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联合中医手法推拿对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梁鲁波 何强勇 +3 位作者 李佩琼 朱星明 罗廷威 蒙智扬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年第4期281-286,共6页
目的研究中医手法推拿结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偏瘫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偏瘫型脑瘫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进行手-臂双侧强化训... 目的研究中医手法推拿结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偏瘫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偏瘫型脑瘫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进行手-臂双侧强化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手法推拿,两组均治疗8周。训练前后对两组儿童分别进行上肢功能技巧测试质量(QUEST)量表和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进行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性。结果(1)QUEST量表评分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分离运动区、负重区和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EDI评分显示,治疗后功能性技能区和照顾者协助区的自理能力、移动能力和社会技能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功能性技能区的自理能力和移动能力,照顾者协助区的自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臂双侧强化训练联合中医手法推拿对偏瘫型脑瘫儿童上肢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独使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偏瘫型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 上肢功能 儿童
下载PDF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林春玲 康春娇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应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其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3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4例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应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其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3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4例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HABI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评分百分数及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FMFM评分及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FM中A区、B区评分及总分百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FM量表中C区、D区、E区评分百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精细运动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应用HABIT联合rTMS治疗能够改善其上肢精细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患儿 重复经颅磁刺激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 上肢精细运动功能
下载PDF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临床研究
3
作者 张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60-0063,共4页
探究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单侧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儿童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择自2019年12月至2023年8月期间就诊于本院康复科作业治疗室的单侧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儿童患者共计60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探究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单侧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儿童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择自2019年12月至2023年8月期间就诊于本院康复科作业治疗室的单侧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儿童患者共计60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作业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作业治疗基础上增加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使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评估表(OBPIF)进行评估,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训练方法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儿童患者OBPIF评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持续康复治疗6个月以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基础动作、手部功能、协调性和总分各方面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且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5)。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11例患儿为治疗痊愈,13例患儿为治疗效果明显,6例患儿为治疗有效果,0例患儿为治疗无效果。对照组5例患儿为治疗痊愈,7例患儿为治疗效果明显,18例患儿为治疗效果一般,0例患儿为治疗无效果,两组间疗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对于单侧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上肢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尤以上肢基础动作和协调性进步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双侧强化训练 作业疗法
下载PDF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价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贠国俊 郭莹莹 +4 位作者 张冬雪 王玉娟 王景刚 曹建国 莫潼 《中国康复》 2023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研究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治疗痉挛型偏瘫患儿后大脑功能代偿情况以及上肢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2组均给予常规作业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作业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HABIT... 目的:研究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治疗痉挛型偏瘫患儿后大脑功能代偿情况以及上肢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2组均给予常规作业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作业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HABIT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所有偏瘫患儿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各向异性系数(FA),进行上肢功能试验(UEFT)、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量表评估。结果:治疗21d后,2组患儿的FA值、UEFT评分、PDMS-2抓握及视觉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可以明显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的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治疗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上肢功能
下载PDF
小组式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儿童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灿 姜志梅 +4 位作者 王亚男 孙艳秋 汤敬华 李雪梅 冯欢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小组式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对痉挛型偏瘫儿童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入院的符合标准的痉挛型偏瘫患儿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训练,试验组采用... 目的探讨小组式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对痉挛型偏瘫儿童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入院的符合标准的痉挛型偏瘫患儿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训练,试验组采用常规作业治疗结合小组式HABIT每天1 h,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 FIM)和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量表(Peds QL^(TM))3.0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UEFT评分、Wee FIM评分和Peds QL^(TM)3.0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3.970,P<0.01),且试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306,P<0.05)。结论小组式HABIT可改善偏瘫儿童的上肢精细功能和双手协调能力,提高儿童的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小组式手-臂双侧强化训练 功能独立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核心肌群激活联合团体式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玉 鲁娟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6期6807-6809,共3页
目的研究核心肌群激活联合团体式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核心肌群激活联合团体式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核心肌群激活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团体式手-臂双侧强化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综合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清NSE、MB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Rivermead运动指数(RMI)、Barthel指数(MBI)评分高于治疗前,MBP、NSE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RMI、MBI评分高于对照组,MBP、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激活联合团体式手-臂双侧强化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减少血清NSE、MBP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核心肌群激活 团体式手-臂双侧强化训练
