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人类中心主义与本体分类学:一种生态观
1
作者 尼其·扬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2年第2期39-57,共19页
很显然,气候变化加剧、环境退化、热带雨林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都是人为导致的问题,并陷人类于生存危机之中。而人们常常接触到有关迫切需要“拯救大自然母亲”的说法,抑或是关于人类终为“自然的一部分”从而易受自然影响等事实主张。这... 很显然,气候变化加剧、环境退化、热带雨林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都是人为导致的问题,并陷人类于生存危机之中。而人们常常接触到有关迫切需要“拯救大自然母亲”的说法,抑或是关于人类终为“自然的一部分”从而易受自然影响等事实主张。这些看似无害且不断重复的说辞掩盖了一个岌岌可危的“本体论”假设。本文试图实现两个具体目标:首先,考量格雷厄姆·哈曼尚未充分发掘却相当重要的“本体分类学”概念,将其与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世和生态学等问题联系起来。其次,为哈曼的立场辩护,反对针对他的哲学体系的一些具体的生态批评,并指出面向对象哲学体系(OOP)事实上特别适合对当下的生态思想和我们的现状进行更为全面、彻底的重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人类中心主义 本体分类学 生态观
下载PDF
去人类中心化的医疗保健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阿什利·霍尔 安娜·沃伊迪卡 徐硼(翻译)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25,共6页
在设计研究与设计实践中,为重新定位人类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并保持可持续发展,设计师提出了去人类中心化的设计新思想。这些新思想包括后人文主义、行动者网络理论、面向对象的本体论、异种设计和多物种设计等,为设计师如何在设计... 在设计研究与设计实践中,为重新定位人类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并保持可持续发展,设计师提出了去人类中心化的设计新思想。这些新思想包括后人文主义、行动者网络理论、面向对象的本体论、异种设计和多物种设计等,为设计师如何在设计中定义人类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出新的研究视角。当前的医疗保健设计模式将人类置于金字塔的顶端,通过负面输出(如医疗废物)对更广泛的下游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针对以上情况对未来的医疗设计产生的挑战,本研究开始探索新的设计方法和思想,以期发挥这种新方法的潜力。为此,本文提出了元层次医疗设计方法、伦理、价值链,以及新方法与设计实践存在的差距等一系列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设计 去人类中心 设计方法 未来健康 后人文主义
原文传递
去人类中心化及人与非人共同体建构——后人文主义视域下的《机器人与弗兰克》
3
作者 孟醒 《时代人物》 2023年第24期31-33,共3页
人类是否为世界中心,机器可否替代人类,人类与非人类能不能和谐相处,美国电影《机器人与弗兰克》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想象性答案。影片通过对人与机器人关系转变的描述,表达了渴望人类与非人类和谐相处的后人文主义思想。本文借助后人文主... 人类是否为世界中心,机器可否替代人类,人类与非人类能不能和谐相处,美国电影《机器人与弗兰克》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想象性答案。影片通过对人与机器人关系转变的描述,表达了渴望人类与非人类和谐相处的后人文主义思想。本文借助后人文主义对去人类中心化及人与非人共同体的讨论,以一种可持续的思维方式,探索世界整体的平衡及未来走向。在后人类社会中,电影表达的是去人类中心化,并敬畏世界上存在的各类实体,积极构建人与非人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与弗兰克》 后人文主义 去人类中心 和谐 共同体
下载PDF
《平安小猪》:后人类视域下的物叙事
4
作者 崔筱 孙钰萌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3年第1期183-192,共10页
《平安小猪》讲述了人类进入“失物之地”与作为物的玩具进行亲密互动的奇幻冒险经历,生动展现了21世纪文学创作在叙事层面的“物转向”风貌,表达了后人类主义的去人类中心理念。作品借助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双向互动,揭示了物是如何超... 《平安小猪》讲述了人类进入“失物之地”与作为物的玩具进行亲密互动的奇幻冒险经历,生动展现了21世纪文学创作在叙事层面的“物转向”风貌,表达了后人类主义的去人类中心理念。作品借助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双向互动,揭示了物是如何超出其自身使用价值并获得主体性地位,展开对传统以人为中心思维模式的重新审视。“失物之地”的建构更呈现出物联网系统的特质,揭示作者对人类与非人类之间平等友爱、密切协作世界新格局的美好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安小猪》 人类主义 物叙事 去人类中心
下载PDF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的生成背景与肇发语境 被引量:1
