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类时体标记在汉语口语互动中的功能——以“起来”“下去”“来着”为例
1
作者 关越 郭锐 《辞书研究》 2024年第3期68-79,111,I0002,共14页
在描述一些用法灵活的时间义词语时,既需要参考权威语文辞书的规范释义,又应当吸收互动语言学提供的新视角。文章将能够表示但不专门表示时体的虚词和半虚词统称为类时体标记,认为这是汉语时间范畴的重要承载形式。这些类时体标记往往... 在描述一些用法灵活的时间义词语时,既需要参考权威语文辞书的规范释义,又应当吸收互动语言学提供的新视角。文章将能够表示但不专门表示时体的虚词和半虚词统称为类时体标记,认为这是汉语时间范畴的重要承载形式。这些类时体标记往往在口语中高频出现,在表示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上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是又有各自的其他角色,且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文章基于汉语口语互动语料的真实情况,着重考察了两类类时体标记——趋向动词“起来”“下去”和助词“来着”,指出它们分别表示“起始变化”“主观增维”和“回顾过去”,旨在说明汉语类时体标记在实现时制和体态时能够反映出词汇本身的核心功能,从而构建汉语口语中时间范畴和情态、语气范畴在语法层面的联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体 起来 来着 互动功能
下载PDF
能性动趋式“V得(不)过来/过去”的不对称分化特征
2
作者 尹夏燕 吴春相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2-118,共7页
文章基于定性和定量方法探讨了能性动趋式“V得(不)过来/过去”的不对称分化特征。“V得(不)过来”基于向心视角表征有界事件,重在结果感知。由外部“归因”凸显内在“结果”,核心义为能性周遍义。而“V得(不)过去”基于离心视角表征无... 文章基于定性和定量方法探讨了能性动趋式“V得(不)过来/过去”的不对称分化特征。“V得(不)过来”基于向心视角表征有界事件,重在结果感知。由外部“归因”凸显内在“结果”,核心义为能性周遍义。而“V得(不)过去”基于离心视角表征无界事件,重在过程感知,以动词来锚定事件的实现方式,核心义为能性度过义。“V得(不)过来”以高意愿和能力受限表征“愿而不能”的动力可能;而“V得(不)过去”则以低意愿和低能力表征为“不能为之”或“勉强为之”的动力可能,其中“说看”类官能动词进入后构式习语化,由示证情态发展为表价值评判的认识情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性动趋式 V得不过来/过 不对称性
下载PDF
东安土话“去了”的主观大量功能及词汇化的语序动因
3
作者 胡乘玲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5-507,共13页
湖南东安土话“去了”可出现在七类不同的情境中表示主观大量,具体表现为主观上认为距离远、时间长、数量多、程度高、关系近以及加强语气。“去了”的主观大量用法,与“去”的“离开”义密切相关,离开即意味着超出固有范围和距离的增加... 湖南东安土话“去了”可出现在七类不同的情境中表示主观大量,具体表现为主观上认为距离远、时间长、数量多、程度高、关系近以及加强语气。“去了”的主观大量用法,与“去”的“离开”义密切相关,离开即意味着超出固有范围和距离的增加,而“了”是一个表提醒注意或强调的语气词,强调体现了一种语气的加强,这和“去”所表超出、增加的语义相符,这为“去了”表示主观大量提供了语义基础。“介词+处所题元+去”语序为“去了”的跨层词汇化提供了句法位置条件。语义的匹配、句法位置的紧邻、结构的重新分析使得“去”“了”最终跨层组合在一起并促成“去了”主观大量义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安土话 了” 主观大量 词汇化 语序
下载PDF
词韵“上去通押”与“浊上变去” 被引量:2
4
作者 魏慧斌 程邦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18,共4页
宋词用韵中的上去通押韵段是证明宋代浊上变去现象的重要材料。宋词入韵的117个全浊上 声字中,114字兼押上去声,说明宋代浊上变去正在进行中。
关键词 宋词 用韵 通押 浊上变
下载PDF
“V来V去”格式及其语法化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晋霞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3-69,共7页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方面考察现代汉语中“V来V去”格式及其语法化历程。主要讨论五个问题:语法构成和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和篇章功能;信息地位:“V来V去”的相似形式;历时发展和语法化。其中前四者是“V来V去”格式的共时描写,最后则是考...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方面考察现代汉语中“V来V去”格式及其语法化历程。主要讨论五个问题:语法构成和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和篇章功能;信息地位:“V来V去”的相似形式;历时发展和语法化。其中前四者是“V来V去”格式的共时描写,最后则是考察“V来V去”的历史演变。文章的基本结论是:根据分布的不同,共时平面上的“V来V去”可分为A、B、C三类,其中A、B两类是谓词性句法成分,C类是篇章衔接成分。A、B两类在句法功能取向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历时考察,文章认为A、B两类“V来V去”没有语法化关系,C类是由B类语法化而来。这一语法化的直接后果是:汉语从已有的句法成分B类“V来V去”中分化出来了一个新的具有归总义的篇章衔接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来V 功能 信息 语法化
下载PDF
汉语趋向补语"来、去"在维吾尔语中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莉 王小燕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7,共4页
本文从形式和语义入手,根据动词的语义差异,对能带简单趋向补语"来、去"的动词进行分类,进而得出趋向补语"来、去"在维吾尔语中表达的规律。
关键词 汉语 维吾尔语 来、 对应表达
下载PDF
《西游记》中的“起去”与相关问题思辨 被引量:14
7
作者 邢福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0,共9页
