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吉克斯坦的“去俄罗斯化”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淼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24-27,共4页
中亚独立二十年来,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监护人角色不断弱化,中亚五国逐步提升了各自主体民族的文化力量,其中包括塔吉克斯坦。独立以来,该国不断出台"去俄罗斯化"政策,旨在激发本国主体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然而,由于政治、经济... 中亚独立二十年来,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监护人角色不断弱化,中亚五国逐步提升了各自主体民族的文化力量,其中包括塔吉克斯坦。独立以来,该国不断出台"去俄罗斯化"政策,旨在激发本国主体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然而,由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等方面对俄罗斯存在依赖,"去俄罗斯化"仍步履维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吉克斯坦 去俄罗斯化 构建国家民族 主体民族化 语言政策
下载PDF
浅析“俄罗斯化”与“去俄罗斯化”中的拉脱维亚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诗亚 《俄语学习》 2018年第2期57-60,共4页
拉脱维亚独立二十多年以来,不断出台"去俄罗斯化"政策,以彰显其民族独立,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而语言政策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年轻的分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提出,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主... 拉脱维亚独立二十多年以来,不断出台"去俄罗斯化"政策,以彰显其民族独立,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而语言政策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年轻的分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提出,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主要从语言政策的角度浅析"俄罗斯化"与"去俄罗斯化"中的拉脱维亚,力求在时间维度上理清"俄罗斯化"与"去俄罗斯化"在拉脱维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脱维亚 “俄罗斯化” “去俄罗斯化” 语言政策
下载PDF
语言法:塔吉克斯坦“去俄罗斯化”的新发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宏莉 张玉艳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30,共6页
自独立以来,塔吉克斯坦实施渐进式、温和型的"去俄罗斯化"政策,旨在复兴主体民族文化、进而建构国家民族。2009年出台的《国家语言法》则是进一步"去俄罗斯化"的"探路石",标志着"去俄罗斯化"... 自独立以来,塔吉克斯坦实施渐进式、温和型的"去俄罗斯化"政策,旨在复兴主体民族文化、进而建构国家民族。2009年出台的《国家语言法》则是进一步"去俄罗斯化"的"探路石",标志着"去俄罗斯化"迈向了全面化、强制性的新阶段。俄语的地位和发展问题已成为塔俄关系走向的敏感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吉克斯坦 俄语 去俄罗斯化《国家语言法》
原文传递
去俄罗斯化、在地化与国际化:后苏联时期中亚新独立国家个体与集体身份的生成和巩固路径解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杨成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159,共67页
