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观”、“视”、“听”看上古汉语动词去声别义的方向性功能 被引量:1
1
作者 高迎泽 张瑾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8-51,共4页
本文考察了三个动词"观"、"视"、"听",主要内容是将这几个词读去声与非去声时句法表现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它们读去声时都表示和读非去声时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说,去声别义起码有一种功能是用来表示方向性。
关键词 四声别义 去声别义 动词 方向性功能
下载PDF
上古汉语“闻”去声别义功能刍议
2
作者 高迎泽 孙亚楠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78-82,共5页
“闻”在上古有平声和去声两个读音,去声的“闻”除了表示名词“名声”“声望”义外,还可以作动词。去声“闻”做动词用时表示的语法意义有不同看法,大多数人认为表示“被动”,有些人认为表示“声著于外”,近来有人还认为属于“达及态... “闻”在上古有平声和去声两个读音,去声的“闻”除了表示名词“名声”“声望”义外,还可以作动词。去声“闻”做动词用时表示的语法意义有不同看法,大多数人认为表示“被动”,有些人认为表示“声著于外”,近来有人还认为属于“达及态构词”。通过分析会发现,去声的“闻”义为“传播”“传出去”,表示的是和平声的“闻”相反的方向。可见,上古汉语中的去声别义有一种功能是表示动作的方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声别义 变调 音变 方向性功能
下载PDF
上古汉语去声别义现象的语义类型分析
3
作者 曹慧萍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0-83,共4页
去声别义即传统意义上的破读——通过声调改变词性或词义,是汉语的一大特点,这表明上古汉语句法也有屈折形态。通过分析上古汉语形态的变化,探讨其分类及来源,进一步分析其语义功能类型:名物化功能、增价功能、完成体功能、改变动作方... 去声别义即传统意义上的破读——通过声调改变词性或词义,是汉语的一大特点,这表明上古汉语句法也有屈折形态。通过分析上古汉语形态的变化,探讨其分类及来源,进一步分析其语义功能类型:名物化功能、增价功能、完成体功能、改变动作方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声别义 屈折形态 语义类型
下载PDF
《论语》“可逝”解——从因声求义到因声析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洪波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1,共3页
文章利用近年来上古汉语形态研究的成果来解读《论语.雍也》篇"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一句中的"逝",认为当依俞樾训为"摧折",并进一步论证"逝"的"摧折"义乃是禅母入声"折"... 文章利用近年来上古汉语形态研究的成果来解读《论语.雍也》篇"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一句中的"逝",认为当依俞樾训为"摧折",并进一步论证"逝"的"摧折"义乃是禅母入声"折"的及物化用法在该语境中的意义。文章提出,从"因声求义"到"因声析义"是训诂学的当代转向,"因声析义"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训诂学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逝 去声别义 及物化 因声求义
原文传递
原始漢藏語動詞後綴*-s在上古漢語裏的遺跡——去聲别義新證
5
作者 梅祖麟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13年第1期1-10,共10页
藏緬語學專家曾經説明原始藏緬語動詞後綴*-s的語法功能是標志過去時或完成體,同時兼做名物化助詞。本文説明:上古漢語的去聲來自漢藏語的*-s後綴,上古漢語的去聲别義也有兩種語法功能:i.標志既事式,如'張平/脹去''過平過去... 藏緬語學專家曾經説明原始藏緬語動詞後綴*-s的語法功能是標志過去時或完成體,同時兼做名物化助詞。本文説明:上古漢語的去聲來自漢藏語的*-s後綴,上古漢語的去聲别義也有兩種語法功能:i.標志既事式,如'張平/脹去''過平過去',ii.名物化,如'量平(動詞)/量去(名詞)''織入(動詞)/織去(名詞)''傳平(動詞)/傳去(名詞)',而後者往往導源於前者。餘論部分指出上古漢語的清濁别義(如'敗b-/敗p-')來自原始漢藏語的使動前綴*-s,然後討論既事、名物化、使動這三個範疇在漢語不同時期的表現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藏比較 去聲别義 動詞後綴*-s 名物化 既事式 清濁别義 使動前綴*-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