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MGB1在去传入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中的表达及其与神经炎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奡 钟振中 +1 位作者 黎小铭 法志强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4-461,共8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去传入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神经炎症的关系。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50),后者通过剪断一侧C5~T1脊神经后根制备成去传入神经病理性疼痛...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去传入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神经炎症的关系。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50),后者通过剪断一侧C5~T1脊神经后根制备成去传入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于造模后3 d、7 d、10 d、14 d和21 d时评估大鼠的疼痛相关行为学(自发性疼痛评分、机械对抗痛阈值和自噬评分),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组织中HMGB1、离子钙接头蛋白抗原-1(IBA-1)及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的阳性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中HMGB1、Toll样受体(TLR)2、p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大鼠造模后14 d、21 d的自发性疼痛评分、自噬评分均明显高于造模后3 d、7 d、10 d,造模后21 d的自发性疼痛评分、自噬评分均明显高于造模后1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显示,造模后3 d开始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中HMGB1、IBA-1和pNF-κB即均有阳性表达,且随时间延长三者在受损侧脊髓背角区域的阳性细胞数呈升高趋势,并较未受损侧明显升高;空白对照组大鼠脊髓背角区域的三者阳性细胞数均较少,且受损侧与未受损侧间无明显差异。(3)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3 d、7 d、10 d、14 d、21 d时脊髓组织中HMGB1、TLR2、pNF-κB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结论去传入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局部脊髓组织中HMGB1表达的逐渐升高使HMGB1/TLR2/NF-κB通路相关分子高表达和小胶质细胞激活,导致脊髓局部神经炎症的发生,最终产生疼痛相关行为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传入神经病理性疼痛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小胶质细胞 行为学变化
原文传递
神经营养素及其受体在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会生 陈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99-406,共8页
关键词 神经营养素 受体 病理性疼痛 发生机制
下载PDF
补体系统参与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骆延 梁璇 +2 位作者 慕静然 徐陶 曾俊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50,共8页
慢性病理性疼痛是由于躯体感觉系统或者组织损伤而导致的疼痛,在临床上很常见,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危害。其治疗方法涵盖了药物治疗、经皮神经电刺激、运动及心理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方法。然而,这些治疗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疗效... 慢性病理性疼痛是由于躯体感觉系统或者组织损伤而导致的疼痛,在临床上很常见,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危害。其治疗方法涵盖了药物治疗、经皮神经电刺激、运动及心理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方法。然而,这些治疗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疗效欠佳、药物耐受、患者接受度不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系统 病理性疼痛 脊髓 背根神经 炎症
下载PDF
GSK-3β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过琛璐 谢敏 熊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115-1117,共3页
疼痛是一种对刺激的特殊防御机制,分为伤害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后者是指在伤害性刺激消除后仍有持续疼痛的存在,又分为炎症性痛、神经病理性痛和癌症痛三类。GSK-3β参与多个信号通路的传导、调节炎症因子、肿瘤形成、神经功能退行性疾... 疼痛是一种对刺激的特殊防御机制,分为伤害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后者是指在伤害性刺激消除后仍有持续疼痛的存在,又分为炎症性痛、神经病理性痛和癌症痛三类。GSK-3β参与多个信号通路的传导、调节炎症因子、肿瘤形成、神经功能退行性疾病、细胞增殖与分化、氧化应激等多种细胞生理活动。本篇综述通过病理性疼痛(NP)中的三个分类总结GSK-3β在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K-3Β 病理性疼痛 炎症
下载PDF
脊髓白细胞介素-10/β-内啡肽通路抑制幼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8
5
作者 唐雪琪 卢金淼 +1 位作者 毛晓芳 王永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1-357,共7页
