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对CaCO_3结晶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群 陈传宝 +2 位作者 付娟 方亮 任丽英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0-1014,共5页
以合成的带有磺酸基为端基的线型-超支化二嵌段共聚物PEG-b-PEI-SO3H为模板,探讨了其对CaCO3结晶的影响,并用FTIR、XRD、SEM、TEM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带有—SO3H端基的线型-超支化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PEG-b-PEI-SO3H对CaCO3晶... 以合成的带有磺酸基为端基的线型-超支化二嵌段共聚物PEG-b-PEI-SO3H为模板,探讨了其对CaCO3结晶的影响,并用FTIR、XRD、SEM、TEM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带有—SO3H端基的线型-超支化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PEG-b-PEI-SO3H对CaCO3晶体形貌和晶型表现出较强的调控能力.培养1天时得到空心环状方解石型CaCO3晶体,但当培养时间为3天和5天时,得到的CaCO3晶体形貌既有河蚌状也有类球状,同时其晶型既有方解石也有球霰石,而当培养时间达到7天后,得到的就只有球状球霰石CaCO3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 形貌 CACO3
下载PDF
两亲性和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的溶液性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国建 夏平 刘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研究了分子链中含有聚甲基丙烯酸(PMAA)链段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S b PMAA和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PVP b PMAA,PVA b PMAA的溶液性质.结果显示,这些共聚物溶液都表现出明显的聚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并且随着分子链中PMAA链段长度的增加,共聚物... 研究了分子链中含有聚甲基丙烯酸(PMAA)链段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S b PMAA和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PVP b PMAA,PVA b PMAA的溶液性质.结果显示,这些共聚物溶液都表现出明显的聚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并且随着分子链中PMAA链段长度的增加,共聚物溶液的聚电解质溶液特征也随之增强,表明这些共聚物都是高分子电解质,其溶液粘度取决于其中MAA单元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 双亲水性 嵌段共聚物 溶液性质 聚甲基丙烯酸
下载PDF
超支化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对CaCO_3结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孟庆伟 王希 +1 位作者 谌东中 余学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7-450,共4页
采用合成的聚乙二醇-超支化聚酯(PEG-hb-DMPA)的线性-超支化杂化二嵌段共聚物,探讨了羧端基树状功能化的杂化嵌段共聚物对CaCO3结晶的影响,并用FTIR、XRD、SEM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羧端基的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对CaCO3结晶形貌... 采用合成的聚乙二醇-超支化聚酯(PEG-hb-DMPA)的线性-超支化杂化二嵌段共聚物,探讨了羧端基树状功能化的杂化嵌段共聚物对CaCO3结晶的影响,并用FTIR、XRD、SEM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羧端基的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对CaCO3结晶形貌乃至晶型均具有显著调控作用,比较高的浓度(1.67g·L-1,>10min)或较低浓度作用较长时间(0.33g·L-1,24h)均得到了呈较均匀球粒形态的球霰石CaCO3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3 超支化高分子 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 结晶调节剂
下载PDF
蝌蚪形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水溶液性质
4
作者 张龙 张国颖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2-459,共8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与分子内叠氮-炔基点击化学反应,合成具有环形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头部”和线形聚乙二醇(PEG)“尾巴”的温敏性蝌蚪形双亲水性两嵌段共聚物(PEG-b-cPNIPAM),并对其结构和水溶液性质进行了表征。...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与分子内叠氮-炔基点击化学反应,合成具有环形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头部”和线形聚乙二醇(PEG)“尾巴”的温敏性蝌蚪形双亲水性两嵌段共聚物(PEG-b-cPNIPAM),并对其结构和水溶液性质进行了表征。GPC表征结果表明,蝌蚪形两嵌段共聚物比相同嵌段长度的线形两嵌段共聚物具有相对较小的分子量。当水溶液温度高于其相转变温度时,因PNIPAM嵌段的塌缩,线形和蝌蚪形两嵌段共聚物均可在水溶液中发生聚集。LLS测试结果表明,由于不存在链间缠结和贯穿,由蝌蚪形共聚物形成的聚集体具有相对更为疏松的结构和更小的流体力学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分子内叠氮-炔基点击化学反应 蝌蚪形双亲水性两嵌段共聚物 相转变 流体力学半径
下载PDF
双亲水性超支化接枝共聚物的pH响应性药物释放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晓毅 周永丰 颜德岳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37-1245,共9页
