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伯林特参与美学的身体维度及其引发的论争
1
作者 王长青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2期38-41,共4页
20世纪起,西方哲学美学实现了“身体”转向。在环境美学中,对于“身体”维度最为重视的当属伯林特。他提出的“参与美学”吸收了杜威以及梅洛-庞蒂等人的理论,突出了身体介入在环境审美中所具有的作用。基于此,伯林特主张在环境审美中... 20世纪起,西方哲学美学实现了“身体”转向。在环境美学中,对于“身体”维度最为重视的当属伯林特。他提出的“参与美学”吸收了杜威以及梅洛-庞蒂等人的理论,突出了身体介入在环境审美中所具有的作用。基于此,伯林特主张在环境审美中以多感官取代单一视觉。身体的介入使得审美主体的身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发生了转变。当然,身体的介入也使“参与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弊端,这也引起了卡尔松与伯林特的论争。伯林特对身体的重视还可以视为身体美学在环境审美中的具体表现,这显示出了二者之间互动与会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参与美学 多感官 论争
下载PDF
论环境美学中的“连续性”问题——从杜威美学到参与美学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敏 王会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9-11,共3页
"连续性"是环境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连续性"一词源于杜威美学,杜威以"经验"为核心概念,批判了传统的二元论哲学美学,试图建立一元论的哲学美学体系。在《艺术即经验》中,杜威从人与动物、有机体与自... "连续性"是环境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连续性"一词源于杜威美学,杜威以"经验"为核心概念,批判了传统的二元论哲学美学,试图建立一元论的哲学美学体系。在《艺术即经验》中,杜威从人与动物、有机体与自然的连续性出发,提出要恢复艺术与非艺术、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连续性。伯林特继承并发展了杜威的"连续性"理论,对环境一词进行了全新阐释。他进一步批判了杜威所反对的审美无利害及相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自然鉴赏的参与模式,并将这种自然鉴赏模式应用到对艺术、日常生活景观的审美探讨中,发展出一种全面的参与美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连续性 杜威 参与美学
下载PDF
基于柏林特参与美学理念的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3
作者 孙继国 刘香云 郭星露 《艺术科技》 2021年第14期137-138,共2页
西方的环境美学观和中国的美学观密切相关,环境美学观可以使人们转换对自然的思考方式,进而重新认识自然,重新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柏林特主张的参与美学是基于人与自然的范畴对生态环境设计提出的理论指导。本文以柏林特的环境观理论... 西方的环境美学观和中国的美学观密切相关,环境美学观可以使人们转换对自然的思考方式,进而重新认识自然,重新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柏林特主张的参与美学是基于人与自然的范畴对生态环境设计提出的理论指导。本文以柏林特的环境观理论为基础,分析参与美学和生态景观设计的关系,进而将参与美学的理念融入生态景观设计中。通过对现有案例的分析,说明参与美学在生态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其对生态景观设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林特 参与美学 生态景观设计
下载PDF
中国生态电影的美学呈现——参与美学理论视阈中的《等儿的湿地》 被引量:1
4
作者 岳芬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0-147,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生态电影逐渐发展并兴起。2021年,《等儿的湿地》公开上映,是一部将自然作为主角、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为主题的生态电影。从“参与美学”的视角看来,中国当代生态电影表现当代人参与自然全美构建、融入自然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生态电影逐渐发展并兴起。2021年,《等儿的湿地》公开上映,是一部将自然作为主角、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为主题的生态电影。从“参与美学”的视角看来,中国当代生态电影表现当代人参与自然全美构建、融入自然环境、实现审美融合的强烈渴求。《等儿的湿地》展现了人们走入自然、与自然互动的生态实践,为观众思考人与自然的未来提供了坐标。这部电影的审美呈现与深度思考表达了中国生态电影的美学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电影 环境美学 参与美学 《等儿的湿地》
原文传递
美美与共:南博民国馆参与美学应用研究
5
作者 陈怡杉 周剑虹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 2023年第1期161-167,共7页
