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篇的及物性模式与语篇的深层意义
1
作者 阚哲华 范武邱 《外语与翻译》 2003年第2期11-16,共6页
本文说明了两点:一是语篇中凸显的及物性模式与作格动词的选择是有用意的;二是对语篇进行及物性模式分析和作格分析对语篇教学是可行的。本文的理论框架是Halliday(1985/1994)。
关键词 语篇 及物性模式 作格 形式主义 功能主义
下载PDF
新及物性模式下中国学生语法隐喻的习得历程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会平 刘永兵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62,共10页
该文基于功能语法的新及物性模式,抽样分析了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中三个时期学生群体语法隐喻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高中时隐喻使用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使用高级隐喻的类型较少,频次较低,错误较多;心理过程内部隐喻没有使用,... 该文基于功能语法的新及物性模式,抽样分析了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中三个时期学生群体语法隐喻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高中时隐喻使用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使用高级隐喻的类型较少,频次较低,错误较多;心理过程内部隐喻没有使用,外在经验向内在经验映射的隐喻少有使用,表征方式内的隐喻使用更少,双重隐喻或多重隐喻也未使用,更未出现名词化隐喻。英语专业一二年级与高中时的隐喻使用相比没有显著提高;但三四年级较前两个时期已有显著提高。该研究揭示了学习者群体的认知发展历程,体现了其在英语学习中水平分阶段提高的过程,为做进一步相关研究确立了一个方向,也便于据此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并调整教学大纲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模式 语法隐喻 学习者群体 认知发展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存在句中的概念隐喻——基于SFG及物性新模式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柴同文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28-33,共6页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SFG)及物性新模式框架下,综合运用语法隐喻和认知隐喻理论,探讨了英语存在句的概念隐喻系统。作为一种表层结构式,存在句可以表征物质和心理两种经验,同时编码作为或关系两种识解方式。研究表明,存在句一致式there-b...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SFG)及物性新模式框架下,综合运用语法隐喻和认知隐喻理论,探讨了英语存在句的概念隐喻系统。作为一种表层结构式,存在句可以表征物质和心理两种经验,同时编码作为或关系两种识解方式。研究表明,存在句一致式there-be结构是用来表征"物质-关系"经验的,但可以被映射到"物质-作为"、"心理-作为"和"心理-关系"目标域上而产生概念隐喻。本文认为,存在句一致式there-be结构向其他结构式的映射是由存在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加之认知隐喻共同促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句 SFG及物性模式 概念隐喻
下载PDF
基于SFG及物性新模式的英汉隐喻存在句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柴同文 梅丽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9,共9页
由于经验类型和表征方式不同,存在句有一致式和隐喻式之别。一致式是识解物质—关系经验的,但可以映射到物质和(或)心理经验的作为和(或)关系目标域而生成概念隐喻。英汉隐喻存在句在隐喻类型和生成机制上表现出许多相同点,但在具体的... 由于经验类型和表征方式不同,存在句有一致式和隐喻式之别。一致式是识解物质—关系经验的,但可以映射到物质和(或)心理经验的作为和(或)关系目标域而生成概念隐喻。英汉隐喻存在句在隐喻类型和生成机制上表现出许多相同点,但在具体的语言体现形式上却存在某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存在句 SFG及物性模式 对比研究
下载PDF
SFG及物性新模式下英汉情感隐喻的解读
5
作者 岳好平 魏月华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 2010年第12期87-89,共3页
情感隐喻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英汉情感隐喻在表现形式和生成机制上具有共性。文章从SFG及物性新模式出发,采用新模式的四种过程对情感隐喻进行解读,剖析情感隐喻的形成过程,论证SFG及物性新模式对情感隐喻的解释力。
关键词 SFG及物性模式 英汉情感隐喻 物质—作为类经验 心理—作为类经验 物质—关系类经验 心理—关系类经验
下载PDF
及物性视域下国际动物保护组织新闻报道的生态话语分析
6
作者 赵天莲 陈莉霞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24期15-18,共4页
国际动物保护组织所发布的新闻报道在信息传播、呼吁公众、倡导动物福利以及吸引公益资金方面对实际的动物保护工作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形式作为生态意义的重要实现方式,对其进行探究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此类新闻的话语特点,同时也有利于新... 国际动物保护组织所发布的新闻报道在信息传播、呼吁公众、倡导动物福利以及吸引公益资金方面对实际的动物保护工作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形式作为生态意义的重要实现方式,对其进行探究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此类新闻的话语特点,同时也有利于新闻编写者掌握动物保护相关新闻的语言编写策略,从而更加有效地呼吁读者关注动物保护问题并采取行动,最终促进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文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自建语料库,将韩礼德的及物性系统和国际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作为研究框架,对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发布的新闻报道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研究聚焦及物性过程的分布特征及其在国际生态哲学视角下的生态意义。研究发现,报道中四种主要的及物性过程各具特征,物质过程体现求实性和时效性,关系过程有利于呼吁公众参与动物保护行动,言语过程体现了报道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心理过程则体现了报道的客观性。从生态话语类型看,此类新闻报道以生态有益性和破坏性话语为主,前者描述动物保护相关工作,后者描述人类对动物栖息地造成的破坏以及动物艰难的生存处境。就研究局限性而言,本研究在广度和数量上存在不足,未来研究可在增加语料数量的基础上,结合更多样的研究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的及物性过程在增强公众意识和促进行动方面有效程度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动物保护组织 新闻报道 及物性系统 国际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 生态话语分析