苏联解体以来,中亚新独立国家个体与集体身份的构建与巩固往往表现为三位一体的集合式路径——"去宗主国(俄罗斯)化"、"在地化"和"国际化",其中"去宗主国化"为核心,"在地化"和"... 苏联解体以来,中亚新独立国家个体与集体身份的构建与巩固往往表现为三位一体的集合式路径——"去宗主国(俄罗斯)化"、"在地化"和"国际化",其中"去宗主国化"为核心,"在地化"和"国际化"均构成一体两面的关系,而"在地化"与"国际化"则形成了相互补充的关系。三者在同一个政治场域(或在单个国家或在国家集合)内围绕具体议题密切互动,逐步培养出新的国家个体与集体身份。以历史书写为例,中亚各国在后苏联时期的族史/国史重构的主线是加大对于主体民族辉煌历史及其英雄人物的塑造的"在地化"路径;其背后则是更突出的是"去俄罗化"取向,以清除昔日统治者的历史书写的记忆;加大对于世界史和国际史的书写和教学的"国际化"导向同样是为消解"苏联人"的身份认同,进而确立中亚国家身为独立行为体的事实。以政治空间的变迁为例,哈萨克斯坦新首都阿斯塔纳的建设以及中亚其他城市空间的变化都是各国政府有意识地利用其内的符号变迁塑造新的身份认同的手段。新的国家价值等被嫁接到新的空间内,阐明了与旧制度的断裂关系,以保证新的政治性质和新的国家图景得以实现。在教育领域,中亚国家的话语与政策迅速实现了从社会主义教育到趋于新教育体系的转移,国际教育的拓展成为清除旧体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它们更加注重本土资源的外部依赖所在。伊斯兰复兴和国家重生在中亚国家成为相互交织的同步进程。对它们而言,伊斯兰教在很大程度上担当了"去俄罗斯化"与"国际化"的前驱,意味着一个国家自我识别的手段,一种将自身从莫斯科获取精神解放的工具,一种剥离共产主义体系和作为外国殖民统治标志的斯拉夫文化的门径。整体而言,苏联解体后,中亚在历史上第一次有可能不再被视为由外部大国或某些集团选定的集体符号,进而被其用来主导地理世界上某些具体的地域,而是一个拥有自我动力、逻辑并在外部冲击下自主反应的、由单个国家组成的集体行为体。目前,中亚国家集体身份的塑造伴随着三种一体化进程:一是曾经共属一个单一制国家或殖民帝国的新独立国家倡议的、初始阶段即已拥有较高程度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相互依赖的维系式一体化;二是当下俄罗斯正在推动的捆绑式一体化;三是初显轮廓、前景远不确定的以欧盟为样本的聚合式一体化。在某种意义上,维系式一体化先验地暗含着退化性;捆绑式一体化则容易引发国家/民族构建与一体化本身间的矛盾,从主权让渡的自觉性视角看可能因主导大国的强制力而包含着一定的退步性;聚合式一体化因其照顾到成员国的平等地位和强调一体化演化的自然特征而具有进步性。这三种范式彼此共存,并且频繁地相互影响,直接造就了中亚国家集体身份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总之,在原有的苏联身份终结之后,新独立的中亚五国通过时间(历史书写)、空间(城市和符号建设)和人(宗教与教育)的三重重构等方式,推动以"去俄罗斯化"和"在地化"及"国际化"互为表里的国家身份再造进程。与此同时,中亚国家也在努力建构自己的地区认同,但民族/国家认同与此构成的张力使得它们形成了碎片化的集体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国家身份 去俄罗斯化 在地化 国际化 一体化
原文传递
乌兹别克斯坦“去俄罗斯化”进程探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吴爱荣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146,共14页
20世纪90年代初,乌兹别克斯坦刚刚独立便开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大规模的"去俄罗斯化",以彰显其民族独立。本文分析该国实施"去俄罗斯化"的原因,详尽介绍乌兹别克斯坦"去俄罗斯化"进程中采取的具... 20世纪90年代初,乌兹别克斯坦刚刚独立便开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大规模的"去俄罗斯化",以彰显其民族独立。本文分析该国实施"去俄罗斯化"的原因,详尽介绍乌兹别克斯坦"去俄罗斯化"进程中采取的具体举措,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独立二十多年来"去俄罗斯化"对该国俄语的地位和使用范围、俄罗斯人的生活处境、乌兹别克语的发展和使用、文化和教育水平、经济、民族心理等社会领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俄罗斯化” 俄语俄罗斯人乌兹别克语 文化和教育 .
