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观察参芎正瘫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1
作者 郭子华 李丹 +2 位作者 张丹 吴茜 姬新颖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8期63-69,共7页
目的: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探讨参芎正瘫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3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瘀血阻络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参芎... 目的: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探讨参芎正瘫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3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瘀血阻络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参芎正瘫丸治疗,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凝血功能、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2组最终纳入统计各41例。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抑制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活性氧(ROS)、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SOD、PT、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ROS及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与治疗组总发生率9.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正瘫丸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防止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恶化,临床疗效确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参芎正瘫丸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参芎正瘫丸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