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蛋白牛骨基质联合可吸收生物膜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位点保存术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金娜娜 马钧 +3 位作者 王静宜 曹晓丽 常静 李罗玉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 探讨去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 boving bone mineral, Bio-Oss)联合可吸收生物膜(bio-absorbable collagen membrane, Bio-Gide)置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位点保存术对牙槽骨高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市昌... 目的 探讨去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 boving bone mineral, Bio-Oss)联合可吸收生物膜(bio-absorbable collagen membrane, Bio-Gide)置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位点保存术对牙槽骨高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口腔科收治的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的患者99例,根据患者住院号末尾数的奇偶性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49例)。对照组采用微创拔牙后自然愈合,试验组采用Bio-Oss联合Bio-Gide置于下颌智齿拔除位点保存术。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两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即中间距离(opposite height, OH)和颊侧距离(buccal height, BH)、近侧山脊高度变化(proximal ridge height changes, MHplateC)和远端山脊高度变化(distal ridge height variation, DHplateC)和牙周探诊等结果。结果 术前试验组OH和BH均高于对照组[(6.93±2.81)mm比(5.53±1.63)mm,(4.34±1.81)mm比(3.26±1.42)mm],术后OH低于对照组[(2.47±0.82)mm比(3.45±1.4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试验组MHplateC低于对照组[0.38(-4.54,3.12)mm比0.49(-2.38,4.56)mm],DHplateC高于对照组[2.30(-0.59,6.72)mm比0.20(-5.64,3.0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试验组中间深度高于对照组[(7.15±2.98)mm比(6.84±2.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邻近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可以再生,Bio-Oss和Bio-Gide联合应用可促进第二磨牙牙槽骨高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蛋白牛骨基质 可吸收生物膜 下颌阻生智齿 位点保存术 牙槽高度
下载PDF
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井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9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沈阳沈河长征口腔门诊部收治的因牙周病变需拔除磨牙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予... 目的探讨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沈阳沈河长征口腔门诊部收治的因牙周病变需拔除磨牙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拔牙位点保存,对照组拔牙后自然愈合,比较两组患者愈合时间、牙槽骨宽度、高度吸收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槽骨宽度、高度吸收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牙槽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疾病 位点保存 去蛋白牛骨基质 可吸收胶原膜
下载PDF
淫羊藿苷去蛋白无机牛骨复合材料与去蛋白无机牛骨材料修复下颌骨缺损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文杰 张诗扬 +1 位作者 赵磊 王禹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4期5467-5472,共6页
背景:去蛋白无机牛骨与人体骨的结构相似,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骨再生手术,但其缺乏成骨诱导能力。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淫羊藿具有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去蛋白无机牛骨复合材料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小鼠... 背景:去蛋白无机牛骨与人体骨的结构相似,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骨再生手术,但其缺乏成骨诱导能力。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淫羊藿具有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去蛋白无机牛骨复合材料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接种于淫羊藿苷去蛋白无机牛骨复合材料(观察组)与去蛋白无机牛骨材料(对照组)上,培养7 d后,活死染色观察材料表面细胞的存活,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细胞的黏附;培养5,10 d后,检测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情况。