下古生界的原生油气藏勘探风险较大,渤海湾盆地南部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油气 有机质热演化 二次生烃 古生界 油气勘探远景
下载PDF
华北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南部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忠民 龙胜祥 许化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1-667,共7页
依据古生界烃源岩特征与烃源岩生烃史的分析,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虽然有机质类型好、厚度较大,但有机质丰度低,基本为差-非生油岩.加之烃源岩成熟以后,后期埋藏历史及烃源岩热演化史复杂,作为一个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勘探风险较... 依据古生界烃源岩特征与烃源岩生烃史的分析,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虽然有机质类型好、厚度较大,但有机质丰度低,基本为差-非生油岩.加之烃源岩成熟以后,后期埋藏历史及烃源岩热演化史复杂,作为一个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勘探风险较大.下古生界烃源岩仅在渤海湾南部地区具有中等-较差生烃潜力,经喜山期的深埋,在济阳坳陷、临清坳陷、东濮凹陷、黄口凹陷下古生界具备二次生烃条件,尚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主要为煤系地层,厚度为150~500 m,有机质丰度属于低-中等,有机质类型为Ⅲ型.上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主要发生于晚三叠世末期和早白垩世末期,油气保存好,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上古生界有利勘探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湾盆地的东濮凹陷、临南洼陷、德州凹陷南部及莘县凹陷北部二次生气强度较大的第三系凹陷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油气 有机质热演化 二次生烃 古生界 油气远景 克拉通
下载PDF
胜利油区奥陶系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分析
8
作者 徐春华 陈丽 王世虎 《海相油气地质》 1999年第2期37-41,共5页
胜利油区奥陶系包括中、下奥陶统,主要为蒸发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厚度约500~700n,;烃源岩主要包括暗色灰岩、泥灰岩、豹斑灰岩等,厚度一般在250~300 m,以Ⅰ型或Ⅱ,型干酪根为主,处于高成熟阶段。研究区分为北区... 胜利油区奥陶系包括中、下奥陶统,主要为蒸发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厚度约500~700n,;烃源岩主要包括暗色灰岩、泥灰岩、豹斑灰岩等,厚度一般在250~300 m,以Ⅰ型或Ⅱ,型干酪根为主,处于高成熟阶段。研究区分为北区、西区和东区三个单元,寻找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以西区为最有利区。选取0.1%作为本区碳酸盐岩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含量的下限,则西区(均在0.16%以上)和北区(普遍大干O.1%)均为有效烃源岩,而东区(0.06%~0.09%)为非烃源岩。西区发育有较多相对完整的背斜或鼻状构造,盖层条件也相对较好;用有机碳法估算,全区原生油气资源潜力总量为77×10~8t,以西区潜力最大,约占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 原生油气 油气勘探 油气资源评价 油田
下载PDF
中原地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形成条件研究
9
作者 周章保 王生朗 《世界石油工业》 2000年第7期18-21,共4页
文中从古生界构造演化历史与构造风格,烃源岩特征,生烃原因,油气藏保存条件等方面研究了中原地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形成条件,归纳了古生界油气成藏模式,并进行了勘探靶区选择。认为中原地区古生代以来经历了5次构造运动,4个成盆... 文中从古生界构造演化历史与构造风格,烃源岩特征,生烃原因,油气藏保存条件等方面研究了中原地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形成条件,归纳了古生界油气成藏模式,并进行了勘探靶区选择。认为中原地区古生代以来经历了5次构造运动,4个成盆演化阶段,归纳了生界埋藏史的6种类型,指出本区古生界以第三纪二次成烃作用形成的古生古储原生油气藏为主。临清坳陷堂邑凸起南堂邑构造古生界油气藏形成条件优越,是重要勘探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古生界 油气藏形成 原生油气
下载PDF
车镇凹陷北带砂砾岩扇体原生油气藏分析
10
作者 师涛 《内江科技》 2013年第2期148-,168,共2页
为证明车镇凹陷沙三段砂砾岩体的原生性,利用车镇凹陷典型井—车古25、车57和车66等井的地化、原油物性资料,分析了车镇凹陷沙三段砂砾岩扇体油藏的原生性。原生油气藏分布广泛,成藏特点有别于其他类型油气藏,根据原生油气藏的特性,说... 为证明车镇凹陷沙三段砂砾岩体的原生性,利用车镇凹陷典型井—车古25、车57和车66等井的地化、原油物性资料,分析了车镇凹陷沙三段砂砾岩扇体油藏的原生性。原生油气藏分布广泛,成藏特点有别于其他类型油气藏,根据原生油气藏的特性,说明了砂砾岩扇体储层物性后期改造、相带控储的储层特点,总结了原生油气藏成藏特点,阐述了石油地质意义,为砂砾岩扇体原生油气藏下一步勘探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原生油气 综合分析 砂砾岩扇体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189