下载PDF
双侧强化训练对痉挛型偏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邵鹤 都修波 +3 位作者 马丙祥 李海峰 常琳琳 米雪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目的观察双侧强化训练对痉挛型偏瘫儿童粗大运动和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脑病康复诊疗中心诊断收治的30例偏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 目的观察双侧强化训练对痉挛型偏瘫儿童粗大运动和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脑病康复诊疗中心诊断收治的30例偏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动疗法应用双侧强化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儿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项)、足印分析法、10 m步行测试、1 min步行测试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88项测试评分、步长和步宽、10 m步行时间及1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强化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改善痉挛型偏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纠正异常步态,提高步行的速度、耐力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 同伦功能连接 双侧强化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揿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毅梅 张娜 +1 位作者 何小辉 唐巧萍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第17期152-156,共5页
目的观察揿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作业治疗训练,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观察组患者给... 目的观察揿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作业治疗训练,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观察组患者给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在此基础上给予揿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的康复效果更好,有效率高达93.33%(4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4,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的M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192,16.978,P<0.05),观察组的Wee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165,10.459,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精细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改善优于对照组,FMFM、GMFM、BBS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揿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有效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痉挛程度,提高精细动作能力、粗大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功能独立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 肌电生物反馈 痉挛型 脑瘫
原文传递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陶静 李金贤 谢荣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科自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偏瘫型脑瘫患儿84例,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科自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偏瘫型脑瘫患儿84例,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采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比较2组患儿训练前后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析其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患侧上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的分级评分分别为(2.31±0.85、2.28±0.91),腕关节主动背伸角度为[(16.84±5.25)°、(17.02±5.32)°],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的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分为[(34.96±6.47)、(35.12±6.63),(76.93±21.05)、(77.36±20.78)],上肢技巧质量量表(QUEST)评分为(78.25±13.25、78.69±12.88)、日常生活能力的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评分为(50.24±10.63、49.84±10.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MAS分级评分(1.18±0.4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7±0.76),腕关节主动背伸角度(32.56±7.95)°、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的PDMS-FM评分[(43.16±6.58)、(85.26±19.66)]、QUEST评分(86.52±11.06)、MBI评分(76.25±11.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73±6.82)°、[(38.22±7.64)、(79.25±22.03)]、(81.37±12.43)、(63.02±12.1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能明显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的手臂结构及功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上肢功能,有助于其生长发育,同时还可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 偏瘫型脑瘫患儿 上肢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偏瘫型脑瘫患儿对上肢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静 李金贤 谢荣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 研究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观察上肢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5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偏瘫型脑瘫患儿84例,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 研究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观察上肢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5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偏瘫型脑瘫患儿84例,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采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比较两组患儿训练前后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 训练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患侧上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的分级评分为(2.31±0.85/2.28±0.91)分、腕关节主动背伸角度为(16.84±5.25/17.02±5.32)度、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的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分为[(34.96±6.47)分/(35.12±6.63)分、(76.93±21.05)分/(77.36±20.78)分]、上肢技巧质量量表(QUEST)评分为[(78.25±13.25)分/(78.69±12.88)分]、日常生活能力的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评分为[(50.24±10.63)分/(49.84±10.49)分],以上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后,观察组MAS分级评分为(1.18±0.4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0.76)分(P〈0.01),腕关节主动背伸角度为(32.56±7.95)度、PDMS-FM评分为[(43.16±6.58)分、(85.26±19.66)分]、QUEST评分为(86.52±11.06)分、MBI评分为(76.25±11.6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的(24.73±6.82)度、[(38.22±7.64)分、(79.25±22.03)分]、(81.37±12.43)分、(63.02±12.18)分,以上对比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能明显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的手臂结构及功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上肢功能,有助于其生长发育,同时还可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 偏瘫型脑瘫患儿 上肢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和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梁玉琼 李晓捷 朱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mCIMT)和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对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的疗效,以了解两种疗法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2-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痉挛型偏瘫儿童30例,并随机分为mCIMT组、HABIT组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mCIMT)和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对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的疗效,以了解两种疗法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2-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痉挛型偏瘫儿童30例,并随机分为mCIMT组、HABIT组和对照组各10例,分别接受mCIMT、HABIT和常规OT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儿童功能独立评定(WeeFIM)、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精细运动量表(PDMS-FM)、运动效能测试-患手使用程度(MAL-AOU)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3组儿童UEFT、WeeFIM、PDMS-FM、MAL-A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或<0.01),其中组间比较,mCIMT和HABIT组儿童4项评定得分均高于对照组(F=6.75,7.01,23.91,21.17,P<0.01);与mCIMT组对比,HABIT组儿童WeeFIM和MAL-AOU得分明显高于mCIMT组(P<0.01)。结论 mCIMT和HABIT可改善痉挛型偏瘫儿童的患侧上肢精细功能及使用量、双上肢协调能力,提高功能独立性,其中HABIT在患侧使用量和功能独立性方面疗效优于mCI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 上肢功能 功能独立性