本文描述《西游记》这部专书中使用“起去”的事实,观察其存在状况,在此基础上,用较大的篇幅讨论相关的六个问题。全文分三个部分展开:1)《西游记》趋向动词系统中“起去”的配置;2)《西游记》趋向动词系统中“起去”的合群;3)相关问题... 本文描述《西游记》这部专书中使用“起去”的事实,观察其存在状况,在此基础上,用较大的篇幅讨论相关的六个问题。全文分三个部分展开:1)《西游记》趋向动词系统中“起去”的配置;2)《西游记》趋向动词系统中“起去”的合群;3)相关问题思辨。文章末尾有个简短结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起 趋向动词系统 问题思辨
下载PDF
“来/去”语义泛化的过程及诱因 被引量:6
8
作者 左双菊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64,共6页
本文主要分析动词"来/去"语义泛化的过程及其诱因。"来"的语义泛化经历了"发生、来到"义阶段和"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义阶段;"去"则经历了"去1"、"去2&... 本文主要分析动词"来/去"语义泛化的过程及其诱因。"来"的语义泛化经历了"发生、来到"义阶段和"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义阶段;"去"则经历了"去1"、"去2"和"去3"阶段以及"去4"阶段。本文认为,虽然"来/去"语义泛化的过程不一样,但其泛化的原因却有一致性:经济原则是"来/去"语义泛化的外在动力,隐喻和转喻是"来/去"语义泛化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 语义泛化 诱因
下载PDF
类固定短语“A_1来A_2去”格式的多角度考察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昌来 周宁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98-101,共4页
本文从结构形式出发将类固定短语"A1来A2去"分为两大类,并对其内部构成、语法意义、句法功能等方面进行考察,以总结这一格式的特点。
关键词 类固定短语 “A1来A2 ”句法 语义
下载PDF
“起去”:双音趋向动词语法系统的一个成员 被引量:7
10
作者 邢福义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95,共11页
有学者认为"起来"走完了语法化全程,以此作为推理大前提,断定"起去"未完成语法化。本文指出:充当了动词的后置成分,形成了体系性方阵,这是双音趋向动词语法化的充足条件,对系统中的每个成员一视同仁,不分强弱。文... 有学者认为"起来"走完了语法化全程,以此作为推理大前提,断定"起去"未完成语法化。本文指出:充当了动词的后置成分,形成了体系性方阵,这是双音趋向动词语法化的充足条件,对系统中的每个成员一视同仁,不分强弱。文言文里,双音趋向动词充当动词后置成分现象极为罕见,未形成语法系统;在近古白话阶段,双音趋向动词系统方阵已然形成,跟现代汉语的情况基本相同,只存在若干差异。从近古到现当代,"起去"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不仅如此,"起去"还在往前走,这有新的用例可以证明。通过"归谬",可以突出显示,以"起来"作为基准的大前提,不能推导出可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向动词 双音 语法化 起来 大前提 归谬
下载PDF
湘方言中的“起去”已经语法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崔振华 《汉语学报》 2007年第3期65-68,共4页
本文对湘方言中"起去"的句法分布作了细致描写:"起去"可作为一般动作动词,独用作谓语或谓语中心;也可作为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趋向;还可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动作、性状的继续。语言事实表明,"起去"在... 本文对湘方言中"起去"的句法分布作了细致描写:"起去"可作为一般动作动词,独用作谓语或谓语中心;也可作为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趋向;还可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动作、性状的继续。语言事实表明,"起去"在湘方言中不仅十分活跃,而且跟"起来"一样,已经完成了它的语法化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方言 趋向动词 语法化
下载PDF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下“来”“去”选择的约束条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言军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9-56,共8页
从完整语篇的角度来看,位移动词"来""去"的选择并不是随机、任意的,说话人不同的叙事方式对"来""去"的选择有着极为重要的管控作用。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方式的语篇中,"来""去&qu... 从完整语篇的角度来看,位移动词"来""去"的选择并不是随机、任意的,说话人不同的叙事方式对"来""去"的选择有着极为重要的管控作用。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方式的语篇中,"来""去"的选择要受制于篇章话题、段落话题、空间处所以及共现词语等因素的约束,而且各约束条件彼此并不是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称叙事 约束条件
下载PDF
“来/去”带宾能力的优先序列考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左双菊 《汉语学报》 2007年第4期71-78,共8页
本文主要考察位移动词"来/去"在现代汉语里的带宾情况。考察表明,在现代汉语里,"来"的带宾用法不但使用频率高,而且宾语成分多样,语义类型复杂,是一个带宾能力很强的及物性动词,而"去"的带宾用法虽然频... 本文主要考察位移动词"来/去"在现代汉语里的带宾情况。考察表明,在现代汉语里,"来"的带宾用法不但使用频率高,而且宾语成分多样,语义类型复杂,是一个带宾能力很强的及物性动词,而"去"的带宾用法虽然频率较高,但宾语成分只能是体词性的,语义类型也主要是处所宾语,还只是一个有一定带宾能力的弱及物性动词。文章根据考察结果给"来/去"的宾语类型建立了一个优先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 宾语类型 优先序列
下载PDF
趋向补语“过来”“过去”的二语习得释义策略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京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6-112,共7页