首先利用阳离子开环聚合合成了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HPG),然后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了低接枝率的大分子引发剂HPG-Br,并进一步引发甲基丙烯酸-2-(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低接枝率的双亲水性超支化接枝共聚... 首先利用阳离子开环聚合合成了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HPG),然后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了低接枝率的大分子引发剂HPG-Br,并进一步引发甲基丙烯酸-2-(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低接枝率的双亲水性超支化接枝共聚物HPG-g-PDMAEMA,用1HNMR和GPC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芘荧光探针法,HNMR和DLS研究了HPG-g-PDMAEMA在不同pH水溶液中的组装行为.以1香豆素102为模型药物研究了HPG-g-PDMAEMA聚合物在不同pH条件下的药物释放行为,发现在pH连续振荡刺激下HPG-g-PDMAEMA聚合物胶束对药物分子能实现部分"可逆"的释放和再包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双亲水性聚合物 聚缩水甘油醚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药物释放
原文传递
不同嵌段比的PEG-b-PDMAEMA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自聚集行为 被引量:4
6
作者 姚加 汪青 +1 位作者 童达君 李浩然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12-1616,共5页
采用氢核磁共振(1H-NMR)、动态光散射(DLS)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聚乙二醇-嵌段-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EG-b-PDMAEMA)三种具有不同PEG/PDMAEMA嵌段比的PEG-b-PDMAEMA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自聚集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两嵌... 采用氢核磁共振(1H-NMR)、动态光散射(DLS)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聚乙二醇-嵌段-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EG-b-PDMAEMA)三种具有不同PEG/PDMAEMA嵌段比的PEG-b-PDMAEMA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自聚集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两嵌段比例是影响聚合物胶束化过程的关键因素:只有当其中聚乙二醇含量较低(质量分数低于33%)时,聚合物才具有其pH/温度敏感胶束化特性.此外,共聚物溶液随温度胶束化过程与共聚物嵌段比大小密切相关.PEG-b-PDMAEMA这种不同于传统双亲性嵌段共聚物(DHBCs)在选择性溶剂中独特的胶束化行为,是由聚合物溶液体系中各种基团之间的氢键作用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聚集 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 聚甲基丙烯酸N N-二甲氨基乙酯 嵌段比
下载PDF
6-O-甲基丙烯酰基-D-吡喃半乳糖的水相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被引量:2
7
作者 孟建强 张宇峰 +2 位作者 杜启云 董永全 李子臣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29,共6页
合成了一种含半乳糖基团的水溶性单体6-O-甲基丙烯酰基-D-吡喃半乳糖(GMA),详细考察了其在水相中的原子转移自由聚合(ATRP),并合成了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均聚物和共聚物。用1H-NMR和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当引发剂为2-溴丙酸甲... 合成了一种含半乳糖基团的水溶性单体6-O-甲基丙烯酰基-D-吡喃半乳糖(GMA),详细考察了其在水相中的原子转移自由聚合(ATRP),并合成了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均聚物和共聚物。用1H-NMR和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当引发剂为2-溴丙酸甲酯(2-MBP),铜盐配合物为CuBr/2,2′-联吡啶时,聚合可控性较差,单体转化率较低;在聚合体系中加入适量溴化铜并同时采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可提高GMA的ATRP可控性;加入四甲基溴化铵,并改用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为配体,可有效抑制二价铜的水解,提高单体的转化率;用大分子引发剂和顺序加单体法可直接合成GMA的双亲水性两嵌段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相ATRP 糖单体 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
下载PDF
“配位诱导”铕(III)/聚乙二醇-聚丙烯酸嵌段聚合物胶束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金岚 汪长春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7-362,共6页
研究了稀土金属铕(Ⅲ)-联吡啶(bpy)有机配合物与双亲水性两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聚丙烯酸(PEO113-b-PAA82)在不同溶剂中[V(水)∶V(乙醇)=7.5∶1,5∶1]通过“配位诱导”作用在水中形成配合物胶束的过程.荧光光谱结果表明Eu(Ⅲ)分别与bpy和... 研究了稀土金属铕(Ⅲ)-联吡啶(bpy)有机配合物与双亲水性两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聚丙烯酸(PEO113-b-PAA82)在不同溶剂中[V(水)∶V(乙醇)=7.5∶1,5∶1]通过“配位诱导”作用在水中形成配合物胶束的过程.荧光光谱结果表明Eu(Ⅲ)分别与bpy和PAA发生配位,Eu(Ⅲ)与PAA中羧基的配位使聚合物发生交联在水性溶剂中形成了配合物胶束.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方法对配合物胶束的形态及尺寸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金属 双亲水性嵌段其聚物 配位诱导 配合物胶束