原文传递
俄罗斯化的历史内涵与演化路径 被引量:5
6
作者 宋博 吴大辉 《国际政治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66,共32页
本文探讨了'俄罗斯化''去俄罗斯化'和'再俄罗斯化'的历史内涵与演化路径,并尝试用民族建构与国家建构作为关键要素来解释其因果关系。本文认为,为了兼顾民族和国家的双重目标,俄罗斯化在自主俄罗斯化和强制俄... 本文探讨了'俄罗斯化''去俄罗斯化'和'再俄罗斯化'的历史内涵与演化路径,并尝试用民族建构与国家建构作为关键要素来解释其因果关系。本文认为,为了兼顾民族和国家的双重目标,俄罗斯化在自主俄罗斯化和强制俄罗斯化两种过程中切换进行,它在不同的时期徘徊于民族建构与国家建构之间。沙俄试图以帝国建构来推动民族建构,苏联则以实质化的民族建构来弥补形式化国家建构的不足。进入再俄罗斯化时代,当代俄罗斯设置了更为复杂的建构目标:在原苏联空间追求民族建构,在自己的领土范围内则强化国家建构。这种分离结构造成了俄罗斯内外政策的结构性矛盾,并造成行政整合和认知整合两个治理工具的混用。因此,俄罗斯化与再俄罗斯化只能在国家建构与民族建构之间徘徊,而相应的去俄罗斯化进程也在解构俄罗斯的国家与民族之间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建构 国家建构 俄罗斯化 去俄罗斯化 再俄罗斯化
下载PDF
外高加索三国的“去俄罗斯化”:动因、路径、影响及前景 被引量:1
7
作者 汪金国 杨忞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93-116,162,共25页
苏联解体后,外高加索三国迅速走上“去俄罗斯化”道路。通过限制使用俄语、重构历史叙事、排挤境内俄罗斯人和拒绝俄罗斯主导的政治安全体系等方式,外高加索三国在消除俄罗斯影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过激的“去俄罗斯化”措施也给... 苏联解体后,外高加索三国迅速走上“去俄罗斯化”道路。通过限制使用俄语、重构历史叙事、排挤境内俄罗斯人和拒绝俄罗斯主导的政治安全体系等方式,外高加索三国在消除俄罗斯影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过激的“去俄罗斯化”措施也给外高加索三国的教育文化、经济发展、族际关系以及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考虑到与俄罗斯之间既存的根深蒂固的联系,“去俄罗斯化”进程的难度本身就很大,同时,外高加索三国在应对地区冲突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对俄罗斯的依赖性,一定程度上也会消减“去俄罗斯化”进程的动机和效力,而国际局势变化和外高加索地区地缘政治环境的复杂性会提高“去俄罗斯化”的成本和风险。总体来看,短期内外高加索三国“去俄罗斯化”步伐不会停止,但对其进一步发展的成效也难有过高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高加索三国 俄罗斯 去俄罗斯化 大国博弈
原文传递
俄乌冲突与德国能源安全战略转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语娇 沈文辉 《战略决策研究》 2023年第4期62-84,I0003,I0004,共25页
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大幅调整了其能源安全战略,表现在大力推进能源类型的多样化和能源供应市场的多元化,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能源供应的去俄罗斯化。导致德国能源安全战略转型的因素众多:从内部来看,德国一直因其对俄能源依赖程度过高存... 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大幅调整了其能源安全战略,表现在大力推进能源类型的多样化和能源供应市场的多元化,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能源供应的去俄罗斯化。导致德国能源安全战略转型的因素众多:从内部来看,德国一直因其对俄能源依赖程度过高存有疑虑;从外部来看,美国一直对俄欧能源合作实施“反楔子”战略。但这些仅仅为德国能源安全战略的转型提供了可能,真正将这种可能变成现实的是俄乌冲突这一重大地缘政治事件。德国是欧盟的重要支柱,因此,其能源安全战略的转型也是欧洲能源安全战略转型的缩影。同时,德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其能源安全战略转型改变了欧洲的能源政治版图,并由此引发全球的地缘经济结构和地缘政治结构的改变。可见,地缘政治与能源政治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前者引发能源政治格局的改变,反过来,后者将塑造新的地缘政治格局,并导致地缘经济格局的改变。为了维护各国利益,国际社会应该构建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人类能源安全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能源安全战略 俄乌冲突 去俄罗斯化 地缘政治 能源政治
下载PDF
俄罗斯人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处境变迁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爱荣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45,共9页
