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1∶1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对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张少丰 陈楚填 陈醒霞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以1∶1的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对严重创伤急诊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和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严重创伤行急诊输血患者,将其按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比例的不同分为1∶1比例输注治疗组... 目的探讨以1∶1的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对严重创伤急诊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和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严重创伤行急诊输血患者,将其按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比例的不同分为1∶1比例输注治疗组、1∶2比例输注治疗组、1∶3比例输注治疗组,每组均40例。输注后,比较三组血栓弹力图指标[凝固角(α-Angle)、输血后凝固时间(K)值、反应时间(R)值以及血栓最大幅度(MA)值],并记录术后24 h出血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休克纠正时间以及血容量恢复时间。结果输注后,1∶1比例输注治疗组的α-Angle、MA值高于1∶2、1∶3比例输注治疗组,K值、R值较1∶2、1∶3比例输注治疗组低(P<0.05);1∶1比例输注治疗组的ICU住院时间、休克纠正时间以及血容量恢复时间均较1∶2、1∶3比例输注治疗组短(P<0.05)。结论为严重创伤急诊患者以1∶1的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可有效改善其凝血状态,并为其预后的改善提供积极助力,其应用效果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去白悬浮红细胞 严重创伤 血栓弹力图指标 急诊
下载PDF
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输注不同贮存时间去白悬浮红细胞的价值评估
2
作者 李利燕 郭志海 《大医生》 2023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输注不同贮存时间去白悬浮红细胞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14 d为临界值,按照输注...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输注不同贮存时间去白悬浮红细胞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14 d为临界值,按照输注不同储存时间去白悬浮红细胞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输注储存时间在14 d以内去白悬浮红细胞)和对照组(输注储存时间超过14 d去白悬浮红细胞),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去白悬浮红细胞中三磷酸腺苷、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及pH值,比较采集至储存间隔不同时间红细胞有效携氧量(Q)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输注2单位去白悬浮红细胞后血红蛋白(Hb)水平及红细胞比容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三磷酸腺苷、2,3二磷酸甘油酸、pH值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去白悬浮红细胞采集当日红细胞Q水平高于7、14、21、28 d,且去白悬浮红细胞采集时间在28 d及以上的红细胞有效携氧量水平最低(P<0.05);观察组患者输注2单位去白悬浮红细胞后Hb水平及红细胞比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输注存储时间在14 d以内的去白悬浮红细胞,能更有效提高机体Hb及红细胞比容水平,且具有更理想的有效携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不同贮存时间 去白悬浮红细胞 血红蛋 红细胞比容
下载PDF
河北省血液中心库存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期现状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凤绵 刘晓彦 +5 位作者 孟趁乔 王丽莎 崔玉兰 张燕 刘敬闪 李文策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对河北省血液中心2012-2015年发放的1 033 802 U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储存天数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库存去白悬浮红细胞库存周转量的合理性,为规范红细胞库存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计算平均每单位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天数、各型去白悬... 目的对河北省血液中心2012-2015年发放的1 033 802 U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储存天数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库存去白悬浮红细胞库存周转量的合理性,为规范红细胞库存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计算平均每单位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天数、各型去白悬浮红细胞所占血型比例,统计发放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单位数占全年总发血量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2-2015年各年度观察的A、B、O、AB血型去白悬浮红细胞所占血型比例约为24.9%、34.8%、30.3%、10.0%;各年度统计发放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单位数占全年发放总量的90%以上;2013年仅A型去白悬浮红细胞与4年总体A血型去白悬浮红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A、B、O、AB 4个血型以及2015年A型和B型去白悬浮红细胞与4年总体平均相应血型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特别是采血形势好的血站,应将红细胞库存量调控到一个适宜的水平,使库存红细胞的血型比例符合日常发放比例,以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同时保持血液成分新鲜度,进而提高临床输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悬浮红细胞 库存周转量 储存天数 血型比例
下载PDF
