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念参照点模式与语篇解读 被引量:4
1
作者 于万锁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25-28,共4页
本文将Langacker的概念参照点模式引入到单句和超单句语篇解读之中,提出了单参照点解读模式和多参照点解读模式。然后,比较了两种解读模式的优劣。接着,有针对性地对多参照点的解读模式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步骤,并用实... 本文将Langacker的概念参照点模式引入到单句和超单句语篇解读之中,提出了单参照点解读模式和多参照点解读模式。然后,比较了两种解读模式的优劣。接着,有针对性地对多参照点的解读模式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步骤,并用实例证明了该操作步骤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参照点模式 语篇块 主题词链 语篇解读
下载PDF
英汉翻译中疑难词的概念参照点解读模式与应用
2
作者 张小红 于万锁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8-102,共5页
准确传神的翻译对推进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鉴很有意义,然而在英译汉过程中经常存在因对疑难词理解偏差导致错译的问题。从“概念参照点模式”着手,并对其进行改造,提出了“翻译疑难词的概念参照点解读模式”,最后以包含多义词语、同一对象... 准确传神的翻译对推进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鉴很有意义,然而在英译汉过程中经常存在因对疑难词理解偏差导致错译的问题。从“概念参照点模式”着手,并对其进行改造,提出了“翻译疑难词的概念参照点解读模式”,最后以包含多义词语、同一对象指称词语以及比喻性表达的语篇为翻译实例,演示了所提出模式的实际应用步骤。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有效解决因疑难词理解偏差而错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翻译 翻译理解 疑难词 概念参照点模式 话题词语
下载PDF
以明示的实体标记性词语为参照的多选式完形语篇挖空词语意义猜测模式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于万锁 于倩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1,75,共5页
完形语篇中富含实体指称词语和实体属性描述语,针对此类删除词语的意义预测目前尚无有效办法。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对概念参照点模式进行了改造,提出了"以明示的实体标记性词语为参照的多选式完形语篇挖空词语意义猜测模式"。... 完形语篇中富含实体指称词语和实体属性描述语,针对此类删除词语的意义预测目前尚无有效办法。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对概念参照点模式进行了改造,提出了"以明示的实体标记性词语为参照的多选式完形语篇挖空词语意义猜测模式"。该模式建议提取分布于语篇中关于同一实体的所有指称词语和属性描述语,予以集中,组建临时的实体标记性词语认知领地,分析领地内多个词语的核心概念,再以核心概念为参照,来猜测挖空词语的意义。如果正文语篇块仅提供了某个实体的唯一指称词语,就以该词语为参照,激活头脑中储存的关于该实体的常规属性图式,再以图式为引导,猜测挖空词语的意义。文章还针对词语的不同分布状态和出现频次,用完形填空真题,演示参照点猜测模式的具体应用步骤。本文是对完形语篇解读理论的一次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选式完形语篇 实体指称词语 实体属性描述语 概念参照点模式 完形填空
下载PDF
以突显话题词语为参照的英语语篇解读模式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于万锁 于倩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23-127,共5页
本文将概念参照点模式引入英语语篇话题词语解读之中,提出了“以突显话题词语为参照的语篇解读模式”。该模式倡导在目标词语的附近,提取意义明确的词语,在大脑中组成临时的虚拟参照域,分析参照域里各词语所包含的共同语义成分,激活话... 本文将概念参照点模式引入英语语篇话题词语解读之中,提出了“以突显话题词语为参照的语篇解读模式”。该模式倡导在目标词语的附近,提取意义明确的词语,在大脑中组成临时的虚拟参照域,分析参照域里各词语所包含的共同语义成分,激活话题图式,然后在话题图式的引导下,对目标词语的意义实施猜测,再根据话题相关性、意义一致性以及同实际的吻合性等标准对所猜测的意义进行合理性检验。然后,举语篇解读实例,演示了该模式的实际操作步骤。本模式能够解决中国英语学习者解读英语语篇话题词语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路上的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解读 概念参照点模式 话题块 话题词语 词义突显
下载PDF
汉语存现句的认知参照点阐释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小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29-130,共2页
在参照点理论框架内解释汉语存现句的认知过程,发现:凸显的成分——处所是参照点R,处所上的存现物是认知目标T。在此基础上,提出自身、外物、整体三种参照点活动模式。
关键词 存现句 参照 参照活动模式
下载PDF
关系标记制约下的条件性假转句的参照点识解——以“除非……,否则……”句式为例
6
作者 张小兰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2018年第3期71-76,共6页