5
作者 田瑞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68-81,共14页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肇发于总体小康社会的现实社会前提之上。物质生产极速发展与工业化快速推进的社会生产状况是中国当代生态美学得以生发的重要土壤,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问题认识的深化也为其提供了宏观政策指导。美学社会基础的扩大使...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肇发于总体小康社会的现实社会前提之上。物质生产极速发展与工业化快速推进的社会生产状况是中国当代生态美学得以生发的重要土壤,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问题认识的深化也为其提供了宏观政策指导。美学社会基础的扩大使得公民的生态审美权利意识加强,人民旺盛的生态审美需求也刺激着生态文艺作品与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理论的持续繁荣。美学讨论的去政治化与东西方美学交流的日趋深入,凸显了当代中国构建自主美学话语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中国当代生态美学以美学话语呼应了总体小康社会背景下的现实需求与生态问题,展现了中国当代美学深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学理传统,彰显出美学始终屹立于时代思想制高点的历史站位。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大旗的指引下,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重要战略思想支撑,伴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而持续深化拓展,已然逐步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立足社会现实的本土化美学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当代美学 小康社会 生态文艺 去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人文与科技的融合:数据新闻伦理问题的后人文主义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影杰 侯娟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第1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数据新闻结合数字技术与传统报道,重新定义了新闻传播的范式。在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需要思考数据在新闻中的角色,以及如何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方法】概述了数据新闻的崛起及其伦理挑战,重点探讨了真实性、客观性、... 【目的】数据新闻结合数字技术与传统报道,重新定义了新闻传播的范式。在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需要思考数据在新闻中的角色,以及如何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方法】概述了数据新闻的崛起及其伦理挑战,重点探讨了真实性、客观性、受众隐私及多元传播者间的伦理冲突,并从后人文主义视角深入分析。【结果】数据新闻在真实性和客观性上存在挑战,如数据完整性、算法偏误和数据可视化误导等。受众隐私权和多元新闻生产者间的话语权博弈也是核心伦理议题。【结论】后人文主义为数据新闻伦理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强调人与技术的互动。伦理的重新审视和人文价值的重塑对数据新闻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新闻 后人文主义 伦理 去人类中心
下载PDF
欧律狄刻的脸:马拉美音乐诗学的悖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吴采奕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0年第3期490-506,共17页
本文由布朗肖的评论出发,论证马拉美看似矛盾的诗学可以比拟作希腊神话中吹笛手奥菲斯入地府去寻找爱妻的心路历程。如同奥菲斯深入地府,马拉美也曾梦想着他的音乐诗学可以提炼出隐秘的物质的精华。但也如同奥菲斯禁忌的回首摧毁了他的... 本文由布朗肖的评论出发,论证马拉美看似矛盾的诗学可以比拟作希腊神话中吹笛手奥菲斯入地府去寻找爱妻的心路历程。如同奥菲斯深入地府,马拉美也曾梦想着他的音乐诗学可以提炼出隐秘的物质的精华。但也如同奥菲斯禁忌的回首摧毁了他的爱妻,马拉美发现这样的梦想侵犯了物质的神秘性,只会使物质彻底消失。本文前两节借由马拉美的散文诗和叔本华的音乐哲学阐述马拉美较少为人知的梦想:他希望能找出“等同于季节的音乐方程式”,把万物的核心收纳到一本书的炼金术。最末节论证马拉美的“空无”并非独立于物质世界的存在,而是在尝到禁忌的欲望的苦果后,紧紧拥抱着“空无”以保证不再侵犯、暴露物质的神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美 叔本华 音乐诗学 去人类中心主义 对象导向的存有学 伦理学
下载PDF
朴婉绪小说中的动物性想象力研究
8
作者 叶蕾蕾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2期87-94,共8页
