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魏县令长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薛瑞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7,共5页
县级行政机构 ,是北魏中央政府行使对地方有效管辖的重要机构 ,其行政长官是县令或县长。北魏政府对县令长的选拔非常重视 ,县令长应具备一定的才能。县令长的职责是负责全县的财政经济事务 ,督促百姓勤于农耕 ,维持一县的社会治安 ,举... 县级行政机构 ,是北魏中央政府行使对地方有效管辖的重要机构 ,其行政长官是县令或县长。北魏政府对县令长的选拔非常重视 ,县令长应具备一定的才能。县令长的职责是负责全县的财政经济事务 ,督促百姓勤于农耕 ,维持一县的社会治安 ,举荐政府所需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县令长 行政
下载PDF
西汉县令长及其行政关系
2
作者 李浩 《广西社会科学》 2007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县从春秋时期开始就一直是我国的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在西汉基层行政中,县令长的行政类型可分为县令(长)、侯相和邑(道)长。对于所掌治之县,西汉县令长除受邵国首相的监督之外,有统一完整的权力。而作为基层行政人员,在与所属邵县的关系... 县从春秋时期开始就一直是我国的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在西汉基层行政中,县令长的行政类型可分为县令(长)、侯相和邑(道)长。对于所掌治之县,西汉县令长除受邵国首相的监督之外,有统一完整的权力。而作为基层行政人员,在与所属邵县的关系中,县令长基本处于从属地位;在与所治民众的关系中,其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此外,县令长还与当地王侯存在若即若离的君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县令长 行政类别 行政权限 行政关系
下载PDF
西汉县令长初探 被引量:6
3
作者 邹水杰 岳庆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9-119,共11页
西汉县令长的出身与迁转情况,及其在西汉行政系统中的特殊地位问题,在传世文献资料与尹湾汉简的材料中都有反映。通过分析可知,西汉的权贵之家和贫困之家子弟都可以通过小吏迁升为县令长,当时还不存在二百石之关;县令长中儒生与文吏在... 西汉县令长的出身与迁转情况,及其在西汉行政系统中的特殊地位问题,在传世文献资料与尹湾汉简的材料中都有反映。通过分析可知,西汉的权贵之家和贫困之家子弟都可以通过小吏迁升为县令长,当时还不存在二百石之关;县令长中儒生与文吏在数量上也不相上下,且基本稳定;县令长任用主要通过功次与察举,官职的去免对其以后的迁升不构成大影响。县令长与地方王侯的关系很微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县令长 出身与迁转 行政系统
原文传递
西汉县级行政首长略论
4
作者 李浩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8年第1期6-8,共3页
西汉县令长及其在西汉行政系统中的特殊地位问题,在传世文献资料与尹湾汉简的材料中都有反映。如董仲舒言:"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通过分析西汉基层行政,可进一步了解... 西汉县令长及其在西汉行政系统中的特殊地位问题,在传世文献资料与尹湾汉简的材料中都有反映。如董仲舒言:"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通过分析西汉基层行政,可进一步了解西汉县令长行政类别,行政权限以及县令长与地方王侯的微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县令长 行政类别 行政权限 人际关系
下载PDF
汉代县域监察体制的布局与冲突 被引量:2
5
作者 姜维公 姜雅迪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根据出土的金石、简牍文字,结合文献记载,可知汉代县域的监察制度既有郡监察县的上级监察部分,也有县令长仿效郡域督邮监察方式而进行的县域监控体制。由于汉代县一级官员是由中央任命,而乡、里一级官员都由乡里产生,二者代表的利益存... 根据出土的金石、简牍文字,结合文献记载,可知汉代县域的监察制度既有郡监察县的上级监察部分,也有县令长仿效郡域督邮监察方式而进行的县域监控体制。由于汉代县一级官员是由中央任命,而乡、里一级官员都由乡里产生,二者代表的利益存在一定冲突;尤其是啬夫、亭长级官员被郡守用为督邮,转而监察本县时,会激起本县令长及其僚佐的极大反感。由于汉代县级长官的任命、去职都不如后世严格,其权力又无所不统,按理来说回旋的空间应该很大,但在当时的回避制、禁锢制等时代背景下,导致县域监察成为汉代地方监察体制中冲突最激烈的一环,任命的无序及擅自弃职等成为汉代县级长官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县域 监察体制 县令长 弊端
下载PDF
汉代刺史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长琦 《史学月刊》 1987年第4期10-15,共6页