2013年,南京博物院的民国馆正式开放,展览采用情景复原的方式,将南京民国街道“安置”于博物馆展厅内,老街上有各式各样的商铺,如理发店、中药铺、书店、银楼等,有穿着民国服饰的掌柜和伙计热情招呼着客人。观众到了展厅,可以入店购物... 2013年,南京博物院的民国馆正式开放,展览采用情景复原的方式,将南京民国街道“安置”于博物馆展厅内,老街上有各式各样的商铺,如理发店、中药铺、书店、银楼等,有穿着民国服饰的掌柜和伙计热情招呼着客人。观众到了展厅,可以入店购物、喝咖啡、上邮局、逛书店,可以入中医诊所号脉问诊,可以听见嘈杂的人声车声和《夜上海》《夜来香》等歌曲,置身于民国馆,观众们仿佛“穿越”到了民国时期的南京街道,成为“民国人”,体验丰富的“民国生活”。他们不再是单纯地“观看”展览,而是和展览一起,构成了一幅动态的全景画,成为展览的构成要素,使展览动起来,活起来。2015年《南京博物院观众满意状况调查》中提到,33%的观众最喜欢民国馆。1在大众点评、小红书等App上,观众也表现出对民国馆的喜爱,将它称为“南京最美民国城”。民国馆之所以拥有良好的口碑,与民国馆将观众变成了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2沉浸式的展示让观众参与其中,体验文化、理解文化、生成自己对于文化的感悟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美学 南京博物院 中医诊所 美美与共 沉浸式 观众参与 理发店 夜来香
原文传递
参与美学:当代生态美学的重要审美观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晓明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48,共5页
作为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审美观,参与美学的提出是对西方康德以来无利害的、静观美学的反思与突破。参与美学摒弃了西方传统中二元对立的自然审美模式,认为自然环境的审美是一种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审美参与。审美者深入参与到自然环境... 作为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审美观,参与美学的提出是对西方康德以来无利害的、静观美学的反思与突破。参与美学摒弃了西方传统中二元对立的自然审美模式,认为自然环境的审美是一种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审美参与。审美者深入参与到自然环境当中,从而形成包含多种感觉经验与多种价值的包容性审美体验,形成一种具包容性的整体性生态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美学 融合参与 多元体验
原文传递
从“一个经验”到“参与美学”——杜威的遗产与阿诺德·伯林特的经验环境观 被引量:1
7
作者 史建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2,共8页
与卡尔松侧重于鉴赏方式探讨的环境美学不同,阿诺德·伯林特侧重于鉴赏经验的展开,即用一种"参与美学"来解释艺术与环境审美。伯林特的审美经验理论受到杜威美学的影响至深,他从三个方面借鉴了杜威的一元论经验观,即经验... 与卡尔松侧重于鉴赏方式探讨的环境美学不同,阿诺德·伯林特侧重于鉴赏经验的展开,即用一种"参与美学"来解释艺术与环境审美。伯林特的审美经验理论受到杜威美学的影响至深,他从三个方面借鉴了杜威的一元论经验观,即经验的连续性、经验的感知性、过程与对象的统一。在此基础上,伯林特以杜威的经验理论为根本架构解释审美问题,他通过阐发包含艺术对象、感知者、艺术家、表演者的"审美场"理论为经验发生构建了一个合适境域,进一步细化了杜威的经验论美学并为经验划定边界。但审美场的构成要素既非解释任何问题的最终根源,同时需融合诸多要素于一体的经验发生作为理论言说的开端,所以,伯林特借鉴了杜威的"交互"观念,确立了"审美交互"的核心地位。在此基础上,"审美交互"路径下的经验论阐发开始摈弃主客二元的要素论、感性知性分裂的观念论,转而开拓出一种交融经验展开的"描述美学"方法,这可以被称之为用经验的方式来解释经验。事实证明,伯林特的"描述美学"成为他解读特定审美境域的根本方式,同时也为美学面向实践与日常生活提供了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经验 参与美学 审美场 审美交互
原文传递
从环境美学到城市美学 被引量:33
8
作者 程相占 阿诺德.伯林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8-144,共7页
在最宽泛的意义上,环境美学关注的是:人类作为整个环境复合体的一部分,审美地参与到环境中;在环境中,感官的内在体验和直接意义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环境美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环境体验,即研究环境认知维度中所包含的直接而内在的价值。... 在最宽泛的意义上,环境美学关注的是:人类作为整个环境复合体的一部分,审美地参与到环境中;在环境中,感官的内在体验和直接意义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环境美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环境体验,即研究环境认知维度中所包含的直接而内在的价值。环境体验是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综合体验活动,它是由"审美融合"这一术语描述得最佳、最清楚、而又最容易理解的经验之一。在体验环境时,审美融合普遍发生,并且出现于艺术语境之外,这一事实必然促使我们将美学理论扩展到艺术领域之外,从而扩展到广泛的环境情境;审美融合也由此对传统的"审美无利害性"、"审美静观"等构成了重新修正和反思。从理论上说,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与人建环境,城市环境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人建环境,城市环境的审美价值要远远大于通常说的"城市美"。更进一步说,城市美学也必须考虑消极或负面的审美价值,"消极审美价值"可以启发我们创造一种新的美学观念——"否定美学",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反思今天的城市美学。同时,在研究城市美学问题时应将生态学与"融合理论"结合起来,在一个富有人性且功能正常的审美生态系统中,城市景观并非外在环境,在城市规划中认真考虑审美融合,将是城市景观人性化的重要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体验 审美融合 参与美学 消极审美价值 城市生态系统
