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免耕厢沟栽培杂交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赵建红 李玥 +6 位作者 孙永健 李应洪 孙加威 代邹 谢华英 徐徽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9-617,共9页
【目的】免耕厢沟是四川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模式。研究该模式下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干物质累积、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免耕厢沟水稻栽培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 【目的】免耕厢沟是四川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模式。研究该模式下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干物质累积、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免耕厢沟水稻栽培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传统水层灌溉(W_1)和干湿交替灌溉(W_2)两种灌溉方式,副区为氮肥运筹模式,在总施氮量为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2∶2(N_1)、4∶2∶4(N_2)、2∶2∶6(N_3)等3种氮肥运筹模式,以不施氮(N_0)为对照,研究免耕厢沟模式下,杂交稻在齐穗期、成熟期各处理下干物质氮素积累、茎鞘的干物质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结果】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干物质量和氮吸收、转运及产量具显著影响及互作效应。干湿交替灌溉能扩"库"增"源",保证足够的穗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淹水灌溉无效分蘖较多,群体质量变差,对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产量造成不利影响。适宜的前氮后移能为水稻整个生育期提供比较平衡的氮素供应,促进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积累、协调氮素分配;N2模式下氮素表观利用率达69%以上,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表观利用率比N_1(6∶2∶2)和N_3(2∶2∶6)分别高4.50%~36.85%、8.09%~28.54%,增产7.47%~15.76%。合理的水氮管理显著提高各生育期的氮素积累量,促进齐穗后叶和茎鞘氮素向穗的运转量。【结论】干湿交替灌溉(W_2)和氮肥运筹4∶2∶4(N_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水氮运筹模式,其充分发挥了水氮耦合优势,促进齐穗后"源"(茎鞘、叶)氮素向"库"(穗)的运转,有利于高产群体构建,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提高水稻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免耕厢沟栽培 氮肥运筹 灌溉方式
下载PDF
南方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土壤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汪金平 何园球 +1 位作者 柯建国 黄国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对为期 2年的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的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数量及 3种土壤酶 (脲酶 ,过氧化氢酶 ,转化酶 )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 2年后 ,土壤密度减小 ,孔隙度增加 ,土壤有机质、全氮... 对为期 2年的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的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数量及 3种土壤酶 (脲酶 ,过氧化氢酶 ,转化酶 )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 2年后 ,土壤密度减小 ,孔隙度增加 ,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钾含量增加。与常规翻耕相比 ,厢沟免耕 0~ 5cm土层养分富集不明显 ,细菌、真菌数量增多 ,土壤酶活性增强 ;15~ 2 5cm土层土壤密度显著降低 ,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分别比对照增加 5 5 2 3%、4 4 73%和 4 3 4 8%。因此 ,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能够提高土壤肥力 ,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 理化性状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厢沟免耕秸秆还田对作物及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汪金平 何圆球 +1 位作者 柯建国 曹凑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3-127,共5页