不同离心时间对去白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邓莉 杨冬燕 周琼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离心条件对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袋400 mL来源的去白全血,随机分为3组,采用离心力4669 g,离心温度4℃,分别离心10 min、15 min、20 min,采用全自动全血成分血血液分离机分离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检测... 目的比较不同离心条件对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袋400 mL来源的去白全血,随机分为3组,采用离心力4669 g,离心温度4℃,分别离心10 min、15 min、20 min,采用全自动全血成分血血液分离机分离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检测各袋血液质量指标:血红蛋白含量、HCT、白细胞残留量和储存期末溶血率.结果采用不同离心时间离心分离制备,各实验组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血红蛋白含量、HCT、白细胞残留量、储存期末溶血率和容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不同离心时间制备的去白悬浮红细胞,检测指标均达到质量要求,控制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和保存的各个环节,根据各个单位自身工作流程,选择合适的离心条件,对于保证血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时间 去白悬浮红细胞 影响
下载PDF
虾青素对储存去白悬浮红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素玲 王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2-1317,共6页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对储存去白悬浮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影响。方法:去白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A、B、C、D 4组,B、C、D组悬浮红细胞保存液内加入ASTA...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对储存去白悬浮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影响。方法:去白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A、B、C、D 4组,B、C、D组悬浮红细胞保存液内加入ASTA,其终浓度分别为5、10和20μmol/L,A组只加入ASTA的溶解液DMSO。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至d 7、14、28和42时,荧光酶标仪测定红细胞内活性氧族(ROS)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可见光法测定CAT活性,比色法测定GSHPx活性。结果:储存至d 7、14、28和42时,B、C、D组悬浮红细胞内ROS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A组(P <0.05),SOD活性、GSH-Px活性均明显高于A组(P <0.05);储存至d 28和42时,CAT活性均明显高于A组(P <0.05)。A、B、C、D 4组去白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MDA含量与储存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 <0.01),SOD活性、CAT活性、GSH-Px活性与储存时间均呈负相关关系(P <0.01)。结论:ASTA通过提高去白悬浮红细胞内抗氧化酶系活性来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和过氧化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虾青素 去白悬浮红细胞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全血冷藏储存时间不同对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周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新鲜全血4℃储存时间不同后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差异。方法全血采集后4℃冷藏储存,分别于全血采集当日(d0制备组)和第二日(d2制备组)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检测制备过程中白细胞残留量、血液过滤时间、滤器损失血量和去白... 目的探讨新鲜全血4℃储存时间不同后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差异。方法全血采集后4℃冷藏储存,分别于全血采集当日(d0制备组)和第二日(d2制备组)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检测制备过程中白细胞残留量、血液过滤时间、滤器损失血量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检测全血冷藏储存不同时间Hct、MCV、RBC、Hb数值,2组去白悬浮红细胞的pH值、K+、Na+、游离血红蛋白及血浆溶血率。结果 d0制备组和d2制备组的滤白时间分别为(7.67±1.95)min和(11.55±2.43)min,2组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容量分别为(305.21±21.95)mL和(311.11±21.08)mL(P<0.05),滤器损失血量和去白悬浮红细胞的白细胞残留量无差异(P>0.05),全血冷藏储存不同时间Hct、RBC和Hb的数值变化均无差异(P>0.05),采血后即刻、d0制备前及d2制备前MCV值分别为:(89.37±2.57) fL、(89.68±2.74)fL、(90.30±3.25) fL(P<0.05),2组去白悬浮红细胞的K+、Na+、pH值以及游离血红蛋白的数据无差异(P>0.05),d0制备组血浆溶血率低于d2制备组(P<0.05)。结论随着全血冷藏时间的延长,全血中红细胞体积增大,造成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容量差异和血浆溶血率的增加。建议全血采集后冷藏储存10 h内完成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藏储存 去白悬浮红细胞 质量
下载PDF
围手术期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远期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桂华 侯晓芹 +1 位作者 张珂 张海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24期2674-2678,共5页
目的探究围手术期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08例胃癌患者相关资料,依据患者围手术期行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以及悬浮红细胞输注分为研... 目的探究围手术期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08例胃癌患者相关资料,依据患者围手术期行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以及悬浮红细胞输注分为研究组(n=128)与对照组(n=80)。比较两组患者输注治疗疗效、输注前后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远期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输注总有效率(76.56%)显著高于对照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注后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低于输注前,CD8^(+)水平显著低于输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输注前后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研究组患者CD4^(+)、CD4^(+)/CD8^(+)、NK细胞水平分别为(36.13±9.00)%、(1.30±0.48)、(13.61±1.10)%,显著高于对照组[(29.75±6.29)%、(0.84±0.18)、(10.00±1.10)%],CD8^(+)水平为(30.33±7.14)%,显著低于对照组[(37.91±5.