下载PDF
生态美学层面的发掘——《印象·刘三姐》对民族文化艺术传播传承的创新 被引量:1
9
作者 沈勇 《大众科技》 2012年第4期275-277,共3页
《印象·刘三姐》深入发掘广西壮族稻作农耕文化中的"家园意识"、"场所意识",将长期以来被人类忽视的对自然与环境的审美纳入艺术表演领域,让大自然、环境和广大观众"参与"创作,"参与"演出... 《印象·刘三姐》深入发掘广西壮族稻作农耕文化中的"家园意识"、"场所意识",将长期以来被人类忽视的对自然与环境的审美纳入艺术表演领域,让大自然、环境和广大观众"参与"创作,"参与"演出,突破了传统的、由康德所倡导的被长期尊崇的"静观美学"的审美观念,进入了"参与美学"的生态审美高度,生动地揭示了广西民族文化艺术中"山歌唱和"的实质是天人相谐,阴阳相和,诗意栖居。基于生态美学层面上的发掘,这对今后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发掘、传播传承和发展不失为一条富有创意的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园意识 场所意识 参与美学 静观美学 诗意栖居 技术栖居
下载PDF
环境审美:科学认知还是情感参与?——从两种环境审美观看中西哲学自然观的整合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清平 王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4-87,共4页
当前西方环境美学中两种有代表性的看法——艾伦.卡尔松的“科学认知主义”和阿诺德.伯林特的“参与式美学”——从一个角度折射出了中西传统哲学在自然观方面存在的一些内在差异,由此启示我们应该通过批判地汲取中西传统哲学中的有关... 当前西方环境美学中两种有代表性的看法——艾伦.卡尔松的“科学认知主义”和阿诺德.伯林特的“参与式美学”——从一个角度折射出了中西传统哲学在自然观方面存在的一些内在差异,由此启示我们应该通过批判地汲取中西传统哲学中的有关合理因素,对它们展开有机的整合,以解决当代环境美学面临的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科学认知主义 参与美学 中西哲学比较
下载PDF
浅析阿诺德·柏林特环境美学思想—《环境美学》书评
11
作者 项雨辰 马辉 《Design(汉斯)》 2018年第3期71-75,共5页
本文基于阿诺德·柏林特《环境美学》一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阿诺德·柏林特的介绍和阐述其思想对于环境美学发展的推动,进而理解他在哲学思想指导下的对城市、人与环境的思考,重点总结了描述美学作为环境美学的研究方法的作用... 本文基于阿诺德·柏林特《环境美学》一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阿诺德·柏林特的介绍和阐述其思想对于环境美学发展的推动,进而理解他在哲学思想指导下的对城市、人与环境的思考,重点总结了描述美学作为环境美学的研究方法的作用、阿诺德·柏林特环境美学思想的核心理念参与美学的含义以及环境批评概念的来源和目的。进而挖掘柏林特环境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建立环境与美学之间的联系的方式和思考点,致力于解决环境美学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反思其思想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诺德·柏林特 环境美学 描述美学 参与美学 环境批评
下载PDF
西利亚·撒克斯特作品中灾难书写的美学意蕴
12
作者 杨嘉雯 李新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66-78,共13页
西利亚·撒克斯特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其作品以其所居住的海岛为背景,记录了她在岛上的生活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她在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无尽热爱,这份热爱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田园牧歌式的自然景致,也延伸到了神秘而令人胆怯的... 西利亚·撒克斯特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其作品以其所居住的海岛为背景,记录了她在岛上的生活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她在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无尽热爱,这份热爱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田园牧歌式的自然景致,也延伸到了神秘而令人胆怯的荒野之中。本文结合当代环境美学家关于“非美自然”的论述,并参考康德对于纯粹审美判断的阐释,从“距离”与“道德”两个角度对西利亚作品中关于灾难性自然景观的言说进行审美意义上诠释。