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江南style》:去身体化与“范儿”性
被引量:
1
1
作者
戴阿宝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9年第1期64-69,共6页
《江南style》曾一夜间蹿红,它所表现的去身体化症候,为后身体时代力比多的释放探寻出一条新路径。它通过破除经验、消解艺术、嘲弄技术、释放情绪、娱乐大众,不经意间赚取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江南style》对后身体律动的征用也是一...
《江南style》曾一夜间蹿红,它所表现的去身体化症候,为后身体时代力比多的释放探寻出一条新路径。它通过破除经验、消解艺术、嘲弄技术、释放情绪、娱乐大众,不经意间赚取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江南style》对后身体律动的征用也是一种与制造镜头感和粉丝意识的娱乐工业的共谋,而这其中表现出来的"范儿"性则成为当下大众文化场域的一个不知有多少人目睹、心仪乃至追求的奇观。"江南style"完全超出了舞蹈和舞蹈者的概念,成为一种人的存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style》
去身体化
“范儿”性
原文传递
新生殖技术的去身体化、身体自决与身体完整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朱彦明
杨帆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4-50,共7页
新生殖技术对妇女生殖的去身体化,一方面在于它通过可视化医学技术比如超声波图像分离了孕妇和胎儿,使母体成了胎儿的“背景”,另一方面在于它将妇女完整的身体碎片化为可以流转的身体部位,甚至成了生殖市场上交易的商品。针对这种去身...
新生殖技术对妇女生殖的去身体化,一方面在于它通过可视化医学技术比如超声波图像分离了孕妇和胎儿,使母体成了胎儿的“背景”,另一方面在于它将妇女完整的身体碎片化为可以流转的身体部位,甚至成了生殖市场上交易的商品。针对这种去身体化问题,西方世界发生了妇女争取身体自决权的运动,但由于理论上局限在生物决定论和“个人选择”的权利话语,妇女身体自决不仅没能实现,反而变成了一种选择悖论。现象学虽然以其对具身主体经验(“我能”)的思考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它只有结合女性主义对性别、种族等问题的分析,才能真正重塑女性生殖自主性和身体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殖技术
去身体化
身体
完整性
原文传递
作为去身体化的去自然:《野鸭》中理想的诉求(英文)
被引量:
1
3
作者
Jonggab Kim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32,共9页
《野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野鸭的象征意义。野鸭要成为一个象征,需要去其自然原始的野性,将之驯化并孕育成一个观念。野鸭的家化源于它的去身体化:美丽但不能飞翔的翅膀变成多余的装饰。野鸭的去自然化映照了格瑞格斯和雅尔马意识与身...
《野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野鸭的象征意义。野鸭要成为一个象征,需要去其自然原始的野性,将之驯化并孕育成一个观念。野鸭的家化源于它的去身体化:美丽但不能飞翔的翅膀变成多余的装饰。野鸭的去自然化映照了格瑞格斯和雅尔马意识与身体的分裂,揭示出他们以牺牲身体为代价来突现自身意识的过程。《野鸭》中的去身体化表现为野鸭的野性丧失。格瑞格斯和雅尔马作为自然的异类被视为自欺欺人意识形态的主体,在没有飞的时候自认为在飞翔。这种身体的缺失就是去自然化的结果。所以,在意识没有与身体统一时,生态批评应把寻回意识与身体统一的努力作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克·易卜生
《野鸭》
意识与
身体
的分裂
去身体化
去自然
自然
生态批评
原文传递
文化是什么?——对当代“文化”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
1
4
作者
龙宝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46-451,共6页
当代文化研究在其发展中形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文化概念丛林景象。洞察主宰文化概念变迁的潜在趋势,评判其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所在,并据此重构当代文化的新概念,是深化文化研究的重要策略之一。当前,实体化、去身体化、凝固化、价值核心化...
当代文化研究在其发展中形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文化概念丛林景象。洞察主宰文化概念变迁的潜在趋势,评判其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所在,并据此重构当代文化的新概念,是深化文化研究的重要策略之一。当前,实体化、去身体化、凝固化、价值核心化、孤立化是影响文化概念发展的几种不良倾向,用生活方式、文化图景、文化图式等概念来建构具有实践合理性的新文化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
化
概念
去身体化
实体
化
价值核心
化
生活样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时代儿童身体的遮蔽与复归
被引量:
5
5
作者
戴唯信
《天府新论》
CSSCI
2021年第5期96-105,共10页
儿童在数字时代表现出相对于成人的生存性优势,然而数字时代的去身体化遮蔽了儿童的主体性。儿童的身体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儿童从知觉中感受主体性,从身体的体验与经验进行思考,从身体互动中感受丰富多样的情感关系。数字时代的符号化漠...
