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年”与“旧年”的同源关系
1
作者 刘铭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8期113-116,共4页
“去年”或者“旧年”这两个词语均有“过去的一年”这个含义。本文对这两个词语的语音、语义、语源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究,以证明它们之间的同源关系。
关键词 去年 “旧年” 同源
下载PDF
对传统时空叙述方式的革命性突破——试析《去年在马里安巴》的时空经验 被引量:2
2
作者 余璐瑶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58,共6页
与传统时空经验的叙述方式相比,法国左岸派代表作《去年在马里安巴》的最大突破在于:"去年"正是不断涌动着的"当下"本身,在对"去年"的不断召唤中,"马里安巴"以及"情爱"活生生当场释... 与传统时空经验的叙述方式相比,法国左岸派代表作《去年在马里安巴》的最大突破在于:"去年"正是不断涌动着的"当下"本身,在对"去年"的不断召唤中,"马里安巴"以及"情爱"活生生当场释放出来,而一个作者与读者直接"共在"的自由空间也同时开放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年在马里安巴》 传统叙述 时空经验
下载PDF
经典的当代读解——《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电影语言浅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蒋昕臻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1,共2页
阿仑·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要对其艺术性做深入浅出的透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导演将当时诸多新语汇和能指注入剧本——各种影像与声音的交错,时空的倏忽变迁,甚至于时空本身就是不确定的,这些表现手... 阿仑·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要对其艺术性做深入浅出的透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导演将当时诸多新语汇和能指注入剧本——各种影像与声音的交错,时空的倏忽变迁,甚至于时空本身就是不确定的,这些表现手段产生的各种微妙效果,很难用小说来完满表现,甚至都很难用文字准确描述。而事实上,该片的主要成就正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电影语言
下载PDF
《去年的树》一文赏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Z期50-51,共2页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所写的一篇童话,内容虽然简单,但内涵十分丰富。本文以这篇童话为例,从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文体特色、主旨思想三个方面加以赏析。一、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新美南吉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所写的一篇童话,内容虽然简单,但内涵十分丰富。本文以这篇童话为例,从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文体特色、主旨思想三个方面加以赏析。一、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新美南吉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其作品多强调故事性,过程曲折,引人入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年的树》 儿童文学作品 创作背景 新美南吉 作者生平 文体特色 故事性 童话
下载PDF
文学家的电影视角——评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被引量:1
5
作者 高艳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67-68,共2页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这部电影以文学概念为主导,以抽象的画面和音乐为表达形式,探索了电影叙事和人物互动的全新模式。这些在影视上举足轻重的创新之中,剧作者罗布·格里耶功不可没。他对于电影的独特视角深刻地影响了之后类似题...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这部电影以文学概念为主导,以抽象的画面和音乐为表达形式,探索了电影叙事和人物互动的全新模式。这些在影视上举足轻重的创新之中,剧作者罗布·格里耶功不可没。他对于电影的独特视角深刻地影响了之后类似题材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电影视角 电影评论
下载PDF
语文的诗意构建:美读、复沓和陌生化——王崧舟《去年的树》赏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曾晓洁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3年第2期75-77,共3页
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诗意语文”建设的王崧舟,最近:又推出了公开课《去年的树》。这堂时长80分钟的课如一首流动的歌,结课时让许多人静默欲哭,是其诗意语文的又一成功样本。分析这一课例,有益于探讨建构诗意语文的普遍路径。从... 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诗意语文”建设的王崧舟,最近:又推出了公开课《去年的树》。这堂时长80分钟的课如一首流动的歌,结课时让许多人静默欲哭,是其诗意语文的又一成功样本。分析这一课例,有益于探讨建构诗意语文的普遍路径。从教学流程上看,王崧舟《去年的树》跟一般课堂比,除没有学生相互讨论环节外,读、写、说的活动全都具备。那么,王崧舟是怎样在读、写、说中达成平常课堂难以企及的诗意之美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年的树》 王崧舟 诗意 语文 陌生化 美读 赏析 复沓
下载PDF
《去年的树》课堂实录及评点
7
作者 盛新凤 王云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14,32,33,共5页
关键词 去年的树》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 小学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下载PDF
