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古汉语双及物句式的类型学特征与演变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宋文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4,共6页
上古汉语的"V+OT+于+OR"句式是与格句式;现代汉语双宾句式和与格句式共存的格局是上古汉语特征的继承。自先秦时期,汉语双及物句式由次要宾语型双宾句式和间接宾语型与格句式构成的混合型发展为由混合型双宾句式和间接宾语型... 上古汉语的"V+OT+于+OR"句式是与格句式;现代汉语双宾句式和与格句式共存的格局是上古汉语特征的继承。自先秦时期,汉语双及物句式由次要宾语型双宾句式和间接宾语型与格句式构成的混合型发展为由混合型双宾句式和间接宾语型与格句式构成的新的混合型;"V1V2+OROT"和"V1+OT+V2+OR"两句式并无发生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句式 语言类型学 演变机制
下载PDF
英语双及物句式的语义假设
2
作者 王新建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英语双及物句式"S-V-N1-N2"的本质特征是以简洁的形式表达复杂的"给予"意义,其基本语义是"给予"。在基本句式中,动词"给予"的是N2,句式"给予N1"的是"V+N2"。本文对英语双... 英语双及物句式"S-V-N1-N2"的本质特征是以简洁的形式表达复杂的"给予"意义,其基本语义是"给予"。在基本句式中,动词"给予"的是N2,句式"给予N1"的是"V+N2"。本文对英语双及物句式的意义假设是"S-V+N2→N1"。通过论证,该语义假设能够对复杂的双及物动词作出同一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句式 意义假设 给予
下载PDF
非常规双及物句式的认知生成视角分析——基于概念整合和语法转喻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跃伟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74,共10页
本文基于概念整合及语法转喻,从认知角度分析非常规双及物句式如何生成。研究发现,非常规双及物句式经由概念语法整合生成,而整合发生的前提或促发因素则是语法转喻机制,其"概念替代性"本质属性是该类句式句法非组合性和语义... 本文基于概念整合及语法转喻,从认知角度分析非常规双及物句式如何生成。研究发现,非常规双及物句式经由概念语法整合生成,而整合发生的前提或促发因素则是语法转喻机制,其"概念替代性"本质属性是该类句式句法非组合性和语义溢出的根源。这阐明了特殊边缘句式生成背后的内部认知动因,从本源上揭示了语言缺省现象的深层认知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句式 认知生成 概念整合 语法转喻
原文传递
非常规双及物句式生成的认知动因——基于“动词—句式双向互动”视角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跃伟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4,共4页
采纳构式语法的句式分析方法,围绕句式对动词的强制和动词准入句式的语义条件及限制,从语义认知生成角度分析非典型双及物动词与双及物句式组配的合理性。研究表明,非常规双及物句式作为论元结构构式,其生成具有认知动因,是非典型双及... 采纳构式语法的句式分析方法,围绕句式对动词的强制和动词准入句式的语义条件及限制,从语义认知生成角度分析非典型双及物动词与双及物句式组配的合理性。研究表明,非常规双及物句式作为论元结构构式,其生成具有认知动因,是非典型双及物动词与双及物句式互动融合的结果,即本身具有潜在双及物语义基因的动词,在双及物句式强制下,其潜存的"受事"概念语义成分被激活、其非常规双及物概念语义结构被凸显,而发生与句式义相匹配的顺应性调变,并最终促成二者在语义及句法上相互协同、相互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句式 生成 认知动因 句式强制
原文传递
句式语法对语言研究及外语教学的新启示 被引量:19
5
作者 郑靓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句式的语义构成是人类认知对现实的反映 ,近年兴起的句式语法要解决的正是语法研究的核心内容——句法和语义的一致关系。句式即形式与意义 /用法的配对 ,语言的创造性就来自于通过隐喻或转喻等把具体的词语嵌入语言句式中 ,形成句式的... 句式的语义构成是人类认知对现实的反映 ,近年兴起的句式语法要解决的正是语法研究的核心内容——句法和语义的一致关系。句式即形式与意义 /用法的配对 ,语言的创造性就来自于通过隐喻或转喻等把具体的词语嵌入语言句式中 ,形成句式的多义现象。本文从句式语法的角度对英汉双及物结构进行分析 ,对句式语法理论在跨语言研究 ,心理学的过程与习得以及外语教学 (包括对外汉语教学 )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式语法 及物句式 外语教学
下载PDF
浅议“не+及物动词”结构后直接补语接格的变化趋势
6
作者 薛继旺 《陇东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3-55,共3页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俄语句式"не+及物动词"之后直接补语是先在口语中用第四格代替第二格,逐渐发展为在许多书面语体中也大量出现了第四格代替第二格的现象,使用的范围也从具体名词扩大为抽象名词,体现了突破传统俄语...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俄语句式"не+及物动词"之后直接补语是先在口语中用第四格代替第二格,逐渐发展为在许多书面语体中也大量出现了第四格代替第二格的现象,使用的范围也从具体名词扩大为抽象名词,体现了突破传统俄语语法规范繁难而趋于简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式“He+及物动词” 第四格 第二格
下载PDF
说带虚指“他”的双及物式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晓凌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19,共8页
带虚指"他"的句子可表示为"V+他+P(数)",它是双及物句式的一种;"他"并非冗余,而有语义语用上的作用;该句式具有非现实性与完整性的语义特征;由于"V+他+P(数)"的语义限制,该句式在句法上也有相... 带虚指"他"的句子可表示为"V+他+P(数)",它是双及物句式的一种;"他"并非冗余,而有语义语用上的作用;该句式具有非现实性与完整性的语义特征;由于"V+他+P(数)"的语义限制,该句式在句法上也有相应的限制,如不能带完成体标记"了",常常与表示意愿的情态动词连用等;"V+他+P(数)"内部可根据数量短语的不同分成五个不同的小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句式 凸显 虚指 非现实性
原文传递
Vi+NP的非范畴化解释 被引量:59
8
作者 刘正光 刘润清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3-250,共8页
本文运用范畴化中的原型理论和类型学理论的相关成果 ,探讨不及物动词带名词短语 (Vi+NP)的现象及其成因。文章认为 ,非范畴化在及物句式与不及物句式之间创造的中间状态 ,使Vi+NP成为可能。从认知上看 ,及物句式的原型特征和认知显性... 本文运用范畴化中的原型理论和类型学理论的相关成果 ,探讨不及物动词带名词短语 (Vi+NP)的现象及其成因。文章认为 ,非范畴化在及物句式与不及物句式之间创造的中间状态 ,使Vi+NP成为可能。从认知上看 ,及物句式的原型特征和认知显性度所具有的认知经济性使及物句式侵蚀到不及物句式 ,或者说不及物句式向及物句式发展。用非范畴化来解释Vi+NP ,能更好地说明它为什么会受到更多的句法限制。句式的隐喻化程度与转喻认知模型可以帮助判断Vi+NP是否合乎语法。逆对关系可以解释状语提升为不及物动词的“宾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理论 类型学理论 非范畴化 Vi+NP句式 “逆对关系”理论 及物句式 及物句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