在30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骨制作13 mm×6 mm×4 mm的全层骨缺损,右侧植入淫羊藿苷去蛋白无机牛骨复合材料(实验侧),左侧植入去蛋白无机牛骨材料(对照侧),术后4,8,12周获取双侧下颌骨组织,分别进行锥形束CT检测、组织学观察与改良Gomori染色观察。实验获得牡丹江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活死染色显示,两组材料表面的成骨细胞生长状态良好;②扫描电镜显示,成骨细胞可在两种材料表面黏附,在观察组材料表面的黏附数量更多、分布更加均匀;③观察组培养10 d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④锥形束CT显示,实验侧骨缺损至术后12周时基本愈合,对照侧术后12周时仍可见骨缺损;⑤术后12周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侧缺损区可见大量成熟骨组织,仅见少量残余材料,可见少量脂肪组织;对照侧虽然材料部分降解,可见较多的新生骨组织,骨成熟度低于实验侧;⑥术后12周改良Gomori染色显示,实验侧可见大量成熟度较高的新生骨组织,对照侧也可见较多成熟度较高的骨组织,但骨量与骨成熟度均不及实验侧;⑦结果表明相对于去蛋白无机牛骨材料,淫羊藿苷去蛋白无机牛骨复合材料可促进下颌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下颌 去蛋白无机 淫羊藿苷 缺损 再生
下载PDF
块状自体骨联合脱细胞牛骨基质重建牙槽嵴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堃 王舒思 +1 位作者 张磊 汤春波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312-317,共6页
目的探索以外斜线或颏部为供区的自体块状骨联合去蛋白牛骨基质表面覆盖可吸收生物膜进行牙槽嵴缺损修复时的骨再生效果及其吸收规律,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9月时间段内,术前CBCT评估骨量严重不足,需先行骨增... 目的探索以外斜线或颏部为供区的自体块状骨联合去蛋白牛骨基质表面覆盖可吸收生物膜进行牙槽嵴缺损修复时的骨再生效果及其吸收规律,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9月时间段内,术前CBCT评估骨量严重不足,需先行骨增量再行种植体植入患者共10例。手术以下颌外斜线或颏部为供区取自体块状骨,结合骨引导再生术重建缺损区牙槽骨。术后对创口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记录。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和种植体植入前拍摄CBCT,对受区牙槽嵴顶、牙槽嵴中段和牙槽嵴基底部骨宽度进行测量。数据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取骨和植骨手术,术后均无头晕、头痛等不适。2例颏部取骨患者术后无局部麻木或异样感。1例患者(2个位点)出现移植骨块暴露,暴露率为9.52%,其余位点至种植体植入前均愈合良好。牙槽嵴顶、中段和基底部实际骨增量分别为:(3.93±1.80)mm、(3.90±1.60)mm和(2.89±1.43)mm,增量效果明显。牙槽嵴顶、中段和基底部增量骨吸收比例分别为:28.00%(13.55%,42.20%)、17.10%(8.20%,30.55%)和10.00%(5.80%,24.70%)。三组间移植骨吸收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两比较,牙槽嵴顶与牙槽嵴基底部吸收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吸收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内来源自体骨联合去蛋白牛骨基质进行引导性骨再生时,牙槽嵴顶处吸收率较基底部明显增大,提示临床操作时,我们更应关注嵴顶处的骨增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 去蛋白牛骨基质 定量分析 锥形束CT
下载PDF
单纯应用低替代率异种骨增量材料行上颌窦底提升的思考
5
作者 武诗语 陈卓凡 +2 位作者 黄宝鑫 陈泽涛 刘远翔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27-331,共5页
上颌窦底提升是恢复患者后牙区垂直骨量的关键技术。然而,上颌窦底提升目前仍具有创伤较大、有时需要开辟第二术区、治疗周期过长等局限性,这些局限与其成骨机制及所采用的骨增量方案密不可分。本文基于窦腔成骨机制,从空间维系能力和... 上颌窦底提升是恢复患者后牙区垂直骨量的关键技术。然而,上颌窦底提升目前仍具有创伤较大、有时需要开辟第二术区、治疗周期过长等局限性,这些局限与其成骨机制及所采用的骨增量方案密不可分。本文基于窦腔成骨机制,从空间维系能力和新骨形成质量角度,梳理上颌窦底提升骨增量材料“金标准”的演变,并重点介绍单纯应用去蛋白牛骨矿物质的临床应用现状,为临床规范化治疗和转化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代用品 去蛋白牛骨矿物质 引导再生
下载PDF
仿生磷酸钙缓释涂层改性三维支架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宁 刘昌奎 +2 位作者 郭芳 黄硕 李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85-788,共4页