解析《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燕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X期210-211,共2页
法国作家罗伯-格力叶的电影小说《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之一,表现出随意性,不确定性以及轻时间重空间的叙事特征,将现实与虚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开放式的结局。
关键词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后现代主义 不确定性 开放式结局
下载PDF
“京味”与“京派”的温情与超越——从叶广芩的《去年天气旧亭台》谈起
9
作者 冯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97,共6页
在"京味"与"京派"的俗雅之间,叶广芩同时驾驭着京味小说的古道热肠与京派小说的恬淡悠远两副笔墨。在近作《去年天气旧亭台》中,她抹去了之前家族叙事中"贵族家庭"的悲哀,将历史的"大叙述"与... 在"京味"与"京派"的俗雅之间,叶广芩同时驾驭着京味小说的古道热肠与京派小说的恬淡悠远两副笔墨。在近作《去年天气旧亭台》中,她抹去了之前家族叙事中"贵族家庭"的悲哀,将历史的"大叙述"与日常生活的现实交织在一起,凸显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也使得建国后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断裂能够有效接续;贵族性与市井性的有机结合则为民族化与本土化小说的创作实践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广芩 去年天气旧亭台》 京味 京派
下载PDF
就这样唱给你听——王崧舟执教《去年的树》的语用艺术赏析
10
作者 朱先云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3年第12期16-18,共3页
一棵树,一只鸟,演绎一段永恒的经典;一节课,一段情,留下一个永恒的回忆。诗意的课堂,诗意的语文,听王崧舟老师的课,真是一种艺术享受。
关键词 艺术赏析 去年的树》 王崧舟 语用 执教 诗意 演绎 课堂
下载PDF
品味对话 体悟真情——《去年的树》教学实录及评析
11
作者 李雅倩 《语文知识》 2016年第24期34-36,共3页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借助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关键词 去年的树》 教学实录 对话 品味 真情 体悟 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下载PDF
《去年在马里安巴》浅探
12
作者 姚公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3-67,共5页
《去年在马里安巴》是罗布·格里耶六十年代初期创作的一部产生轰动效应的电影小说 ,作为“新小说”在电影领域的一部探索性作品 ,它在时空安排、场景勾勒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在这部作品中 ,罗布·格里耶将对... 《去年在马里安巴》是罗布·格里耶六十年代初期创作的一部产生轰动效应的电影小说 ,作为“新小说”在电影领域的一部探索性作品 ,它在时空安排、场景勾勒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在这部作品中 ,罗布·格里耶将对传统时空反动的着眼点投向对多维时空的构建和时空对人物的功用这两个方面。文本勾勒的几个重要场景 ,则显示了“写物作家”罗布·格里耶的独特风格 ,同时表现出叙述者对场景与故事关系的非人格化的判断。文本中的人物是受“物”左右几乎淹没于物象之中的形象 ,“物”对于人的行动和思绪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年在马里安巴》 人物 电影小说 罗布·格里耶 艺术风格 人物形象 法国
下载PDF
悄然在转变:观王崧舟老师《去年的树》有感
13
作者 周志平 黎建红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3年第1期26-26,75,共2页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望月》和《去年的树》,发现他的课依然气势磅礴,诗意十足,但指向“表达”的特点却十分凸显,在关注文本内容的同时,更注重引领学生发现文章写法的秘密。下面谨以他最新课例《去年的树》进行...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望月》和《去年的树》,发现他的课依然气势磅礴,诗意十足,但指向“表达”的特点却十分凸显,在关注文本内容的同时,更注重引领学生发现文章写法的秘密。下面谨以他最新课例《去年的树》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年的树》 王崧舟 老师 《望月》 文本内容 执教 文章 学生
下载PDF
现在不懂没关系——由教《去年的树》想到的
14
作者 吴红菊 《湖北教育》 2009年第5期43-43,共1页
某杂志刊登的北大附小卢静老师《去年的树》教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卢老师在第三板块教学结尾时对全班同学谈自己的感受:“刚才都是你们的感受。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我.在读到这个童话时.有这样一个发现,鸟儿和树的人称代词是不一样... 某杂志刊登的北大附小卢静老师《去年的树》教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卢老师在第三板块教学结尾时对全班同学谈自己的感受:“刚才都是你们的感受。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我.在读到这个童话时.有这样一个发现,鸟儿和树的人称代词是不一样的,树是单人旁的他,鸟儿是女字旁的她,所以啊,我读的时候感受和你们还有些不一样,以后等你们长大了.再读到这个童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年的树》 教学结尾 人称代词 感受 成年人 老师 童话 教例
下载PDF
“立言”素养的高效“转化”——观摩何夏寿老师执教《去年的树》有感
15
作者 潘新和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第10期34-35,共2页
