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的“仪式感”与“去仪式化”
1
作者 赵秋阳 《符号与传媒》 2023年第2期210-217,共8页
传播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传统仪式的减少,文化的纯符号性得到增强。仪式是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式感是通过身体行为而获得的参与感。文化通过身体参与保证了纯符号文化活动与现实的连接,提供了文化传承的路径,仪式是文化自身存在得以... 传播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传统仪式的减少,文化的纯符号性得到增强。仪式是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式感是通过身体行为而获得的参与感。文化通过身体参与保证了纯符号文化活动与现实的连接,提供了文化传承的路径,仪式是文化自身存在得以证明的保障。现代远距文化交流方式改变了文化形态,有些旧仪式逐渐被抹除,代之以新的仪式,形成新的仪式和仪式感。虽然这可能导致某些传统文化加速消失,然而对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感到焦虑,而是应借势实现对优秀文化的发掘、继承和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去仪式化 符号学
下载PDF
现代龙舟赛去仪式化现象的人类学反思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金葵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5,共5页
传统龙舟赛的完整仪式是端午节民俗文化的核心。现代龙舟赛不但脱离原有的端午节时空,而且力求同现代体育竞赛仪式兼容。针对这种去仪式化现象进行文献研究发现:1)龙图腾、竞渡与夺标运动和端午节的结合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演进,是中... 传统龙舟赛的完整仪式是端午节民俗文化的核心。现代龙舟赛不但脱离原有的端午节时空,而且力求同现代体育竞赛仪式兼容。针对这种去仪式化现象进行文献研究发现:1)龙图腾、竞渡与夺标运动和端午节的结合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演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2)传统龙舟赛仪式遵循中国传统戏剧特有的"四折一楔"的仪式美学原则,现代龙舟赛通用竞赛仪式不足以彰显其全部美学内涵;3)传统龙舟赛体现的中国体育礼乐乐群精神与现代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历史渊源不同,但在价值观上存在互补性。因此,改良与创新现代龙舟赛还应依托端午节节庆时空,依照中国传统仪式戏剧美学原理,从点睛、竞渡、夺标、犒赏、龙船宴/市等仪式诸环节全方位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舟赛 去仪式化 民俗文体系 仪式戏剧 礼乐乐群 传统龙舟赛 端午节民俗文
下载PDF
探析电子红包的去仪式化与再仪式化——以微信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钟雯 《传媒论坛》 2020年第22期170-171,共2页
Web3.0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社交平台进行人际交往或工作沟通,一些传统仪式也被逐渐淡化、消解、改造、重组成为新的模式呈现在网络平台,历经了去仪式化和再仪式化的改造后,电子化的传统仪式适应了新时代人们的新需求,一定程度上继承... Web3.0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社交平台进行人际交往或工作沟通,一些传统仪式也被逐渐淡化、消解、改造、重组成为新的模式呈现在网络平台,历经了去仪式化和再仪式化的改造后,电子化的传统仪式适应了新时代人们的新需求,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仪式感,并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升温。以微信红包为例,2020年春节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原因,人们中断了历年走亲访友的习俗,传统面对面发放红包的仪式感被微信红包所替代,传统"年味"在一定程度上被冲淡。然而人们可以在特定时点发送特定金额的微信电子红包、微信群成员共同参与抢运气红包,沉浸在构造的虚拟环境里共度佳节。这使得群体凝聚力有所增强、群体成员也获得相应的精神报酬,弥补了电子红包仪式感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红包 去仪式化 仪式 互动仪式
下载PDF
去仪式化与再仪式化:春晚节日文化传播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作贤 巴丹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38-44,共7页
春晚是文化传播中节日仪式的媒介再生产物,也是传统民俗、媒介技术、国家意志、商业资本和受众需求等多重话语集中呈现的重要载体。任何一方力量的崛起或衰退都会打破春晚话语体系的平衡,引发媒介仪式表现上的失衡,使之表现出仪式时空... 春晚是文化传播中节日仪式的媒介再生产物,也是传统民俗、媒介技术、国家意志、商业资本和受众需求等多重话语集中呈现的重要载体。任何一方力量的崛起或衰退都会打破春晚话语体系的平衡,引发媒介仪式表现上的失衡,使之表现出仪式时空无序、仪式内容失焦和仪式意义混乱等一系列"去仪式化"的生产倾向,逐渐背离春晚文化传播的媒介功能和价值取向。因此,在新媒介赋权的背景下,春晚试图通过对社会个体的"重聚"、媒介空间的"再造"和媒介符号的"再编码",重构节日文化仪式的媒介生产体系。以新媒介连接传统与现代,焕新艺术表现的形式;以新技术构筑仪式场景,突破时空阈限;以多元理念编码文化符号,丰富节日仪式内涵。而这一系列在新媒介生产体系中的探索,都是试图运用"再仪式化"的方式,将民族想象落到实处,为"想象共同体"的打造提供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晚 传播 媒介仪式 去仪式化 仪式
