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论治室性早搏
1
作者 刘欣然 王恒和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36-1039,共4页
室性早搏病机多分为虚实两端,虚者为气血阴阳亏虚,血脉失充,心神失养而悸,实者多为气滞、血瘀、痰饮、郁火阻滞气血运行,扰乱心神所致,临证多见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应标本兼顾,平调气血阴阳,祛除久瘀之积。基于《黄帝内经》“平治于权衡... 室性早搏病机多分为虚实两端,虚者为气血阴阳亏虚,血脉失充,心神失养而悸,实者多为气滞、血瘀、痰饮、郁火阻滞气血运行,扰乱心神所致,临证多见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应标本兼顾,平调气血阴阳,祛除久瘀之积。基于《黄帝内经》“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理论治疗室性早搏,当平治于权衡以治本,去宛陈莝以治标。治本应益气养血补心脉、平调阴阳除悸源;治标应活血化瘀通心络、理气化痰畅心胸、清心降火安心神。常用方药有归脾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黄连温胆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平治于权衡 去宛陈莝 《黄帝内经》 中医治法
下载PDF
从“去宛陈莝”论治慢性肾脏病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莉华 周静威 《四川中医》 2023年第5期63-65,共3页
“去宛陈莝”原文字面意思是剔除於积陈腐的碎草,可比喻为去除人体淤积陈腐的物质,其广义核心以“通”为则,以通去除体内的“宛莝”。慢性肾脏病(CKD)的本质是脾肾虚衰,浊毒浊留,病变过程中存在津液不得上承,浊液不得下降,导致水肿。针... “去宛陈莝”原文字面意思是剔除於积陈腐的碎草,可比喻为去除人体淤积陈腐的物质,其广义核心以“通”为则,以通去除体内的“宛莝”。慢性肾脏病(CKD)的本质是脾肾虚衰,浊毒浊留,病变过程中存在津液不得上承,浊液不得下降,导致水肿。针对CKD的治疗,临床上或用治水之法排除体内多余的水液,或以祛湿化瘀之法积极祛除“湿”和“瘀”,均显示可阻断病机向恶之循环演变,促进疾病缓解,基础研究也显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去宛陈莝 水湿 血瘀 痰浊
下载PDF
从“去宛陈莝”论治肺心病心衰
3
作者 朱国梁 孔祥英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9期159-163,共5页
“去宛陈莝”出自《黄帝内经》,其所论述之治法可概括为峻下逐水、活血化瘀,但其核心治法需以调气为重。肺心病心衰的病位主要在肺与心,可涉及肝、脾、肾等多个脏腑,其病机属本虚标实,肺、心、脾、肾等脏腑亏虚为本,痰浊、水饮、瘀血互... “去宛陈莝”出自《黄帝内经》,其所论述之治法可概括为峻下逐水、活血化瘀,但其核心治法需以调气为重。肺心病心衰的病位主要在肺与心,可涉及肝、脾、肾等多个脏腑,其病机属本虚标实,肺、心、脾、肾等脏腑亏虚为本,痰浊、水饮、瘀血互结为标。从“去宛陈莝”理论出发探讨肺心病心衰的临床治疗,为中医药治疗肺心病心衰提供了重要思路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宛陈莝 《黄帝内经》 肺心病心衰 气机失调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基于“去宛陈莝”理论探析慢性肾脏病中活血药物的应用
4
作者 邢越洋 王深 +1 位作者 张宏旭 范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2期4-6,共3页
血瘀证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证候,瘀血贯穿疾病的始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血化瘀法是临床常用的治法。文章基于“去宛陈莝”理论,以瘀血为切入点,探析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活血药物的分层次应用情况,以期为慢... 血瘀证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证候,瘀血贯穿疾病的始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血化瘀法是临床常用的治法。文章基于“去宛陈莝”理论,以瘀血为切入点,探析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活血药物的分层次应用情况,以期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宛陈莝 慢性肾脏病 活血药
下载PDF
基于“去宛陈莝”探讨通法在肾系病中的应用
5
作者 朱佩琦 何伟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5期71-74,共4页
肾系病初期起病多因脾肾亏虚,外邪侵袭,久而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形成湿、热、瘀、浊等病理因素,有形实邪互结,致使病情复杂,迁延难愈。“去宛陈莝”是《内经》中水肿病的治疗法则,诸多医家发现其运用不应局限于水肿,可进一步理解为去... 肾系病初期起病多因脾肾亏虚,外邪侵袭,久而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形成湿、热、瘀、浊等病理因素,有形实邪互结,致使病情复杂,迁延难愈。“去宛陈莝”是《内经》中水肿病的治疗法则,诸多医家发现其运用不应局限于水肿,可进一步理解为去除体内陈腐久积之物,包括通腑泄浊、通络化瘀、通淋化湿、通阳发汗等治法,核心在于以通为用,除去“宛陈”,达到邪去正安、阴平阳秘的目的。立足于《黄帝内经》“去宛陈莝”治法理论,将通法疏调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滞郁的特点寓于其中,探讨针对肾系病的病理因素的治法治则,希冀为临床拓宽运用“去宛陈莝”治疗肾系病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宛陈莝 通法 肾系病 黄帝内经 瘀血 湿热 浊毒 慢性肾衰竭 膜性肾病