【目的】探究幼年大鼠经历外周神经损伤后不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反应的生理机制。【方法】为出生10 d或33 d大鼠构建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术后7 d检测后肢机械痛阈值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白细胞... 【目的】探究幼年大鼠经历外周神经损伤后不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反应的生理机制。【方法】为出生10 d或33 d大鼠构建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术后7 d检测后肢机械痛阈值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白细胞介素-10(IL-10)和β-内啡肽前体阿黑皮素原(POMC)基因表达水平。出生10 d幼年大鼠构建SNI模型后7 d,连续3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或IL-10抗体或β-内啡肽抗体,每次注射后1 h检测后肢机械痛阈值。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IL-10和POMC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成年大鼠神经损伤后的表现相反,幼年大鼠SNI术后7 d不表现疼痛超敏,脊髓IL-10和POMC基因表达升高。鞘内注射IL-10抗体和β-内啡肽抗体能够引发幼年大鼠机械痛超敏;鞘内注射IL-10抗体能拮抗SNI引起的幼年大鼠脊髓POMC基因表达升高,而相反注射β-内啡肽抗体则不影响IL-10基因的表达。【结论】幼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反应缺失与其脊髓IL-10/β-内啡肽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病理性疼痛 IL-10 Β-内啡肽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豨芍方治疗神经性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心怡 林生 +5 位作者 林怡 苏友祥 王超 黄亮晴 赵静 田贵华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CAS 2023年第4期448-460,524,共14页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探究豨芍方(Xi Shao Formula,XSF)治疗神经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机制。方法:建立NP的坐骨神经慢性压缩损伤(chronic compression injury,CCI)模型。造模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XSF或阳性对照药物...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探究豨芍方(Xi Shao Formula,XSF)治疗神经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机制。方法:建立NP的坐骨神经慢性压缩损伤(chronic compression injury,CCI)模型。造模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XSF或阳性对照药物普瑞巴林灌胃治疗21天。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明确XSF在体内的主要血清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液相色谱–质谱仪分析,探究XSF治疗NP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可能作用靶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使用Cytoscape 3.9.1绘制XSF治疗NP的“靶点–代谢途径–代谢物”网络关系图,并通过分子对接进行结果验证。结果: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共获得XSF治疗NP中具有显著变化的差异代谢物11个,并通过功能富集分析获得了8条相关代谢通路。进一步通过联合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单胺氧化酶A(MAOA)/单胺氧化酶B(MAOB)/酪氨酸酶(TYR)–酪氨酸代谢途径–龙胆酸钠”可能是XSF治疗NP的重要网络途径。此外,分子对接结果显示XSF的活性成分与MAOA、MAOB和TYR(结合能<-5 kcal/mol)之间均具有高亲和力且相互作用稳定。结论:我们的发现进一步明确了XSF治疗NP的镇痛药效及作用机制,为XSF的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豨芍方 代谢途径
下载PDF
预测脊髓损伤后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和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长期纵向研究的结果 被引量:4
7
作者 武思尹(译) 马柯(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8-250,共3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后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central neuropathic pain, CNP)是一种使病人感到虚弱、对个体影响极大的疾病。CNP在进一步发展后相对难以治疗,这可能与其不可逆的病理过程有关。尽管较早期的治疗可能会克服...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后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central neuropathic pain, CNP)是一种使病人感到虚弱、对个体影响极大的疾病。CNP在进一步发展后相对难以治疗,这可能与其不可逆的病理过程有关。尽管较早期的治疗可能会克服这一缺陷,但这种治疗的应用需要提前确定具有临床预测意义的相关生物标志,以预测SCI后早期的CNP。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脊髓损伤后早期的促伤害指数和抗伤害指数(首次测量)来寻找这样的生物标志。研究对象为47例急性脊髓损伤病人和20例健康对照者。在SCI后1.5个月,分别在神经损伤平面以上、损伤平面和损伤平面以下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疼痛适应、条件性疼痛调节(conditioned pain modulation, CPM)、疼痛时间总和、上发条(wind-up)疼痛和在健康对照组也检测对应区域。脊髓损伤病人在SCI后3~4个月、6~7个月和24个月监测CNP的出现及其特征。CNP的患病率为57.4%,CNP的严重程度、性质和加重因素在24个月内有所改变,但疼痛部位没有变化。最终发生CNP的脊髓损伤病人较未发生CNP的病人早期表现为损伤平面疼痛适应和CPM减弱。在3~4个月和7~8个月出现的CNP的最佳预测因素是损伤平面的疼痛适应,其优势比分别为3.17和2.83(概率为77%),存在90%敏感性的临界值。触诱发痛和损伤平面的CPM分别用于在3~4个月和24个月预测CNP的严重程度。疼痛抑制能力的下降,可能是导致CNP的原因。损伤平面上检测的疼痛适应是一个早期的CNP生物标志,可以识别风险较高的个体,以启动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 预测 脊髓损伤 抑制 兴奋性 机制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在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豪楠 韩永谦 +3 位作者 董燚菲 陈志艳 陈倩 李咏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7期54-58,共5页
