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的单中心15年经验
1
作者 杨耀国 陈忠 +8 位作者 唐小斌 寇镭 王盛 吴章敏 刘晖 张征 何楠 王硕 李健睿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15年疗效和长期获益。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2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EA和CAS治疗的234... 目的研究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15年疗效和长期获益。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2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EA和CAS治疗的234例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线数据、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死亡情况以及术后长期的全因死亡、脑卒中、术侧颈动脉再狭窄发生率。结果118例行双侧手术治疗。53.85%的患者首次手术为右侧,65.81%首次治疗采用CAS。双侧手术间隔时间2周至11年,中位间隔时间3个月。首次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患者2例,二次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患者1例。术后发生局部皮下血肿18例,高灌注综合征7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19例。20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周期为1~15年,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全因死亡患者28例,其中9例因卒中死亡,6例因脑出血死亡。随访期间发生心梗13例,脑出血10例,卒中31例,术侧再狭窄22例。CAS和CEA患者死亡、脑卒中、再狭窄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中心通过合理的手术方案选择和精细的围手术期管理,对双侧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长期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剥脱术 动脉支架植入术 狭窄 脑卒中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联合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代偿
2
作者 刘蒋静 李晨 +2 位作者 林斌 王玲廷 周智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530,共5页
目的 观察动脉自旋标记(ASL)联合区域性ASL(t-ASL)技术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代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52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病变组),根据相对脑血流量(rCBF)将其进一步分为侧支循环不良亚组(n=23... 目的 观察动脉自旋标记(ASL)联合区域性ASL(t-ASL)技术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代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52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病变组),根据相对脑血流量(rCBF)将其进一步分为侧支循环不良亚组(n=23)及良好亚组(n=29);以5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基于ASL[标记后延迟时间(PLD)=1 525、2 525 ms]和t-ASL图像比较组间及病变组内亚组间脑血流量(CBF)、rCBF及CBF差值(PLD 2 525 ms下CBF-PLD 1 525 ms下CBF),观察侧支代偿来源;以Kendall相关性分析评估各参数与代偿的相关性。结果 病变组患侧与对照组左侧CBF、CBF差值的差异及组间rCB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且2组PLD=2 525 ms下CBF均大于PLD=1 525 ms(P均<0.05),病变组患侧CBF均小于对侧(P均<0.05)。病变组内2亚组间CBF差值、患侧CBF及rCBF差异(P均<0.001),以及侧支无代偿和对侧颈内动脉(ICA)+椎基底动脉(VBA)代偿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组rCBF(PLD=2 525 ms)与存在VBA侧支代偿呈低度正相关(r=0.397,P=0.004)。结论 ASL联合t-ASL有助于评估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代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狭窄 闭塞 支循环 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成像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与显微镜辅助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蒋晟捷 孙广臣 +2 位作者 汝跃方 娄桢祺 蒋毅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0期1493-1495,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与显微镜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体内融合术(TLIF)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58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UBE-TLIF组(25例)和MIS-TILF组(33例)。比较...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与显微镜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体内融合术(TLIF)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58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UBE-TLIF组(25例)和MIS-TILF组(3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围术期总失血量、术后引流、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和1年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价(VA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椎间融合率。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总失血量、术后引流、术后血红蛋白丢失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比UBE-TLIF组更短(P<0.05),两组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所好转,UBE-TLIF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高于MIS-TLIF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腿痛VAS和ODI指数的改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MISTILF组椎间融合率达97%,UBE-TLIF组为9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TLIF与MIS-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UBE-TLIF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 通道 体融合 开窗 减压术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与显微内镜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在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张冶 孟磊 +3 位作者 尚军 郭松 张琪 李东风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2期71-78,共8页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与显微内镜(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用于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诊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MED...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与显微内镜(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用于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诊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UBE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1和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ODI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7.50%,与对照组的9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和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在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效果相当,均可有效促进功能恢复,但UBE可更有效地减轻疼痛,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内镜(UBE) 显微内镜(MED) 板切开减压术 狭窄 应用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改良TLIF与PLIF治疗老年性双侧腰椎管狭窄的效果对比
5
