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分输血在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吴慰芳 韩南火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术中大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患者按不同的输血方式分为2组:成分输血组(试验组)和红悬或全血组(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组患者术中出血超过全身总血量25...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术中大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患者按不同的输血方式分为2组:成分输血组(试验组)和红悬或全血组(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组患者术中出血超过全身总血量25%或Hb<70 g.L-1时输入异体红悬。术中出血超过全身总血量40%:A组患者输入异体全血;B组患者根据检测凝血功能的情况输入异体成分血:去白细胞红悬、浓缩血小板、冰冻血浆、冷沉淀。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中输血后、术毕、术后第1、3天心率(HR)、血压(DBP、SBP)、平均动脉压(MAP)。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麻醉药(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胺、咪达唑仑)使用量、出血量、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总输血量、晶体和胶体输入量、全血、红悬或去白细胞红悬、浓缩血小板或冰冻血浆、冷沉淀、术中输血前Hb、术中输血后Hb及术后尿量、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和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丙泊酚、阿曲库胺的使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芬太尼、咪达唑仑使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HR、DBP、SBP、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血后:DBP、SBP、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FFP、PLT计数、PT、APTT、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输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CVP、晶体和胶体输入量、输血Hb、Hct、SpO2及术后尿量、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成分输血不仅具有针对性的补充患者缺失的血液成分、维持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及组织氧供等优点,而且能及时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出血 出血性休克 成分输血 全血 去白细胞红悬 浓缩血小板 冷沉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