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博科夫小说中的“双人物”
1
作者 梁惠梅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14-117,共4页
"双人物"指文学作品中所具有较高关联性的一对人物形象。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双人物"手法是纳博科夫小说中常见的创作技巧。随着创作时间的推移和技巧的成熟,纳博科夫所塑造双人物形象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早期双人物... "双人物"指文学作品中所具有较高关联性的一对人物形象。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双人物"手法是纳博科夫小说中常见的创作技巧。随着创作时间的推移和技巧的成熟,纳博科夫所塑造双人物形象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早期双人物形象同质性强,晚期双人物形象在内容和表现技巧上都体现出更多的复杂性。作为一种"制谜"的策略,"双人物"不仅是纳博科夫独特的文学观和艺术现实观的表达,更是他对"追寻自我"的人生命题之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人物 制谜 追寻自我
下载PDF
灵魂的影子——论《简·萨默斯的日记》中双人物的特征和功能 被引量:6
2
作者 郭曼 王丽丽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4期98-101,共4页
双人物作为常见的文学现象,通过一对息息相关的人物帮助作者表现仅通过其中一人难以表现的文学内容。在多丽丝·莱辛的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中,双人物是理解人物关系及主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国内外文学评论界对此尚未有... 双人物作为常见的文学现象,通过一对息息相关的人物帮助作者表现仅通过其中一人难以表现的文学内容。在多丽丝·莱辛的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中,双人物是理解人物关系及主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国内外文学评论界对此尚未有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双人物的起源、死亡与新生、现实与梦境和心灵告白分析了双人物的关联性特征及在小说中发挥的独特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人物 《简·萨默斯的日记》 功能 多丽丝·莱辛 小说 文学评论 关联性特征 英国
下载PDF
新疆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人物纹双耳彩陶罐的艺术内涵
3
作者 罗佳 《艺术探索》 2012年第2期15-18,4,共4页
哈密天山北路墓地是新疆东部地区一处极为重要的早期青铜时代墓葬群。人物纹双耳彩陶罐是该墓地出土的唯一一件绘有人物形象的彩陶,具有极为丰富的艺术及文化内涵。人物纹双耳彩陶罐的器形和纹饰布局与河西走廊一带彩陶文化有必然联系,... 哈密天山北路墓地是新疆东部地区一处极为重要的早期青铜时代墓葬群。人物纹双耳彩陶罐是该墓地出土的唯一一件绘有人物形象的彩陶,具有极为丰富的艺术及文化内涵。人物纹双耳彩陶罐的器形和纹饰布局与河西走廊一带彩陶文化有必然联系,而纹饰所构成的生殖崇拜图像特征似乎与西方文化更为接近;将人物纹饰绘制于陶罐器耳与器腹贯连处的这种方式尚未见于其他史前文化中,应属该地区先民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天山北路墓地 人物耳彩陶罐 艺术特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双角色人物模式的原型与移位 被引量:4
4
作者 洪增流 姚学丽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31,共8页
在20世纪美国小说中,存在着一种人物发展模式,笔者将其命名为"双角色人物模式"。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对这一人物模式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一人物发展模式与整个20世纪美国文学的走向联系起来,提出双角色人物模式是对20... 在20世纪美国小说中,存在着一种人物发展模式,笔者将其命名为"双角色人物模式"。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对这一人物模式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一人物发展模式与整个20世纪美国文学的走向联系起来,提出双角色人物模式是对20世纪人类在信仰丧失之后怎样走向精神重生之路的严肃思考和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人物模式” 美国 20世纪 “原型”理论 文学批评 “移位”理论
原文传递
论《洪堡的礼物》中的双角色人物模式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香玲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98,共5页
双角色人物模式是存在于小说《洪堡的礼物》中的一种特殊人物关系。本文以双角色人物模式在该小说中的展现为基础,通过对该人物模式与具有犹太文化特征的"父与子"母题的对比分析,提出双角色人物模式本质上是一个强调在认同感... 双角色人物模式是存在于小说《洪堡的礼物》中的一种特殊人物关系。本文以双角色人物模式在该小说中的展现为基础,通过对该人物模式与具有犹太文化特征的"父与子"母题的对比分析,提出双角色人物模式本质上是一个强调在认同感维系下的双角色父子之间精神传承的人物发展模式。这种隐喻父子主题的人物模式实质上是对在20世纪后现代社会中功利主义及自我主义的冲击下个人怎样才能找到生存意义的探索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人物模式 “父与子”母题 认同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