下载PDF
《黄帝内经》“去宛陈莝”理论内涵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剑 李勇 +2 位作者 于青侠 乔伟 孙妲男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87-90,共4页
“去宛陈莝”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所论述,综合文献总结主要指活血祛瘀治水之法。理论内涵指疾病日久见瘀血阻滞、水湿内停之病机,应注重活血化瘀,祛除沉积之瘀滞之邪,以达到血行以水行的目的。本文整理文献,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 “去宛陈莝”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所论述,综合文献总结主要指活血祛瘀治水之法。理论内涵指疾病日久见瘀血阻滞、水湿内停之病机,应注重活血化瘀,祛除沉积之瘀滞之邪,以达到血行以水行的目的。本文整理文献,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一、“去宛陈莝”释义及理论内涵。二、“去宛陈莝”在慢性肾衰、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心衰、肝硬化、恶性肿瘤、下肢淋巴水肿、痛风病的临床实际应用及体会。“去宛陈莝”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经典理论,值得中医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去宛陈莝 理论内涵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也说“去宛陈莝” 被引量:7
7
作者 彭达池 《山东中医杂志》 2005年第8期451-452,共2页
认为“去宛陈莝”从语言结构上分析,是一个述宾短语,意义是“去莝”,而“宛陈”则是定语成分,以修饰宾语“莝”。原文“去宛陈莝”四字无误,既没有语序上的问题,也没有误、脱、衍、倒之类的抄刻讹谬。其字面义是剔除淤积陈腐的碎草,在... 认为“去宛陈莝”从语言结构上分析,是一个述宾短语,意义是“去莝”,而“宛陈”则是定语成分,以修饰宾语“莝”。原文“去宛陈莝”四字无误,既没有语序上的问题,也没有误、脱、衍、倒之类的抄刻讹谬。其字面义是剔除淤积陈腐的碎草,在论文中取此意象来比喻去除体内的淤积陈腐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宛陈莝 内经 理论探讨
下载PDF
活用“去宛陈莝”理论治疗慢性肾衰竭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艳文 李小会 +1 位作者 陈丽名 屈杰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1期28-32,共5页
"去宛陈莝"理论出自《黄帝内经》,是治疗水肿病的重要治则。探讨"去宛陈莝"的理论内涵,结合慢性肾衰竭"水湿""浊毒""瘀血"内盛的病机特点,活用"去宛陈莝"理论治疗,以利水... "去宛陈莝"理论出自《黄帝内经》,是治疗水肿病的重要治则。探讨"去宛陈莝"的理论内涵,结合慢性肾衰竭"水湿""浊毒""瘀血"内盛的病机特点,活用"去宛陈莝"理论治疗,以利水渗湿、降浊排毒、活血逐瘀为大法,辅以清热、通腑、益气、温阳,以祛除体内淤积的瘀血、水湿、湿热、浊毒等邪气,使气血津液畅通,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宛陈莝 慢性肾衰竭 水湿 浊毒 瘀血
下载PDF
基于“去宛陈莝”分期论治慢性前列腺炎体会 被引量:8
9
作者 郭俊 高庆和 +3 位作者 邓楹君 王浩 赵丰 郭军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497-1499,共3页
慢性前列腺炎是因病原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泌尿男科常见疾病,该病以排尿异常、盆腔区域疼痛甚至性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慢性前列腺炎病情迁延,反复难愈,现代医学治疗并无特效药物,且证据不足。中医倡导整体与局部同调,辨证施治,疗效显... 慢性前列腺炎是因病原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泌尿男科常见疾病,该病以排尿异常、盆腔区域疼痛甚至性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慢性前列腺炎病情迁延,反复难愈,现代医学治疗并无特效药物,且证据不足。中医倡导整体与局部同调,辨证施治,疗效显著。本文阐释了《内经》中记载的“去宛陈莝”之法为“活血化瘀,利湿化浊”之义。而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与瘀血、湿浊两大病理因素密切相关,故将“去宛陈莝”之法应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之中。由于慢性前列腺炎病程较长,在不同的阶段症状表现各异,治疗上根据患者病情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对治法与用药进行调整,探索出了“早期散瘀利湿,以行气通利为先;中期活血祛湿,以清热解毒为要;后期通络导浊,以扶正祛邪为重”的分期治疗思路,并附验案一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去宛陈莝 分期论治 活血化瘀 利湿化浊 用药思路
下载PDF