11
作者 何登发 陈新发 +3 位作者 张义杰 况军 石昕 张立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0,共10页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满盆”含油、全层系多层组含油、油气资源丰富的大型沉积盆地。它是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与前石炭系褶皱基底基础上 ,经历了晚石炭世—中三叠世前陆盆地阶段、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 (J2 x)弱伸展拗陷盆地阶段、中侏...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满盆”含油、全层系多层组含油、油气资源丰富的大型沉积盆地。它是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与前石炭系褶皱基底基础上 ,经历了晚石炭世—中三叠世前陆盆地阶段、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 (J2 x)弱伸展拗陷盆地阶段、中侏罗世晚期(J2 t)—白垩纪压扭盆地阶段与新生代前陆盆地阶段的演化历史。 4个构造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的叠合 ,形成了南厚北浅的楔形地质结构 ,决定了油气聚集的基本面貌 ;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古隆起纵横叠置 ,制约着相应地质时期油气运聚的基本格局。在垂向上 ,以上三叠统白碱滩组泥岩、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泥岩与广泛分布的异常压力封隔层为界可将盆地划分为C T2 ,T3 J1 s ,J2 K1 与K2 N 4个各具特色的成藏区间 ;油气沿断裂的垂向运移与异常高压流体系统的幕式突破 ,导致了以垂向运移为主导的运聚模式 ,多源、多期油气混合成藏。现有油气田的分布及勘探趋势表明 4个NNE向基底断裂带为油气优势运移通道 ,沿着它们形成了 4个油气富集的黄金带。这些基底断裂与盖层断裂之间的耦合方式是制约形成油气田及导致含油气丰度差异的关键条件。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白垩系与二叠系—三叠系分别发育“远源、缓坡、次生”与“近源、陡坡、原生”两种典型的断裂 岩性体油气藏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古隆起 断裂系统 异常压力 原生油气 次生油气 油气富集
下载PDF
中国南方构造形变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3
12
作者 赵宗举 朱琰 +3 位作者 李大成 俞广 杨树峰 陈汉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5,共7页
在中国南方 ,加里东、海西及印支期构造形变主要形成“大隆大坳”构造格局 ,对油气藏主要起建设作用 ;燕山期构造形变对齐岳山断裂以西的四川盆地以外的南方广大地区产生了强烈冲断、褶皱及抬升剥蚀 ,对油气藏主要起破坏作用 ;喜玛拉雅... 在中国南方 ,加里东、海西及印支期构造形变主要形成“大隆大坳”构造格局 ,对油气藏主要起建设作用 ;燕山期构造形变对齐岳山断裂以西的四川盆地以外的南方广大地区产生了强烈冲断、褶皱及抬升剥蚀 ,对油气藏主要起破坏作用 ;喜玛拉雅期构造形变波及整个南方 ,控制了现今原生、次生及再生烃油气藏的最终形成及分布。南方下第三系断陷为原生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 ,苏北及江汉盆地等仍有较大勘探潜力 ;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应主要考虑次生油气藏及再生烃油气藏 ,上扬子地区主要考虑次生气藏的勘探 ,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形变 原生油气 次生油气 再生烃油气 古后界 油气勘探方向 中国南方
下载PDF
黄骅坳陷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勘探突破及其意义 被引量:29
13
作者 赵贤正 蒲秀刚 +5 位作者 姜文亚 周立宏 金凤鸣 肖敦清 付立新 李宏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1-632,共12页
近年来在大港油田探区内歧北潜山、乌马营潜山多口井石炭系-二叠系、奥陶系获得油气重大发现,潜山勘探重大突破揭示渤海湾深层古生界为新的含油气系统,通过重新评价黄骅坳陷古生界烃源岩、储盖组合及圈闭,发现油气源以来自石炭系-二叠... 近年来在大港油田探区内歧北潜山、乌马营潜山多口井石炭系-二叠系、奥陶系获得油气重大发现,潜山勘探重大突破揭示渤海湾深层古生界为新的含油气系统,通过重新评价黄骅坳陷古生界烃源岩、储盖组合及圈闭,发现油气源以来自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为主。研究表明,黄骅坳陷中南部古生界保留较完整,发育上古生界碎屑岩及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两类储集体,与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形成有利的源储组合。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丰度高,干酪根以Ⅱ2 Ⅲ型为主,局部发育Ⅱ1型;多期构造运动造成煤系烃源岩具有两期生烃过程,其中孔店组沉积期至今为二次生烃期,该期大规模的油气充注、有利储盖组合与稳定构造的匹配关系决定油气富集程度。按照古生界含油气系统新一轮综合评价,渤海湾盆地古生界原生油气资源规模超万亿立方米,黄骅坳陷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尤其是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系统的勘探突破对渤海湾盆地相似领域的油气勘探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 原生油气 二次生烃 油气 黄骅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西潜山下古生界原生油 被引量:41