以常规翻耕为对照,通过2a的双季稻田厢沟免耕秸秆还田试验发现,厢沟免耕水稻的前期生长较快,分蘖期缩短,而灌浆结实期较长,全生育期免耕比翻耕多1~2d;油菜两年产量增加,水稻第1年产量变化不大,第2年产量增加。厢沟免耕土壤容... 以常规翻耕为对照,通过2a的双季稻田厢沟免耕秸秆还田试验发现,厢沟免耕水稻的前期生长较快,分蘖期缩短,而灌浆结实期较长,全生育期免耕比翻耕多1~2d;油菜两年产量增加,水稻第1年产量变化不大,第2年产量增加。厢沟免耕土壤容重先增后减,有机质先减后增,土壤自调期不足1a;在土壤各土层分布上,与传统免耕不同,厢沟免耕各土层差异不明显,0~5cm土层土壤养分富集不明显,15-25咖土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有机质比对照增加55.23%。秸秆还田能降低翻耕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而对免耕土壤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厢沟免耕秸秆还田 产量 容重 有机质
下载PDF
四川稻麦双免耕固定厢沟栽培技术研究(英文) 被引量:6
4
作者 汤永禄 郑家国 黄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通过定位试验、同田对比试验和生产示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固定厢沟双免耕技术(PBDZ)对稻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年际变化趋势,并对稻麦增产机理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BDZ栽培能显著提高稻麦产量。与传统栽培方法(TCT)相比,小麦增... 通过定位试验、同田对比试验和生产示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固定厢沟双免耕技术(PBDZ)对稻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年际变化趋势,并对稻麦增产机理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BDZ栽培能显著提高稻麦产量。与传统栽培方法(TCT)相比,小麦增产6 7%~9 8%,水稻增产5 1%~6 7%;小麦增产幅度大于水稻,且小麦增产幅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水稻则呈下降趋势。PBDZ栽培的物质成本比TCT栽培方式减少1290元/hm2,劳动力成本减少645元/hm2,总成本降低19%,全年实现节本增收2782元/hm2(76%)。本文还分析了PBDZ技术突破稻麦单产的土壤学、农艺学和生理生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厢沟 稻麦双免耕 产量 效益 增产机理
下载PDF
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旱育抛栽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万明 《中国稻米》 2005年第5期41-41,共1页
本文总结了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旱育抛秧的田间做厢、旱育秧苗床管理、抛秧以及秋种、秋管等各项技术,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固定厢沟 旱育抛秧 关键技术 抛栽技术 免耕 稻田 秋种
下载PDF
四川固定厢沟麦稻免耕秸秆还田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玉庭 《耕作与栽培》 2000年第6期16-17,54,共3页
固定厢沟麦稻免耕秸秆还田栽培技术 ,是小麦、水稻栽培技上的革新 ,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上的创新 ,是一项既增产增收 ,又有地养地结合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技术 ,是四川省当前农业重点推广新技术。较详细介绍了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 固定厢沟麦稻免耕秸秆还田栽培技术 ,是小麦、水稻栽培技上的革新 ,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上的创新 ,是一项既增产增收 ,又有地养地结合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技术 ,是四川省当前农业重点推广新技术。较详细介绍了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及配套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厢沟 免耕 小麦 生态效益 推广 秸秆还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稻麦厢沟固定式双免耕综合高产配套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如平 《耕作与栽培》 2001年第6期9-9,35,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厢沟固定式 双免耕 综合配套技术
下载PDF
四川固定厢沟麦稻免耕秸秆还田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赵玉庭 《四川农业科技》 2000年第8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固定厢沟 麦稻免耕 秸秆还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稻田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谌小芳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28-29,35,共3页
本文以水旱轮作稻麦两熟田为例,阐明了大田厢沟格局的规划,稻麦双免耕栽培技术,以及秸秆还田技术等。
关键词 稻田 固定厢沟 双免耕栽培技术 秸秆 小麦 水稻
下载PDF
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科学 王友萍 +1 位作者 吴天顺 曾朝秀 《四川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29-29,共1页