儿童在数字时代表现出相对于成人的生存性优势,然而数字时代的去身体化遮蔽了儿童的主体性。儿童的身体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儿童从知觉中感受主体性,从身体的体验与经验进行思考,从身体互动中感受丰富多样的情感关系。数字时代的符号化漠视儿童的身体感受,数字媒介的冷认知监视并操控着儿童的离身思维,数字身份的隐匿使儿童情感变得易怒而冷漠。儿童回归身体意味着唤醒儿童身体意识与知觉之真,平衡数字体验与生活世界之美,重塑数字身份情感与责任之善,如此儿童方能回归于鲜活、灵动的主体自我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儿童
身体
去身体化
身体
唤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找回文化:劳动市场中制度与结构的性别化过程
6
作者
張晉芬(Chin-Fen Chang)
《臺灣社會學刊》
现有关於劳动结果性别差异的研究主要强调结构性因素对於女性劳动参与和待遇的影响,而较少探讨这些因素背後的文化作用。本文试图指出,组织内结构和制度的建立、运作、和巩固往往是人为操作的结果,所反映的是性别意识型态和其他类型...
现有关於劳动结果性别差异的研究主要强调结构性因素对於女性劳动参与和待遇的影响,而较少探讨这些因素背後的文化作用。本文试图指出,组织内结构和制度的建立、运作、和巩固往往是人为操作的结果,所反映的是性别意识型态和其他类型性别文化的操作。文中的资料是来自於对近五十位现职或已离职已婚女性的深度访谈。大多数的受访者是受雇於公营事业。作者发现,即使在公营事业中,表面上职务的安排、薪资给予、和升迁都有制度和规范可循,但实际上处处可见男性雇主或管理阶层操弄的痕迹。事业组织中的考试、升等、或是人事决策都是在巩固原有的性别化制度和结构。去身体化既是一种实际的操作,也是一种想像。女人的劳动价值受到一致性的贬抑。在结论中作者指出,所谓「找回文化」的意义是要强调,了解职场中制度和结构性别化的巩固、和规划有效运动策略的前提,就是分析社会、家庭、和组织层次性别意识型态如何形成和相互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職業性別隔離
去身體
化
性別意識型態
升遷
性別歧視
全文增补中
虚拟现实崛起:时光机,抑或致幻剂
被引量:
11
7
作者
施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99,共5页
遁入幻想世界是人类的永恒梦想,虚拟现实被视作其终极途径。虚拟现实既是一项技术,也是一种体验,它允许知觉的介入,提供沉浸感与临场感。一方面,虚拟现实犹如时光机,承诺使用者能在须臾之间无远弗届;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或为致幻剂,科幻...
遁入幻想世界是人类的永恒梦想,虚拟现实被视作其终极途径。虚拟现实既是一项技术,也是一种体验,它允许知觉的介入,提供沉浸感与临场感。一方面,虚拟现实犹如时光机,承诺使用者能在须臾之间无远弗届;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或为致幻剂,科幻作品警告我们失控的危机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激进的未来学家言之凿凿地声称"去身体化"乃大势所向,不过就目前而言,虚拟现实并没有完全"擦除"身体,而是以多感官体验为方向不断推进。虚拟现实是"身临其境"的传媒艺术,这意味着日渐崛起的虚拟现实将与后人类身体携手并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科幻
去身体化
后人类
身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精神突破、生存真理与中国思想的超越性问题
8
作者
陈贇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一、超越性与历史性的交构中国思想虽然发展出了具有超越性意义的天道概念,但这一概念并非以对身体、社会和宇宙的否定为前提的,相反,一种在个人、社会、宇宙之间的张力性结构主导了对道的理解,个人没有被化约为去身体化、去社会化、去...
