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度认知障碍老人与认知正常老人在不同单双任务下姿势控制能力的差异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雨馨 于聪 +2 位作者 张翠 丁建军 陈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3-1649,共7页
背景:老年人由于轻度认知障碍而引起姿势控制能力下降,导致跌倒风险增高。双任务是在接近真实生活场景下评估认知与姿势控制能力关系的主要研究范式,站立时足底压力中心位移样本熵可代表姿势控制的复杂程度。目的:基于压力中心位移样本... 背景:老年人由于轻度认知障碍而引起姿势控制能力下降,导致跌倒风险增高。双任务是在接近真实生活场景下评估认知与姿势控制能力关系的主要研究范式,站立时足底压力中心位移样本熵可代表姿势控制的复杂程度。目的:基于压力中心位移样本熵分析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与认知正常老年人在姿势控制-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中姿势稳定性特征及控制策略的差异,探究认知功能损伤对站立姿势控制能力影响。方法:筛选出符合条件的16名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和17名认知正常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老年人分别完成5种测试任务,包括空间工作记忆、双脚平衡站立、Romberg站立、双脚平衡站立-空间工作记忆双任务、Romberg站立-空间工作记忆双任务,每个任务有效完成3次。使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采集足底压力中心数据,测试指标包括认知行为学指标(认知得分与反应时长)、动力学指标(压力中心位移及样本熵)。结果与结论:①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在执行空间工作记忆任务时认知得分最大、反应时间最短,双脚平衡站立-空间工作记忆双任务居中,Romberg站立-空间工作记忆双任务认知得分最小、反应时长最长,任务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与双脚平衡站立、Romberg站立任务相比,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在执行双任务时压力中心前后、内外方向位移显著更大,压力中心前后、内外方向位移样本熵值显著更小(P<0.05);③在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下,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与认知正常老年人的认知得分、反应时长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两种双任务下,与认知正常老年人相比,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认知得分更小、反应时长更长(P<0.05),同时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压力中心前后、内外方向位移更大,压力中心前后、内外方向位移样本熵值更小(P<0.05);④结果表明:与认知正常老年人相比,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在执行双任务时姿势控制复杂度降低,系统适应性较差,自动调控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空间工作记忆干扰,跌倒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老年人 空间工作记忆 姿势控制 双任务 样本熵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短期辅助双任务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运用效果
2
作者 孙丽 周小云 +1 位作者 刘苏 高洁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6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康复效果及步行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3月—2024年6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双任务训练)和观察组(双...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康复效果及步行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3月—2024年6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双任务训练)和观察组(双任务训练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每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结果: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决策树模型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FMA、FAC及BB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双任务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能够提升其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双任务训练 脑卒中 下肢运动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四海理论指导的针刺联合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感知控制及注意力的影响
3
作者 谢青 杨胜玲 +3 位作者 磨雪玲 何琳 龙佳佳 黄金艳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四海理论指导的针刺联合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感知控制及注意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四海理论指导... 目的:探讨四海理论指导的针刺联合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感知控制及注意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四海理论指导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感知控制及注意力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感知控制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数字符号测试(SDMT)量表评分、数字惊觉测试(DVT)量表评分、数字广度(DS)量表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海理论指导的针刺联合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感知控制及注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认知功能障碍 四海理论 针刺 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