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CNP)是由大脑或脊髓的病变引起的一种疼痛综合征,因疼痛程度严重且持续时间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经颅磁刺激(TMS)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其可通过激活下行疼痛控制通路,诱导神经可塑性,降低中枢敏... 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CNP)是由大脑或脊髓的病变引起的一种疼痛综合征,因疼痛程度严重且持续时间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经颅磁刺激(TMS)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其可通过激活下行疼痛控制通路,诱导神经可塑性,降低中枢敏化及调节神经炎症反应等机制发挥镇痛作用。目前,TMS已应用于中枢性卒中后疼痛、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多发性硬化后中枢性疼痛等的治疗,但由于刺激模式、治疗周期及在不同疾病中CNP发生机制的不同,所获得的镇痛效果存在差异。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TMS治疗CNP的相关文献,从TMS的作用原理、镇痛机制、临床应用及效果、安全性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 机制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六神丸含服对炎性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陶珊珊 李玉桑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0期211-214,共4页
为探究六神丸含服对炎性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作用,将90只昆明小鼠,按时间点(1/3h,1h,6h)随机分成3组每组分别设模型组、吗啡治疗组(10mg/kg/d,腹腔注射)、双氯酚酸钠治疗组(15mg/kg/d;灌胃)、六神丸低高剂量组(2.812mg/kg/d、14.06mg... 为探究六神丸含服对炎性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作用,将90只昆明小鼠,按时间点(1/3h,1h,6h)随机分成3组每组分别设模型组、吗啡治疗组(10mg/kg/d,腹腔注射)、双氯酚酸钠治疗组(15mg/kg/d;灌胃)、六神丸低高剂量组(2.812mg/kg/d、14.06mg/kg/d;含服),于给药1/3h、1h、6h后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观察了各组小鼠30min内的扭体次数.另将15只雄性SD大鼠,给予紫杉醇(8mg/kg/3d)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并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六神丸治疗组,分别在0、2、4、6、12d后检测了1.875mg/kg/d六神丸治疗后大鼠的热、冷和机械痛阈值和肝组织H&E染色。结果表明:2.812mg/kg/d的六神丸能抑制醋酸引起的炎性疼痛,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持久;1.875mg/kg/d六神丸含服给药能明显降低紫杉醇导致大鼠的热、冷和机械痛阈值,明显改善紫杉醇导致的大鼠肝脏损伤,减少肝脏炎症。因此少量的六神丸含服有助于缓解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六神丸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P2X7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吗啡耐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瑞瑞 王冬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9-463,共5页
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属于嘌呤能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大量研究数据表明P2X7R在神经病理性痛和吗啡耐受中起到重要作用,以P2X7R为靶点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吗啡耐受在近些年受到广泛关注。... 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属于嘌呤能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大量研究数据表明P2X7R在神经病理性痛和吗啡耐受中起到重要作用,以P2X7R为靶点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吗啡耐受在近些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P2X7R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吗啡耐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7受体 病理性疼痛 吗啡耐受 敏化 靶点
下载PDF
创伤后三叉神经病理性疼痛48例回顾性研究
11
作者 刘玥旻 柴盈 +3 位作者 董亚兵 魏文斌 张文豪 陈敏洁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回顾48例创伤后三叉神经病理性疼痛(post-traumatic trigeminal neuropathic pain,PTTN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17年11月—2021年8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颌面神经专科诊... 目的:回顾48例创伤后三叉神经病理性疼痛(post-traumatic trigeminal neuropathic pain,PTTN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17年11月—2021年8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颌面神经专科诊治的48例PTTN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48例PTTNP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3±14.2)岁,男女比例为1∶3.4。