14
作者 王兆云 程克明 杨池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共4页
华北地区经历过晚奥陶世至泥企纪长达130Ma的沉积间断,分布于该地区的稳定而厚度很大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能否二次生烃,形成下古生界自生自储的原生油气藏,是有关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的重大问题。位于黄骅坳陷孔店背斜构造... 华北地区经历过晚奥陶世至泥企纪长达130Ma的沉积间断,分布于该地区的稳定而厚度很大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能否二次生烃,形成下古生界自生自储的原生油气藏,是有关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的重大问题。位于黄骅坳陷孔店背斜构造带西北的孔古3井于奥陶系峰峰组的灰岩中产出工业性油气流,原油特征及精细油源对比研究表明,其油源岩为奥陶系灰岩,为古生古储型原生油藏。孔古3井奥陶系原生油及烃源岩二次生烃的研究成果,对于坚定寻找华北地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信心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原生油气 油源比 黄骅坳陷 油气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埋藏史分析与油气关系类型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郭泽清 刘卫红 +3 位作者 李本竞 钟建华 赵密福 王海侨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5-471,共7页
地层埋藏史研究是借助计算机恢复地层古厚度,动态的再现盆地的沉积发育过程,同时也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油气的生、运、聚及成藏过程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在区域概况分析的基础上,应用EASY%Ro方法定量计算了柴达木盆地西部3... 地层埋藏史研究是借助计算机恢复地层古厚度,动态的再现盆地的沉积发育过程,同时也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油气的生、运、聚及成藏过程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在区域概况分析的基础上,应用EASY%Ro方法定量计算了柴达木盆地西部31口重点探井的剥蚀量,并应用实例详细论证了该方法恢复的剥蚀量是合理可靠的,然后应用回剥技术恢复原始地层厚度,做出了单井埋藏史图。并划分出了连续沉积型、中期剥蚀型和晚期强烈剥蚀型3种埋藏史类型。埋藏史与油气的关系密切:未遭受强烈抬升、剥蚀影响的地区能够较好的保存原生油气藏;而后期的强烈剥蚀使得早期的原生油气藏遭到破坏,同时又导致了浅层次生油气藏的形成。这对正确认识该地区沉积沉降演化历史和成藏机制,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史 EASY%R. 回剥技术 剥蚀量 新构造运动 柴达木盆地西部 油气关系 类型 原生油气 地层厚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成藏年代与成藏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靖舟 庞雯 +3 位作者 吴少波 罗继红 时保宏 贾孝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81-90,共10页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 ,早期形成的油气藏普遍受到后期不同程度的调整改造 ,以晚喜马拉雅期调整改造最为强烈。目前发现的古生界海相油藏主要为晚海西期形成的原生油藏 ,而中生界海相油藏以及部分古生界海相...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 ,早期形成的油气藏普遍受到后期不同程度的调整改造 ,以晚喜马拉雅期调整改造最为强烈。目前发现的古生界海相油藏主要为晚海西期形成的原生油藏 ,而中生界海相油藏以及部分古生界海相油藏则主要为燕山期特别是晚喜马拉雅期古油藏发生调整而形成的次生油藏。造成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藏普遍出现晚期调整的原因 ,一是中_ 新生代特别是晚喜马拉雅期强烈的构造变动和断裂活动 ,二是晚喜马拉雅期强烈的气侵作用 ,克拉通区圈闭幅度普遍较低也是其易发生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构造相对稳定的继承性古隆起和古斜坡区 ,是塔里木盆地寻找大_ 中型海相原生油藏的主要地区 ,其中以塔中隆起及其北斜坡、轮南凸起及其南斜坡和西斜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年代 海相油气 原生油气 次生油气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柴北缘地区油气成藏模式与成藏规律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正刚 袁剑英 陈启林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49-652,共4页