下载PDF
电商客服对话提示信息的双任务操作注意分配研究
4
作者 孙林辉 罗诗凡 +1 位作者 袁晓芳 朱梦婷 《人类工效学》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 为研究双任务操作下,不同类型对话提示信息对电商客服注意分配的影响.方法 选取视觉呈现位置和三种常见提示音为自变量,设计了三种实验情景:只呈现两种位置差异的视觉信息、只呈现三种不同的听觉信息、同时呈现视听觉组合信息,对... 目的 为研究双任务操作下,不同类型对话提示信息对电商客服注意分配的影响.方法 选取视觉呈现位置和三种常见提示音为自变量,设计了三种实验情景:只呈现两种位置差异的视觉信息、只呈现三种不同的听觉信息、同时呈现视听觉组合信息,对被试人员操作过程中的反应时及正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 电商客服人员在同时接收视听觉对话提示信息时,存在注意分配,视觉上更偏向左侧,听觉上更偏向于机械提示音,当位于左侧的视觉对话提示信息与钢琴音同时出现时,电商客服的操作表现优于其他组合的视听觉对话提示信息.结论 研究对话提示信息双任务操作的注意分配,为电商企业提升客服注意力培训、设计对话提示信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互联网 电商客服 提示信息 注意分配 双任务 管理工效
下载PDF
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和步态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5
作者 李冬 张皓 +2 位作者 刘楠 王昕悦 徐淼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2-1091,共10页
目的 探讨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后6个月内患者平衡功能和步态的影响。方法 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北京市普仁医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单任务... 目的 探讨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后6个月内患者平衡功能和步态的影响。方法 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北京市普仁医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单任务步行训练,试验组进行认知-步行双任务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定,采用平衡测试仪测量单任务和双任务状态下静态平衡姿势轨迹和稳定极限;采用步态分析仪进行步态分析。结果 训练后,两组FMA-LE评分均显著增加(|t|> 10.239,P <0.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单任务状态下,训练后两组平衡测试各参数均明显提高(|t|> 2.934,P <0.01),试验组闭眼运动轨迹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t=3.330,P=0.001);两组步态分析各参数均改善(|t|> 6.823,P <0.05),试验组步速优于对照组(t=2.355,P=0.022)。双任务状态下,训练后除对照组睁眼状态下运动轨迹长度无明显变化(P> 0.05),两组其他平衡测试参数均改善(|t|> 2.472,P <0.05),两组间所有参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步态分析各参数均改善(|t|> 2.238,P <0.05),试验组步幅、步速优于对照组(t> 2.443,P <0.05)。结论 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在改善步态部分参数方面优于单任务步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 运动 双任务训练 平衡 步态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基于MLP神经网络算法分析双任务下老年肌少症人群步态姿势特征
6
作者 王岑依 梁计陵 +1 位作者 王国栋 陆阿明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7,共8页
目的:运用3层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神经网络算法,评估双任务范式下老年肌少症步态姿势。方法:选取老年肌少症与健康老年人群受试者各30名。两组受试者被要求分别在单任务、认知-动作双任务、动作-动作双任务3种模式下... 目的:运用3层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神经网络算法,评估双任务范式下老年肌少症步态姿势。方法:选取老年肌少症与健康老年人群受试者各30名。两组受试者被要求分别在单任务、认知-动作双任务、动作-动作双任务3种模式下进行步行动作测试,Vicon红外运动捕捉系统进行数据采集,采用双因素方差法筛选老年肌少症人群步态姿势特征指标,并运用ML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权值分析以度量各特征指标。结果:1)相比健康老年组,老年肌少症组在同任务步行下步速、步长、步宽、步态周期、步态变异性指数等25个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相比单任务步行,老年肌少症组在双任务下步频、步态周期、支撑期、支撑期百分比变异指数等18个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共计14个步态姿势指标存在组间与任务间显著性差异(P<0.05),并纳入老年肌少症步态姿势特征权值分析,显示数据集特征权值的排序前五位分别为步长、步频、右双支撑百分比、步长变异性和左双支撑百分比。结论:老年肌少症人群相比健康老年人在双任务步行中表现出更高的步态变异性,姿势控制能力下降。老年人群健康管理人员可通过关注老年肌少症人群双任务下的步态姿势控制特征表现,优化肌少症人群姿势控制调整策略,降低老年人群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肌少症 神经网络 双任务 步态
下载PDF
多靶区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健康成年人工作记忆-姿势控制双任务表现的影响
7