以创伤与疼痛间隔时间≤1个月者为主,占79.2%,患者平均病程为2年。常见的创伤原因包括拔除下颌磨牙、直接撞击伤及根管治疗。临床症状以持续性的中重度疼痛为主。影像学检查检出的神经损伤阳性率为16.7%。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3.1个月,疼痛缓解率超过50%的患者仅有16.7%。结论:PTTNP常见于创伤发生后的1个月内,影像学和电生理检查不能作为其特有指标;该病以药物治疗为主,预后相对较差,重度疼痛可考虑神经管减压等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三叉神经病理性疼痛 回顾性研究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过表达SIRT1对脊神经结扎大鼠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华雷 周外平 李梦杰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6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ont-shRNA组、SIRT1-shRNA组,每组18只。采用L5脊神经结扎法制备SNL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脊神经不进行结扎处理,经... 目的探讨过表达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ont-shRNA组、SIRT1-shRNA组,每组18只。采用L5脊神经结扎法制备SNL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脊神经不进行结扎处理,经鞘内注射25μL生理盐水,每天注射1次,连续7d;Cont-shRNA、SIRT1-shRNA组SNL模型制备成功后鞘内分别注射25μL的Cont-shRNA、SIRT1-shRNA,均每天注射1次,连续7d。于第1、3、7天时,每组取6只,记录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WT)、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所用时间(PTWL),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脊髓组织中SIRT1、乙酰化组蛋白H3(Ac-H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中TNF-α、IL-1β、IL-6表达;电镜下观察脊髓神经元超微结构,免疫印记法检测脊髓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第1、3、7天Cont-shRNA组SIRT1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Ac-H3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PWT、PTWL降低(P均<0.0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量升高(P均<0.05);TNF-α、IL-1β、IL-6水平升高(P均<0.05);GFAP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Bcl-2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与Cont-shRNA组相比,SIRT1-shRNA组SIRT1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Ac-H3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PWT升高(P均<0.05),GFAP阳性细胞数量降低(P均<0.05);TNF-α、IL-1β、IL-6表达降低(P均<0.05);GFAP、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Bcl-2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结论过表达SIRT1可减轻SNL大鼠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c-H3蛋白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降低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疼痛 神经结扎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神经 大鼠
下载PDF
miRNA-149改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余艳丽 程小宁 薛静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2898-2905,共8页
目的 探究miR-149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CCI组、CCI+miR-149 agomir阴性对照(CCI+agomir-NC)组、CCI+miR-149 agomir组、CCI+miR-149 a... 目的 探究miR-149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CCI组、CCI+miR-149 agomir阴性对照(CCI+agomir-NC)组、CCI+miR-149 agomir组、CCI+miR-149 agomir+pc-NC组、CCI+miR-149 agomir+pc-CaMKⅡγ组,每组12只。采用CCI诱导建立NP大鼠模型,于建模前及建模后的第3天、第7天、第11天、第14天利用Von Frey检测大鼠的机械痛敏,热辐射法检测大鼠的热痛敏;建模后第14天用RT-qPCR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miR-149和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γ (CaMKⅡγ)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DRG中CaMKⅡγ蛋白水平;尼氏(Nissl)染色观察DRG神经元尼氏小体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神经元中CaMKⅡγ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DRG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 (IL-1β)和干扰素-γ (IFN-γ)含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9与CaMKⅡγ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sham组比较,CCI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DRG中miR-149表达下降,DRG中CaMKⅡγ的mRNA和蛋白水平、CaMKⅡγ阳性表达神经元数量、TNF-α、IL-1β和IFN-γ水平升高,且DRG中尼氏小体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miR-149可改善CCI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DRG中CaMKⅡγ的mRNA和蛋白水平、CaMKⅡγ阳性表达神经元数量以及TNF-α、IL-1β、IFN-γ水平,尼氏小体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I+miR-149 agomir+pc-NC组比较,CCI+miR-149 agomir+pc-CaMKⅡγ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下降,DRG中CaMKⅡγ的m RNA和蛋白水平、CaMKⅡγ阳性表达神经元数量、TNF-α、IL-1β和IFN-γ水平升高,尼氏小体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49可降低CaMKⅡγ-WT的荧光素酶活性。