一、超越性与历史性的交构中国思想虽然发展出了具有超越性意义的天道概念,但这一概念并非以对身体、社会和宇宙的否定为前提的,相反,一种在个人、社会、宇宙之间的张力性结构主导了对道的理解,个人没有被化约为去身体化、去社会化、去宇宙化的纯粹精神化或智性化个人,以这种个人的理性或精神性(灵性)对宇宙内事物进行分割和定义以达成秩序的方式并没有得到鼓励。这使得道在具有创生性品质的同时更具有调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性
创生性
调节性
去社会
化
超越性
人的理性
去身体化
精神性
原文传递
题名
《江南style》:去身体化与“范儿”性
被引量:
1
1
作者
戴阿宝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
出处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9年第1期64-69,共6页
文摘
《江南style》曾一夜间蹿红,它所表现的去身体化症候,为后身体时代力比多的释放探寻出一条新路径。它通过破除经验、消解艺术、嘲弄技术、释放情绪、娱乐大众,不经意间赚取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江南style》对后身体律动的征用也是一种与制造镜头感和粉丝意识的娱乐工业的共谋,而这其中表现出来的"范儿"性则成为当下大众文化场域的一个不知有多少人目睹、心仪乃至追求的奇观。"江南style"完全超出了舞蹈和舞蹈者的概念,成为一种人的存在状况。
关键词
《江南style》
去身体化
“范儿”性
Keywords
Gangnam Style
disembodiment
stylish dancing
分类号
J705 [艺术—舞蹈]
原文传递
题名
新生殖技术的去身体化、身体自决与身体完整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朱彦明
杨帆
机构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生活哲学研究中心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4-5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生殖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研究”(22BZX091)。
文摘
新生殖技术对妇女生殖的去身体化,一方面在于它通过可视化医学技术比如超声波图像分离了孕妇和胎儿,使母体成了胎儿的“背景”,另一方面在于它将妇女完整的身体碎片化为可以流转的身体部位,甚至成了生殖市场上交易的商品。针对这种去身体化问题,西方世界发生了妇女争取身体自决权的运动,但由于理论上局限在生物决定论和“个人选择”的权利话语,妇女身体自决不仅没能实现,反而变成了一种选择悖论。现象学虽然以其对具身主体经验(“我能”)的思考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它只有结合女性主义对性别、种族等问题的分析,才能真正重塑女性生殖自主性和身体完整性。
关键词
新生殖技术
去身体化
身体
完整性
Keywords
new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disembodiment
bodily integrity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为去身体化的去自然:《野鸭》中理想的诉求(英文)
被引量:
1
3
作者
Jonggab Kim
机构
韩国建国大学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32,共9页
文摘
《野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野鸭的象征意义。野鸭要成为一个象征,需要去其自然原始的野性,将之驯化并孕育成一个观念。野鸭的家化源于它的去身体化:美丽但不能飞翔的翅膀变成多余的装饰。野鸭的去自然化映照了格瑞格斯和雅尔马意识与身体的分裂,揭示出他们以牺牲身体为代价来突现自身意识的过程。《野鸭》中的去身体化表现为野鸭的野性丧失。格瑞格斯和雅尔马作为自然的异类被视为自欺欺人意识形态的主体,在没有飞的时候自认为在飞翔。这种身体的缺失就是去自然化的结果。所以,在意识没有与身体统一时,生态批评应把寻回意识与身体统一的努力作为目标。
关键词
亨利克·易卜生
《野鸭》
意识与
身体
的分裂
去身体化
去自然
自然
生态批评
Keywords
Henrik Ibsen The Wild Duck mind and body split disembodiment de-naturing nature ecocriticism
分类号
I533.07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文化是什么?——对当代“文化”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
1
4
作者
龙宝新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46-451,共6页
文摘
当代文化研究在其发展中形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文化概念丛林景象。洞察主宰文化概念变迁的潜在趋势,评判其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所在,并据此重构当代文化的新概念,是深化文化研究的重要策略之一。当前,实体化、去身体化、凝固化、价值核心化、孤立化是影响文化概念发展的几种不良倾向,用生活方式、文化图景、文化图式等概念来建构具有实践合理性的新文化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文
化
概念
去身体化
实体
化
价值核心
化
生活样式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时代儿童身体的遮蔽与复归
被引量:
5
5
作者