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注后炎症因子IFN-γ、IL-10以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输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IFN-γ、IL-10以及TNF-α水平分别为(15.37±5.10)、(12.25±3.60)、(13.08±4.02)pg/m L,显著低于对照组[(20.96±3.85)、(18.31±4.00)、(18.26±5.83)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4.69%)与感染率(1.5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50%和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85.5%和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0.029,P>0.05)。结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可以减轻患者免疫抑制,下调炎症因子水平,而对患者远期生存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围手术期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远期生存
下载PDF
去白悬浮红细胞4℃储存不同时间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田雅娴 詹林盛 +1 位作者 王小慧 田兆菊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4期435-441,468,共8页
目的检测去白悬浮红细胞在4℃储存不同时间下的红细胞溶血率、细菌生长、生化指标、能量代谢、膜损伤及氧化应激等指标,评价其质量随储存时间的变化。方法10份志愿者全血于采集当天留取50 mL,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滤白,尽可能去掉血浆层... 目的检测去白悬浮红细胞在4℃储存不同时间下的红细胞溶血率、细菌生长、生化指标、能量代谢、膜损伤及氧化应激等指标,评价其质量随储存时间的变化。方法10份志愿者全血于采集当天留取50 mL,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滤白,尽可能去掉血浆层,根据200 mL全血对应红细胞保存液量等比例加入红细胞保存液,置4℃冰箱冷藏保存至终末期。于第0、7、14、21、28、35和42天检测溶血率、ATP/2,3-DPG、Na^(+)/K^(+)/GLU/LDH/pH、PS/CD47、MDA/SOD等指标,第0、14、28和42天检测细菌生长情况。结果随储存时间延长,溶血率增加,从0天到42天由0.03%增加到0.4%左右,与0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均未超过国标要求。无细菌生长。上清中Na^(+)和GLU浓度降低,K^(+)和LDH含量增高,pH下降。ATP在储存第14天开始下降,第21天降至初始值的36.4%,储存终末期下降至13.2%,与第0天相比均具显著性差异(P<0.001)。2,3-DPG在储存第一周内升高而后开始下降,第28天降至初始值的57.5%,42天降至初始值的44.0%。储存终末期,PS外翻率增加至0.83%,红细胞膜CD47分子平均荧光强度降低至初始值的60.8%。MDA含量无明显改变,第28天时SOD活力下降,与新鲜红细胞相比具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通过对4℃储存去白悬浮红细胞进行质量评价,因两周内生化指标、能量代谢指标及携氧能力基本维持,推荐去白悬浮红的最佳使用期限在两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悬浮红细胞 储存 质量评价
下载PDF
悬浮红细胞与去白悬浮红细胞在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9
作者 郑宝梅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22期3204-3205,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悬浮红细胞与去白悬浮红细胞在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输血治疗的12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输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悬浮红细胞输血,n=60)与观察组(采取去白悬浮红细胞... 目的对比分析悬浮红细胞与去白悬浮红细胞在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输血治疗的12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输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悬浮红细胞输血,n=60)与观察组(采取去白悬浮红细胞输血,n=60)。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悬浮红细胞在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悬浮红细胞显著,能够减少血液中的炎性介质,从而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确保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去白悬浮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输注不同贮存时间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凤绵 常缨 +7 位作者 牛校敏 刘建辉 任晓亮 张晓然 张艳华 安翠平 王志芹 邢江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贮存时间的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简称去白悬红)对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的输注疗效,以评估血站目前的去白悬红的贮存质量。方法选择本中心供血的7家不同级别用血医院(三级甲等4所、二级甲等3所),收集各院2018年12月~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贮存时间的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简称去白悬红)对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的输注疗效,以评估血站目前的去白悬红的贮存质量。方法选择本中心供血的7家不同级别用血医院(三级甲等4所、二级甲等3所),收集各院2018年12月~2019年5月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病例(历)及其相关资料(指标),包括输血前的疾病诊断(种类)、人口学特征、单独输注去白悬红的日期、输注的去白悬红量[(1~2)U/袋,1 U=200 mL全血制备]及其不同贮存时间(1~5周)(条形码)、输血前后48 h血红蛋白值(Hb)等;经统计分析评估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输注不同贮存期去白悬红的疗效。结果本组输注去白悬红的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共3557名,各输注不同贮存期去白悬红患者(组)的输血量、性别以及既往输血史的输血有效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4组患者分别输注贮存1~2周、>2~3周、>3~4周、>4~5周不同单位去白悬红的有效率比较,均为贮存>4~5周去白悬红(组)最低,分别是血液病(组)78.77%、77.68%、75.06%、70.37%和恶性肿瘤(组)79.32%、76.73%、72.79%、67.65%(P<0.05)。结论本中心供应临床的绝大部分去白悬红的贮存时间≥3周,有待对更多输注贮存5周去白悬红病例的输注效果做更长时间的观察;采供血机构有必要应用循证医学方法与信息化管理手段,处理好临床用血效期、缩短红细胞从贮存到输注的流转时间,以确保和提高输血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悬浮红细胞 红细胞贮存时间 血液病 恶性肿瘤 输血疗效