“去宛陈莝”理论视角下膜性肾病湿瘀证的辨治阐释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娟 徐鹏 +3 位作者 黎创 梁星 田瑞敏 包崑 《四川中医》 2021年第2期31-34,共4页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水湿、瘀血为标。本文以膜性肾病的“湿证”、“瘀证”为切入点,基于“去宛陈莝”理论探讨膜性肾病以“通”为则的治疗原则,进而提出膜性肾病在治疗的早期就...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水湿、瘀血为标。本文以膜性肾病的“湿证”、“瘀证”为切入点,基于“去宛陈莝”理论探讨膜性肾病以“通”为则的治疗原则,进而提出膜性肾病在治疗的早期就应积极祛除体内郁积之水湿、化除体内郁久之积血,使气血津液流通如常,促进膜性肾病的早期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宛陈莝 膜性肾病 湿证 瘀证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卢秉久教授运用“去宛陈莝”法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思路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小敏 卢秉久 郑佳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51-453,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2],MAFLD的发病率已经超过慢性病毒性肝炎,成为引起慢性肝病的首要原因[3]。MAFLD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机体糖、脂代谢密切相关。在治疗方面,现代...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2],MAFLD的发病率已经超过慢性病毒性肝炎,成为引起慢性肝病的首要原因[3]。MAFLD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机体糖、脂代谢密切相关。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主要以改善生活方式、减重为主,药物主要应用二甲双胍、熊去氧胆酸、维生素E等进行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肝细胞和抗氧化应激为主的对症治疗,并无特异性药物[4]。中医通过多靶点多层次的作用和整体调节,在治疗MAFLD上取得较好效果[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性脂肪肝 数据挖掘 去宛陈莝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以“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法论治心力衰竭 被引量:7
12
作者 原梦飞 沈晓旭 +2 位作者 翁洁琼 张晶芳 姚婷婷 《江苏中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9-12,共4页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在心衰发病的不同时期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气、血、阴、阳虚损,虚则无力推动体内正常物质的运行,导致气滞、水停、血瘀、痰凝等,日久痹阻经络而发病,其基本病机可概括为“虚气留滞”。临床...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在心衰发病的不同时期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气、血、阴、阳虚损,虚则无力推动体内正常物质的运行,导致气滞、水停、血瘀、痰凝等,日久痹阻经络而发病,其基本病机可概括为“虚气留滞”。临床从“虚气留滞”理论入手,运用“平治于权衡”之法治其本——平衡阴阳、补益气血、协调五脏,“去宛陈莝”治其标——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理气化痰,明晰标与实,辨清主与次,整体审查,综合论治,最终可使心脏气血充盈畅通,阴平阳秘,五脏安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气留滞 心力衰竭 平治于权衡 去宛陈莝 标本同治
下载PDF
王世荣教授运用“去宛陈莝”法治疗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福杰 王世荣 马丹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9期7-9,共3页
"瘀血、水湿"是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重要因素,贯穿糖尿病肾病的始终,导师王世荣教授依据《黄帝内经》中"去宛陈莝"法,按照糖尿病肾病的病机根本,结合其病机特点,总结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健脾升清、活血利水,补脾... "瘀血、水湿"是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重要因素,贯穿糖尿病肾病的始终,导师王世荣教授依据《黄帝内经》中"去宛陈莝"法,按照糖尿病肾病的病机根本,结合其病机特点,总结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健脾升清、活血利水,补脾益肾、活血利水,温阳利水、消癥化浊四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具体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去宛陈莝 瘀血 水湿
下载PDF
去宛陈莝方临证应用经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耿贤华 彭越 彭建中(指导) 《光明中医》 2021年第8期1328-1333,共6页
络瘀湿滞证是由外感、内伤等引起气血不畅,湿浊不化,络脉瘀阻,致络瘀湿滞。络瘀湿滞后,加重气血阻滞,闭阻三焦气机,影响元气运行与水液代谢,导致出现各种慢性肾病、各种代谢障碍性疾病、各种肿瘤等。络瘀湿滞是致病关键,解除络瘀湿滞是... 络瘀湿滞证是由外感、内伤等引起气血不畅,湿浊不化,络脉瘀阻,致络瘀湿滞。络瘀湿滞后,加重气血阻滞,闭阻三焦气机,影响元气运行与水液代谢,导致出现各种慢性肾病、各种代谢障碍性疾病、各种肿瘤等。络瘀湿滞是致病关键,解除络瘀湿滞是治病核心,去宛陈莝方是治疗络瘀湿滞证的有效方剂。去宛陈莝方由荆芥、生地榆、槟榔、金银花、土茯苓、川楝子等组成,以之加减用于治疗各种络瘀湿滞型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宛陈莝 络瘀湿滞 中医药疗法 肿瘤 慢性肾病 彭建中
下载PDF