“和美课堂”第十一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我与何夏寿老师再相逢。我的讲座《为“立言”奠基——语文教学五字诀及实操常规》在先,他的课《去年的树》在后。双方并无沟通,竟配合默契。我说教学“五字诀”(即“立言”五大素养... “和美课堂”第十一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我与何夏寿老师再相逢。我的讲座《为“立言”奠基——语文教学五字诀及实操常规》在先,他的课《去年的树》在后。双方并无沟通,竟配合默契。我说教学“五字诀”(即“立言”五大素养:志、蕴、体、行、能)与实操常规;他仿佛为我演示,给教师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年的树》 观摩研讨会 “转化” 立言 老师 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 执教
下载PDF
和而不同——两岸四地同教《去年的树》课例的启示
16
作者 林润生 《小学语文》 2008年第5期16-17,共2页
《去年的树》,是一篇日本童话,在2007年底北京举行的两岸四地语文教学观摩会上,两岸四地的老师同教了这篇课文,分别演绎了各自的语文课程理念。这四个个性鲜明的课例,让我们看到两岸四地同属中华文化圈,语文教学有着共同的文化取... 《去年的树》,是一篇日本童话,在2007年底北京举行的两岸四地语文教学观摩会上,两岸四地的老师同教了这篇课文,分别演绎了各自的语文课程理念。这四个个性鲜明的课例,让我们看到两岸四地同属中华文化圈,语文教学有着共同的文化取向——和而不同,多元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年的树》 两岸四地 课例 语文课程理念 语文教学 文化取向 多元共生 观摩会
下载PDF
《去年的树》文本解读
17
作者 汪潮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2年第5期11-11,共1页
下面是笔者对童话《去年的树》(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文本解读的几个要点,仅供参考。 一、作者简介 作者新美南吉(1913~1943)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创作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但大多是在逝世后出版的。主要作品有《毛毯和钵之... 下面是笔者对童话《去年的树》(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文本解读的几个要点,仅供参考。 一、作者简介 作者新美南吉(1913~1943)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创作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但大多是在逝世后出版的。主要作品有《毛毯和钵之子》(1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年的树》 文本解读 儿童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 文学作家 新美南吉 四年级 人教版
下载PDF
观两岸四地同教《去年的树》有感
18
作者 陈长泉 《小学语文》 2008年第4期27-29,共3页
2007年12月29日至30日,“第六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最大新异之处在于,30日两岸四地的老师同教《去年的树》,由此凸显出了港、澳、台和内地各自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与特色。
关键词 去年的树》 两岸四地 教学观摩活动 小学语文 百年纪念 北京大学 教学理念 语文阅读
下载PDF
那人·那树·那情——《去年的树》读后谈
19
作者 顾星环 《小学语文》 2012年第4期48-50,共3页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人选到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以后,很快获得非常好的反响。从教师对这篇课文做的众多公开课来看,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可谓百花齐放:有从生态角度思考的,认为它强调对自然...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人选到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以后,很快获得非常好的反响。从教师对这篇课文做的众多公开课来看,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可谓百花齐放:有从生态角度思考的,认为它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有从德育角度思考的,认为它是关于承诺的故事;也有从情感教育角度思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年的树》 新美南吉 小学语文 实验教材 百花齐放 自然环境 教育角度 四年级
下载PDF
求同存异共享智慧——《去年的树》同课异教的价值思考
20
作者 沈大安 《小学语文》 2013年第9期46-47,共2页
2013年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语文学科有一组同课异教的课一一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这是一篇很多名师都有过公开教学的课文,2008年1月“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也曾把这一课作为研讨课例。在贯彻落实《义务教育... 2013年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语文学科有一组同课异教的课一一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这是一篇很多名师都有过公开教学的课文,2008年1月“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也曾把这一课作为研讨课例。在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时候,这篇课文怎样教出新意?我们从这篇课文的同课异教中又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山东省这两节同课异教的课,由山东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集体研讨打磨.分别由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毕英春老师和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辛翠焕老师执教。两节课均为第一课时。从下表可以看出,这两节课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年的树》 求同存异 价值 智慧 共享 教学观摩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 青岛市市南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