下载PDF
不同制备方式对小剂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标示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少彬 何子毅 +4 位作者 张春莲 陈庆恺 张旭芬 李姗丹 黄衬南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62-565,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对0.5 U小剂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的影响,为精确标示小剂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母袋为1.5 U和2 U的去白悬浮红细胞,测定各袋重量和血液比重,计算血液容量,推断不同母袋分装0.5 ... 目的 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对0.5 U小剂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的影响,为精确标示小剂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母袋为1.5 U和2 U的去白悬浮红细胞,测定各袋重量和血液比重,计算血液容量,推断不同母袋分装0.5 U血液的重量与容量的关系及线性回归方程,用该回归方程计算和分析实际工作中3种不同制备方法(A手工多袋平均分装、B仪器多袋平均分装、C手工单袋分装)制备0.5 U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容量差异。结果 抽取38袋1.5 U和39袋2 U去白悬浮红细胞测定的比重分别为(1.090±0.011)g/mL和(1.097±0.013)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同母袋(1.5 U和2 U)平均分装成0.5 U后,0.5 U的容量(Y)与整袋毛重(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_(1.5U分装)=0.902 7X-12.52(P<0.05)和Y_(2U分装)=0.905 6X-13.15(P<0.05);在实际血液制备中,母袋1.5 U采用方法A和B分装的血液容量均值(62.12±5.38)mL和(62.50±6.77)mL分别小于来自母袋2 U用方法A、B平均分装的容量(67.72±3.81)mL和(68.39±6.44)mL(P均<0.05),母袋不同时小剂量血液的差值范围:5.593~5.887 mL,且方法B的容量偏差(10.84%和9.42%)大于方法A(8.67%和5.63%);采用方法C从母袋1.5 U和2 U单袋分装的容量均值分别为(65.49±1.72)mL和(64.99±1.9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偏差分别为2.63%和2.94%;汇总全部0.5 U(n=483)的容量均值为(65.35±5.34)mL。结论 仪器平均分装法制备0.5 U的容量偏差最大,手工平均分装法次之,单袋分装法的容量差异最小;小剂量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容量标示量应根据不同母袋的规格及血液比重制定不同的制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去白悬浮红细胞 容量 血液制备 分装方法
下载PDF
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输血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静 陈钟 周鼎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储存时间的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在长沙某医院确诊的围手术期需大量输血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02例,将51例储存时间≤2周的去白悬浮... 目的:探讨不同储存时间的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在长沙某医院确诊的围手术期需大量输血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02例,将51例储存时间≤2周的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患者设为观察组,51例储存时间﹥2周的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输血有效率及输血前后血常规指标、电解质指标、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输血有效率无显著差异。输血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钾离子(K^(+))较输血前升高,总钙离子(TCa^(2+))、pH值较输血前下降,且观察组K^(+)低于对照组。输血后,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输血前升高,对照组TBIL、直接胆红素(DBIL)、APTT较输血前升高,且观察组TBIL、DBIL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与输注储存时间>2周的去白悬浮红细胞相比,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术中输注储存时间≤2周的去白悬浮红细胞时输血有效率虽无显著变化,但输血风险较小,对患者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悬浮红细胞 储存时间 恶性肿瘤 大量输血 输血风险
原文传递
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改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素玲 薛芳 王切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837-840,共4页
目的:观察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改变及其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从河北省血液中心制备的去白悬浮红细胞中随机抽取6袋作为研究对象,置2~6℃冰箱保存。储存... 目的:观察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改变及其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从河北省血液中心制备的去白悬浮红细胞中随机抽取6袋作为研究对象,置2~6℃冰箱保存。储存第7、14、28、42天使用荧光酶标仪测定红细胞内活性氧族(ROS)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可见光法测定CAT活性;比色法测定GSH-Px活性。结果: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第42天,ROS含量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储存第7天、14天和28天(P<0.05);细胞内SOD、CAT、GSH-Px活性均显著低于储存第7、14和28天(P<0.05);去白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MDA含量与储存时间呈正相关(P<0.05),而SOD活性、CAT活性、GSH-Px活性与储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去白悬浮红细胞内SOD活性、CAT活性、GSH-Px活性与细胞内ROS含量、MDA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随着储存时间延长,去白悬浮红细胞内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性降低是导致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和过氧化损伤程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悬浮红细胞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不同保存期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上清液中微粒粒径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智豪 官亚妹 +2 位作者 伍伟健 陀伟为 黄耀熊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索库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悬浮红)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破损或溶血而产生的细胞碎片以及微粒变化,为输血安全提供启示性实验基础。