下载PDF
《小妖精集市》及其中译文的及物性对比分析
7
作者 赵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52-53,共2页
本文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对童话诗《小妖精集市》及其中译文的及物性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及物性模式对故事的角色塑造以及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揭示原文与译文在及物性模式上的异同,并讨论差异产生的原因与必要性。研究证明了功能语... 本文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对童话诗《小妖精集市》及其中译文的及物性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及物性模式对故事的角色塑造以及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揭示原文与译文在及物性模式上的异同,并讨论差异产生的原因与必要性。研究证明了功能语法在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以及翻译研究中的可操作性和启示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语法 及物性模式 翻译研究 《小妖精集市》
下载PDF
国际生态话语的及物性分析——以《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为例
8
作者 张炼 杨頔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5期114-117,共4页
本文以何伟和魏榕提出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国际生态哲学观为基础,基于何伟和魏榕提出的国际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对《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的讲话》进行生态分析。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为该演讲是一篇有益性的国际... 本文以何伟和魏榕提出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国际生态哲学观为基础,基于何伟和魏榕提出的国际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对《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的讲话》进行生态分析。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为该演讲是一篇有益性的国际生态话语,演讲体现出中国“和谐外交”的立场,以及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生态话语 “多元和谐 交互共生” 及物性分析模式
下载PDF
及物性理论视阈下《清明》及其英译文的对比研究
9
作者 胡月月 杨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26-137,共12页
基于概念功能中的及物性理论,对杜牧的《清明》及其二十二篇平行英译本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发现及物性理论运用于英译古诗词时方法具体、分类清晰,具有可行性,且在评析译文时能提供较为客观和系统的结论,因此,及物性理论可以作为评... 基于概念功能中的及物性理论,对杜牧的《清明》及其二十二篇平行英译本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发现及物性理论运用于英译古诗词时方法具体、分类清晰,具有可行性,且在评析译文时能提供较为客观和系统的结论,因此,及物性理论可以作为评析英译古诗词的一种客观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译文在努力实现及物性过程模式对等的基础上,需兼顾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尽量使译文神形兼备,意形兼得,从而展现原诗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理论 及物性过程模式 《清明》 古诗词 英译文
下载PDF
及物性视角下官媒生态话语分析——以《人民日报》“发现风景”为例
10
作者 于佳欣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第13期133-135,共3页
2020年6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发现风景”的文章。研究从及物性系统视角出发,用自然生态观对文章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探究及物性在突出生态思想中的作用,进一步为官方倡导生态理念和生态价值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关键词 生态话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 及物性分析模式
下载PDF
国际生态话语之及物性分析模式构建 被引量:131
11
作者 何伟 魏榕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7-607,共11页
本文首先从生态学视角出发,提出了国际生态话语概念,明确了国际生态系统的组成;然后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外交理念,重构了促进国际生态系统良好发展的生态哲学观;在此基础上,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建构了一个体现国际生态话语特... 本文首先从生态学视角出发,提出了国际生态话语概念,明确了国际生态系统的组成;然后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外交理念,重构了促进国际生态系统良好发展的生态哲学观;在此基础上,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建构了一个体现国际生态话语特点的及物性分析模式,涉及对参与者角色的生态化延伸和细化,对过程类型之生态有益性、中性和破坏性的界定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生态话语 国际生态系统 系统功能语言学 及物性分析模式
