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4 F MPA1导管经右肘静脉行双侧肾上腺静脉同步采血术(AVS)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选择1例右肾上腺中央静脉汇入副肝静脉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经右上肢贵要静脉、头静脉处分别置入2个6 F鞘管,选择2根4 F MPA1导管(1根塑形成猪尾状)...探讨4 F MPA1导管经右肘静脉行双侧肾上腺静脉同步采血术(AVS)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选择1例右肾上腺中央静脉汇入副肝静脉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经右上肢贵要静脉、头静脉处分别置入2个6 F鞘管,选择2根4 F MPA1导管(1根塑形成猪尾状),分别插入左右肾上腺静脉,分3个时间段同步采集双侧肾上腺静脉及外周静脉血样,检测醛固酮、皮质醇激素水平。肾上腺静脉醛固酮/皮质醇:左侧13.2,右侧2.9,左侧优势指数9.9,左肾上腺为醛固酮优势分泌侧。4 F MPA1导管经右肘静脉行同步AVS具有技术可行、导管选择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不需卧床制动等优点。展开更多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性肾上腺增生(PBMAH)的新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0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20例确诊为PBMAH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带蒂肾上腺背部皮下移位术治疗...目的探索一种治疗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性肾上腺增生(PBMAH)的新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0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20例确诊为PBMAH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带蒂肾上腺背部皮下移位术治疗,术后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浆游离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4 h尿游离皮质醇(UFC)。结果术后19例患者获得随访,1例患者失联,随访时间18~120个月,中位值60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血浆游离皮质醇、ACTH、24 h UFC,1例出现血浆游离皮质醇下降、ACTH升高,但患者未出现皮质激素低下症状,观察3个月后复查血浆游离皮质醇、ACTH,均恢复正常。术后6~48个月复查血浆游离皮质醇、ACTH、24 h UFC,19例患者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结论腹腔镜下带蒂肾上腺背部皮下移位术是治疗PBMAH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可长期缓解库欣综合征患者的症状,目前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展开更多
文摘探讨4 F MPA1导管经右肘静脉行双侧肾上腺静脉同步采血术(AVS)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选择1例右肾上腺中央静脉汇入副肝静脉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经右上肢贵要静脉、头静脉处分别置入2个6 F鞘管,选择2根4 F MPA1导管(1根塑形成猪尾状),分别插入左右肾上腺静脉,分3个时间段同步采集双侧肾上腺静脉及外周静脉血样,检测醛固酮、皮质醇激素水平。肾上腺静脉醛固酮/皮质醇:左侧13.2,右侧2.9,左侧优势指数9.9,左肾上腺为醛固酮优势分泌侧。4 F MPA1导管经右肘静脉行同步AVS具有技术可行、导管选择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不需卧床制动等优点。
文摘目的探索一种治疗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性肾上腺增生(PBMAH)的新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0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20例确诊为PBMAH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带蒂肾上腺背部皮下移位术治疗,术后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浆游离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4 h尿游离皮质醇(UFC)。结果术后19例患者获得随访,1例患者失联,随访时间18~120个月,中位值60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血浆游离皮质醇、ACTH、24 h UFC,1例出现血浆游离皮质醇下降、ACTH升高,但患者未出现皮质激素低下症状,观察3个月后复查血浆游离皮质醇、ACTH,均恢复正常。术后6~48个月复查血浆游离皮质醇、ACTH、24 h UFC,19例患者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结论腹腔镜下带蒂肾上腺背部皮下移位术是治疗PBMAH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可长期缓解库欣综合征患者的症状,目前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