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农业生态分析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忠 李立军 朱虹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以县域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在整理规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产数据的基础上 ,利用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及 GIS技术 ,构建了县域农业生态分析评价决策支持系统 ,阐明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系统构建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县域农业生产... 以县域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在整理规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产数据的基础上 ,利用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及 GIS技术 ,构建了县域农业生态分析评价决策支持系统 ,阐明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系统构建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县域农业生产系统将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农业生态分析评价决策支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结构调整 系统结构 系统构建 系统组成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海南省生态农业绩效评价
2
作者 姬卿 《南方农业》 2024年第7期61-67,72,共8页
生态农业绩效评价是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的直观体现。基于海南省2020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探讨海南省18市县的生态农业发展绩效。结果表明,13个评价指标中,海南省83%的指标低于或反向于全国平均水平,17%的指标高于或优于全国平均水... 生态农业绩效评价是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的直观体现。基于海南省2020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探讨海南省18市县的生态农业发展绩效。结果表明,13个评价指标中,海南省83%的指标低于或反向于全国平均水平,17%的指标高于或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口、三亚和儋州的生态农业建设较好,五指山、保亭和白沙的生态农业建设较弱。从18个市县在各主成分上的得分及综合得分来看,海南生态农业发展具有地区不平衡性特点,各市县的生态农业发展具有很大的差异;同时,海南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与各市县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息息相关。基于此,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提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对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的建设力度、进一步降低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加大农业机械的投入和大力发展精致农业等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绩效评价 因子分析 海南省
下载PDF
县域生态农业系统评价理论及案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翟勇 杨世琦 +1 位作者 韩清芳 贾志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72,共5页
在综述国内外生态农业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数学模型和评价原则等方面构建了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理论体系,并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进行了县域生态农业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2003年,德清县县域生态农... 在综述国内外生态农业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数学模型和评价原则等方面构建了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理论体系,并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进行了县域生态农业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2003年,德清县县域生态农业系统总体呈现优化趋势,这主要是由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所致;后期生态指数基本接近综合指数,而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对县域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指数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进一步表明德清县发展生态农业具有一定的自然环境优势,同时应该加大发展经济力度,提高县域生态农业系统的总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生态农业 系统评价 德清县
下载PDF
福建省县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晓辉 黄民生 +1 位作者 张虹 任婵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5-162,共8页
采用能值分析方法,以福建省县域单位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反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4大层面的13项能值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主要能值评价指标,结合GIS技术对该省67个县(市)样本的农业复合系统各方面进行了等级划分和空间... 采用能值分析方法,以福建省县域单位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反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4大层面的13项能值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主要能值评价指标,结合GIS技术对该省67个县(市)样本的农业复合系统各方面进行了等级划分和空间差异表达。结果显示该空间差异存在着明显的地理与地势指向性,沿海低地县(市)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上有绝对优势,但优势可持续力很弱;内陆山区县(市)在农业自然环境条件与可持续发展性能上有明显的区域比较优势。并据此将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在空间上划分为闽西北山区、闽东北沿海及近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和闽东南沿海地区4个农业生态特征区,为区域农业生态规划与决策管理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农业生态系统 GIS 空间差异 县域 福建省
下载PDF
基于AHP法的重庆市农业生态系统综合分析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涂恩强 廖晓勇 +1 位作者 陈治谏 王海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206,共5页
本文以重庆市为例,构建了区域的农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值,结合归一化指标数值,得出其生态、社会、经济子效益及综合效益分值,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价了重庆市农业生态系统,并提出了实现当地可... 本文以重庆市为例,构建了区域的农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值,结合归一化指标数值,得出其生态、社会、经济子效益及综合效益分值,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价了重庆市农业生态系统,并提出了实现当地可持续农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评价 层次分析 可持续农业