方法取不同保存天数(3、7、14和21 d)的库存去白悬浮红进行上清液制备,应用动态光... 目的探索库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悬浮红)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破损或溶血而产生的细胞碎片以及微粒变化,为输血安全提供启示性实验基础。方法取不同保存天数(3、7、14和21 d)的库存去白悬浮红进行上清液制备,应用动态光散射仪对样品中的各种微粒进行粒径分布分析。结果 3 d和7 d的库存去白悬浮红上清液样品中的微粒主要为10-25 nm微粒;从14 d开始,上清液样品中出现了更多150-300 nm的微粒,到21 d时,150-300 nm范围内的微粒占绝大部分。结论可通过测定库存红细胞制品上清液中微粒的粒径变化来评估红细胞的储存损伤程度,进一步探讨新的溶血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悬浮红细胞 动态光散射 微粒 溶血评价
下载PDF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对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清 王春 朱坚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347-348,共2页
临床输血对于挽救失血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临床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不管是内科还是外科失血患者,往往都需要借助输血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补充血容量。但是输血也存在一定风险[1],可能产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通常是... 临床输血对于挽救失血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临床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不管是内科还是外科失血患者,往往都需要借助输血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补充血容量。但是输血也存在一定风险[1],可能产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通常是指患者在输注异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产生的不能用原发疾病所解释的新的临床症状或体征[2]。输血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较多,如发热、过敏、溶血、紫癜、细菌污染、肺栓塞、循环超负荷等,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悬浮红细胞 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推广
下载PDF
去白膜与未去白膜悬浮红细胞制备洗涤红细胞的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彬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32期30-30,35,共2页
目的探究洗涤红细胞时采用去白膜或未去白膜的悬浮红细胞制备的质量差异。方法将我站在保质期内的2 U悬浮红细胞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0袋,采用未去白膜悬浮红细胞制备洗涤红细胞;观察组30袋则采用去白膜的悬浮红细胞制备,将两组制备的... 目的探究洗涤红细胞时采用去白膜或未去白膜的悬浮红细胞制备的质量差异。方法将我站在保质期内的2 U悬浮红细胞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0袋,采用未去白膜悬浮红细胞制备洗涤红细胞;观察组30袋则采用去白膜的悬浮红细胞制备,将两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Hb、游离Hb、溶血率以及白细胞数量等指标进行对比,探究两组的质量差异。结果两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经过检测得出观察组的白细胞含量、血小板含量以及Hb含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在其他方面两组无明显的不同。结论使用两种原料细胞进行洗涤红细胞的制备均符合国家的制备标准,但观察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中白细胞数量和血小板数量要少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悬浮红细胞 去白悬浮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质量对比
下载PDF
2016~2019年阜阳市中心血站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报废原因的回顾分析
17
作者 张利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第7期105-106,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中心血站2016年1月~2019年12月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报废的原因,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途径.方法 通过本站血液中心计算机现代血站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相关数据信息,对不同类型... 目的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中心血站2016年1月~2019年12月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报废的原因,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途径.方法 通过本站血液中心计算机现代血站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相关数据信息,对不同类型的报废原因导致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报废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站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共408388U,报废总量为9601U,报废率2.35%,其中检验不合格9518.5U,占99.14%;其次过期21U,占0.22%.2016年~2019年各年度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总报废率分别为2.88%、2.92%、1.90%及1.67%,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而各年度报废原因分类统计中,检验不合格占报废总量比率分别为99.48%、99.18%、98.52%及99.17%,均为导致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 检验不合格是导致白悬浮红细胞制备报废的主要原因,而制备过程中所致报废的比例较低.通过控制血液来源质量对于降低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的报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悬浮红细胞 成分制备 报废 预防