融合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理论和典型事件模型构建特殊句式的参照点活动模式,借以探讨条件性假转句“除非…,否则…”句式的语义建构及内部认知机制。研究发现:该句式的关系标记“除非”和“否则”连接功能的凸显、主语的隐现以及... 融合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理论和典型事件模型构建特殊句式的参照点活动模式,借以探讨条件性假转句“除非…,否则…”句式的语义建构及内部认知机制。研究发现:该句式的关系标记“除非”和“否则”连接功能的凸显、主语的隐现以及前后项之间的逆转关系是参照点识解的概念基础;以关系标记为参照点的“参照点-过程-目标”心理识解过程投射至句法层面形成以施事为参照点的“施事-动作-受事”的事件概念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照理论 典型事件模型 关系标记 特殊句式的参照活动模式
下载PDF
指宾状语句的认知参照点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静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88,共5页
汉语中的指宾状语句可用认知语言学的参照点模式来解释:宾语属性和谓语属性在事件中的关联以及两者凸显程度的不同导致说话人以宾语属性为认知参照点引导听话人认识谓语属性。在事物属性与动作属性的不同联系中,指宾状语对谓语的参照能... 汉语中的指宾状语句可用认知语言学的参照点模式来解释:宾语属性和谓语属性在事件中的关联以及两者凸显程度的不同导致说话人以宾语属性为认知参照点引导听话人认识谓语属性。在事物属性与动作属性的不同联系中,指宾状语对谓语的参照能力不同:在因果关系中指宾状语参照能力最强,影响关系次之,呈现关系最弱。不同类型指宾状语参照点能力的不同与其数量分布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宾状语句 参照点模式 属性参照
原文传递
兰盖克认知语法理论视角下情态动词“应该”的研究
8
作者 杨洪武 杨洪艳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6-30,共5页
兰盖克创建的认知语法体系强调从认知概念基础的角度对语法现象背后的意义进行研究。其中,"动态进化模式""认知参照点模式"等理论可对情态动词"应该"的意义做统一阐释。"应该"既可以充当认识情... 兰盖克创建的认知语法体系强调从认知概念基础的角度对语法现象背后的意义进行研究。其中,"动态进化模式""认知参照点模式"等理论可对情态动词"应该"的意义做统一阐释。"应该"既可以充当认识情态,又可以充当根情态,该情态动词包含的描述场由其后的主动词具体化。"应该"与主动词、其他情态动词以及体的顺序和关系的理据性也可以用认知语法理论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该” 动态进化模式 认知参照点模式 详述场 主动词
下载PDF
参照点处理对概念内容的限制:“有”字句的证据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韧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共11页
"有"字句常用以表达领属和存在,然而还表现出多种其它用法。不同用法在语义和语法特点方面表现出关联性,又各有特点,这为追求统一机制的语言学理论带来了挑战。前人的理论分析重心在存在"有"字句及其相关的名词定... "有"字句常用以表达领属和存在,然而还表现出多种其它用法。不同用法在语义和语法特点方面表现出关联性,又各有特点,这为追求统一机制的语言学理论带来了挑战。前人的理论分析重心在存在"有"字句及其相关的名词定性限制问题,但远未能把握复杂语料表现出的内部关联性。本文从概念语义与认知处理的协调关系出发,提出不同用法的共性在于认知参照点处理模式,而这一模式在不同句式中可有独特表现,并对"有"字句的构成提供了限制。"有"字存在句的结构特点和定性限制问题实质上反映参照点能力与句子概念内容之间的协调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字句 领属 存在 参照处理模式
原文传递
“有+pro+V+的”构式语义
10
作者 王磊奇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16-119,125,共5页
汉语中存在两类"有+pro+V+的"句式,一类从属于表存在的"有"字句,另一类实为具有特殊语义的构式。构式"有+pro+V+的"中"有"以重音形式呈现,并具有表多的语义倾向,构式整体具有将来时的意义。该... 汉语中存在两类"有+pro+V+的"句式,一类从属于表存在的"有"字句,另一类实为具有特殊语义的构式。构式"有+pro+V+的"中"有"以重音形式呈现,并具有表多的语义倾向,构式整体具有将来时的意义。该构式意义是"在说话人的主观意识内,将来pro表征的人物会长时间参与V表征的过程"。构式内不同成分在"认知框架"内,通过汉语尾焦点规律和参照点处理模式相互作用产生了这一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字句 构式 参照处理模式
下载PDF
歇后语语节构成上的语用、认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蒲婧新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89-190,共2页
歇后语是一种民族性极强的、独特的语言结构形式,堪称民族瑰宝。关于其前、后两部分关系类型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经过仔细筛选和整理,本文指出,除了最具权威的"引"与"注"一说之外,尚有许多不乏洞察力的见解。比如... 歇后语是一种民族性极强的、独特的语言结构形式,堪称民族瑰宝。关于其前、后两部分关系类型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经过仔细筛选和整理,本文指出,除了最具权威的"引"与"注"一说之外,尚有许多不乏洞察力的见解。比如,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发现参照点结构的不同可以诱发歇后语语义指向上的域内/域际转移与腾挪,然后得以历练、沉淀。接着本文以此为契机,探讨了歇后语在实况语境中整体输出时用来调节言辞力度、烘托修辞效果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歇后语 符号学视角 参照点模式 规约含义 语用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