作者 张睿 彭亮 吴思滨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4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比较改良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性双侧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8月在乐平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老年性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研究比较改良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性双侧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8月在乐平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老年性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PLIF治疗,观察组实施改良TLIF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椎间融合率。结果:两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和JOA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和JOA腰椎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椎间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LIF与PLIF均可改善老年性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与脊柱功能,但是改良TLIF更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相对优于PLIF,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孔入路腰间融合术 后路腰体间融合术 老年性狭窄
下载PDF
经双侧桡动脉入路与经桡股复合入路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6
作者 兰金玲 陈坤 +2 位作者 黄嘉 戴宇翔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 比较经双侧桡动脉入路与经桡股复合入路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经双侧桡动脉入路或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实施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的患者。对比2组患者基线数据,手... 目的 比较经双侧桡动脉入路与经桡股复合入路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经双侧桡动脉入路或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实施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的患者。对比2组患者基线数据,手术策略,术中参数(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射线量、造影剂用量和肝素用量等),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36例患者,其中76.8%的患者经双侧桡动脉入路完成介入治疗。与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组相比,经双侧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时间短,造影和肝素用量少(P<0.05)。经双侧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成功率不劣于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组(P>0.05)。经双侧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出现冠状动脉穿孔、血管入路并发症及急性肾损伤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经双侧桡动脉入路已成为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的重要入路,其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动脉入路 桡股复合入路
下载PDF
双侧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蒙良 覃美美 潘玉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08-0011,共4页
观察双侧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患者,均在2020年12月-2023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其中40例患者进行双侧开窗减压治疗(A组),另40例进行全椎板切除... 观察双侧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患者,均在2020年12月-2023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其中40例患者进行双侧开窗减压治疗(A组),另40例进行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治疗(B组),对两组手术质量、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术后功能恢复质量。结果 A组、B组治疗有效率均较高,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椎管直径、JOA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椎管直径、JOA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术前两组Oswestry评分、ADL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A组Oswestry评分显著低于B组,ADL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通过双侧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内固进行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双侧开窗减压手术可更好的改善椎管狭窄,术后疼痛程度低,并且术后各功能恢复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窗减压手术 板切除内固定手术 老年 退变性狭窄 疗效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与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8
作者 于西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5期153-155,163,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与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2021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29)...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与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2021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29)实施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研究组(n=31)实施UBE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腰腿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停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1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与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相比,UBE应用于LSS治疗中可进一步改善围术期指标,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 通道脊柱内镜 入路减压术 传统板切除减压术 功能
下载PDF
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瞿琳娣 张辉 +1 位作者 汪凯 汪敬业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急性后循环梗死且伴有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住院患者资料,分析其血管危险因素、起始症状、治疗及病情演变情况,并随访90 ... 目的总结分析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急性后循环梗死且伴有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住院患者资料,分析其血管危险因素、起始症状、治疗及病情演变情况,并随访90 d预后,以mRS>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最常见的起始症状为孤立性头晕或眩晕(57.1%)。53.6%的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加重≥2次9例(32.1%),预后不良15例(53.6%)。预后不良组高血压3级、病情加重、加重≥2次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病情加重≥2次组高血压3级、高脂血症、孤立性头晕或眩晕起病、预后不良和死亡比例明显高于加重<2次组(P<0.05)。基底动脉不显影组死亡率(75%)明显高于显影组(4.2%)(P<0.05)。结论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多以孤立性头晕或眩晕起病;孤立性头晕或眩晕起病和高血压3级患者病情容易加重;病情反复加重患者预后不良比例高,死亡率高;基底动脉不显影患者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梗死 双侧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 孤立性头晕或眩晕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海波 李亚龙 安帅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4期614-616,共3页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减压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UBE)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canal stenosis,DL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4月~2021年9月本院采用UBE手术治疗的51例DLCS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减压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UBE)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canal stenosis,DL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4月~2021年9月本院采用UBE手术治疗的51例DLC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中央椎管狭窄22例,双侧侧隐窝狭窄29例;手术节段:L_(3-4)4例,L_(4-5)29例,L_(5)-S_(1)18例。结果手术时间66~130 min,平均(93.8±11.5)min;术后下地活动时间1~3 d,平均(1.6±0.4)d。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5.3个月。术后2例中央椎管狭窄者和1例双侧侧隐窝狭窄者术后下肢痛缓解不理想,予以对症治疗后均获缓解。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 d及不同随访期间的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获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依照改良MacNab评分标准,优26例,良22例,可3例,优良率为94.1%;术后的硬脊膜囊横截面积改善率为(89.4±16.5)%;依据Schizas分级标准,术前腰椎管狭窄分级为B级22例、C级28例、D级1例,术后改善至A级48例、B级3例。结论采用UBE手术治疗DLCS患者,可显著减轻腰腿疼痛、改善功能障碍,腰椎管可获得彻底的减压效果,总体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 隐窝狭窄 中央狭窄 通道内镜减压术 板切除减压
