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沿岸海域贝类适养面积和可养量的估算 被引量:20
1
作者 卢振彬 杜琦 +1 位作者 颜尤明 刘伟斌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分析了厦门沿岸海域贝类养殖的发展与现状及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 题。通过统计分析估计了贝类的适养面积,应用能流分析法和营养动态模式估算了贝 类的可养量。估算结果贝类的适养面积约 5 500hm~2,可养殖量为 100 225t。
关键词 贝类 适养面积 可养量 厦门沿岸 海域
下载PDF
厦门沿岸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锦芳 曹建平 黄奕普 《海洋学研究》 2010年第1期11-17,共7页
利用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采集于厦门沿岸地区的44个雨水样品,对降水中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厦门沿岸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值为-10.30‰~-0.13‰,平均值为-3.67‰;δD值为-74.7‰~7.3‰,平均值... 利用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采集于厦门沿岸地区的44个雨水样品,对降水中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厦门沿岸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值为-10.30‰~-0.13‰,平均值为-3.67‰;δD值为-74.7‰~7.3‰,平均值为-20.5‰,均处于全球及国内降水中δ18O和δD值的变化范围内。(2)厦门沿岸地区大气降水中的δ18O和δD值受纬度效应影响。(3)厦门沿岸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和δD值的季节差异较大,季风气候及其导致的降雨量效应是影响该地区δ降水值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4)降水中的氘过剩值(d值)为1.21‰~17.10‰,平均值为8.87‰,小于世界大部分区域雨水中的d值,说明厦门沿岸地区的降水源区蒸发速率比较缓慢,降水云团主要来自海洋汽团。(5)厦门沿岸地区大气降水线为:δD=7.67δ18O+7.68(p<0.0001,R2=0.9876),与全球及国内的降水线接近,说明雨滴在降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再蒸发过程,该特征在夏季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厦门沿岸地区
下载PDF
厦门沿岸海域2种虾虎鱼染色体核型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丽斌 周宸 +1 位作者 黄瑞芳 林琪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3-477,594,594,共7页
采用鱼鳍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厦门沿岸海域2种虾虎鱼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犬牙缰虾虎鱼(Amoya caninus)的染色体数目为2n=50,臂数为NF=84,有8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7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2对亚端部着丝... 采用鱼鳍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厦门沿岸海域2种虾虎鱼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犬牙缰虾虎鱼(Amoya caninus)的染色体数目为2n=50,臂数为NF=84,有8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7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2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8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的染色体数目为2n=44,臂数为NF=68,有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6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1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10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未发现有异形染色体.其中犬牙缰虾虎鱼的染色体数目是文献中尚未报道的1类虾虎鱼染色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虾虎鱼科 染色体 核型 犬牙缰虾虎鱼 髭缟虾虎鱼 厦门沿岸海域
下载PDF
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和厦门沿岸海域软骨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6
4
作者 蒋新花 谢仰杰 +2 位作者 黄良敏 李军 张雅芝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406-413,共8页
分析了2006—2007年福建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和厦门沿岸海域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获物中软骨鱼类的种类组成、数量、资源密度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4个航次捕获软骨鱼类17种,隶属于5目9科9属,其中鲼形目最多,有9种.在闽江口及附近海域,捕获... 分析了2006—2007年福建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和厦门沿岸海域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获物中软骨鱼类的种类组成、数量、资源密度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4个航次捕获软骨鱼类17种,隶属于5目9科9属,其中鲼形目最多,有9种.在闽江口及附近海域,捕获软骨鱼类12种,优势种类有尖嘴和光,春、夏、秋、冬4个航次分别捕获软骨鱼类5、9、11、6种;捕获的软骨鱼类占该海域鱼类总渔获量的12.31%;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90.92 kg/km2和210.56 ind/km2,其中夏季最高(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204.02 kg/km2和403.14 ind/km2);奈氏的资源密度最大,而尖嘴的栖息密度最大.在厦门沿岸海域,捕获软骨鱼类12种,优势种类有条纹斑竹鲨、尖头斜齿鲨和小眼,春、夏、秋、冬4个航次分别捕获软骨鱼类5、8、7、5种;捕获软骨鱼类占该海域鱼类总渔获量的30.18%;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122.56 kg/km2和592.78 ind/km2;平均资源密度冬季最高(173.13 kg/km2),栖息密度则以秋季最高(1 169.06 ind/km2);条纹斑竹鲨的资源密度和栖息密度均大于其他软骨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口及附近海域 厦门沿岸海域 软骨鱼类 资源
下载PDF
厦门沿岸海域杂色鲍中产琼胶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千 曾润颖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6-222,共7页
琼胶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多糖降解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经济价值日益凸显,从海洋生物中筛选琼胶酶菌株是获得琼胶酶的一种重要途径.从厦门沿岸海域养殖杂色鲍鱼体内分离得到5株产高效琼胶酶的菌株,其中最高的酶活力达到133.5 U/dm3.经16S r... 琼胶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多糖降解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经济价值日益凸显,从海洋生物中筛选琼胶酶菌株是获得琼胶酶的一种重要途径.从厦门沿岸海域养殖杂色鲍鱼体内分离得到5株产高效琼胶酶的菌株,其中最高的酶活力达到133.5 U/dm3.经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这5株菌株分别属于弧菌属(Vibrio)和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 lteromonas).采用DNS法对这些菌株所产的琼胶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均为50℃,最适作用pH值为7.0;Na+可使A017菌株所产的琼胶酶酶活力提高5倍,Fe2+对A007、A008、A010、A021菌株所产的琼胶酶酶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琼胶酶 酶学性质 鲍鱼 筛选 厦门沿岸海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