作者 周治宁 周容 +3 位作者 肖燕文 王博文 吕娇娇 刘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探究多靶区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单靶区tDCS对健康成年人工作记忆-姿势控制双任务表现的影响,并比较两种刺激方案的调控效果。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招募上海体育大学19例健康成年人,随机接受多靶区tDCS、单靶区tDCS和假刺激... 目的探究多靶区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单靶区tDCS对健康成年人工作记忆-姿势控制双任务表现的影响,并比较两种刺激方案的调控效果。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招募上海体育大学19例健康成年人,随机接受多靶区tDCS、单靶区tDCS和假刺激,任意两种刺激之间至少间隔1周。其中,多靶区tDCS的目标靶区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LDLPFC)和双侧初级运动皮质(M1);单靶区tDCS仅刺激L-DLPFC。在每种刺激前后,所有受试者进行单任务和双任务条件下的步行和站立平衡测试,双任务中的第二任务为N-back任务。刺激前后观察双任务姿势控制表现、双任务消耗(DTC)和工作记忆表现。结果刺激后,3种刺激间双任务步行的步幅变异性(F=3.792,P=0.029)、步幅变异性_DTC(F=3.412,P=0.040)以及双任务站立平衡的压心摆动速度(Vcop)(F=3.815,P=0.029)有显著性差异。与假刺激相比,多靶区tDCS后,步幅变异性(P=0.047)和Vcop(P=0.015)降低,步幅变异性_DTC有降低趋势(P=0.073);单靶区tDCS后,步幅变异性(P=0.011)、步幅变异性_DTC(P=0.014)和Vcop(P=0.025)均降低。与单靶区tDCS相比,多靶区tDCS后,压心摆动面积的双任务消耗降低(P=0.035)。3种刺激后受试者工作记忆表现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靶区tDCS和单靶区tDCS均可调控健康成年人的工作记忆-姿势控制双任务表现;且与单靶区tDCS相比,多靶区tDCS在调控站立平衡双任务姿势控制效果上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任务 姿势控制 工作记忆 背外侧前额叶 初级运动皮质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成年人单-双任务范式平衡测试前额皮层脑功能活动测量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惠 卢茜 +1 位作者 陈陆蕊 张学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3-1448,共6页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 NIRS)观察健康成年人在进行感觉统合测试(sensory organization test,SOT)伴或不伴听觉认知任务时的平衡表现及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 NIRS)观察健康成年人在进行感觉统合测试(sensory organization test,SOT)伴或不伴听觉认知任务时的平衡表现及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激活差异。方法:招募健康受试者11例,分别进行单双任务测试。单任务测试时仅进行SOT,双任务测试为SOT+听觉Stroop测试;测试同时,运用f NIRS测量大脑的血氧浓度,分析单、双任务下前额皮层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HbO_(2))浓度变化的差异,以对比激活情况。同时观察的平衡测试指标为SOT得分。结果:受试者在单、双任务平衡测试中SOT得分无显著差异(P=0.152)。对比休息状态,受试者执行6种SOT双任务及单任务SOT6时,DLPFC区域平均HbO_(2)浓度变化量有显著升高;当对比双任务与单任务的差异时,SOT1、SOT2、SOT3和SOT5的双任务DLPFC区的HbO_(2)浓度变化对比单任务时具有显著性增高(P<0.05),SOT4和SOT6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健康成年人在进行SOT时同时进行听觉认知测试,其平衡表现虽与单独进行SOT无差异,但通过f NIRS技术可以观察到DLPFC区域脑激活差异。单、双任务对比下,DLPFC区域脑激活的显著差异说明在双任务环境下维持姿势的稳定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同时也说明DLPFC在姿势—认知双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平衡 听觉双任务范式 前额皮层 血氧变化
下载PDF
双任务训练模式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9
作者 刘芳芳 马宁 +1 位作者 张广飞 李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4期167-170,共4页
目的分析双任务训练模式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分析双任务训练模式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双任务训练模式结合Bobath技术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躯干控制测试(TC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偏瘫侧下肢H波最大波幅(Hmax)和M波最大波幅(Mmax)、Hmax/Mmax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WHO生活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任务训练模式结合Bobath技术可加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降低其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任务训练模式 BOBATH技术 脑卒中后偏瘫 上肢功能 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不同感觉策略下认知-平衡双任务的年龄相关性差异分析
10
作者 吉莹 郭川 +5 位作者 朱仕哲 庄任 钱雪 王庆雷 耿阿燕 阚超杰 《中国康复》 2024年第10期579-583,共5页