下载PDF
内镜下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技术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亚坤 何李明 冯皓宇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403-1406,1411,共5页
近年来,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技术在脊柱外科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手术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认可。内镜辅助下行ULBD技术,术中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的视野而避免损伤硬膜... 近年来,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技术在脊柱外科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手术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认可。内镜辅助下行ULBD技术,术中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的视野而避免损伤硬膜囊及神经根,在保留脊柱的生理解剖结构的同时增大了术后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该技术要求术者对解剖结构、手术步骤及器械有足够的认知,所以陡峭的学习曲线已然是该技术的一个难点。本文针对内镜下ULBD技术的发展历史、临床应用、应用前景,以及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等多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切开减压 内镜 狭窄 滑脱症 融合 微创
下载PDF
基于机械取栓术前CTA的侧支循环评分对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志嘉 曹月洲 +4 位作者 赵林波 贾振宇 鲁珊珊 施海彬 刘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 探讨预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型狭窄性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related occlusion,ICAS-O)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并取得再通的急性大... 目的 探讨预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型狭窄性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related occlusion,ICAS-O)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并取得再通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使用CTA进行侧支循环评分。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ICAS-O的相关预测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109例,其中37例(33.9%)为ICAS-O。多因素分析显示,较好的侧支循环(OR=5.343,95%CI=1.969~14.497,P=0.001)、吸烟史(OR=4.655,95%CI=1.384~15.653,P=0.013)患者合并ICAS-O的比例较高;而心房颤动(房颤)病史(OR=0.188,95%CI=0.064~0.555,P=0.002)是ICAS-O阴性预测因素。结论 较好的侧支循环及吸烟史是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合并ICAS-O的阳性预测因素,而房颤病史是其阴性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支循环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机械取栓 动脉粥样硬化型狭窄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冯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40-43,共4页
分析双侧减压和内镜下单侧椎体间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随机选择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照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双侧脊柱内窥镜下进行开放手术和单侧椎板切除术。结果 1手术指标明显... 分析双侧减压和内镜下单侧椎体间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随机选择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照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双侧脊柱内窥镜下进行开放手术和单侧椎板切除术。结果 1手术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评分均提高,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内窥镜下单侧椎体板双侧减压可对腰椎管狭窄患者发挥突出作用,有助于减少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疼痛,建议广泛应用在临床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板间单入路 减压 狭窄
下载PDF
MSCTA评价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新建 许开喜 +7 位作者 马先军 李乐军 田维良 周振江 王金 徐敏 左涛生 刘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进行评价。方法:对20例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者(梗死组8例,无梗死组12例)行头颈部MSCTA检查。结果:20例椎-...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进行评价。方法:对20例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者(梗死组8例,无梗死组12例)行头颈部MSCTA检查。结果:20例椎-基底动脉各段狭窄程度≥70%的患者中,8例梗死组中2例有侧支循环,占25%,6例无侧支循环,占75%。12例无梗死组中9例有侧支循环,占66.7%,3例无侧支循环,占33.3%。前循环的侧支循环有1例参与血供,6例通过软脑膜支吻合代偿。结论:MSCTA评估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可以为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制订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基底动脉 狭窄或闭塞 支循环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与后循环缺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丽 白雪 《医学综述》 2012年第24期4267-4269,共3页
目的应用减影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探讨不同的侧支循环与后循环缺血(PC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在赤峰市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目的应用减影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探讨不同的侧支循环与后循环缺血(PC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在赤峰市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住院患者102例,根据CTA或DSA检查结果分为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分析不同的侧支循环与PCI的相关性。结果有侧支循环组脑梗死发病率低于无侧支循环组(P=0.031);无侧支循环重症脑梗死患者比例较有侧支循环组高(P=0.043);有侧支循环组发病后30 d临床表现的好转率较高(P=0.021);有侧支循环的脑梗死组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侧支代偿方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有侧支循环的脑梗死发病率低、临床症状较轻、预后好,以多种侧支循环方式代偿的PCI患者临床症状较轻、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 支循环 后循环缺血
下载PDF
一侧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后循环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仝秀清 毛永军 +1 位作者 魏芳 张哲林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9期1163-1164,共2页