目的研究负载淫羊藿苷(icariin,ICA)去蛋白牛骨无机材料(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DBB)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使用仿生磷酸钙涂层技术制备负载ICA的改性DBB材料。6只雄性SD大鼠麻醉后,每只大鼠背部皮下分别植入3种材料:DBB组(未经处理... 目的研究负载淫羊藿苷(icariin,ICA)去蛋白牛骨无机材料(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DBB)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使用仿生磷酸钙涂层技术制备负载ICA的改性DBB材料。6只雄性SD大鼠麻醉后,每只大鼠背部皮下分别植入3种材料:DBB组(未经处理的DBB),CaP组(CaP涂层改性的DBB),ICA-CaP组(CaP涂层内含有ICA的DBB)。8周后取材,HE和Masson染色并对样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DBB组材料的周围被纤维组织包绕,少量新生骨形成;CaP组的材料表面可见散在分布的新生骨;ICA-CaP组的材料表面可见多处新生骨生成。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ICA-CaP组的新生骨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DBB组和CaP组,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仿生磷酸钙涂层技术负载ICA的改性DBB材料具有较好的异位骨诱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磷酸钙涂层 去蛋白牛骨无机材料 淫羊藿苷 异位成
下载PDF
三种材料封闭磨牙牙槽嵴保存术创的早期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邱伟恩 杨婷婷 +4 位作者 胡涵韬 陈沁怡 朱湛枫 张维 班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137-142,共6页
目的:评价应用三种材料封闭磨牙牙槽嵴保存术创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纳入30颗磨牙样本,随机分为三组,即骨胶原(Bone collagen,BC)组、胶原基质(Collagen matrix,CM)组及自体游离龈移植物(Free gingival graft,FGG)组,分别进行牙槽嵴保... 目的:评价应用三种材料封闭磨牙牙槽嵴保存术创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纳入30颗磨牙样本,随机分为三组,即骨胶原(Bone collagen,BC)组、胶原基质(Collagen matrix,CM)组及自体游离龈移植物(Free gingival graft,FGG)组,分别进行牙槽嵴保存术创封闭,每组10颗。结合CBCT、口腔扫描观察软组织厚度、创口面积、牙槽骨高度及体积变化。结果:术后15 d Collagen组创口面积收缩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即刻、15 d、30 d软组织厚度CM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30 d牙槽骨垂直高度变化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牙槽骨体积减少量Collagen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在牙槽嵴保存术创面愈合早期应用胶原基质及自体游离龈移植物封闭创面能阻止游离龈收缩塌陷,有利于维持附着龈稳定及成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保存术 胶原 胶原基质 游离龈移植物 去蛋白牛骨基质
下载PDF
重度牙周炎后牙位点保存术中联合应用浓缩生长因子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夏婷婷 汪涌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0-655,共6页
目的:评价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 matrix,DBBM)与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联合用于重度牙周炎患牙位点保存中对牙槽骨三维轮廓的维持疗效。方法:选择后牙罹患重度牙周炎需要拔除,且有种植修复意... 目的:评价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 matrix,DBBM)与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联合用于重度牙周炎患牙位点保存中对牙槽骨三维轮廓的维持疗效。方法:选择后牙罹患重度牙周炎需要拔除,且有种植修复意向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微创拔牙,彻底清创后,采用DBBM联合CGF液体作为骨移植材料置于拔牙窝内;对照组采用DBBM与生理盐水混合,作为骨移植材料。2组拔牙创口均覆盖可吸收生物膜和游离角化龈组织。初诊时、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进行CBCT扫描,将CT图像导入Mimics 20.0软件包,拟合后测量,获得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牙槽骨垂直高度术后6个月与初诊时相比显著增加(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初诊时与术后6个月牙槽骨宽度在牙槽嵴顶下1 mm处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水平宽度吸收量小于对照组;实验组骨移植材料在牙槽嵴顶下1 mm处的水平吸收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DBBM相比,DBBM和CGF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维持重度牙周炎患牙拔牙窝的牙槽骨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去蛋白牛骨基质 位点保存 CBCT
下载PDF