目的:探索老年人与年轻人在不同感觉策略下执行认知-平衡双任务的平衡表现以及皮质激活特征分析。方法:招募健康年轻人19例和健康老年人20例分别纳入年轻人组和老年人组。自然站立于动静态平衡仪,佩戴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采集帽,完... 目的:探索老年人与年轻人在不同感觉策略下执行认知-平衡双任务的平衡表现以及皮质激活特征分析。方法:招募健康年轻人19例和健康老年人20例分别纳入年轻人组和老年人组。自然站立于动静态平衡仪,佩戴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采集帽,完成任务1“稳定平面闭眼站立同时进行减7倒数”、任务2“不稳定平面睁眼站立同时进行减7倒数”、任务3“不稳定平面闭眼站立同时进行减7倒数”3项任务。将双侧感觉运动区(SMC)、运动前区(PMC)和前额叶区(PFC)设置为感兴趣区(ROI),采用总稳定性指数(OSI)和皮质激活β值分别测量平衡能力和大脑皮质激活程度。结果:任务1中,老年人组的OSI大于年轻人组(P<0.05),年轻人组和老年人组的β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任务2中,年轻人组和老年人组的O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人组的右侧SMC、右侧PMC和左侧PFC的β值高于年轻人组(P<0.05);任务3中,年轻人组和老年人组的O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人组的右侧SMC、右侧PMC的β值高于年轻人组(P<0.01)。结论:双任务下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更依赖视觉保持平衡。随着感觉策略复杂性的增加,老年人为了保持平衡,大脑皮质激活会代偿性增加,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感觉策略变化的处理能力。但由于脑老化、皮层功能下降,使得老年人皮层资源使用更容易到达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感觉策略 双任务 皮质激活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下载PDF
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向丽莎 张一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4年第3期8-17,共10页
脑卒中后幸存者通常面临肢体运动障碍、平衡障碍和认知障碍,传统的康复训练不能支持其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生活。认知和运动训练的有效结合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优势已在大量研究中证实,但其对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不全是积极作用,总... 脑卒中后幸存者通常面临肢体运动障碍、平衡障碍和认知障碍,传统的康复训练不能支持其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生活。认知和运动训练的有效结合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优势已在大量研究中证实,但其对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不全是积极作用,总结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进程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运动 脑卒中 双任务
下载PDF
双任务训练对老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可欣 宋飞云 +2 位作者 孙明运 孙雯 夏锐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507-512,共6页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影响大脑(大脑半球、间脑、脑干和小脑)或脊髓的多种疾病,可导致运动、平衡和认知障碍。双任务(dual task,DT)训练通常指同时完成2项不同任务的训练,包括主要任务和次要任务,并最终达到一定的绩效。现有研究已经证...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影响大脑(大脑半球、间脑、脑干和小脑)或脊髓的多种疾病,可导致运动、平衡和认知障碍。双任务(dual task,DT)训练通常指同时完成2项不同任务的训练,包括主要任务和次要任务,并最终达到一定的绩效。现有研究已经证实,通过DT训练可以有效地控制身体姿势,降低跌倒的风险。本研究将从DT训练及其构建、DT训练对老年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康复的可能机制以及常见老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DT训练临床应用3个方面作一综述,为探索DT训练对老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及其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任务训练 老年人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动—静态平衡功能、单—双任务步态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马秋萍 李宗祥 +1 位作者 陆超泽 刘一平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6期232-234,共3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总结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关于动—静态平衡功能、单—双任务步态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高血压患者在平衡、步态功能方面的表现,重点描述了其在动态和静态平衡方面的特点。此外,本文还探讨了高血压人群在...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总结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关于动—静态平衡功能、单—双任务步态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高血压患者在平衡、步态功能方面的表现,重点描述了其在动态和静态平衡方面的特点。此外,本文还探讨了高血压人群在进行单一任务和双重任务时步态的变化。本文综合分析现有研究,旨在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和康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平衡 步态 双任务
下载PDF