从柴北缘中新生界沉积特征和构造改造特征出发,分析了中、下侏罗统不同含油气系统的油气成藏模式,在总结已发现成藏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的有利成藏组合和发育层位。在对柴北缘成藏模式认识的基础上,从油气生成、运聚、成藏出发... 从柴北缘中新生界沉积特征和构造改造特征出发,分析了中、下侏罗统不同含油气系统的油气成藏模式,在总结已发现成藏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的有利成藏组合和发育层位。在对柴北缘成藏模式认识的基础上,从油气生成、运聚、成藏出发,总结了其油气成藏规律,指出了中、下侏罗统生烃凹陷的构造演化特征,认为残余有效生烃凹陷规模和所处的构造位置控制了构造带的油气富集,油气相态的横向分布受埋藏深度的控制明显,纵向分布受油气生烃期次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油气 次生油气 有效供烃凹陷 油气相态 二次成藏
下载PDF
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系统及勘探选区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宗举 朱琰 徐云俊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3年第4期1-8,共8页
中国南方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中、古生界油气系统成因及演化复杂,按照"动态演化"综合分析思路将其分成原生、再生烃(二次生烃)及复合油气系统三大类。加里东期、海西期及印支期是原生油气系统的主要形成期,燕山期... 中国南方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中、古生界油气系统成因及演化复杂,按照"动态演化"综合分析思路将其分成原生、再生烃(二次生烃)及复合油气系统三大类。加里东期、海西期及印支期是原生油气系统的主要形成期,燕山期是除四川盆地外的广大南方地区原生油气系统的主要破坏与改造期;喜马拉雅期是再生烃油气系统及复合油气系统的主要形成期,也是四川盆地原生油气系统的主要改造期。指出川东北大巴山前缘及石柱复向斜西侧高陡背斜带、川西北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煤成气藏、苏北盆地阜宁-盐城-海安-兴化-宝应地区、江汉盆地沉湖地区、江西鄱阳盆地南部凹陷、川中乐山-龙女寺隆起下古生界及楚雄盆地北部凹陷为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古生界 中生界 原生油气系统 再生烃油气系统 复合油气系统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中国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勘探领域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大成 赵宗举 徐云俊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5期3-11,52,共10页
我国海相地层主要分布于陆上的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南华北盆地和南方的扬子地区,以及近海海域的渤海湾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以中生界和古生界沉积为主,在东海、南海海域部分盆地的第三系中,亦有... 我国海相地层主要分布于陆上的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南华北盆地和南方的扬子地区,以及近海海域的渤海湾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以中生界和古生界沉积为主,在东海、南海海域部分盆地的第三系中,亦有海相沉积赋存,分布面积广泛。在总结我国海相地层油气地质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将已发现的海相油气藏划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再生烃3种成因类型油气藏,并综合分析了这3类油气藏形成分布的主控地质因素与有利勘探领域。我国海相烃源岩成因油气的勘探程度总体较低,具备广阔的勘探前景。应该针对陆上原生与次生油气藏形成分布带、海域原生油气藏形成分布带,加强海相地层的勘探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原生油气 次生油气 再生烃油气 成藏规律 中国
下载PDF
晚期调整再成藏——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藏形成的一个重要特征 被引量:38
20
作者 赵靖舟 李秀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9-91,共3页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晚期调整再成藏是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藏形成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形成的次生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藏的一大类型,喜马拉雅运动期是早期油藏发生调整的主要时期,古隆起顶部是调整再...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晚期调整再成藏是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藏形成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形成的次生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藏的一大类型,喜马拉雅运动期是早期油藏发生调整的主要时期,古隆起顶部是调整再成藏的主要部位。已发现的喜马拉雅运动期海相油藏主要是由晚海西运动期油藏调整再形成的次生油藏,它们主要分布于塔北隆起中生界以及塔中隆起中央断垒带石炭系。因此,寻找大中型海相原生油气藏,应以构造相对稳定的继承性古隆起特别是古斜坡区为重点,隆起高部位则是寻找次生油气藏的主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调整再成藏 塔里木盆地 克拉通 油气 海相 喜马拉雅运动 原生油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