下载PDF
赣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影 李丹 +1 位作者 何蕾 卢成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9,共8页
以江西赣州市18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社会、经济三个方面共选取了18项指标构建赣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出各县(市、区)生态脆弱度的值并进行分级;运用主成分... 以江西赣州市18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社会、经济三个方面共选取了18项指标构建赣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出各县(市、区)生态脆弱度的值并进行分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赣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以中度和轻度脆弱为主。其中,极度脆弱县有1个,高度脆弱县有2个,中度脆弱县有4个,轻度脆弱县有8个,微度脆弱县有3个,极度脆弱区、强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轻度脆弱区和微度脆弱区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10.3%、12%、28.8%、39.7%和9.2%;(2)本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主要驱动力分别是经济发展与农业投入状况、地形与水土流失状况、气候状况、农民生活水平与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农田水利建设状况,其中经济发展与农业投入状况是首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脆弱性评价 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 赣南地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产业结构与功能变化的分析和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翟胜 梁银丽 王巨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8-72,76,共6页
以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为研究对象,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产业结构及效益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3年,该镇农业生态系统产品生产力、经济生产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人均产菜增长了近4.46倍,粮食与蔬菜单位面积产值分别增加... 以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为研究对象,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产业结构及效益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3年,该镇农业生态系统产品生产力、经济生产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人均产菜增长了近4.46倍,粮食与蔬菜单位面积产值分别增加了近2.7倍与1.09倍,人均纯收入增长了45.7%,达1 820.9元;种植业纯收入及其组分优势度呈升高趋势,而种植业效益却呈降低趋势;养殖业基础比较薄弱、效益低下,虽目前表现入不敷出,但因其日益受到重视,将逐渐成为继种植业后的第二大经济收入来源;果业纯收入与其组分优势度稳中有降,而果业效益在逐年提高;工副业纯收入、组分优势度及效益均呈下降趋势,并在2002年出现波谷.就农业生态系统整体而言,系统总体优势度呈上升趋势,系统稳定性指数在波动中下降,表明系统结构趋于不合理,稳定性较差,需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农业生态系统 产业结构分析 效益评价
下载PDF
云南藏区县域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如彪 刘云 +3 位作者 王金亮 速绍华 王艳英 宋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2-96,共5页
为了更好地评价云南藏区县域尺度农业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以云南香格里拉县为研究区,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生态系... 为了更好地评价云南藏区县域尺度农业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以云南香格里拉县为研究区,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生态系统中净能值产出率为342.66,能值投入率为0.01,能值密度为3.49×1011 sej/m2;人均能值用量为2.32×1016 sej/人,人均能值产出为8.42×1016 sej/人;环境贡献率、可更新资源投入比、不可更新资源投入比和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投入比分别为98.97,97.34,1.63,1.03;环境承载力为0.027;基于能值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2 691.11。这说明香格里拉县农业经济较落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加大绿色高能质项目投入,尽快调整能值投入结构,加速转变农业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能值分析 县域 香格里拉县 藏区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评价 被引量:17
9
作者 任春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4-217,222,共5页
通过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进行量化,判断区域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发展趋势,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依据。以纸坊沟流域为例,对2001-2008年农业经济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评价体系进行分析,通过专家咨询法... 通过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进行量化,判断区域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发展趋势,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依据。以纸坊沟流域为例,对2001-2008年农业经济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评价体系进行分析,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关键指标及其权重,结合相关评价标准及打分法(10分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利用权重及标准化值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评价的量化结果。结果表明:2001年、2005年和2008年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综合分值分别为5.409、6.153和7.026,分别为"中等"和"良好"级。层次分析法可进行定量-定性转换,更加直观地表达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指标体系 效益评价 纸坊沟流域
下载PDF
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Ⅰ)——类型与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绍民 吴文良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9-523,共5页