仿生磷酸钙缓释涂层改性三维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宁 朱勇 +3 位作者 刘昌奎 郭芳 黄硕 李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运用仿生磷酸钙涂层技术将淫羊藿苷(icariin,ICA)负载到去蛋白牛骨无机材料(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DBB)表面,检测其成骨诱导性能。方法取2周龄C57雄鼠的腹股沟脂肪,采用酶消化培养法分离培养得到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 目的运用仿生磷酸钙涂层技术将淫羊藿苷(icariin,ICA)负载到去蛋白牛骨无机材料(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DBB)表面,检测其成骨诱导性能。方法取2周龄C57雄鼠的腹股沟脂肪,采用酶消化培养法分离培养得到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SCs)。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对ASCs进行成骨和成脂诱导,通过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在DBB表面制备磷酸钙(calcium phosphate,Ca P)涂层,将ASCs接种在材料上,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形貌和细胞的附着情况。制备负载ICA的Ca P涂层,将材料分为三组:DBB组(未经处理的DBB),Ca P组(Ca P涂层改性的DBB),ICA-CaP组(Ca P涂层内含有ICA的DBB)。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实验检测三组支架材料的成骨诱导性能。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呈纤维细胞样梭形,呈簇或散在分布。成骨分化茜素红染色及成脂分化油红O染色结果都呈强阳性。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DBB表面为不平坦的沟壑状形貌,Ca P涂层表面为相互交错的网格状结晶体,Ca P涂层促进ASCs在DBB表面的附着。ICA-CaP组的ALP活性显著高于DBB组和Ca P组(P <0. 05)。结论 ICA-CaP涂层改性的DBB具有成骨诱导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磷酸钙涂层 去蛋白牛骨无机材料 淫羊藿苷 脂肪干细胞
下载PDF
应用牛衍生异体骨重建牙周骨缺损的长期临床疗效:回顾性队列研究
10
作者 Christina Tietmann Frank Broseler +1 位作者 朱丽雷(译) 徐莉(审)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09年第3期1-6,共6页
该回顾性研究评价了使用无机牛衍生异体骨联合或不联合生物可吸收胶原膜进行牙周骨重建手术的长期效果。54名患者的241颗牙在不考虑遗传问题、医疗状况和社会习惯等因素下进行手术治疗,这些患者在术前都必须有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术后... 该回顾性研究评价了使用无机牛衍生异体骨联合或不联合生物可吸收胶原膜进行牙周骨重建手术的长期效果。54名患者的241颗牙在不考虑遗传问题、医疗状况和社会习惯等因素下进行手术治疗,这些患者在术前都必须有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术后1年,发现平均牙周探诊深度(PPD)总体降低了2.69mm.从(6.88_±1.89)mm变为(4.19±1.40)mm,而临床附着水平(CAL)总体增加了3.14mm.从(856±2.39)mm变为(5.42±150)mm。术后2年的数据与术后1年的相比.牙周探诊深度减少量无明显差异。目前有限的研究证明:在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下,使用无机牛衍生异体骨联合或不联合生物可吸收胶原膜进行牙周手术,能显著地降低PPD和较高的CAL获得。故上述治疗方法适用于治疗严重的牙周缺损,并能获得预期稳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内袋 去蛋白衍生异体 胶原膜 牙周再生 临床附着获得 牙周探诊深度降低
原文传递
应用于萎缩上颌后牙区的多孔状短种植体(长5mm和7mm):一份5年的前瞻性单队列研究报告
11
作者 Michele Perelli Roberto Abundo +3 位作者 Giuseppe Corrente Carlo Saccone 汪乔那 汤春波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14年第3期164-169,共6页
目的:本前瞻性研究是为了确定应用于萎缩上颌后牙区的多孔状短种植体的5年存活率。必要情况下植入种植体需结合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术中常常添加无机牛骨粉。材料和方法:在87例牙列缺损患者中植入110颗多孔状短种植体并随访5年。使用... 目的:本前瞻性研究是为了确定应用于萎缩上颌后牙区的多孔状短种植体的5年存活率。必要情况下植入种植体需结合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术中常常添加无机牛骨粉。材料和方法:在87例牙列缺损患者中植入110颗多孔状短种植体并随访5年。使用的种植体包括两种长度(5mm和7mm)和两种直径(4.1mm和5mm).根据患者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进行选择。在47个植牙部位实施了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其中8例直接提升窦底黏膜.39例提升同时加入异体移植骨).未负载的愈合期为6个月。总共63颗种植体用单冠修复.47颗相邻种植体联冠修复。观察指标是有无修复体和种植体失败,任何并发症和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结果:种植体修复后5年内无患者退出研究。11颗种植体失败:2颗发生于种植体未负载时,9颗发生在修复体负载后。11例患者(占12.6%)都失败了1颗种植体。6名患者(占6.9%)发生了修复体失败(种植体单冠修复)。1例手术并发症(膜穿孔)发生,但种植体正常植入。愈合期间无并发症发生。3名患者种植体负载后发生严重种植体周围炎而不得不拔除种植体。2颗基台松动和1颗烤瓷冠崩瓷。随访期末的种植体存活率是90%,修复重建的成功率是93.1%。平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为1.4mm。结论:上颌后牙区使用多孔状短种植体治疗5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具有可接受的临床结果.但仍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证实这些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蛋白牛骨 种植修复 上颌窦底提升 上颌后牙 短种植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