苏联时期,大量的俄罗斯人随着苏联版图的扩张而居住在乌兹别克斯坦等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并在居住国处于主体民族的地位,其地位优越,生活舒适。苏联解体后,散居在乌兹别克斯坦等俄罗斯之外的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人的处境发生了巨大... 苏联时期,大量的俄罗斯人随着苏联版图的扩张而居住在乌兹别克斯坦等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并在居住国处于主体民族的地位,其地位优越,生活舒适。苏联解体后,散居在乌兹别克斯坦等俄罗斯之外的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人的处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即一夜之间从地位优越的主体民族变为了当地的少数民族,不仅地位下降,生活上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并日渐艰难。本文旨在阐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俄罗斯人从过去到现在的处境变迁,并试图解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及分析目前仍留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俄罗斯人将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 俄罗斯人 去俄罗斯化 处境
原文传递
语言政策及其对格鲁吉亚族际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静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3-196,F0003,共25页
由于独特的历史渊源,格鲁吉亚的语言政策呈现出较大的复杂性。20世纪20年代,在苏联政府"各民族语言平等"思想的倡导下,格政府通过立法保障民族语言的平等权利,民族语言教学获得发展与繁荣。自20世纪30年代末起,苏联政府的语... 由于独特的历史渊源,格鲁吉亚的语言政策呈现出较大的复杂性。20世纪20年代,在苏联政府"各民族语言平等"思想的倡导下,格政府通过立法保障民族语言的平等权利,民族语言教学获得发展与繁荣。自20世纪30年代末起,苏联政府的语言政策明显偏重俄语,致使格政府不断加大俄语的推广力度,造成格国内的"去俄罗斯化"趋势的产生与发展。与此同时,在有关语言政策中,格政府也加强了格语的普及工作,引发了非主体民族,特别是南奥塞梯人与阿布哈兹人对被同化的担忧。"去俄罗斯化"倾向与自治地方居民对被同化的担忧,成为格国内族际关系紧张的潜在危险因素。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格政府开始推行国语化改革,主体民族格鲁吉亚人与非主体民族——特别是阿布哈兹人和南奥塞梯人——之间语言利益逐渐出现差别与对立,恶化了格族际关系,至今仍然紧张。语言政策对格国内族际关系的调整与缓和的影响,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语言政策 格鲁吉亚语言政策 去俄罗斯化 阿布哈兹语 奥塞梯语
原文传递
摩尔多瓦语言政策及相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宏莉 赵静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103,共15页
由于摩尔多瓦历史的复杂性和苏联时期语言政策的强制性,独立后的摩尔多瓦社会生活各领域存在着明显的"去俄罗斯化"倾向,并引发了一系列民族和社会问题:加告兹自治区和"德左"地区因语言问题与摩尔多瓦政府摩擦不断,... 由于摩尔多瓦历史的复杂性和苏联时期语言政策的强制性,独立后的摩尔多瓦社会生活各领域存在着明显的"去俄罗斯化"倾向,并引发了一系列民族和社会问题:加告兹自治区和"德左"地区因语言问题与摩尔多瓦政府摩擦不断,联合主义势力渐强,双重国籍者数量持续增加。摩尔多瓦的语言政策,对处于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摩尔多瓦国家的复杂走势,将产生微妙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尔多瓦语言政策 去俄罗斯化 俄语
原文传递
浅析俄语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地位变迁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爱荣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0,共6页
近年来,俄语在中亚的地位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中亚各国独立后,纷纷采取带有"去俄罗斯化"倾向的语言政策,使得俄语在中亚各国的地位边缘化,俄语的地位迅速衰落。作为中亚五国之一的乌兹别克斯坦,俄语在该国的地位也... 近年来,俄语在中亚的地位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中亚各国独立后,纷纷采取带有"去俄罗斯化"倾向的语言政策,使得俄语在中亚各国的地位边缘化,俄语的地位迅速衰落。作为中亚五国之一的乌兹别克斯坦,俄语在该国的地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独立前的苏联时期俄语享有特殊地位,使用范围广,独立后俄语从法律上被降为族际交际语,使用范围大幅下降。本文不仅详细介绍了俄语在该国的地位变迁,还分析了其深层的原因,并展望了俄语地位的未来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兹别克斯坦 俄语 去俄罗斯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