西利亚坚持以自然的名义欣赏自然,希望借助康德式的纯粹审美还原审美自然灾难的合理性。此外,她选择成为灾难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克服了“恐惧”对于审美自然灾难所产生的阻碍,证明了欣赏自然灾难的可行性。分析西利亚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审美思想,不仅是对自然文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对当代环境美学理论的一次反哺与验证。西利亚对自然灾难的审美言说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不仅为人类积极地理解自然灾难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也扩宽了“非美自然”的审美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利亚·撒克斯特 “非美自然” 参与美学 积极美学
下载PDF
试论生态审美教育 被引量:38
13
作者 曾繁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8,共8页
生态审美教育是1972年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之时提出的一种审美教育的新的形态,目的是以生态美学观教育广大人民确立审美地对待自然生态的态度。其基本立足点是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所凭借的手段是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之美。所借助的审... 生态审美教育是1972年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之时提出的一种审美教育的新的形态,目的是以生态美学观教育广大人民确立审美地对待自然生态的态度。其基本立足点是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所凭借的手段是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之美。所借助的审美范畴是"共生性"、"家园意识"与"诗意地栖居"。其性质是人体各感官直接介入的"参与美学"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教育 生态文明时代 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家园意识 参与美学教育
下载PDF
“元宇宙”艺术设计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立新 《创意设计源》 2022年第5期4-9,共6页
“元宇宙”艺术是继PC(个人计算机)网络1.0版的网络文学、移动网络2.0版的长短视频之后,基于“元宇宙”技术应运而生的第三代数字艺术。较前两代数字艺术而言,“元宇宙”艺术不仅赋予受众强大的互动感知体验,而且使现实主体在现实世界... “元宇宙”艺术是继PC(个人计算机)网络1.0版的网络文学、移动网络2.0版的长短视频之后,基于“元宇宙”技术应运而生的第三代数字艺术。较前两代数字艺术而言,“元宇宙”艺术不仅赋予受众强大的互动感知体验,而且使现实主体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自由穿梭往返,特别是虚拟世界强大的参与性特征,以及由此生成的新型参与美学,构成了“元宇宙”艺术的本质属性。“元宇宙”技术至少在三个维度上能够赋能和提升“元宇宙”艺术创作。发展中国特色“元宇宙”艺术,应着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表现和再现的核心思想内容,力戒形式主义,谨防参与美学对未成年人的潜在精神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艺术 参与美学 数字艺术 虚拟现实
下载PDF
试论曾繁仁的生态审美教育思想
15
作者 罗祖文 《美育学刊》 2012年第6期31-36,共6页
曾繁仁根据国际保护自然与自然资源联合会议(IUCN)宗旨和《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生态审美教育"的理念,这一新型审美教育形态不仅是美学与艺术转型的客观诉求,而且适应了生态解困的现实需要。在曾繁仁看来,生态审美教... 曾繁仁根据国际保护自然与自然资源联合会议(IUCN)宗旨和《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生态审美教育"的理念,这一新型审美教育形态不仅是美学与艺术转型的客观诉求,而且适应了生态解困的现实需要。在曾繁仁看来,生态审美教育是一种以生态存在论为哲学基础、以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之美为教育手段、以与人类美好生存相关的范畴为教学内容的审美教育形态,它是一种人体各感官直接介入的"参与美学"的教育,其目标与任务在于公民正确自然观与生态审美生活方式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繁仁 生态美学 生态存在论 参与美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的变体——读本雅明(下)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维规 《励耘学刊》 2009年第2期79-94,共16页
