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他者化:传统文化的传播偏误与规避反思 被引量:3
1
作者 晏青 郭盈伶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29-133,共5页
传统文化的他者化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结构性问题。传统文化的他者化现象在媒介中主要以两种途径进行:一是边缘化,即体现为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民族文化、都市/乡村文化等符号歧视;一是制度化,收编富有意识形态潜能的民间文化,使其进行"... 传统文化的他者化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结构性问题。传统文化的他者化现象在媒介中主要以两种途径进行:一是边缘化,即体现为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民族文化、都市/乡村文化等符号歧视;一是制度化,收编富有意识形态潜能的民间文化,使其进行"跨域"意指作用,并最终被制度化。因此,厘清传统文化符号的本体论思维和让传统文化进入现代性实践的方法论路径,是实现传统文化的去"他者化"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 大众传播 他者化 去他者化
下载PDF
去他者化:农村村干部的身份追求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慧清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3-94,80,共3页
农村村干部曾是国家在农村的化身和代表,但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和实行,其身份渐次向农民身份回归。但国家对村干部的利用,农村被主流社会他者化的社会背景和政府对社会转型中资源配置的显著作用,使村干部产生了借与国家... 农村村干部曾是国家在农村的化身和代表,但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和实行,其身份渐次向农民身份回归。但国家对村干部的利用,农村被主流社会他者化的社会背景和政府对社会转型中资源配置的显著作用,使村干部产生了借与国家接触的机会摆脱农民身份,进入主流社会即去他者化的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 身份 身份转换 去他者化
下载PDF
文化对话:中国形象对外传播的“去他者化”实践——基于《远方的家·一带一路》的叙事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贾婕 李子仪 《新闻论坛》 2021年第6期88-90,共3页
“一带一路”作为国家顶层战略,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我们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国家形象的机会。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威胁论”等刻板印象又出现在世界舆论场中,如何更精确有效地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下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带一路”作为国家顶层战略,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我们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国家形象的机会。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威胁论”等刻板印象又出现在世界舆论场中,如何更精确有效地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下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远方的家》特别节目《一带一路》的探究,从叙事学理论出发对节目进行分析,总结其在叙事视角、叙事主体和叙事结构上的特点优势,并在原有理论实践基础上讨论当下中国形象对外传播中“去他者化”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去他者化 《远方的家》 叙事学
下载PDF
乡村幼儿园教育中儿童他者化生存状态反思
4
作者 孙亚娟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2年第5期26-29,共4页
当前我国乡村幼儿园的环境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乡村幼儿园中的儿童却处于一种他者化生存的状态。“离农性”的幼儿园文化倾向、“工具化意识”的幼儿园课程和“弱势儿童”的定位让乡村儿童置身于压迫性教育之中。乡村幼儿园教育应以... 当前我国乡村幼儿园的环境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乡村幼儿园中的儿童却处于一种他者化生存的状态。“离农性”的幼儿园文化倾向、“工具化意识”的幼儿园课程和“弱势儿童”的定位让乡村儿童置身于压迫性教育之中。乡村幼儿园教育应以乡村儿童为本、以乡村文化为根、以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为道,珍视乡村儿童的生活世界,使乡村幼儿园中的儿童摆脱“他者”的尴尬.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优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幼儿园 教育场域 乡村儿童 他者化 去他者化
下载PDF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与文化自信——电影《海王》中的神话原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滢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7-12,共6页