从“去宛陈莝”理论试述理血法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方成瑜 马素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72-273,共2页
肝硬化是一种进行性慢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原因进展而成,病理学上常表现为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的形成以及弥漫的再生结节[1]。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等并发症是其致死原因[2]。门脉高压不仅是肝硬化致死原因之一,而且还是... 肝硬化是一种进行性慢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原因进展而成,病理学上常表现为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的形成以及弥漫的再生结节[1]。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等并发症是其致死原因[2]。门脉高压不仅是肝硬化致死原因之一,而且还是加重肝功能减退的主要一环。此外,临床上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手法多为早期抗凝、溶栓、TIPS等,但收效甚微[3]。并且在肝硬化治疗中改善凝血功能也是一个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去宛陈莝 理血法 积聚
下载PDF
去宛陈莝方临证应用心得 被引量:1
16
作者 耿贤华 彭越 彭建中(指导) 《光明中医》 2021年第18期3154-3156,共3页
络瘀湿滞证是由元气不足、外感、内伤等引起气血不畅,湿浊不化,络脉瘀阻,致络瘀湿滞,闭阻三焦气机,影响元气运行与水液代谢,导致出现各种慢性肾病、各种代谢障碍性疾病、各种肿瘤等。去宛陈莝方由荆芥、生地榆、槟榔、金银花、土茯苓、... 络瘀湿滞证是由元气不足、外感、内伤等引起气血不畅,湿浊不化,络脉瘀阻,致络瘀湿滞,闭阻三焦气机,影响元气运行与水液代谢,导致出现各种慢性肾病、各种代谢障碍性疾病、各种肿瘤等。去宛陈莝方由荆芥、生地榆、槟榔、金银花、土茯苓、川楝子等组成,具祛湿散滞、化瘀通络之功,以之加减用于治疗各种络瘀湿滞型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宛陈莝 络瘀湿滞 中医药疗法 彭建中 癥瘕积聚
下载PDF
“去宛陈莝”临床运用体会
17
作者 张亮 李玲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2年第8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去宛陈莝 临床运用 中医学 辩证施治
下载PDF
“去宛陈莝”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被引量:5
18
作者 乔伟 王丹 孙妲男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705-707,共3页
慢性肾功能衰竭总属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从其病机为痰饮、湿热、瘀血和浊毒等标实之邪久羁、化生“宛陈”,与虚体互结互损为切入点,提出“去宛陈莝”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内涵包括温化痰饮、渐清湿热、缓消瘀血和徐化浊毒等,并... 慢性肾功能衰竭总属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从其病机为痰饮、湿热、瘀血和浊毒等标实之邪久羁、化生“宛陈”,与虚体互结互损为切入点,提出“去宛陈莝”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内涵包括温化痰饮、渐清湿热、缓消瘀血和徐化浊毒等,并因瘀血和浊毒为病机关键,遂以后两者为治法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去宛陈莝 温化痰饮 渐清湿热 缓消瘀血 徐化浊毒
下载PDF
基于“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论治门脉高压性肠病腹泻
19
作者 姚肖肖 马素平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511-515,共5页
肝硬变门脉高压性肠病腹泻病势缓,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本病病因多样,内因是肝积、鼓胀久病体虚,外因为饮食所伤、情志失调、感受湿热或寒邪等。本病病机复杂,多由肝脉瘀阻,气机不畅,肠络血瘀,水湿外溢;复脾失健运,大小肠传化失常,升降失... 肝硬变门脉高压性肠病腹泻病势缓,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本病病因多样,内因是肝积、鼓胀久病体虚,外因为饮食所伤、情志失调、感受湿热或寒邪等。本病病机复杂,多由肝脉瘀阻,气机不畅,肠络血瘀,水湿外溢;复脾失健运,大小肠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水湿下注所致。"平治于权衡"是中医学整体观和平衡观的体现,即平调阴阳的偏盛偏衰,补偏救弊,虚者补之,结者散之,滞者行之,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的状态。肝硬变门脉高压性肠病腹泻在辨治时常采用疏肝扶脾、益气补脾、温肾健脾等法以平调阴阳、脏腑、虚实、寒热的偏胜偏衰,达到运脾祛湿止泻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门脉高压性肠病腹泻 “平治于权衡 去宛陈莝
下载PDF
“去宛陈”当为“去宛陈草茎”
20
作者 董尚朴 李会敏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3-394,共2页
通过对唐代以前三种传本的文字比较和对经文句法、内容的分析 ,推断《素问·汤液醪醴论》中“去宛陈”一词当作“去宛陈草茎”
关键词 去宛陈莝 《内经》 校释 理论探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