在朴婉绪的小说中,对动物形象的刻画既表现了主人公对“超越性世界”的憧憬,又表现出对“本能性世界”的抗拒。而这一前提是,在其文学作品中,动物是拥有与人类相似的本质属性的一种存在。正因如此,朴婉绪小说表现出将动物视为与人类拥... 在朴婉绪的小说中,对动物形象的刻画既表现了主人公对“超越性世界”的憧憬,又表现出对“本能性世界”的抗拒。而这一前提是,在其文学作品中,动物是拥有与人类相似的本质属性的一种存在。正因如此,朴婉绪小说表现出将动物视为与人类拥有同等地位生命体的“去人类中心主义”倾向。本文阐释了朴婉绪小说中有关动物形象的想象力,重新确立了其小说中内在于这一想象力中的动物和人类的关系,并重新审视其小说中蕴含的生态主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婉绪 动物 生态 去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论宫崎骏动画的后人文主义思想
9
作者 叶木桂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12期144-146,共3页
后人文主义思想致力于去人类中心化,主张打破传统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力图建构人与非人共生共融的理想图景。宫崎骏动画对人和自然、动物以及科技等关系的思考正契合了后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鲜明的后人文主义色彩。宫崎骏动画为培养... 后人文主义思想致力于去人类中心化,主张打破传统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力图建构人与非人共生共融的理想图景。宫崎骏动画对人和自然、动物以及科技等关系的思考正契合了后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鲜明的后人文主义色彩。宫崎骏动画为培养儿童正确的自然观、动物观和人类命运观等提供了较高的思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文主义 宫崎骏动画 去人类中心 儿童美育
下载PDF
去中心化、去具身化与共同体建构--后人文主义语境下的《克拉拉与太阳》
10
作者 谷野平 管云霞 《理论界》 2022年第4期102-108,共7页
人类是不是万物的尺度,机器能否替代人类,人与非人的未来命运如何,石黑一雄的最新作品《克拉拉与太阳》,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想象性答案。本文借助后人文主义对人类中心化、人类具身化以及人与非人共同体的讨论,分析人与非人之间的存在关系... 人类是不是万物的尺度,机器能否替代人类,人与非人的未来命运如何,石黑一雄的最新作品《克拉拉与太阳》,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想象性答案。本文借助后人文主义对人类中心化、人类具身化以及人与非人共同体的讨论,分析人与非人之间的存在关系,探究人与非人的未来命运走向。面对科技高速发展的后人类社会,石黑一雄倡导人类应当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自我想象,同时警惕落入技术中心主义的怪圈,并积极建构人与非人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克拉拉与太阳》 后人文主义 去人类中心 人机共同体
原文传递
多元与共生:本体论视角下的野生动物与人类生存伦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正府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56,共6页
如何树立新的生态意识与生存伦理是当下值得迫切思考的话题。从"多元本体论"和"去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看,世界是由多元主体组成的、有机的"万物关联"系统,这个系统是通过生命与文化的多样性编织而成,不同... 如何树立新的生态意识与生存伦理是当下值得迫切思考的话题。从"多元本体论"和"去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看,世界是由多元主体组成的、有机的"万物关联"系统,这个系统是通过生命与文化的多样性编织而成,不同主体眼中的世界本体是不一样的。自然界万物都是平等的,野生动物、植物及其他的存在都是有价值和道德意义的。人对自然的征服不能无限度地扩张,自然界万物应互为主体。当下人类为了摆脱生态危机以及现代性的文明危机,必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思维,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树立"生命共同体"和"文明共同体"的伦理价值观,来维护世界生物与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地球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本体论 去人类中心主义 野生动物 生存伦理
原文传递
有活力的物:《开始的诸多方式》中麦格雷戈对物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国杰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51,共8页