对分别位于我国东部、北部、西部的常熟、公主岭、昌吉这三个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类型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常熟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属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农村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类型,其农业结构和种... 对分别位于我国东部、北部、西部的常熟、公主岭、昌吉这三个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类型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常熟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属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农村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类型,其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演化相对滞后;公主岭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属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农村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类型,其县域产业结构相对滞后;昌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属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农村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类型,其农业结构的演化相对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类型 结构 指标体系 定量评价
下载PDF
陇东旱塬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希彪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4-417,共4页
通过对陇东旱塬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人工辅助的输入结构 ,各亚系统的能量输入输出结构及其比例 ,与其他地区对比分析 ,以及农田亚系统的投能结构对能效影响的分析表明 :封闭性和有机型仍是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该系统的能量... 通过对陇东旱塬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人工辅助的输入结构 ,各亚系统的能量输入输出结构及其比例 ,与其他地区对比分析 ,以及农田亚系统的投能结构对能效影响的分析表明 :封闭性和有机型仍是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该系统的能量投入水平低 ,投能结构不合理 ,亚系统比例失调 ,造成了系统的低能效。应提高投能水平 ,优化投能结构 ,调整亚系统的比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塬 农业生态系统 能流分析 评价 能量流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耦合协调模型的生态文明理念下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12
作者 宋晓桐 周健 王营营 《喀什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3-39,共7页
利用主成分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对1998—2020年间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998—2020年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2018—2020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出现轻微回跌.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生态环... 利用主成分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对1998—2020年间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998—2020年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2018—2020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出现轻微回跌.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新疆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新疆特色的、操作性较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从而保障我国新疆农业在生态文明理念下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耦合协调度模型 生态文明 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平评价分析
下载PDF
广东省67县域农业经济系统生态效率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凌立文 陈建国 +1 位作者 周文智 徐小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2期168-174,共7页
县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对县域农业经济系统生态效率进行定量分析可为区域农业资源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广东省67县域2000—2010年间的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Arc Gis9.3软件对各县域的空间... 县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对县域农业经济系统生态效率进行定量分析可为区域农业资源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广东省67县域2000—2010年间的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Arc Gis9.3软件对各县域的空间差异进行等级划分与图像表达。结果表明:广东省县域农业的总体自然环境水平较高,生态环境压力不大;系统的产出效率较高,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且粤东整体水平高于粤西;系统在与外界市场进行交换的过程中处于盈利地位,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结合研究结果,建议形成以"新丰县-始兴县-佛冈县"为辐射中心的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农业示范区,并以云安县和蕉岭县作为次中心,带动粤西和粤东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农业 生态效率 能值分析 ArcGis9.3软件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海南省县域农业发展环境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潘友仙 冯凡璎 韦开蕾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86-1891,共6页
【目的】为优化海南省农业发展环境,明确地区性农业投资方向和重点,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海南省18个市(县)的农业资源条件和特征及2011年统计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海南省各市(县)域农业发展环... 【目的】为优化海南省农业发展环境,明确地区性农业投资方向和重点,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海南省18个市(县)的农业资源条件和特征及2011年统计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海南省各市(县)域农业发展环境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海南省农业发展地域不均衡,18个市(县)中地处中部地区的市(县)农业发展环境评分较低,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而处于滨海平原地区的市(县)农业投资潜力较大,可以很好地支持农业发展。农业生产中的土地要素和资本要素对农业发展的作用较大,农业产业结构、技术等内生要素对农业发展贡献普遍不大。【建议】应采取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依靠农业科技、推动农业发展,因地制宜,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等措施,以推进海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环境 评价 县域 主成分分析 海南省
下载PDF
甘南县域农业生态系统林农牧结构分析与调整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晓红 谭继伟 +3 位作者 冷丽丽 王立刚 王志军 郑鑫 《防护林科技》 2002年第3期42-45,共4页