汉代刺史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古代官僚监察制度的一大创制。它对于封建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政府的领导和监督,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汉代封建国家组织结构中有特殊的地位。本文仅就汉代刺史制度的形成、演... 汉代刺史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古代官僚监察制度的一大创制。它对于封建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政府的领导和监督,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汉代封建国家组织结构中有特殊的地位。本文仅就汉代刺史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特点,做一粗浅的论述。一从监御史到刺史刺史制度,做为汉代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所实行的一种较为完备、系统的监察制度,有其产生、形成的历史过程。早在战国时期,当县这种地方政府的职能逐步完善,在国家结构中的地位愈显突出的时候,为了加强对县的领导和监督,就有一些国君开始派出官员,对县令长及其行政实行监察。这种监察当时尚未形成为一种正规的制度,各国实行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是正式的,有的是非正式的。有的国君在县令长周围秘密安插耳目,监视县令长的举动,实行秘密监察。如卫国: 卫嗣君之时,有人于令之左右。县令发蓐而席弊甚,公还令人遗之席,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史制度 监察制度 御史大夫 中央政府 中央集权 县令长 监察职能 我国古代 春秋战国时期 监察官
下载PDF
秦汉守官制度考述 被引量:5
7
作者 武普照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37-42,共6页
秦汉守官制度,即官吏的试用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吏任用制度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个研究课题。一、守官制度的建立赵翼《陔余丛考·假守》云:“其官吏试职者曰守”。守官即试任某官的意思。
关键词 秦汉 后汉书 古代官吏 御史大夫 考课 京兆尹 赵翼 史记 居延汉简 县令长
下载PDF
试析绵阳永兴双包山西汉二号墓墓主身份 被引量:3
8
作者 唐光孝 《四川文物》 1999年第2期6-18,共13页
关键词 诸侯王 楚文化 墓主 郡守 县令长 后汉书 楚墓 文物 发掘简报 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下载PDF
“五斗米”探源——《陶渊明诗二首》备课札记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连发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32-33,共2页
“五斗米”探源——《陶渊明诗二首》备课札记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杨连发将《汉书·百官公卿表》与《晋书·职官志》的记载相对照,可推算出“五斗米”俸额。在汉代,官俸全以谷物计。“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谷”,... “五斗米”探源——《陶渊明诗二首》备课札记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杨连发将《汉书·百官公卿表》与《晋书·职官志》的记载相对照,可推算出“五斗米”俸额。在汉代,官俸全以谷物计。“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谷”,而晋代同等官衔则是“日食五斛”,月俸为一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诗 五斗米 《陶渊明集序》 知识分子 备课札记 广西桂林市 六百石 半钱半谷 月俸 县令长
下载PDF
对陶渊明“五斗米”解释的质疑
10
作者 揭克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6期92-92,共1页
陶渊明不肯为之折腰的“五斗米”究竟是什么?由于缺乏资料,长时间以来有不同的解释。有俸禄说、(?)食量说、五斗米道教说等。近期又有两篇解释“五斗米”的文章,笔者认为其立论依据仍然存在错误。 《历史大观园》1988年第8期刊载的《五... 陶渊明不肯为之折腰的“五斗米”究竟是什么?由于缺乏资料,长时间以来有不同的解释。有俸禄说、(?)食量说、五斗米道教说等。近期又有两篇解释“五斗米”的文章,笔者认为其立论依据仍然存在错误。 《历史大观园》1988年第8期刊载的《五斗米是月俸还是道教》一文,否定五斗米是晋朝县令的月俸,而认为是五斗米道教徒。该文否定月俸说的依据是《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的这样一段文字:“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由此认为五斗米不可能是陶渊明的俸禄。但该文明显是将“秩千石至六百石”误认为是县令的俸禄了。实际上千石、六百石只是县令的官阶、品级,并非俸禄。这从颜师古的以下注文也可看出:“千石者九十斛,……六百石者七十斛。”九十斛和七十斛,才是西汉县令的俸禄(月俸)。 由于官吏的俸禄是有变化的,因此东晋末年任彭泽令的陶渊明,其俸禄是不能以西汉县令的俸禄为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五斗米道 俸禄 月俸 县令长 颜师古 立论依据 汉书 文字 品级
下载PDF
秦汉官吏制度研究
11
作者 葛生华 《兰州学刊》 CSSCI 1995年第2期56-60,共5页
在整个中国古代官吏制度中,秦汉的官制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秦汉以前的官制.
