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君、去国之礼与《诗经》相关歌辞的作成 被引量:4
1
作者 曹胜高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周代礼制,大夫三谏于君而不从,则待放于郊,是为去君之礼;若国君不召还或者暗示其去,大夫则以去国之礼而远行。《史记》载孔子去君之歌,《礼记》言子路去国而哭,从中可观察去君、去国之礼的若干细节。《诗经》中所保留的士大夫去君去国... 周代礼制,大夫三谏于君而不从,则待放于郊,是为去君之礼;若国君不召还或者暗示其去,大夫则以去国之礼而远行。《史记》载孔子去君之歌,《礼记》言子路去国而哭,从中可观察去君、去国之礼的若干细节。《诗经》中所保留的士大夫去君去国之歌辞,有些为《毛传》所揭明,有些仍在隐蔽之中,借助礼制可观察相关诗作的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夫去君 去国之礼 《诗经》 生成机制
下载PDF
先秦时期的“三谏不从则去”原则及其蕴含的政治伦理思想——兼论孔孟的去君、去国之礼
2
作者 刘冬妮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2-18,共7页
向国君进谏、匡正国君言行中的缺失是臣子的责任和义务。国君若能虚心纳谏,既可塑造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亦可实现“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的清明政治,如此君明臣贤则国可大治。反之,国君若三谏而不听,臣子可因道不行、不显君之恶、不塞贤... 向国君进谏、匡正国君言行中的缺失是臣子的责任和义务。国君若能虚心纳谏,既可塑造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亦可实现“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的清明政治,如此君明臣贤则国可大治。反之,国君若三谏而不听,臣子可因道不行、不显君之恶、不塞贤人之路、希望国君觉悟以及避免杀身之祸等原因而去君甚至去国。“三谏不从则去”是先秦时期君臣关系以义相合、以礼相交的政治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谏不从则去 去君、去国之礼 政治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