对甘南县近十年 (1991~ 2 0 0 0 )来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 ,利用系统工程原理对农业生态系统中农林牧结构提出了具体的调整方案 。
关键词 甘南县 农业生态系统 林农牧结构分析 调整 县域经济
下载PDF
宁夏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系统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石培基 白永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0-24,共5页
运用农业生态气候模型 ,依据宁夏 2 3个气象台站多年平均的气候资料 ,首先对宁夏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潜力、匹配状况和利用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在总体上得出了农业生态气候资源南高北低的地域分异特征 ;然后通过对多年逐月平... 运用农业生态气候模型 ,依据宁夏 2 3个气象台站多年平均的气候资料 ,首先对宁夏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潜力、匹配状况和利用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在总体上得出了农业生态气候资源南高北低的地域分异特征 ;然后通过对多年逐月平均效能指数的模糊聚类 ,划分出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 3个类型及 6个亚型并进行了相应评价 ,从而为开发利用农业生态气候资源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 气候资源 定量分析 分类评价 宁夏
下载PDF
青海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系统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白永平 温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7-103,共7页
本文运用农业生态气候模型 ,依据青海 5 6个气象台站多年平均的气候资料 ,首先对青海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潜力、匹配状况和利用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在总体上得出了农业生态气候资源东高西低的地域分异特征 ;然后通过对多年逐... 本文运用农业生态气候模型 ,依据青海 5 6个气象台站多年平均的气候资料 ,首先对青海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潜力、匹配状况和利用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在总体上得出了农业生态气候资源东高西低的地域分异特征 ;然后通过对多年逐月平均效能指数的模糊聚类 ,划分出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 4个类型及 5个亚型并进行了相应评价 ,从而为开发利用农业生态气候资源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 气候资源 定量分析 分类评价 青海
下载PDF
水资源系统生态风险的分析与评价——以香日德绿洲地区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晓卓 李自珍 +3 位作者 张克斌 李润杰 惠苍 高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水资源系统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而对内陆河流域绿洲地区的水资源系统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价分析,成为研究的热点。以青海省香日德绿洲地区水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该地区由水资源径流量的不确定性所造... 水资源系统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而对内陆河流域绿洲地区的水资源系统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价分析,成为研究的热点。以青海省香日德绿洲地区水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该地区由水资源径流量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风险评价的2个模型,定量分析水资源的不确定性以及这种不确定性对绿洲主要用水行业(农业,防护林网)的风险影响。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香日德绿洲地区的水资源径流量的不确定性造成的风险指标为0.362;对防护林网不完整造成的风险是0.289,而受水资源及防护林共同影响的农业结构存在的风险为0.294,水资源系统的整体生态风险为0.2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 分析评价 绿洲地区 生态风险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不确定性 防护林网 内陆河流域 关键问题 评价分析 风险评价 定量分析 风险指标 计算结果 农业结构 径流量 青海省 水行业
下载PDF
基于GIS和EMA的县域农业生态系统空间差异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晓辉 黄民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8-366,共9页
为了从根本上了解区域内部生态系统的网络运行效率和发展潜力的空间差异,采用EMA(能值分析)方法,以福建省县域单位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反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4大层面的13项能值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主要能值评价指标,结... 为了从根本上了解区域内部生态系统的网络运行效率和发展潜力的空间差异,采用EMA(能值分析)方法,以福建省县域单位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反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4大层面的13项能值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主要能值评价指标,结合G 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该省67个县(市)样本的农业各层面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沿海与内陆县(市)在农业发展各层面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沿海低地县(市)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上和农民生活水平上有绝对优势,但这种优势可持续力很弱;山区贫困县(市)在农业自然环境条件与可持续发展性能上有明显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结果为区域农业生态规划管理与决策提供客观的数据依据,对区域产业布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能值分析(EMA) 农业生态系统 空间差异 县域 福建省
下载PDF
西藏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动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萍 方江平 袁庆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60-463,共4页
对1995—2009年间西藏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西藏农业经济系统协调度在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推动下由1995年的极度失调状态发展到2009年的弱度协调状态。(2)生态子系统对整个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变化... 对1995—2009年间西藏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西藏农业经济系统协调度在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推动下由1995年的极度失调状态发展到2009年的弱度协调状态。(2)生态子系统对整个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变化有抑制作用。1995—2009年15年间,生态子系统协调度呈现出倒"V"字形的变化趋势,该子系统协调度的下降极大地影响了本区农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度 动态分析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西藏 系统 评价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