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栽培技术是我站通过试验示范而推广的连续多年的免耕栽培技术,其特点是在同一块耕地上多年保持固定厢沟格局不变并连续进行免耕栽培。这是我市主要的免耕栽培方式,在我市推广面积大,年推广面积9万余亩(1亩=1/15公... 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栽培技术是我站通过试验示范而推广的连续多年的免耕栽培技术,其特点是在同一块耕地上多年保持固定厢沟格局不变并连续进行免耕栽培。这是我市主要的免耕栽培方式,在我市推广面积大,年推广面积9万余亩(1亩=1/15公顷,下同),占稻田总面积的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栽培技术 固定厢沟 稻田 试验示范 栽培方式 面积
下载PDF
固定厢沟免耕配套种植技术
11
作者 刘红 《农村百事通》 2008年第19期36-36,共1页
一、规范开沟作厢 收稻时齐泥割稻,浅留稻茬。水稻收割后不犁田,立即在田中依排水方向拉线开沟作厢,让其炕田待播小麦(或移栽油菜)。开厢规格,沟槽下湿田,按一沟一厢宽2.25米开沟作厢,其中厢面宽2米;排水性较好的稻茬田,按一沟一厢宽... 一、规范开沟作厢 收稻时齐泥割稻,浅留稻茬。水稻收割后不犁田,立即在田中依排水方向拉线开沟作厢,让其炕田待播小麦(或移栽油菜)。开厢规格,沟槽下湿田,按一沟一厢宽2.25米开沟作厢,其中厢面宽2米;排水性较好的稻茬田,按一沟一厢宽4.25米开沟作厢,其中厢面宽4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技术 固定厢沟 配套 免耕 稻茬田 移栽油菜 排水性
下载PDF
固定厢沟式水旱轮作的技术和效果
12
作者 唐文严 张江 《四川农业科技》 2009年第3期35-35,共1页
稻田在一次性搞好规范化厢沟格局基础上,实行水旱轮作,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复种面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又克服了年年犁田、耙田,年年开沟作厢排湿的费工费时和种小春排湿、炕田不便,避免了传统式水旱轮作耕作方... 稻田在一次性搞好规范化厢沟格局基础上,实行水旱轮作,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复种面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又克服了年年犁田、耙田,年年开沟作厢排湿的费工费时和种小春排湿、炕田不便,避免了传统式水旱轮作耕作方法破坏土壤结构的弊端,使稻田耕作十分简便,达到了费省效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固定厢沟 技术 土壤理化性质 单位面积 耕作方法 土壤结构 一次性
下载PDF
两季田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技术的新突破
13
作者 文家元 《四川农业科技》 2000年第10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稻田 水旱轮作 耕作法 两季田 厢沟 免耕
下载PDF
稻田厢沟免耕连作法探讨
14
作者 郑从容 《内江科技》 2007年第11期103-103,共1页
经过多年实践表明,稻田厢沟免耕连作法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实现规范化栽培,不仅增产增收,而且能克制冬水田生产力发挥的不利因素,为冬水田的综合开发利用闯出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稻田 厢沟 免耕 连作
下载PDF
杂糯间栽新模式——固定厢沟间糯稻
15
作者 陈义 朱旭霞 杜杰 《四川农业科技》 2005年第9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固定厢沟 糯稻 模式 操作方便 产量低 杂交稻 亩产量 双免耕 收获
下载PDF
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法
16
作者 文家元 《农村新技术》 2000年第6期4-,共1页
关键词 厢沟 免耕 耕作制度 小春作物 稻荪子 水稻 再生稻
下载PDF
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的作用及其优越性
17
作者 潘传柏 《四川农业科技》 2000年第3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固定厢沟双免耕 作用 优越性 栽培方式 稻田
下载PDF
浅析固定厢沟双免耕在小麦上的增产效益
18
作者 孙健 《西昌农业科技》 2003年第3期28-28,共1页
固定厢沟双免耕是近年推广起来的栽培新技术,具有节支、降耗、环保、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产、增收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西昌市兴胜乡自1999年11月,在花庄村13组进行试验、示范以来,得到广大农户的赞同。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该... 固定厢沟双免耕是近年推广起来的栽培新技术,具有节支、降耗、环保、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产、增收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西昌市兴胜乡自1999年11月,在花庄村13组进行试验、示范以来,得到广大农户的赞同。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该技术,200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厢沟双免耕 栽培技术 西昌市 小麦 增产效益 产量差异
下载PDF
推广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技术前景广阔
19
作者 尹灿先 《西昌农业科技》 2003年第1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固定厢沟 双免耕 栽培技术 水稻
下载PDF
稻田固定厢沟浅耕播种秋洋芋稻草覆盖栽培
20
作者 杜全武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0年第6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秋洋芋 稻草覆盖 固定厢沟 浅耕播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