结论 过表达miR-149可能通过靶向抑制CaMKⅡγ表达,缓解CCI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神经病理性疼痛 miR-149 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γ 神经炎症 病理性疼痛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合芬太尼透皮贴治疗盆腔转移瘤引起的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鹏 李保健 +1 位作者 侯传龙 田士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539-542,共4页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芬太尼透皮贴治疗盆腔转移瘤引起的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盆腔转移瘤引起的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33例,随机分成2组。A组18例,每日给予普瑞巴林联合芬太尼透皮贴治疗;B组15例,仅给予芬太尼透...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芬太尼透皮贴治疗盆腔转移瘤引起的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盆腔转移瘤引起的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33例,随机分成2组。A组18例,每日给予普瑞巴林联合芬太尼透皮贴治疗;B组15例,仅给予芬太尼透皮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并发症。结果:最后完成治疗的患者共31人。治疗4周后,两组各随访期内VAS与入组VAS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1周、第2周和第4周随访时,两组VAS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4周A组缓解疼痛有效率为77.8%,B组缓解疼痛总有效率为53.3%,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内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在芬太尼透皮贴治疗基础上,兼用普瑞巴林更能有效缓解盆腔转移瘤引起的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 普瑞巴林 芬太尼透皮贴 盆腔转移瘤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炎症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模型 被引量:6
15
作者 汪伟 王文 +1 位作者 武胜昔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8,共6页
关键词 神经机制 动物模型 病理性 炎症 人类健康 科学研究 疼痛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参与病理性疼痛调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敏 曾俊伟 +1 位作者 肖智 刘晓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9-212,共4页
人们早已熟知外周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cptor,GR)在抗炎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的研究发现GR广泛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1-3],在脊髓背角GR与神经元标记物NeuN(神经元特异核蛋白)、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胶质... 人们早已熟知外周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cptor,GR)在抗炎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的研究发现GR广泛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1-3],在脊髓背角GR与神经元标记物NeuN(神经元特异核蛋白)、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共表达[3-4];并且发现,在受到外周伤害性刺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受体 病理性疼痛 神经 胶质细胞
下载PDF
脊髓小胶质细胞P2X_4受体在rrTNF诱导的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宫庆娟 汪红华 +4 位作者 梁颖 卢振和 陈金生 黄乔东 越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4-838,共5页