可变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史若琳 尹昱 刘晓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可变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较固定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可变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较固定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固定组和可变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固定组采用固定优先级的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可变组采用可变优先级的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比较三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三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3周后,三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S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3周后,三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SS评分均高于干预2周后(P<0.05);干预2、3周后,可变组与固定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3周后,可变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SS评分高于固定组(P<0.05)。结论可变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较固定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更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优先级 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下载PDF
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
15
作者 刘亚楠 赵颖 +3 位作者 王楠 孙玉倩 魏建芬 王婉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方法将72例老年糖尿病认知衰弱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均干预8周。比较两... 目的探讨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方法将72例老年糖尿病认知衰弱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均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评分、衰弱表型量表评分和30 s坐站测试结果的差异。结果共71例患者(对照组36例,干预组35例)完成研究。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两组认知功能和身体衰弱评分比较,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8周后,干预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衰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下肢肌力比较,交互效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能够改善老年糖尿病认知衰弱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身体衰弱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糖尿病 认知衰弱 双任务 认知功能 身体衰弱 下肢肌力 康复护理
下载PDF
可变优先级双任务训练用于老年脑梗死后偏瘫肢体功能康复中的效果
16
作者 邱阿芳 庄健 +1 位作者 徐小妹 陈玉霞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9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可变优先级双任务训练用于老年脑梗死后偏瘫肢体功能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偏瘫接受康复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 目的探讨可变优先级双任务训练用于老年脑梗死后偏瘫肢体功能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偏瘫接受康复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固定优先级双任务训练,研究组予可变优先级双任务训练。比较两组运动功能、双任务表现、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总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单任务起立-行走(timed up and go,TUG)测试时间、步行-认知双任务TUG测试时间、步行-运动双任务TUG测试时间均短于干预前,步行-认知双任务成本(dual-task effect,DTE)、步行-运动DTE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单任务TUG测试时间、步行-认知双任务TUG测试时间、步行-运动双任务TUG测试时间短于对照组,步行-认知DTE、步行-运动DTE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平衡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变优先级双任务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后偏瘫肢体功能康复患者肢体功能,增强患者双任务表现,提高患者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任务 可变优先级 年脑梗死 偏瘫 康复
下载PDF
双任务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尹苗苗 崔立玲 +3 位作者 李雅晴 王利群 张玥 巫嘉陵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4207-4212,共6页
背景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常无明显的肢体瘫痪,眩晕、头晕症状改善后具备一定的行走能力,但跌倒风险高,临床缺乏对其步行能力的关注。双任务模式的功能评估能更好地发现患者潜在的步态异常,为早期康复干预提供依据。目的探... 背景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常无明显的肢体瘫痪,眩晕、头晕症状改善后具备一定的行走能力,但跌倒风险高,临床缺乏对其步行能力的关注。双任务模式的功能评估能更好地发现患者潜在的步态异常,为早期康复干预提供依据。目的探究双任务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2022年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任务步行、运动-运动双任务步行、认知-运动双任务步行模式,采集患者步态参数,包括步速、步频、步幅、双支撑相时间占比、步长时间、躯干冠状面、矢状面摆动角度,比较3种任务条件下患者的步态参数差异,同时比较两种双任务步行下双任务成本差异。结果与单任务步行比较,患者进行运动-运动双任务步行时,躯干冠状面、矢状面摆动角度减小(P<0.05);在进行认知-运动双任务步行时,步速降低、双支撑相时间占比延长,躯干冠状面摆动角度增加(P<0.05)。与运动-运动双任务步行相比,认知-运动双任务步行的步速双任务成本、步幅双任务成本、双支撑相时间占比双任务成本增加(P<0.05)。结论双任务导致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步态稳定性下降,且认知-运动双任务比运动-运动双任务需要消耗更多的注意力资源,更容易出现步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前庭症状 步态 双任务 双任务成本
