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风格的翻译
1
作者 马丽 《新疆社科论坛》 CSSCI 1995年第3期65-68,共4页
翻译界对文艺作品风格的翻译有着不少论说,尤其对风格是否可译的问题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风格是一个作家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因此,在翻译一部作品时,风格不能不译。本文拟从风格的可译性及其与风格的翻... 翻译界对文艺作品风格的翻译有着不少论说,尤其对风格是否可译的问题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风格是一个作家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因此,在翻译一部作品时,风格不能不译。本文拟从风格的可译性及其与风格的翻译相关的问题方面作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文 语言手段 作家 原文风格 原著风格 作品 翻译家 原作风格 可译 翻译工作者
下载PDF
“铁皮鼓”——挣扎于似与示似之间
2
作者 Zxh1964 《电影评介》 2004年第7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奥斯卡 《铁皮鼓》 君特·格拉斯 音轨 影片 导演 纳粹德国 小说 但泽 原著风格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与台湾翻译家的心愿
3
作者 平雨 《出版参考》 1996年第15期12-12,共1页
台湾、香港与大陆对文学与理论著作的翻译,存在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地名。
关键词 翻译家 大陆与台湾 表达方式 文学翻译 理论著作 翻译词典 现代语 原著风格 香港中文大学 学术翻译
下载PDF
试论翻译中的语用因素
4
作者 王怡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24-126,共3页
文章通过列举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中的文化差异、原著风格及社会语言等言语作品的语用因素 ,探讨了在翻译过程中 ,如何根据语境把握这些语用因素 ,准确理解原文 ,再现语言风格 ,使译文更符合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表达习惯。
关键词 翻译 语用因素 原著风格 语境 英汉互译
下载PDF
《百部文学名著导读》
5
作者 于平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名著导读 文学名著 文学作品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艺术特色 小学教师专业 爱国主义教育 艺术风格 阅读习惯 原著风格
下载PDF
风格与译风 被引量:19
6
作者 罗国林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3-26,共4页
风格与译风罗国林文学翻译中的风格问题,即要不要译出原著的风格,风格是否可译,历来论说者众,但至今见仁见智,并未完全达成共识。多数论者认为:文学翻译应尽可能译出原著的风格;风格并非不可译,只是难译。译出原著的风格,正是... 风格与译风罗国林文学翻译中的风格问题,即要不要译出原著的风格,风格是否可译,历来论说者众,但至今见仁见智,并未完全达成共识。多数论者认为:文学翻译应尽可能译出原著的风格;风格并非不可译,只是难译。译出原著的风格,正是翻译真正难为之所在,也是翻译之为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原著风格 艺术风格 文学作品的风格 文学翻译 四字词组 译者的风格 翻译文学 译本 老舍先生
原文传递
评《彭伯利》兼谈名著续集现象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改玲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9-64,共6页
评《彭伯利》兼谈名著续集现象陈改玲作为世界名著《傲慢与偏见》的续集,《彭伯利》①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与其它名著续集一样,它在满足读者探究心理的同时,又令人感到失望和遗憾。续集不是对原著的重复,也不是摹仿,而是发展... 评《彭伯利》兼谈名著续集现象陈改玲作为世界名著《傲慢与偏见》的续集,《彭伯利》①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与其它名著续集一样,它在满足读者探究心理的同时,又令人感到失望和遗憾。续集不是对原著的重复,也不是摹仿,而是发展。从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呼啸山庄》 伊丽莎白 续集 希刺克厉夫 漫画人物 原著风格 简·奥斯丁 人物形象 斯佳丽
原文传递
翻译家傅雷对翻译的见解 被引量:1
8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7年第3期25-25,共1页
《傅雷译文集》共十五卷约五百万字,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傅先生毕生的译著、不论长篇短篇、专著小品,全部收罗在内。 在漫长的翻译生涯中,傅雷的翻译由初期的稚嫩生疏,至后期的成熟练达。
关键词 翻译家 傅雷 翻译生涯 百万字 安徽 文集 出版社 长篇 原著风格 原文风格
原文传递
当代电视预播厅
9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6-27,共2页
电视连续剧《周璇》幼小的周璇被送到上海周家抚养,取名小红。养父周序仁因吸毒而失去工部局翻译肥缺。不满十岁的小红,起早摸黑,背篓走街串巷,捡破烂。经章锦文介绍进了明月歌舞剧社,演出备受称赞,因唱《民族之光》与敌人周旋在沙场上... 电视连续剧《周璇》幼小的周璇被送到上海周家抚养,取名小红。养父周序仁因吸毒而失去工部局翻译肥缺。不满十岁的小红,起早摸黑,背篓走街串巷,捡破烂。经章锦文介绍进了明月歌舞剧社,演出备受称赞,因唱《民族之光》与敌人周旋在沙场上,因而改名周璇。在明月被迫解散时,周璇又得知自己身世,痛心欲绝。1934年,仅15岁的周璇便被选为上海第二歌星,人们盛赞她歌喉如金笛呜响,沁入人心,于是“金嗓子”美誉传遍四方。严华看罢她的日记,决定向周求婚。1937年周璇主演的《马路天使》轰动了全上海,《天涯歌女》、《四季歌》街头巷尾传唱,周璇一举成名。“77芦沟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电视 周璇 原著风格 明月 工部局 四季歌 周立波 歌女 金嗓子 芦沟桥
原文传递
关于《农民陈奂生》的“幕后工程”
10
作者 徐平欧 《当代电视》 1999年第6期39-40,共2页
八集电视剧《农民陈奂生》已于近日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播出,反响强烈。大多数观众认为,该剧塑造出一位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崭新农民形象,颇为感动人心,不论是题材选择还是剧情结构或寓意,均具有强烈的时代开拓精神。为满足广大观众要求,本刊... 八集电视剧《农民陈奂生》已于近日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播出,反响强烈。大多数观众认为,该剧塑造出一位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崭新农民形象,颇为感动人心,不论是题材选择还是剧情结构或寓意,均具有强烈的时代开拓精神。为满足广大观众要求,本刊特邀该剧导演徐平欧撰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奂生 高晓声 农民群众 电视剧导演 观众 访美 一届三中全会 原著风格 中国农民 作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