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醋酸甲羟孕酮在口腔恶性肿瘤放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陆顺娟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8期888-889,共2页
关键词 醋酸 /投药剂量 口腔肿瘤/药物疗法口腔肿瘤 放射疗法
下载PDF
莉芙敏片与利维爱改善围绝经期症状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4060-4063,共4页
目的评价莉芙敏片与利维爱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40~60岁的绝经期妇女110例,按1∶1比例分配至莉芙敏组和利维爱组,每组各55例。莉芙敏组口服片剂20 mg,2次/d,利维爱组口服... 目的评价莉芙敏片与利维爱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40~60岁的绝经期妇女110例,按1∶1比例分配至莉芙敏组和利维爱组,每组各55例。莉芙敏组口服片剂20 mg,2次/d,利维爱组口服片剂1.25 mg/d;均连续用药12周。以Kupperman绝经期指数(KMI)总分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KMI各单项指标作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4、12周时进行观察,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不良事件作为安全性指标,对用药前后进行组间、组内比较。结果 (1)KMI总分:治疗前KMI总分莉芙敏组为(22±6)分,利维爱组为(23±5)分;治疗4周时,KMI总分莉芙敏组为(9±7)分,利维爱组为(10±8)分;治疗12周时,KMI总分莉芙敏组为(8±4)分,利维爱组为(7±5)分。治疗后第4、12周时,两组KMI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KMI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KMI各单项指标:两组内治疗前与治疗4周、12周时各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各时间点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及疗效:莉芙敏组无一例阴道出血,利维爱组阴道出血10例(18.2%,10/55);莉芙敏组乳房胀痛8例(14.5%,8/55),利维爱组20例(36.4%,20/55);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莉芙敏片组为(2.5±1.1)mm,利维爱组为(2.7±1.1)mm,治疗12周时,子宫内膜厚度莉芙敏组为(2.7±1.2)mm,利维爱组为(3.8±2.1)mm,治疗前与治疗12周时比较,莉芙敏组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增厚,而利维爱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结论莉芙敏片能够有效、安全地改善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其疗效与利维爱相似,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利维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升麻属 去甲 围绝经期
下载PDF
小剂量利维爱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孙磊 龚健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5期6108-6108,共1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维爱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短期激素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根据Kupperman评分,将72例重度绝经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随机分为两组,予不同剂量(1.25 mg、2.5 mg)利维爱行激素替代治疗三周期。结果治疗后各项激素及生化指标与...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维爱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短期激素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根据Kupperman评分,将72例重度绝经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随机分为两组,予不同剂量(1.25 mg、2.5 mg)利维爱行激素替代治疗三周期。结果治疗后各项激素及生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雌二醇明显升高;促卵泡成熟激素、Kupperman评分及甘油三酯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1.25 mg)利维爱即能够调节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体内激素水平,短期内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类/治疗应用 更年期综合征/药物疗法 激素替代疗法
原文传递
琥珀酸索利那新片联合替勃龙治疗绝经后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余良 张群锋 +3 位作者 刘珏 欧琼 龚美英 董红健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724-726,共3页
目的 评价琥珀酸索利那新加替勃龙治疗绝经后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绝经后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 mg,每晚一次口服;替勃龙2.5 ... 目的 评价琥珀酸索利那新加替勃龙治疗绝经后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绝经后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 mg,每晚一次口服;替勃龙2.5 mg,每晚一次口服,疗程为12周.对照组: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 mg,每晚一次口服,疗程为12周.记录用药前和用药4周、8周、12周前一日的排尿日记和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BASS),比较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残余尿量(RUV)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8周后,研究组患者24 h排尿次数、24h尿急次数、OABSS评分以及MFR、AFR显著改善,残余尿量显著减少(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而对照组发生率为20%,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琥珀酸索利那新联合替勃龙治疗绝经后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效果优于单用琥珀酸索利那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毒蕈碱M3/投药和剂量/拮抗剂和抑制剂 去甲孕甾烯类/投药和剂量 膀胱 过度活动性/药物疗法 绝经后期
原文传递
莉芙敏片与替勃龙改善围绝经期症状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2
5
作者 白文佩 王淑玉 +5 位作者 刘建立 耿力 胡丽娜 张忠兰 陈淑玲 郑淑蓉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7-600,共4页