《开始的诸多方式》中主人公大卫·卡特具有强烈的恋物倾向。他自幼便热衷于收集遗弃之物,成年后成为一名博物馆管理员。在实物的“施魅”下,其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和行动无不受到实物的牵引。该小说呈现了作者麦格雷戈对物的哲学思考... 《开始的诸多方式》中主人公大卫·卡特具有强烈的恋物倾向。他自幼便热衷于收集遗弃之物,成年后成为一名博物馆管理员。在实物的“施魅”下,其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和行动无不受到实物的牵引。该小说呈现了作者麦格雷戈对物的哲学思考,他强调物的主体性,认为物具有活力,在与人的内在互动中,物能对人发挥施事功能。对物的主体性的肯定,解构了主体与客体、心智与物质之间的二元对立,传达了作者去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倾向,就对物的认识而言,麦格雷戈是一位生态后现代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力 二元对立 去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后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行动网络、关联性与多点田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研究的新路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正府 任晓冬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2-105,共4页
作为一种分析社会世界的民族志方法,行动网络理论(ANT)启发我们:当下的文化遗产研究,应"去人类中心",将"物"引入复杂的网络体系,分析文化意义、市场交换、商品化、全球体系中各行动者的意图与诉求,勾勒出一幅动态... 作为一种分析社会世界的民族志方法,行动网络理论(ANT)启发我们:当下的文化遗产研究,应"去人类中心",将"物"引入复杂的网络体系,分析文化意义、市场交换、商品化、全球体系中各行动者的意图与诉求,勾勒出一幅动态的充满多元与异质的人文地景。"多点田野"有利于反思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权力关系,揭示文化遗产与工艺技术、象征资本、审美现代化、市场体系、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交互过程,实现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场景的变动中"多声部"互动,有利于立体性地理解与再现有关文化遗产各方的利益诉求以及遗产开发中的"人-物"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人类中心 行动网络 多重世界 多点田野
原文传递
“左撇子”的一击:书写动物的历史
14
作者 张舒然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153,共10页
长期以来,正如人类社会中的“左撇子”一样,动物被边缘化,未能在史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动物虽然没有留下文献,但和人类一样在历史上留下了声音与印迹,同样参与了历史的创造和进程。对动物的历史研究,正如研究没有留下太多文献的社... 长期以来,正如人类社会中的“左撇子”一样,动物被边缘化,未能在史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动物虽然没有留下文献,但和人类一样在历史上留下了声音与印迹,同样参与了历史的创造和进程。对动物的历史研究,正如研究没有留下太多文献的社会底层群体一样,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动物史研究之所以应运而生,是受到了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启发。而目前有关动物的研究主要体现出三种取向,即智识史、人文史或人道史和总体史。动物并非仅作为人类历史的表征出现,而是历史的能动者。动物史研究是为了反思人类中心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思维定势,重新定义人与动物之关系。动物史并非仅是环境史的延伸,也不仅是将动物视为对象,而是重新审视人类过去认知、对待动物的视角,从而重新评估人类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史 去人类中心主义 总体史 动物权利
原文传递
以物为伴,让物思考:基于《森林如何思考》等三部民族志的书写评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正府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23年第1期60-78,共19页
物会思考吗?人一直被各种物所包围,所造之物也定义着人。物具有能动性,并影响着人的生活。人类与非人类(物)的关系是当下社会科学关心的热点话题。如何以超越人类的人类学视野看待身边的人类与非人类(物),这有助于我们改变人类中心主义... 物会思考吗?人一直被各种物所包围,所造之物也定义着人。物具有能动性,并影响着人的生活。人类与非人类(物)的关系是当下社会科学关心的热点话题。如何以超越人类的人类学视野看待身边的人类与非人类(物),这有助于我们改变人类中心主义,加深对人的定义以及人栖居于这个世界的整体性理解,从而以更为广阔和包容的视野去看待无数非人类(物)与人们生活世界之间的纠缠与关系。本文基于《森林如何思考》《金宝螺胡撇仔》《与帆为乐》三部民族志的书写评析,认为当下的民族志不仅要关注人或物,还要从人与物之间的关联性、共生性和开放性上打破封闭的认知循环。为此要提倡从多中心、多维度,交织、共生、纠缠,以及网络化、异质化、平等性和关联性思维研究人与物,同时加大对物的生命传记与叙事功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与非人类 物性 去人类中心主义 纠缠 多物种民族志 整体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