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展期圆锥角膜去上皮快速角膜交联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
1
作者 吴尚操 陈翔熙 +1 位作者 秦姣 王娟 《临床眼科杂志》 2022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评价去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及对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对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18例(29只眼),进行去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基线)和治疗后1、3... 目的评价去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及对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对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18例(29只眼),进行去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基线)和治疗后1、3、6个月采用Corvis ST和Pentacam测量角膜生物力学指标和角膜地形图等。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第1次压平角膜硬度参数(SP-A1)、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最大曲率(Kmax)、屈光状态和角膜内皮计数等。对治疗前后的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治疗患者18例(29只眼),平均年龄为(20.33±5.91)岁。术前SP-A1为65.04±15.59,术后1、3、6个月的SP-A1分别为62.44±12.87、69.95±14.89、73.71±15.50,术后1个月SPA1较术前有所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68.9%的患者术后6个月时SP-A1改善,与无改善组相比术前Kmax和术前SPA1存在差异(P<0.05)。结论去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治疗圆锥角膜可改善其早期角膜生物力学,术后6个月内呈波动和逐渐改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上皮快速角膜交联 圆锥角膜 角膜生物力学
下载PDF
去上皮与跨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术在圆锥角膜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彩霞 高笑娇 王家良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3期78-82,共5页
目的对比去上皮与跨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术(accelerated 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ACXL)在圆锥角膜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圆锥角膜患者45例(45只眼),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21例21只眼)行去上皮ACXL,B组(24例24只眼)行跨上... 目的对比去上皮与跨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术(accelerated 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ACXL)在圆锥角膜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圆锥角膜患者45例(45只眼),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21例21只眼)行去上皮ACXL,B组(24例24只眼)行跨上皮ACXL.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2组的视力[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最大曲率、角膜后表面高度及角膜内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结果术后3个月,2组的UCVA、BC-VA、角膜后表面高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2组间UCVA、BCVA、角膜后表面高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间角膜最薄点厚度和角膜最大曲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的角膜最薄点厚度和角膜最大曲率均较术前小(P<0.001或P<0.05),且B组的角膜最薄点厚度和角膜最大曲率均较A组大(P<0.05).结论去上皮与跨上皮ACXL治疗圆锥角膜均有效,在改善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方面跨上皮ACXL略逊于去上皮ACX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快速角膜交联 去上皮快速角膜交联 圆锥角膜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快速角膜交联治疗进展性圆锥角膜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辛智渊 王丽强 +5 位作者 刘莹 杨青华 胡健 刘峰 贾烈曦 黄一飞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519-524,共6页
目的评价去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进展性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方法纳人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进展性圆锥角膜患者35例(48只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视力... 目的评价去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进展性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方法纳人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进展性圆锥角膜患者35例(48只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视力(LogMAR)、屈光状态(球镜和柱镜)、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地形图及角膜生物力学检查。术后1个月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本研究统计完成全部时间点复查的患者35例(48只眼),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22.83±3.87)岁。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裸眼视力分别为0.70±0.20、0.73±0.20、0.64±0.19、0.63 1±0.21、0.57±0.20和0.56±0.20(P<0.01),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38±0.23、0.34±0.20、0.31±0.18、0.23±0.14、0.21±0.14和0.16±0.09(P<0.01)。术前球镜度数中位数为-5.00 D,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为-5.00 D、-5.00 D、-5.13 D、-5.00 D和-5.13 D,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柱镜度数中位数为-5.63 D。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和12个月时,分别为-5.00 D、-4.75 D、-5.00 D、-4.87 D和-4.50 D,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指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最薄点角膜厚度(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TCT)中位数为450.50μm。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444.50μm、445.50μm和447.00μm,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角膜曲率最大值(maximum keratometry,Kmax)中位数分别为56.70 D、55.70 D、54.95 D、54.70 D、54.65 D和54.7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生物力学相关的第一次压平期角膜硬度参数(stiffness parameter applanation 1,SP-A1)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变形幅度比率(deformation amplitude ratio,DA-ratio)及反向内凹半径(inverse concave radius,1/R)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术后1周的1/R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眼(83.33%)术后第1天有明显刺激症状,5眼(10.42%)发生轻度角膜混浊(Haze),未出现其他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去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术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视力,增加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对进展性圆锥角膜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生物力学 核黄素-紫外线角膜交联 去上皮快速角膜交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