原文传递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偏瘫脑瘫儿童上肢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孙瑞雪 姜志梅 +2 位作者 徐磊 汤敬华 朱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上肢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运动能力的影响,为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偏瘫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三组:试验A组(20例)、试验B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OT治疗... 目的探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上肢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运动能力的影响,为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偏瘫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三组:试验A组(20例)、试验B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OT治疗,试验组采用手-臂双侧徒手强化训练(HABIT)治疗,试验A、B组训练时间分别为每日0.5h、每日1h。三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12周采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QUEST)、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Peabody-FM)、儿童残疾评定量表(PEDI)进行评定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儿童治疗后12周QUEST分数、PeabodyFM分数、PEDI分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试验A、B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B组均优于试验A组(P<0.05);试验A、B各组组内对比,治疗后不同时长各项评分均有提高,治疗12周时各项评分与治疗8周时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BIT治疗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上肢功能障碍可有效提高儿童患手-臂的结构与功能、双手协作表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且每日1h的HABIT训练较每日0.5h训练效果好,8周的治疗时间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臂徒手强化训练 作业治疗 脑性瘫痪 偏瘫 手-臂的结构与功能 精细协调运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手-臂双侧徒手强化训练治疗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倩 侯梅 +2 位作者 张强 张红 张福平 《中国康复》 2014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手-臂双侧徒手强化训练(HABIT)对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采用HABIT治疗。采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QUEST)和能力低下... 目的:探讨手-臂双侧徒手强化训练(HABIT)对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采用HABIT治疗。采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QUEST)和能力低下患儿评定量表(PED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2组各量表评分均有所提高,但同期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各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QUEST量表承重及保护性伸展部分与治疗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评分及PEDI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比较,2组各量表评估分数增加值显著不同(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与常规OT治疗相比,HABIT方法能更好地提高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且较小年龄组患儿进步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臂-徒手强化训练(HABIT) 脑性瘫痪 ICF 作业治疗
下载PDF
强制诱导运动疗法和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在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干预中的运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蕴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痉挛型偏瘫儿童因其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日常生活的独立性,近年来偏瘫儿童的康复治疗备受关注。传统的神经发育疗法侧重于降低张力、促进上肢运动模式正常化,来提升功能水平。随着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念的推进,... 痉挛型偏瘫儿童因其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日常生活的独立性,近年来偏瘫儿童的康复治疗备受关注。传统的神经发育疗法侧重于降低张力、促进上肢运动模式正常化,来提升功能水平。随着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念的推进,改善偏瘫儿童上肢活动和参与能力成为目前干预的主要导向,遂之兴起的强制诱导运动疗法(CIMT)和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在临床被广泛使用。本文从理论基础、适应人群、干预方案、临床疗效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和综述,以期为偏瘫儿童临床干预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儿童 强制诱导运动疗法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
原文传递
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结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在婴幼儿痉挛型偏瘫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蔚 郭海滨 黄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10-13,共4页
探讨强制诱导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结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nd-arm bimanual intensivetraining, HABIT)在婴幼儿期痉挛型偏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 2021年 3月常州市儿童医... 探讨强制诱导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结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nd-arm bimanual intensivetraining, HABIT)在婴幼儿期痉挛型偏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 2021年 3月常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月-3岁痉挛型偏瘫患儿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mCIMT)结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对两组痉挛型偏瘫患儿的治疗结果采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精细运动量表(PDMS-FM)分别评估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精细运动发育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痉挛型偏瘫患儿的FMFM评分及PDMS-FM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MFM量表中上肢关节活动能力、抓握能力、操作能力及PDMS-FM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婴幼儿期痉挛型偏瘫进行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结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 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
下载PDF
镜像疗法结合手-臂双侧徒手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倩 解清云 刘延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8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结合手-臂双侧徒手强化训练(Hand-Arm Bimanual Intensive Training,HABI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12例...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结合手-臂双侧徒手强化训练(Hand-Arm Bimanual Intensive Training,HABI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1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镜像疗法,B组给予手-臂双侧徒手强化训练,C组给予镜像疗法和手-臂双侧徒手强化训练,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改良Barthel指数对三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周和8周后评估:三组患者各量表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量表评分均优于A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量表评分均优于A组和B组同时间点,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结合手-臂双侧徒手强化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镜像疗法 手-臂徒手强化训练
原文传递
不同康复方式治疗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范琼丽 吴至凤 +2 位作者 李文藻 余秀梅 张雨平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22期3905-3911,共7页
目的探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康复方式治疗偏瘫型脑性瘫痪(HCP)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检索关于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手-臂双侧强化训练(BIM)及常规康复训练(CR)改善HCP患儿上肢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9... 目的探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康复方式治疗偏瘫型脑性瘫痪(HCP)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检索关于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手-臂双侧强化训练(BIM)及常规康复训练(CR)改善HCP患儿上肢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9年11月。按照纳入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在上肢活动度评价中,CIMT+CR与BIM+CR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CR(SMD:3.56,95%CI:0.49~8.64;SMD:5.17,95%CI:0.44~9.37),网状meta分析发现CIMT+BIM(47%)排名等级最高。在上肢参与度评价中,CIMT+CR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CR(SMD:1.83,95%CI:0.33~5.34),网状meta分析发现CIMT+BIM(58%)排名等级最高。结论CIMT+CR在改善HCP患儿上肢活动的疗效优于CR,CIMT+BIM为最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meta分析 强制性运动疗法 双侧强化训练 偏瘫型脑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