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一例罕见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imultane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S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收治的一例SBPBC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常规HE染色、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病...目的探讨一例罕见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imultane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S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收治的一例SBPBC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常规HE染色、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48岁,发现双乳肿块5天入院。双侧肿块大小约为1.0×1.0cm,界限欠清楚,切面灰白。镜下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肿瘤细胞突破反应性间质区域,浸润至乳腺间质,大部分肿瘤细胞呈索状,簇状,部分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排列,大小不等,与周围间质裂隙状分隔,裂隙透亮,微乳头状缺乏纤维血管轴心,细胞质较丰富,细胞核级别中-高级别,另外可见导管原位癌成分,穿插于微乳头结构中。双侧乳腺组织免疫组化结果相同,均显示ER(+,约90%),PR(+,约70%),HER-2(1+),Ki67(+,约20%),P120(膜+)(图4),CK5/6(-),E-Cadherin(+),D2-40(淋巴管+)。结论双侧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较为罕见,预后较差,血道、淋巴结转移率高,其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0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中73例双侧浸润性乳腺癌(bilateral invasive breast cancer,BIBC)...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0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中73例双侧浸润性乳腺癌(bilateral invasive breast cancer,BI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90例BPBC中73例为BIBC,4例为双侧乳腺原位癌,13例为单侧浸润性癌、单侧原位癌,11例患者死亡,均为BIBC组患者。双侧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倾向一致性。BIBC中第一原发癌的临床分期、肿瘤T分期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高于第二原发癌(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双侧乳腺癌ER阳性是预后相关保护因素,双侧乳腺癌高临床分期是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BPBC中BIBC数量最多,预后最差。双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激素受体表达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ER一致阳性者预后最佳,ER一致阴性者及双侧乳腺癌高临床分期的患者预后最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一例罕见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imultane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S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收治的一例SBPBC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常规HE染色、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48岁,发现双乳肿块5天入院。双侧肿块大小约为1.0×1.0cm,界限欠清楚,切面灰白。镜下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肿瘤细胞突破反应性间质区域,浸润至乳腺间质,大部分肿瘤细胞呈索状,簇状,部分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排列,大小不等,与周围间质裂隙状分隔,裂隙透亮,微乳头状缺乏纤维血管轴心,细胞质较丰富,细胞核级别中-高级别,另外可见导管原位癌成分,穿插于微乳头结构中。双侧乳腺组织免疫组化结果相同,均显示ER(+,约90%),PR(+,约70%),HER-2(1+),Ki67(+,约20%),P120(膜+)(图4),CK5/6(-),E-Cadherin(+),D2-40(淋巴管+)。结论双侧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较为罕见,预后较差,血道、淋巴结转移率高,其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文摘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0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中73例双侧浸润性乳腺癌(bilateral invasive breast cancer,BI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90例BPBC中73例为BIBC,4例为双侧乳腺原位癌,13例为单侧浸润性癌、单侧原位癌,11例患者死亡,均为BIBC组患者。双侧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倾向一致性。BIBC中第一原发癌的临床分期、肿瘤T分期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高于第二原发癌(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双侧乳腺癌ER阳性是预后相关保护因素,双侧乳腺癌高临床分期是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BPBC中BIBC数量最多,预后最差。双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激素受体表达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ER一致阳性者预后最佳,ER一致阴性者及双侧乳腺癌高临床分期的患者预后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