东方主义批评视角下的美国电影通常是在以西方为主体的前提下呈现东方的,所以观众看见的多是东方中国被“他者化”“边缘化”的现象。而电影《海王》虽为主流市场商业片,却在叙事上呼应多个中国神话原型,并在更深层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 东方主义批评视角下的美国电影通常是在以西方为主体的前提下呈现东方的,所以观众看见的多是东方中国被“他者化”“边缘化”的现象。而电影《海王》虽为主流市场商业片,却在叙事上呼应多个中国神话原型,并在更深层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核。从《海王》中的三个神话原型———人神恋、劈山救母和英雄故事中,可提炼出中国神话的“抗争”这个文化内核。在中国经济日趋增长的同时,中国文化也从“边缘”走向了“中心”。该主题的解读有助于作者和观众厘清身份认同,树立自觉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王 神话原型 去他者化 东方主义 自信
下载PDF
主体的召唤——解读《野草在歌唱》的他者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夏梅花 明珠 杨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02-106,共5页
《野草在歌唱》是由英国知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所著,该小说讲述发生在充满种族歧视的南非殖民地白人玛丽的一生及周围黑人的生活。本文着力分析该小说中种族他者黑人及女性性别他者建构,阐释作者如何表现主体通过"他者还原&qu... 《野草在歌唱》是由英国知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所著,该小说讲述发生在充满种族歧视的南非殖民地白人玛丽的一生及周围黑人的生活。本文着力分析该小说中种族他者黑人及女性性别他者建构,阐释作者如何表现主体通过"他者还原"和"去他者化"来建构、召唤他者,进一步解读作为女性作家莱辛的真正立场,即作者虽痛恨殖民主义行为,但其作品仍然受英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表现出对黑人及女性他者身上他异性的排他性和归化,从而增加了对该小说的研究维度,深化了对英国殖民主义给非洲人民带来的伤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建构 他者还原 去他者化 种族他者 性别他者
下载PDF
石黑一雄对中国形象的客观建构——以《上海孤儿》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丁萌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18-523,共6页
分析了《上海孤儿》中的中国元素及其对中国形象建构的客观性与艺术性,认为作者在建构中国形象时采用了人物形象的去他者化与空间形象的历史还原两种策略,综合来看,虽然石黑一雄建构的中国形象具有想象成分,但通过其去他者化的意识自觉... 分析了《上海孤儿》中的中国元素及其对中国形象建构的客观性与艺术性,认为作者在建构中国形象时采用了人物形象的去他者化与空间形象的历史还原两种策略,综合来看,虽然石黑一雄建构的中国形象具有想象成分,但通过其去他者化的意识自觉与正视历史的进步史观,对中国形象的客观建构策略在艺术实践上是成功的,也相应塑造出了相对客观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他者化 石黑一雄 中国形象 《上海孤儿》
下载PDF
“纪录剧情片”影像观念的辨与思--以《冈仁波齐》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烨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97-103,共7页
"纪录剧情片"(Docu-drama)的影像逻辑是一种模糊了纪录片与剧情片界限的影像逻辑。它将"真实"与"虚构"融合于戏剧化的影像空间呈现中,并在具有叙事性意味的"去他者化"视角和真实性意味的"... "纪录剧情片"(Docu-drama)的影像逻辑是一种模糊了纪录片与剧情片界限的影像逻辑。它将"真实"与"虚构"融合于戏剧化的影像空间呈现中,并在具有叙事性意味的"去他者化"视角和真实性意味的"无立场"的立场下,生成诗性的影像美学。对"纪录剧情片"影像观念的辨析和思考,有助于反思其在当代跨媒介叙事语境下独特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去他者化 无立场 诗性
下载PDF
突破他者重围——论《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自我建构 被引量:2
9
作者 魏来贵 王菊丽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7-61,共5页
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其女性主义情怀为女性主体地位和女性身份的探寻和建构做出不懈努力。本文以她的代表作《达洛维夫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作为父权制下的女性不断游走在边缘与中心之... 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其女性主义情怀为女性主体地位和女性身份的探寻和建构做出不懈努力。本文以她的代表作《达洛维夫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作为父权制下的女性不断游走在边缘与中心之间、逐渐被他者化,以及她为摆脱这一困境所做诸多努力的过程。本文发现,克拉丽莎去他者化突围的努力以失败告终,说明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女性摆脱被他者化的境地需要社会与个人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洛维夫人》 他者 去他者化 突围
下载PDF
当下内蒙古新导演群体创作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年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49,共4页
忻钰坤、德格娜、张大磊、周子阳等几位内蒙古籍新导演的涌现,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内蒙古现象",展现出少数民族电影的诸多新变。他们不再执着于书写民族国家的"大历史",而是聚焦于个体的"小历史",以更... 忻钰坤、德格娜、张大磊、周子阳等几位内蒙古籍新导演的涌现,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内蒙古现象",展现出少数民族电影的诸多新变。他们不再执着于书写民族国家的"大历史",而是聚焦于个体的"小历史",以更为普遍化的时代叙事代替特殊化的民族叙事。这些导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识,以不同视角描画出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代阵痛。从影像风格来看,他们的作品以类型化叙事与散文化叙事两条不同路向,体现出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美学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导演 去他者化 现实意识 艺术自觉