目的:研究P2X4受体在坐骨神经周围给予重组大鼠TNF-α( recombinant rat TNF-α, rrTNF)引起的机械痛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180~200 g),Western blot检测坐骨神经周围给予rrTNF后3 d、7 d和14 d脊髓背角P2X4受体的... 目的:研究P2X4受体在坐骨神经周围给予重组大鼠TNF-α( recombinant rat TNF-α, rrTNF)引起的机械痛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180~200 g),Western blot检测坐骨神经周围给予rrTNF后3 d、7 d和14 d脊髓背角P2X4受体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双染观察脊髓背角P2X4受体的表达部位;在坐骨神经周围给予rrTNF的大鼠前鞘内注射TNP-ATP,行为学检测大鼠50%机械撤足阈值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脊髓背角TNF-α的表达是否发生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坐骨神经周围给予rrTNF(100 ng/L)后3 d、7 d和14 d同侧脊髓背角P2X4受体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1);P2X4受体只表达于小胶质细胞中,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没有表达。坐骨神经周围给予rrTNF的大鼠前鞘内注射TNP-ATP可防止rrTNF诱导的机械痛敏并抑制脊髓背角TNF-α的上调。结论: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可能通过上调脊髓背角的TNF-α介导rrTNF诱导的机械痛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4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病理性疼痛 脊髓背角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调控环磷腺苷信号通路治疗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健 于布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34-1137,共4页
病理性疼痛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患,寻找合适的治疗靶点控制病理性疼痛是目前疼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的研究发现,活化的炎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在病理性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环磷腺苷是存在于多种细胞内的第二信使,有文献报... 病理性疼痛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患,寻找合适的治疗靶点控制病理性疼痛是目前疼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的研究发现,活化的炎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在病理性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环磷腺苷是存在于多种细胞内的第二信使,有文献报道促进环磷腺苷通路能抑制炎细胞及胶质细胞活性,进而治疗病理性疼痛。该文对环磷腺苷通路抑制炎细胞及胶质细胞活化的机制,以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病理性疼痛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腺苷 病理性疼痛 炎症反应 磷酸二酯酶 炎细胞 胶质细胞
下载PDF
DRG卫星细胞P2X7受体和p38MAPK通路激活介导硼替佐米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19
作者 郭艳 王震 +2 位作者 田广平 刘真 李振中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115-116,共2页
背根神经节(DRG)卫星细胞表达的P2X7R活化会介导不同的痛觉信息传递和疼痛反应,传入神经元p38MAPK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不仅能够介导炎症反应,而且还会介导各种痛觉信号的产生和传递。本课题研究了BTZ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DRG卫星细胞... 背根神经节(DRG)卫星细胞表达的P2X7R活化会介导不同的痛觉信息传递和疼痛反应,传入神经元p38MAPK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不仅能够介导炎症反应,而且还会介导各种痛觉信号的产生和传递。本课题研究了BTZ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DRG卫星细胞P2X7R与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在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实验设计如下:①对照组:给予大鼠腹膜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0.2mg/kg;②抑制剂组:①BBG组:给大鼠腹膜腔注射P2X7R抑制剂BBG50mg/kg;②SB203580组:鞘内注射p38MAPK抑制剂10μL(10μg/10μL)SB203580;③BTZ组:腹膜腔注射BTZ每日0.2mg/kg(i.p.);④BTZ+抑制剂组:①BTZ+BBG组:BTZ注射前30min给予大鼠腹膜腔注射BBG50mg/kg;②BTZ+SB203580组:BTZ腹膜腔注射前30min鞘内注射10μL(10μg/10μL)SB2035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203580 腹膜腔 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反应 P2X7受体 鞘内注射 卫星细胞 传入神经
下载PDF
慢性病理性疼痛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文迁 俞卫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8-213,共6页
病理性疼痛是指由创伤、感染、肿瘤等因素造成组织病理性改变后引起的疼痛。疼痛若持续1个月以上或在损伤组织愈合后持续存在则演变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患者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病理性疼痛是指由创伤、感染、肿瘤等因素造成组织病理性改变后引起的疼痛。疼痛若持续1个月以上或在损伤组织愈合后持续存在则演变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患者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严重受损,带来许多社会经济问题。最新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调控可以在分子水平解释各种慢性病理性疼痛,包括炎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精神源性疼痛的发病机制,进而引领其治疗手段的发展。本文围绕表观遗传学中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小干扰RNA(miRNA)调控这3种主要机制在慢性病理性疼痛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疼痛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组蛋白乙酰化 MIR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