原文传递
隐喻存在句及其生成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柴同文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9-115,共7页
考察存在句的句法、语义特征,以及词汇—语法对语义的体现关系,提出了隐喻存在句这一概念,进而在系统功能语法及物性系统新模式框架下探讨了它的隐喻类型及其生成机制,并从构式的角度探讨了存在构式与其他构式之间的承继关系。研究发现... 考察存在句的句法、语义特征,以及词汇—语法对语义的体现关系,提出了隐喻存在句这一概念,进而在系统功能语法及物性系统新模式框架下探讨了它的隐喻类型及其生成机制,并从构式的角度探讨了存在构式与其他构式之间的承继关系。研究发现,表征"物质—关系"经验的存在句一致式there-be通常可以向物质经验的作为域、心理经验的作为域或心理域映射而形成概念隐喻,其意义系统也因此而得以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存在句 系统功能语法及物性系统新模式 生成机制
下载PDF
成长,从迷惘到坚定——对《老人》的功能文体学分析
13
作者 黄艳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9-14,69,共7页
《老人》是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米兰达"系列小说中的一部。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描述了女主人公米兰达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心理状态。本文选取在这三个部分中米兰达所参与的及物性过程作为分析材料... 《老人》是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米兰达"系列小说中的一部。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描述了女主人公米兰达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心理状态。本文选取在这三个部分中米兰达所参与的及物性过程作为分析材料,并通过对语料中"前景化"的及物性过程的分析,揭示了米兰达从无知,迷惘到坚定的成长过程及其自我意识的觉醒,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为"米兰达"这一文学角色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文体学 及物性模式 前景化 《老人》 米兰达
下载PDF
英语的there be构式及其隐喻系统——基于SFG及物性新模式的专题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柴同文 《当代外语研究》 2013年第11期15-20,77,共6页
本研究在系统功能语法及物性新模式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英语there be构式的语义和语法特征:存在过程是及物性范畴,there be构式是语法范畴,后者是前者的词汇-语法表现形式。进而通过大量语言实例,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和隐喻理论,对ther... 本研究在系统功能语法及物性新模式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英语there be构式的语义和语法特征:存在过程是及物性范畴,there be构式是语法范畴,后者是前者的词汇-语法表现形式。进而通过大量语言实例,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和隐喻理论,对there be构式中涉及的33种隐喻类别进行了系统描写和分析。研究表明,there be构式中的所有隐喻现象都是在系统成分的实例化过程中产生的,仍然属于语法隐喻的范畴,但具有认知属性,是始源过程类型向目标过程类型映射或/和整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法 及物性模式 there be构式 隐喻
原文传递
雄安新区白洋淀官网文本的生态话语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建丽 王丽娜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126-128,共3页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国之大事,千年之计。作为雄安新区重要景区之一的白洋淀,其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基于何伟所提出的“生态场所观”思想,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系统为理论依据,对白洋淀官网文本进行生态话语分...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国之大事,千年之计。作为雄安新区重要景区之一的白洋淀,其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基于何伟所提出的“生态场所观”思想,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系统为理论依据,对白洋淀官网文本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后发现,白洋淀官网文本主要通过关系过程和物质过程反映保护型生态价值取向,属于生态保护型语篇类型,应予以推广,以诱发保护生态行为的发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 及物性分析模式 生态价值取向
下载PDF
基于小句翻译移位对比的文学翻译描写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道振 Christian Matthiessen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1-150,共10页
描写译学研究肇始以来,国内对翻译及其现象的社会文化研究似乎成为主流范式,而从语言学层面出发的描写译学研究却不多见。本文在模式化小句及物性分析的基础上,对翻译移位进行描写和解读。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讨论,探索翻译描写背后的解读... 描写译学研究肇始以来,国内对翻译及其现象的社会文化研究似乎成为主流范式,而从语言学层面出发的描写译学研究却不多见。本文在模式化小句及物性分析的基础上,对翻译移位进行描写和解读。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讨论,探索翻译描写背后的解读理据和效果。研究发现,在解读和解释层面,翻译移位不仅改变了读者对原文效果的解读倾向,还导致了文类的变形。本研究通过奇幻型儿童小说翻译的描写研究,证实话语表层词汇语法的移位可以导致符号学效果的变异,从而进一步说明文学作品语言及其效果的传译是个系统复杂的科学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模式 语言功能 文学翻译 描写 移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