目的评价莉芙敏片(黑升麻根茎异丙醇提取物)与替勃龙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入组40~60岁的绝经期妇女180例,按1:1分配至莉芙敏片组和替勃龙组,各90例。莉芙... 目的评价莉芙敏片(黑升麻根茎异丙醇提取物)与替勃龙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入组40~60岁的绝经期妇女180例,按1:1分配至莉芙敏片组和替勃龙组,各90例。莉芙敏片组口服莉芙敏片20mg,每日2次,替勃龙组口服替勃龙2.5mg/d,连续用药12周。以Kupperman绝经期指数(KMI)总分为主要疗效指标,以KMI各单项指标作为次要疗效指标,在治疗前、治疗4、12周时进行观察,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不良事件作为安全性指标,对用药前后进行组间、组内比较。结果(1)KMI总分:治疗前KMI总分莉芙敏片组为(24±5)分,替勃龙组为(25±6)分;治疗4周时,KMI总分莉芙敏片组为(11±6)分,替勃龙组为(11±7)分;治疗12周时,KMI总分莉芙敏片组为(7±6)分,替勃龙组为(6±5)分。各时间点两组KMI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KMI各单项指标:两组内治疗前与治疗4、12周时各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各时间点各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事件:莉芙敏片组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替勃龙组;莉芙敏片组无一例阴道出血,替勃龙组阴道出血17例(19%,17/90);莉芙敏片组乳房胀痛14例(16%,14/90),替勃龙组32例(36%,32/90);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莉芙敏片组为(2.6±1.1)mm,替勃龙组为(2.8±1.1)mm,治疗12周时,子宫内膜厚度莉芙敏片组为(2.9±1.4)mm,替勃龙组为(3.4±2.0)mm,治疗前与治疗12周时比较,莉芙敏片组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增厚,而替勃龙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结论莉芙敏片能够有效、安全地改善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其疗效与替勃龙相似,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替勃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升麻属 去甲 围绝经期 子宫内膜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治疗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赖爱鸾 赵友文 +3 位作者 齐海燕 张建生 张李松 翁雅琴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及性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RSD)及自评抑郁量表(SDS)对8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抑郁症妇女进行抑郁症程度评价,然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抗抑郁药物,...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及性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RSD)及自评抑郁量表(SDS)对8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抑郁症妇女进行抑郁症程度评价,然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抗抑郁药物,其中轻、中度(29例)患者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其他名称:黛力新)1~2片/d;重度患者(14例)应用盐酸氟西汀(其他名称:百忧解)20 mg/d;性激素治疗(HRT)组(轻、中度31例,重度12例)应用替勃龙1.25 mg/d。入选者每4周随访1次,共计12周。结果 (1)有效率:对照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HRT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抑郁症的治疗有效率对照组为93%,HRT 组为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RSD 评分: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用药前、用药第4、8、12周时,对照组分别为(26.8±5.7)、(10.7±3.6)、(6.4±3.6)、(3.5±2.5)分;HRT 组分别为(25.3±4.7)、(15.2±5.3)、(11.4±4.4)、(4.4±3.8)分。两组内治疗后各时间点 HRSD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 HRT 组用药前及用药第12周时 HRS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抑郁症患者用药前、用药第4、8、12周时,HRSD 评分对照组分别为(37.6±5.6)、(21.4±5.2)、(14.2±4.2)、(7.3±2.3)分;HRT 组分别为(38.2±4.8)、(32.6±5.4)、(28.2±4.6)、(24.3±4.5)分。对照组内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RT 组用药前与用药第12周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各时间点 HRSD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SDS 评分:对照组轻、中、重度患者用药前与用药第4、8、12周各时间点 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RT 组轻、中度患者用药前与用药第4、8、12周各时间点 SDS 评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HRT 组重度抑郁症患者用药前与用药第1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度抑郁症患者中,对照组用药后 HRSD、SDS 评分与 HRT 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RT 可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及绝经后轻、中度抑郁症,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优于性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更年期 激素替代疗法 氟西汀 去甲
原文传递
替勃龙对围绝经期妇女动脉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钟娅丽 田文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3期5552-5554,共3页
目的观察替勃龙治疗对绝经后妇女更年期症状及颈动脉和椎动脉I MT和RI的影响。方法有更年期症状的绝经后妇女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替勃龙2.5 mg/d)和对照组。替勃龙治疗前及治疗2 a后询问病史,按改良Kupperman评分,并检测血TC、TG、HD... 目的观察替勃龙治疗对绝经后妇女更年期症状及颈动脉和椎动脉I MT和RI的影响。方法有更年期症状的绝经后妇女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替勃龙2.5 mg/d)和对照组。替勃龙治疗前及治疗2 a后询问病史,按改良Kupperman评分,并检测血TC、TG、HDL-C、LDL-C及颈动脉I MT,颈动脉、椎动脉的RI。结果 129例完成观察和治疗。替勃龙治疗2 a后血TC显著降低(P<0.05),LDL-C和Lp(a)极显著降低(P<0.01),HDL-C略有降低(P>0.05)。替勃龙治疗2 a CCA的I MT下降26.7%(P<0.01)。CCA的RI从0.72±0.06下降到0.68±0.06,ICA的RI从0.59±0.05至0.56±0.05,VA的RI从0.66±0.06下降到0.62±0.04(P<0.05)。ECA的RI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替勃龙可改善更年期症状,并降低胆固醇、LDL和Lp(a),颈动脉RI,颈动脉内I MT厚度,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动脉硬化/预防和控制 去甲类/药理学 女(雌)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