下载PDF
电视民生新闻仪式化与去仪式化传播悖论
5
作者 陈令军 《新闻文化建设》 2021年第12期100-101,共2页
民生新闻自从20世纪兴起以来,无论是纸质媒体还是电视媒体都将其作为吸引受众的“重头戏”,在一定时期内受众的关注度和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都在不断增强,成为那个时代主流媒体实行突围与变革的“突破口”。民生新闻在初兴时期是具有仪式... 民生新闻自从20世纪兴起以来,无论是纸质媒体还是电视媒体都将其作为吸引受众的“重头戏”,在一定时期内受众的关注度和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都在不断增强,成为那个时代主流媒体实行突围与变革的“突破口”。民生新闻在初兴时期是具有仪式化特征的,但是近些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民生新闻的去仪式化表现却愈发明显,这也给电视人提出了更加多维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民生新闻 仪式 去仪式化 悖论 互动性 平民
下载PDF
微博:高校思政教育的去仪式化载体 被引量:3
6
作者 屈小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13-116,共4页
微博在大学生中迅速普及,成为他们展示自我和学习交流的重要载体。微博云聚"粉丝",汇集人气,成为学校与师生、校友、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信息交流、思想沟通和资讯互动的平台。但是,从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成的挑战性看,... 微博在大学生中迅速普及,成为他们展示自我和学习交流的重要载体。微博云聚"粉丝",汇集人气,成为学校与师生、校友、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信息交流、思想沟通和资讯互动的平台。但是,从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成的挑战性看,微博未必温暖。教育者应该因势利导,积极利用微博短、平、快以及无屏障性等特点编织温暖的"围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封闭教室"到"网络空间"的去仪式化转变,收到"随微博之风潜入夜,润学生思想细无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思政教育 载体 去仪式化
原文传递
社交媒体中的媒介仪式研究
7
作者 张冲 《皖西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82-87,共6页
“媒介仪式”一词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从传统的四大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和杂志,到PC端网络媒体,再到移动端媒体,媒介的仪式化行为表现也在不断变化。长久以来,理论界一直在分析媒介权利中那些极其引人注意的事件,如选举、加冕、国丧... “媒介仪式”一词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从传统的四大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和杂志,到PC端网络媒体,再到移动端媒体,媒介的仪式化行为表现也在不断变化。长久以来,理论界一直在分析媒介权利中那些极其引人注意的事件,如选举、加冕、国丧等,却往往忽略掉媒介传播中隐藏在普罗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媒介仪式。文章即以此为切入点,将隐藏在社交媒体中的媒介仪式作为研究内容,展现出现代生活中媒介仪式的特性,以及社交媒体中媒介仪式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仪式 去仪式化 仪式 印象管理
下载PDF
融合传播视域下广电媒体短视频制播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旭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3-65,共3页
短视频制作是广播电视媒体有效实施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发力点。本文围绕融媒体短视频制播实践,以优化短视频媒体发布流程、推动新闻短视频表达创新、确保新闻短视频短而可信,以及纪录性短视频去仪式化传播等为分析维度,对广播电视传统... 短视频制作是广播电视媒体有效实施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发力点。本文围绕融媒体短视频制播实践,以优化短视频媒体发布流程、推动新闻短视频表达创新、确保新闻短视频短而可信,以及纪录性短视频去仪式化传播等为分析维度,对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在短视频制作发布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梳理形成广播电视媒体在移动短视频制作、发布方面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短视频 移动优先 去仪式化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