原文传递
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输注红细胞保存添加剂洗涤红细胞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永乾 陈静 +4 位作者 赵军莉 贾彦存 李进春 姚瑶 李嘉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841-1843,共3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输注保存添加剂洗涤红细胞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期间反复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或去白全血的696例患者,发现其中有198(28.2%)例患者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或去白全血后24 h内血... 目的探讨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输注保存添加剂洗涤红细胞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期间反复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或去白全血的696例患者,发现其中有198(28.2%)例患者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或去白全血后24 h内血红蛋白升高未达到预期值判断为红细胞输注无效。在198例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中,本文再次输血时分别输注红细胞保存添加剂洗涤红细胞、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或去除白细胞全血,观察输注后24 h内血红蛋白上升值。结果在198例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中,第一组109例输注红细胞保存添加剂洗涤红细胞,其中有12例输血后24 h内血红蛋白上升到预期值判断为红细胞输注有效,97例未升高到预期值判断为红细胞输注无效;第二组58例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组和第三组31例输注去白全血组输血后24 h内血红蛋白均未上升到预期值判断为红细胞输注无效。本文观察的有反复输血史的696例患者中,输血后24 h内血红蛋白上升值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浓度高低无关,但与患者输血次数和输血量以及输注的不同成分血有关。结论在109例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或去白全血输注无效的患者改输红细胞保存添加剂洗涤红细胞后能提高部分患者的疗效。因此对部分红细胞输注无效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输血方案,可选择性的输注红细胞保存添加剂洗涤红细胞,提高临床输血效果,降低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悬浮红细胞 去白全血 MAP洗涤红细胞 输注无效
下载PDF
石家庄地区用血医院红细胞过期报废情况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凤绵 杨建强 +6 位作者 安伟 常缨 李文策 张燕 崔玉兰 卢丽芬 李玮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876-879,共4页
目的通过对石家庄地区2013—2017年用血医院过期报废红细胞趋势分析,找出造成过期报废的原因,为保护血液资源、减少红细胞在医院过期报废量,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性建议。方法 2013—2017年通过血液中心与医院血库联网的TMIS系统,计算101... 目的通过对石家庄地区2013—2017年用血医院过期报废红细胞趋势分析,找出造成过期报废的原因,为保护血液资源、减少红细胞在医院过期报废量,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性建议。方法 2013—2017年通过血液中心与医院血库联网的TMIS系统,计算101家所有用血医院过期报废血的单位数,5年过期报废血共计4 427 U,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 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2013—2015年医院过期报废血单位数和报废血千分率均呈下降趋势(965 U,666 U,436 U; 3. 52‰,2. 32‰,1. 50‰),2016年开始回升(562 U; 1. 86‰),2017年达到最高(1748U;5. 69‰)。2013—2017年,省市级医院用血量最大并逐年增加(193 369 U,202 563 U,204 408 U,216 671 U,223 964U);县市级医院用血量次之,2013—2016年呈逐年增加(50 747 U,63 574 U,67 599 U,68 361 U),2017年出现下降(51 378 U);与县市级医院相对应的是其他医院,2013—2016年逐年下降(30 419 U,21 230 U,18 314 U,17 528 U),2017年猛增至历年最高(31 876 U)。历年过期报废血中,郊县医院位居第一(892 U,550 U,410 U,490 U,1 205 U),其次是省市级医院(65 U,102 U,46 U,44 U,132 U),其他医院在2013—2016年间均位居最低(8 U,14 U,30 U,28U),但2017年猛增至第2位,是省市级医院3倍之多(411 U)。结论为保护血液资源避免过期报废,本中心供血科与医院应在1个平台上,密切合作、及时沟通,做好血液的管理,对减少过期报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血医院 去白悬浮红细胞 过期报废 储血点 血液调剂
下载PDF
两种红细胞制品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姣杰 李建斌 单泓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5-556,共2页
目的观察2种红细胞制品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疗效,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郑州某3家医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60名,随机分为A、B组,A组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B组输注洗涤红细胞,观察2组... 目的观察2种红细胞制品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疗效,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郑州某3家医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60名,随机分为A、B组,A组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B组输注洗涤红细胞,观察2组患者输血疗效及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A组30名患者,有效16例,部分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B组30名患者,有效15例,部分有效8,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不良反应相似,发生率均较低,2组均未出现明确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去白悬浮红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疗效确切,而且不会增加输血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血 去白悬浮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