下载PDF
双任务训练模式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步态、平衡及情绪障碍的影响
18
作者 严俊 柯国秀 +2 位作者 张军 叶华韵 叶英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38-0042,共5页
探讨步态平衡+认知注意力双任务训练模式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抗跌倒风险、运动生活能力改善及精神心理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2023.01至2023.06。按1:1交替分组法,分A、B组,前者、后者分别提供常规步态平衡训练、常规步... 探讨步态平衡+认知注意力双任务训练模式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抗跌倒风险、运动生活能力改善及精神心理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2023.01至2023.06。按1:1交替分组法,分A、B组,前者、后者分别提供常规步态平衡训练、常规步态平衡训练+认知注意力训练,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步态、平衡、情绪障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Berg 平衡量表( 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起立和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评分、连线测试、跌倒风险评估表(Morse Fall Seale,MF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P>0.05);治疗后,患者BBS评分升高,TUGT评分、MFS评分、HAMA、HAMD评分降低,与治疗前相比(P<0.05);且B组改善效果比A组好(P<0.05),B组连线测试正确率比A组高,连线测试所用时间比A组低 (P <0.05)。结论 步态平衡训练+认知注意力训练的双任务模式较步态平衡训练的单任务模式更能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步态、平衡及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双任务训练 平衡 步态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注意力资源限制与双任务的相互干扰机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吴彦文 游旭群 李海霞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4-184,共11页
采用心理不应期研究范式,两个反应时实验检测了注意力资源分配的特征以及双任务的相互干扰机制。每次实验中,要求被试快速、相继对高低音辨别任务(T1)和Stroop任务(T2)作出选择性反应,T1和T2间采用6种不同的时间间隔(SOA),以系统考察不... 采用心理不应期研究范式,两个反应时实验检测了注意力资源分配的特征以及双任务的相互干扰机制。每次实验中,要求被试快速、相继对高低音辨别任务(T1)和Stroop任务(T2)作出选择性反应,T1和T2间采用6种不同的时间间隔(SOA),以系统考察不同SOA条件下两个任务的反应时走势。结果发现:(1)在重叠的双任务情境中,T1的中枢加工导致在T2上出现显著的PRP效应,T2的中枢反应选择对T1的反应选择和反应执行加工同样产生显著的影响。SOA以及T2的难度与复杂度实质性地影响了T1的反应选择和反应执行加工。(2)当两个任务同时需要进行中枢反应选择加工时,一个任务占用更多的注意资源将导致另一任务获得较少的注意资源,注意资源量的多寡直接决定了该任务的加工效率。(3)两个任务的加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种制约机制不仅仅存在于中枢反应选择阶段,在反应执行阶段仍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任务 心理不应期 反应选择 注意资源 STROOP任务
下载PDF
前额叶皮层与双任务加工执行功能 被引量:14
20
作者 谭金凤 伍姗姗 +2 位作者 徐雷 王丽君 陈安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27-2135,共9页
执行功能是完成复杂行为的先决条件,双任务加工为探究执行功能的经典范式之一。通过对双任务加工执行功能定位研究发现,前额叶皮层在双任务执行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经典双任务范式包括行为双任务范式和交叠双任务范式。前额叶皮层(pref... 执行功能是完成复杂行为的先决条件,双任务加工为探究执行功能的经典范式之一。通过对双任务加工执行功能定位研究发现,前额叶皮层在双任务执行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经典双任务范式包括行为双任务范式和交叠双任务范式。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为双任务加工执行功能定位相关脑区,主要表现为具有特定区域和激活程度改变两种观点,且前额叶皮层的三个子区域——额极皮层(frontopolar cortex,FPC)、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frontal cortex,MFC)和外侧前额叶皮层(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LPFC)——在双任务执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FPC主要与协调子任务加工有关;MFC根据动机线索对任务设置形成奖励预期;LPFC主要负责对任务设置规则进行选择和表征。介绍了双任务加工的神经计算模型,形象的揭示了前额叶皮层如何参与双任务执行过程。今后应进一步根据研究目的采用更适合的双任务范式并改进已有的分析方法,对双任务加工的执行功能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任务执行功能 前额叶皮层 额极皮层 内侧前额叶皮层 外侧前额叶皮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