后循环缺血(PCI)或椎一基底动脉缺血(VBI)是椎动脉供血区域血流量降低导致脑干或小脑缺血的综合性神经系统病变。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前循环。椎动脉闭塞性病变是诱发PCI及后循环系统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 后循环缺血(PCI)或椎一基底动脉缺血(VBI)是椎动脉供血区域血流量降低导致脑干或小脑缺血的综合性神经系统病变。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前循环。椎动脉闭塞性病变是诱发PCI及后循环系统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病情轻重不一,容易发生变化,预后差。有报道,椎一基底动脉闭塞约占脑梗死的20%.但有很高的病死率。经早期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血管再通后部分患者可脱离生命危险。但血管再通后部分患者可出现再次闭塞、各种感染、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脏器衰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闭塞性病变 动脉狭窄 临床分析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神经系统病变 基底动脉缺血 基底动脉闭塞
下载PDF
双侧椎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及其随访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艳玲 王大明 +2 位作者 张分明 宋信英 耿怀旺 《中原医刊》 2006年第24期40-42,共3页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脑保护装置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双侧椎动脉狭窄症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同时接受双侧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结果双侧管径恢复正常,术后1h症状缓解...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脑保护装置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双侧椎动脉狭窄症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同时接受双侧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结果双侧管径恢复正常,术后1h症状缓解,无内膜撕裂、血栓形成和过度再灌注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随访2年获满意疗效,未发生血管再狭窄。结论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型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重度狭窄 脑保护装置 支架 并发症 随访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与单通道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飞 朱泽源 +3 位作者 廖树良 马杰 罗翼 黄敏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29-34,共6页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与单通道内镜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unilateral laminec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民...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与单通道内镜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unilateral laminec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单侧双通道内镜ULBD术组(双通道组,n=51)和单侧单通道内镜ULBD术组(单通道组,n=69)。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MacNab标准评估的优良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并将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按照临床疗效分为有效组、无效组,统计并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结果双通道组的优良率(84.31%)与单通道组(81.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通道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单通道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通道组的住院时间长于单通道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VAS、ODI评分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两组间的VAS、JOA、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年龄≥75岁,髓内信号为水肿型、囊变型,术前腰椎失稳,术前纤维环破裂患者占比高于有效组,病程相较于有效组长(P<0.05);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75岁,病程长,髓内信号为水肿型、囊变型,术前腰椎失稳,术前纤维环破裂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ULBD术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与单通道内镜ULBD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双通道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势,同时年龄≥75岁,髓内信号为水肿型、囊变型,术前腰椎失稳,术前纤维环破裂是导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较差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 通道内镜 单通道内镜 板间入路管减压术
下载PDF
颈部动脉超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天友 胡春峰 +2 位作者 贺克平 江汇浪 单奔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674-680,共7页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超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就诊、单侧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20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35例舒张期血流信号消失,故选取其...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超声评估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就诊、单侧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20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35例舒张期血流信号消失,故选取其余170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椎动脉椎间段管径,上述患者进一步分为椎间段管径纤细组(90例)及管径正常组(80例)。选取同期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一侧椎动脉生理性纤细且无狭窄的患者90例以及两侧椎动脉管径正常且无狭窄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研究组及对照组双侧椎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管径(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数(RI),并计算两侧椎动脉以及患侧椎动脉与同侧颈内动脉各参数差值。以CT血管造影(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分析椎动脉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可行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SV和EDV减低,R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径纤细组:椎动脉RI≥0.74、两侧椎动脉RI差值≥0.13、椎动脉与颈内动脉RI差值≥0.15,是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3项参数联合应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5,联合因子最佳临界值为0.674,其诊断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敏感度为97.0%,特异度为96.3%,诊断效能进一步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径正常组:椎动脉RI≥0.74、EDV≤12.05 cm/s、两侧椎动脉RI差值≥0.09、EDV差值≥5.0 cm/s、椎动脉与颈内动脉RI差值≥0.10,是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5项参数联合应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联合因子最佳临界值为0.631,其诊断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敏感度为96.4%,特异度为95.6%,诊断效能进一步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动脉超声可有效评估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动脉超声 动脉颅内段 重度狭窄或闭塞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雪 刘丽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年第S3期12-16,共5页
了解后循环缺血患者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梗死分布的特点。研究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出现侧支循环,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 支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