本文通过对"过来/过去"三个义项及其与之搭配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发现客体与参照点距离的趋近和趋远,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客体清楚与否和有无的变化来认知。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心理认知语义的解释可以采取从视觉上的清楚... 本文通过对"过来/过去"三个义项及其与之搭配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发现客体与参照点距离的趋近和趋远,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客体清楚与否和有无的变化来认知。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心理认知语义的解释可以采取从视觉上的清楚变化和有无变化到思维意识上的清楚变化和有无变化的顺序,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过来""过去"的引申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来” “过 意象图式 认知域 思维意识
下载PDF
“上去”的语法化过程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芳 苏晚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5-118,125,共5页
"上去"由动词"上"和"去"复合而成,"上去"由上古到中古以至近代、现代经历了一个意义由实变虚,不断语法化的过程,文章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考察"上去"的语法化进程。
关键词 “上 语法化 过程 成因
下载PDF
几组全浊上声字未变去声探因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范芬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31,共3页
《广韵》中的全浊上声字,在普通话中有一部分没有变去声,成为“浊上归去”这条规律的例外。其实这些“规律例外”字的读音也有它们的规律,它们或是今音有不同于《广韵》全浊上声标音的其他来源,或是形声字的读音受声符读音或同声符其他... 《广韵》中的全浊上声字,在普通话中有一部分没有变去声,成为“浊上归去”这条规律的例外。其实这些“规律例外”字的读音也有它们的规律,它们或是今音有不同于《广韵》全浊上声标音的其他来源,或是形声字的读音受声符读音或同声符其他字音影响而保持不变,或是人们误解了这些字的反切标音,或者因为与相关字有通用、假借或字义交叉、包含而导致读音被同化。本文考察了四组没有变去声的全浊上声字,力求寻求这些字未变去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韵》 全浊上声字 汉语语音 “浊上归 形声字 读音 声符 反切标音
下载PDF
否定义构式“去你的”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志英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7,共11页
"去你的"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表达形式,也是一个实体性构式,经常出现在互动性的对话语篇中。"去你的"由动宾结构在主观性和语用推理的作用下,语法化成一个实体构式;在隐喻机制作用下"去"由行域转变成... "去你的"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表达形式,也是一个实体性构式,经常出现在互动性的对话语篇中。"去你的"由动宾结构在主观性和语用推理的作用下,语法化成一个实体构式;在隐喻机制作用下"去"由行域转变成言域,使得"去你的"浮现出表示否定的构式义。"去你的"的语用功能主要有开启话轮、体现交际互动性、凸显主观情态和话语标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的” 构式 主观性 隐喻
下载PDF
“V+O+下去”格式演变的历时考察——兼谈“V+O+复合趋向动词”格式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少见的原因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淑娟 黄国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4期62-65,共4页
"V+O+复合趋向动词"格式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较少见。文章以"下去"为例,以"V"为突破口,通过对"V+O+下去"格式演变的历时考察发现:与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中能进入此格式中的"V"的范... "V+O+复合趋向动词"格式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较少见。文章以"下去"为例,以"V"为突破口,通过对"V+O+下去"格式演变的历时考察发现:与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中能进入此格式中的"V"的范围更小。因此,"V"使用范围的缩小是导致"V+O+下去"格式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少见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下"格式 历时考察 原因
下载PDF
也谈“VP+去” 被引量:2
19
作者 贺洁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80-82,共3页
文章通过对“VP+去”句式的类化分析,认为“VP+去”包含两个类别:“VP+去1”中VP修饰限定“去1”,表明“去”的方式、时间或是对象,“去1”是实义动词,凸显自身的动作行为;“VP+去2”中VP是目的语,“去2”虚化为动态助词,与“了、着、... 文章通过对“VP+去”句式的类化分析,认为“VP+去”包含两个类别:“VP+去1”中VP修饰限定“去1”,表明“去”的方式、时间或是对象,“去1”是实义动词,凸显自身的动作行为;“VP+去2”中VP是目的语,“去2”虚化为动态助词,与“了、着、过”构成一个完善的体标记词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 凸显 动态助词
下载PDF
试论宋金时期北方话入近去声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蕾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23,共6页
本文在具体分析诗词用韵和宋人笔记中相关记载两类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入声在宋金时期北方话中仍作为一个独立的调类存在,还未分化,可能保留喉塞韵尾,听感上和去声很接近,正处在入声消变过程中的"入近去声"阶段。
关键词 宋金时期 阴入通押 入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