本雅明是文学和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经久不衰的探讨对象。这个"最后的文人"的原创性思想,还在展示着不同寻常的魅力。本文以《作为生产者的作家》和《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这两部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开山之... 本雅明是文学和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经久不衰的探讨对象。这个"最后的文人"的原创性思想,还在展示着不同寻常的魅力。本文以《作为生产者的作家》和《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这两部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开山之作为中心,讨论本雅明关于"后光晕时代"的艺术哲学。前者可被视为本雅明政治美学的代表作,后者则是他的艺术思想的总结。中国的本雅明研究中还有不少语焉不详之处、甚至"以讹传讹"的现象,因此存在厘正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的忧郁 参与性的政治美学 可技术复制的艺术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的变体——读本雅明(上)
17
作者 方维规 《励耘学刊》 2009年第1期17-37,共21页
本雅明是文学和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经久不衰的探讨对象。这个"最后的文人"的原创性思想,还在展示着不同寻常的魅力。本文以《作为生产者的作家》和《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这两部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开山之... 本雅明是文学和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经久不衰的探讨对象。这个"最后的文人"的原创性思想,还在展示着不同寻常的魅力。本文以《作为生产者的作家》和《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这两部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开山之作为中心,讨论本雅明关于"后光晕时代"的艺术哲学。前者可被视为本雅明政治美学的代表作,后者则是他的艺术思想的总结。中国的本雅明研究中还有不少语焉不详之处、甚至"以讹传讹"的现象,因此存在厘正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的忧郁 参与性的政治美学 可技术复制的艺术
下载PDF
论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 被引量:23
18
作者 曾繁仁 《探索与争鸣》 CSSCI 2008年第9期61-63,共3页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西方环境美学与中国生态美学有着基本共同的文化立场,而且西方环境美学是中国生态美学建设发展的重要参照与资源。虽然两者在产生的历史、社会背景、字意、哲学内涵与传统文化继承...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西方环境美学与中国生态美学有着基本共同的文化立场,而且西方环境美学是中国生态美学建设发展的重要参照与资源。虽然两者在产生的历史、社会背景、字意、哲学内涵与传统文化继承上还是有着某些差异.但两者的联合与互补能够促进当代美学的建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环境关学 生态中心 生态人文主义 参与美学
原文传递
原始美术中的生态美学意识管见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鸿 唐星明 《当代艺术》 2010年第1期67-68,共2页
无论艺术如何呈现出变换无穷的玫丽风姿,原始美术中的生命意识,诗意家园意识,参与美学意识和尚土意识等精神内核是不可泯灭的,这不仅是原始美术中生态美学观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良性基石,只有把握住这些,人和自然才有可能和谐发展。
关键词 原始艺术 生命意识 诗意家园意识 参与美学意识 尚土意识
原文传递
生态美学基本问题研究
20
作者 卢春红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54-354,共1页
全书由3编17章构成。第1编“当代生态审美观的基本问题”,主要探讨了生态文明时代的文化态度、存在论生态哲学、气本论生态生命哲学-美学、 生态美学视野中的自然之美,以及生态审美观发展中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交流对话问题;第2编“... 全书由3编17章构成。第1编“当代生态审美观的基本问题”,主要探讨了生态文明时代的文化态度、存在论生态哲学、气本论生态生命哲学-美学、 生态美学视野中的自然之美,以及生态审美观发展中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交流对话问题;第2编“当代生态审美观的基本范畴”,分析论述了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生态审美本性论、诗意地栖居、生态现象学、生态语言学、参与美学、生态审美教育等当代生态审美观和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第3编“中国传统生态审美智慧的当代意蕴”,阐发了“生生之为易”、“道法自然”、“气韵生动”、“择地而居”、“众生平等”等中国传统生态审美智慧范畴的基本意涵及其当代生态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对话 生态审美观 生态审美教育 生态美学 参与美学 众生平等 气韵生动 道法自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