下载PDF
三枝和子的女性主义--以《女王卑弥呼》为例
11
作者 何云竹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53-55,共3页
三枝和子是日本著名的女性文学作家、哲学家,以其独特的女性主义吸引了无数读者,虽然在中国鲜为人知,但在日本却被誉为“以一己之力打入男性哲学阵营的女性作家”,其独特的女性观也给读者以很大的启发,非常值得一探。《女王卑弥呼》是... 三枝和子是日本著名的女性文学作家、哲学家,以其独特的女性主义吸引了无数读者,虽然在中国鲜为人知,但在日本却被誉为“以一己之力打入男性哲学阵营的女性作家”,其独特的女性观也给读者以很大的启发,非常值得一探。《女王卑弥呼》是三枝和子女性主义的巅峰之作,深入探讨其中的女性主义,有助于引发读者的思考,引导女性读者重识自我、重塑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枝和子 母权思想 去他者化 《女王卑弥呼》
下载PDF
当下内蒙古新导演群体创作研究
12
作者 索冬冬 《传播力研究》 2019年第27期173-173,共1页
现在内蒙古的新导演逐渐成长起来,比如张大磊、周子阳等这些新的导演的出现,使得内蒙古的影视发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内蒙古新的群体创作让内蒙古的电影的形式与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的论写民族的大历史改变到一个人的小历史,... 现在内蒙古的新导演逐渐成长起来,比如张大磊、周子阳等这些新的导演的出现,使得内蒙古的影视发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内蒙古新的群体创作让内蒙古的电影的形式与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的论写民族的大历史改变到一个人的小历史,这样的转变会让拍出来的电影更能突出主人公的性格,拍出来的作品也更具有影响力,内蒙古新导演群体的出现也能够表现出中国影视创作的变化历程。内蒙古导演群体创作最明显的两个特点是去他者化和艺术自觉,这使得内蒙古的电影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自己的特点紧跟现代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导演 去他者化 现实意识 艺术自觉
下载PDF
从“寻求生存”到“渴望承认”:媒介“凝视”与农民工主体性身份再建构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刚 王卿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3,共8页
本文将意义生产与解读和社会建构论相结合,探讨农民工面对当下的社会意义系统,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身份认知、自我身份建构。本研究以W大学一个建筑工地的23位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使用田野观察、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等研究方法获得一手资... 本文将意义生产与解读和社会建构论相结合,探讨农民工面对当下的社会意义系统,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身份认知、自我身份建构。本研究以W大学一个建筑工地的23位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使用田野观察、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等研究方法获得一手资料,并以农民工纪录片《阿拉民工》作为焦点小组访谈中的研究工具,探究了同属纪录片"被记录"群体的农民工如何解读农民工纪录片,以此为中介来审视他们如何看待自我身份。研究发现:农民工群体用三种"去他者化"的话语实践策略再建构了其主体性身份,即对"农民工"命名和称谓的消解、以主体身份质疑纪录片的文本结构、创造自身话语来消解主流话语中"农民工"身份的意义;他们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仍然被"隔离"或"吞噬",无法摆脱其"他者"身份,在这种境遇下表现出对尊重、平等、归属等精神内核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主体性 纪录片 去他者化 凝视
原文传递
试论影片《上帝也疯狂》——珍妮丝·尤易斯的后殖民意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连建峰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8-79,共2页
《上帝也疯狂》是一部经典的美国喜剧,它一上映就好评如潮,格调轻松活泼,情节虽简单但设计得合理幽默,然而该影片却流露出了美国的大国意识,呈现出浓厚的后殖民色彩,即从"二元对立"的角度来揭开了东西方人的不同:西方人"... 《上帝也疯狂》是一部经典的美国喜剧,它一上映就好评如潮,格调轻松活泼,情节虽简单但设计得合理幽默,然而该影片却流露出了美国的大国意识,呈现出浓厚的后殖民色彩,即从"二元对立"的角度来揭开了东西方人的不同:西方人"文明","科学",东方人"愚昧而落后",并且通过对黑人语言的剥夺和对白人斯特恩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塑造,揭示了东方人在强大的西方"文明"面前"失语"的现状和白人至上的中心主义。从而强化了所谓的"西方神话"和"东方灰姑娘"的虚假形象,以及影片中对处黑人基的"去他者化"进一步暴露了影片的后殖民意识。笔者就是通过后殖民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了影片的后殖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对立 去他者化 话语权 上帝也疯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