关键词 官吏制度 御史大夫 中二千石 丞相 秦汉以前 执金吾 大司农 廷尉 六百石 县令长
下载PDF
此同甫恐非彼同甫
12
作者 锦寰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07-107,共1页
关键词 汤显祖 辛弃疾 县令长 宋明清 陈亮 注释者 好古 宋末 注者 经文
下载PDF
“五斗米”并非指俸禄
13
作者 慕陶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10-,共1页
陶渊明曾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后人常把这个“五斗米”解释为晋朝县令的月俸,泛指微薄的俸禄,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 陶渊明曾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后人常把这个“五斗米”解释为晋朝县令的月俸,泛指微薄的俸禄,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古时侯,“一石为十斗”。试想陶渊明这个彭泽县令的俸禄,怎么只有五斗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石 百官公卿 张道陵 县令长 千石 秦官 晋朝 万户 民间宗教 石为
下载PDF
汉代财政监督述论
14
作者 张桂萍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2期57-76,共20页
一、先秦及秦财政监督的演进 两汉的财政监督是在先秦和秦的财政监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了解两汉的财政监督,有必要先就先秦及秦的财政监督作一概述。 财政是国家政权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 一、先秦及秦财政监督的演进 两汉的财政监督是在先秦和秦的财政监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了解两汉的财政监督,有必要先就先秦及秦的财政监督作一概述。 财政是国家政权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捐税是国家财政的最初形式,在我国表现为“贡”、“助”、“彻”。“夏后氏五十而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国 财政监督 后汉书 督邮 太守 郡守 考课 御史大夫 县令长 二千石
下载PDF
利诱面前莫犹豫
15
作者 沈栖 《探索与求是》 1997年第1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手动” 阎王爷 党性锻炼 领导干部 人生悲剧 笔记小说 品格修养 心态失衡 腐败现象 县令长
下载PDF
从汉代“部”的概念释县乡亭里制度 被引量:45
16
作者 周振鹤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6-43,共8页
《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对这段话最简单的演绎必然是:汉代县以下的地方行政组织是积里为亭,积亭为乡,... 《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对这段话最简单的演绎必然是:汉代县以下的地方行政组织是积里为亭,积亭为乡,积乡为县。但这样演绎要遇到一个困难,即汉制一里大约百户,层层累积,则每乡已有万户之众。而秦汉制度万户以上称为大县,显然与此演绎存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概念 督邮 监察区 监察制度 黄河中下游平原 后汉书 县令长 行政制度 肥牛 警察制度
原文传递
简牍所见秦汉县禄秩等级演变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水杰 《北大史学》 2007年第1期37-49,516,共14页
本文通过对秦汉县禄秩等级的动态考察得出:秦代县为千石至六百石的秩级,当时可能不存在大县与小县的划分,也不存在以"县长"称呼县长官的情况;西汉初期县的秩级向下延伸至三百石,且以六百石为界,明确区分为大、小两等,分别以&q... 本文通过对秦汉县禄秩等级的动态考察得出:秦代县为千石至六百石的秩级,当时可能不存在大县与小县的划分,也不存在以"县长"称呼县长官的情况;西汉初期县的秩级向下延伸至三百石,且以六百石为界,明确区分为大、小两等,分别以"县令"和"县长"称呼其长官。西汉初期设立的低秩县打破了商鞅以来县的禄秩框架,而直接将乡邑聚升格为县(特别是封为侯国)的做法,使得西汉中后期县的数量大幅度增加。随着时代的演进,地方郡县的地位都有所下降。但从县数量的增加和县令长的迁转都可以看出,县秩级的下调并不表示县在地方行政中地位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禄秩 百石 邑聚 西汉初期 千石 县令长 地方行政 汉简 《商君书》 续汉书
原文传递
汉代的“守”和“行某事”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永康(译) 《法律史译评》 2018年第1期94-124,共31页
前言秦汉时期,有官名被冠以'守'字的情况。长期以来,这个'守'被解释为试守,对此,滨口重国指出:除了试守以外,不具备敕命任官资格的人暂时被任命为县的令、长、丞、尉的情况下,也会被冠以'守'字。~1大庭修在认... 前言秦汉时期,有官名被冠以'守'字的情况。长期以来,这个'守'被解释为试守,对此,滨口重国指出:除了试守以外,不具备敕命任官资格的人暂时被任命为县的令、长、丞、尉的情况下,也会被冠以'守'字。~1大庭修在认同滨口观点的基础上,认为所谓守官应是代理某官职,即以卑秩官兼任高秩之职。~2此外,大庭还对'行某事'进行了讨论,指出:'行某事'是处理某官事务,很难看出按秩次等级兼任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令长 都尉府 乡啬夫 代理者 张掖郡 尹湾汉简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的官吏考课制度
19
作者 吕建中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38-39,共2页
中国的考课制度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奴隶社会末期。这一制度大致情形如下:一、考课的方法与期限1.西周的朝觐巡狩制。西周时,王朝对诸侯和地方官的考查,主要是通过王本人的巡狩和诸侯的朝觐述职来实现。周天子的巡狩一般是在农闲时... 中国的考课制度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奴隶社会末期。这一制度大致情形如下:一、考课的方法与期限1.西周的朝觐巡狩制。西周时,王朝对诸侯和地方官的考查,主要是通过王本人的巡狩和诸侯的朝觐述职来实现。周天子的巡狩一般是在农闲时进行,巡狩的规模很大,相当一次出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官吏考课制度 官吏的考课 巡狩 战国时期 二十七 县令长 地方官 审官院 不称职
原文传递
全面推行郡县制——秦职官之二
20
作者 孙钺 《文史知识》 1984年第6期68-71,共4页
三、遍置郡县自从战国以来,各国相继设置郡县。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商鞅合并了全国的乡村聚落,分设为县,置县令。惠文王十年(前328),魏国割交上郡,后十三年(前312),秦又置汉中郡。从此以后。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百石 二千石 北平郡 三川郡 魏国 夏侯婴 有秩 卒史 县令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