戴唯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天府新论》
CSSCI
2021年第5期96-105,共10页
文摘
儿童在数字时代表现出相对于成人的生存性优势,然而数字时代的去身体化遮蔽了儿童的主体性。儿童的身体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儿童从知觉中感受主体性,从身体的体验与经验进行思考,从身体互动中感受丰富多样的情感关系。数字时代的符号化漠视儿童的身体感受,数字媒介的冷认知监视并操控着儿童的离身思维,数字身份的隐匿使儿童情感变得易怒而冷漠。儿童回归身体意味着唤醒儿童身体意识与知觉之真,平衡数字体验与生活世界之美,重塑数字身份情感与责任之善,如此儿童方能回归于鲜活、灵动的主体自我之中。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儿童
身体
去身体化
身体
唤醒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找回文化:劳动市场中制度与结构的性别化过程
6
作者
張晉芬(Chin-Fen Chang)
出处
《臺灣社會學刊》
文摘
现有关於劳动结果性别差异的研究主要强调结构性因素对於女性劳动参与和待遇的影响,而较少探讨这些因素背後的文化作用。本文试图指出,组织内结构和制度的建立、运作、和巩固往往是人为操作的结果,所反映的是性别意识型态和其他类型性别文化的操作。文中的资料是来自於对近五十位现职或已离职已婚女性的深度访谈。大多数的受访者是受雇於公营事业。作者发现,即使在公营事业中,表面上职务的安排、薪资给予、和升迁都有制度和规范可循,但实际上处处可见男性雇主或管理阶层操弄的痕迹。事业组织中的考试、升等、或是人事决策都是在巩固原有的性别化制度和结构。去身体化既是一种实际的操作,也是一种想像。女人的劳动价值受到一致性的贬抑。在结论中作者指出,所谓「找回文化」的意义是要强调,了解职场中制度和结构性别化的巩固、和规划有效运动策略的前提,就是分析社会、家庭、和组织层次性别意识型态如何形成和相互强化。
关键词
職業性別隔離
去身體
化
性別意識型態
升遷
性別歧視
Keywords
Occupational Sex Segregation
Disembodied
Gender Ideology
Promotion
Gender Discrimination
全文增补中
题名
虚拟现实崛起:时光机,抑或致幻剂
被引量:
11
7
作者
施畅
机构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99,共5页
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项目编号:留金发[2015]3023号)的研究成果
文摘
遁入幻想世界是人类的永恒梦想,虚拟现实被视作其终极途径。虚拟现实既是一项技术,也是一种体验,它允许知觉的介入,提供沉浸感与临场感。一方面,虚拟现实犹如时光机,承诺使用者能在须臾之间无远弗届;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或为致幻剂,科幻作品警告我们失控的危机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激进的未来学家言之凿凿地声称"去身体化"乃大势所向,不过就目前而言,虚拟现实并没有完全"擦除"身体,而是以多感官体验为方向不断推进。虚拟现实是"身临其境"的传媒艺术,这意味着日渐崛起的虚拟现实将与后人类身体携手并至。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科幻
去身体化
后人类
身体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精神突破、生存真理与中国思想的超越性问题
8
作者
陈贇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出处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文摘
一、超越性与历史性的交构中国思想虽然发展出了具有超越性意义的天道概念,但这一概念并非以对身体、社会和宇宙的否定为前提的,相反,一种在个人、社会、宇宙之间的张力性结构主导了对道的理解,个人没有被化约为去身体化、去社会化、去宇宙化的纯粹精神化或智性化个人,以这种个人的理性或精神性(灵性)对宇宙内事物进行分割和定义以达成秩序的方式并没有得到鼓励。这使得道在具有创生性品质的同时更具有调节性特征。
关键词
张力性
创生性
调节性
去社会
化
超越性
人的理性
去身体化
精神性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江南style》:去身体化与“范儿”性
戴阿宝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9
1
原文传递
2
新生殖技术的去身体化、身体自决与身体完整性
朱彦明
杨帆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原文传递
3
作为去身体化的去自然:《野鸭》中理想的诉求(英文)
Jonggab Kim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原文传递
4
文化是什么?——对当代“文化”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龙宝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数字时代儿童身体的遮蔽与复归
戴唯信
《天府新论》
CSSCI
202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找回文化:劳动市场中制度与结构的性别化过程
張晉芬(Chin-Fen Chang)
《臺灣社會學刊》
2002
0
全文增补中
7
虚拟现实崛起:时光机,抑或致幻剂
施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精神突破、生存真理与中国思想的超越性问题
陈贇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