下载PDF
功能化嵌段共聚物负载铜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性能
9
作者 柴云 游倩倩 +1 位作者 张怀敏 张普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0-736,共7页
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3种不同嵌段比的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b-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单甲醚-b-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PDMAEMA-b-POEOMA-b-PDMAEMA),将该共聚物与CuSO4或CuCl2配合,采用... 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3种不同嵌段比的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b-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单甲醚-b-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PDMAEMA-b-POEOMA-b-PDMAEMA),将该共聚物与CuSO4或CuCl2配合,采用FTIR,1H NMR,TG,XRD方法对所得配合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阴离子种类(SO24-或Cl-)对配合物的结构及配位都有一定影响,而共聚物的嵌段比影响配合物的铜含量。采用Cu(Ⅱ)/Polymer-3/SO4配合物(Polymer-3:PDMAEMA39-b-POEOMA11-b-PDMAEMA39)催化苯乙烯氧化反应,在80℃、H2O2为氧化剂、m(苯乙烯)∶m(配合物)=200∶1、6 h的条件下,苯乙烯转化率87.8%,苯甲醛选择性82.1%。该催化剂循环使用3次,催化性能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 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铜配合物 苯乙烯 催化氧化
下载PDF
Bilayer self-assembly on a hydrophilic, deterministically nanopatterned surface
10
作者 Gregory S. Smith Seung-Yong Jung +4 位作者 James F. Browning Jong K. Keum Nickolay V. Lavrik Mussie G. Alemseghed C. Patrick Collier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784-794,共11页
We present measurements of the in situ, microscopic architecture of a self- assembled bilayer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a regularly nanopatterned surface and an aqueous sub-phase using neutron reflectometry. The substr... We present measurements of the in situ, microscopic architecture of a self- assembled bilayer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a regularly nanopatterned surface and an aqueous sub-phase using neutron reflectometry. The substrate is patterned with a rectangular array of nanoscale holes. Because of the high quality of the pattern, using neutron reflectometry, we are able to map the surface-normal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the patterned silicon, the penetration of water into the patter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a deposited film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etched holes. In this stud; 1,2-dilaur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 (DLPC) single bilayers were deposited on the hydrophilic patterned surface. For bilayers deposited either by vesicle fusion (VF) or by the Langmuir-Schaefer (L-S) technique, the most consistent model found to fit the data shows that the lipids form bilayer coatings on top of the substrate as well as the bottoms of the holes in an essentially conformal fashion. However, while there is a single bilayer on the unetched silicon surface, the lipids coating the bottoms of the holes form a complex bimodal structure consistent with a rough surface produced by the etching process. 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 into film transfer both outside and inside regular nanopatterned fe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 film NANOPATTERN neutron reflectivity LIPID SELF-ASSEMBL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