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开关激光治疗双侧面部获得性太田痣样斑287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谭军 吴东辉 钟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869-871,共3页
目的:比较Q开关紫翠宝石755nm激光、Nd:YAG1064nm激光和倍频Nd:YAG532nm激光对双侧获得性太田痣样斑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方法:运用Q开关紫翠宝石755nm激光、Nd:YAG1064nm激光和倍频Nd:YAG532nm激光分别对287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过1... 目的:比较Q开关紫翠宝石755nm激光、Nd:YAG1064nm激光和倍频Nd:YAG532nm激光对双侧获得性太田痣样斑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方法:运用Q开关紫翠宝石755nm激光、Nd:YAG1064nm激光和倍频Nd:YAG532nm激光分别对287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过1~13次治疗后,痊愈140例,显效66例,有效59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71.8%,总治愈率48.8%。倍频Nd:YAG532nm激光治疗起效快而副反应明显,Q开关紫翠宝石755nm激光和Nd:YAG1064nm激光起效慢但副反应轻微。结论:三种Q开关激光均能有效治疗双侧获得性太田痣样斑,长程低能量的Q开关紫翠宝石755nm激光和Nd:YAG1064nm激光因副反应轻微更适合美容患者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获得性太田痣样斑 Q开关 紫翠宝石激光 ND:YAG激光 倍频
下载PDF
获得性双侧太田痣样斑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金良 汪新义 +1 位作者 杜东红 陈树民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1-562,共2页
获得性双侧太田痣样斑又称为颧部褐青色痣或Hori氏痣 ,多见于 2 0岁以上的女性 ,虽然发病率高达 0 .8% ,但既往多被误认为黄褐斑、太田痣等。本文就本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鉴别诊断以及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 获得性 病变 太田痣 流行病学 皮肤病
下载PDF
获得性双侧毛细血管扩张斑
3
作者 樊浩东 温路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8-610,共3页
报告1例获得性双侧毛细血管扩张斑。患者男,48岁。双上臂及胸部多发性红斑1年。皮肤科检查:双上臂伸侧及胸部可见多发性暗红或褐色毛细血管扩张斑,Darier征阴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基底层色素增多;真皮浅层小血管增生和扩... 报告1例获得性双侧毛细血管扩张斑。患者男,48岁。双上臂及胸部多发性红斑1年。皮肤科检查:双上臂伸侧及胸部可见多发性暗红或褐色毛细血管扩张斑,Darier征阴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基底层色素增多;真皮浅层小血管增生和扩张,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组织细胞浸润。Masson-Fontana染色显示基底层色素增多。免疫组化:真皮浅层血管周围个别肥大细胞CD117阳性。诊断:获得性双侧毛细血管扩张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 获得性 肥大细胞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调Q紫翠玉激光治疗获得性太田痣样斑114例疗效分析
4
作者 马静雯 董文馨 卢忠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评估调Q紫翠玉激光治疗获得性太田痣样斑(ABNO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4年4月我科门诊使用调Q紫翠玉激光(波长为755 nm)治疗的114例ABNO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次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33例、有效43例、无... 目的评估调Q紫翠玉激光治疗获得性太田痣样斑(ABNO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4年4月我科门诊使用调Q紫翠玉激光(波长为755 nm)治疗的114例ABNO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次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33例、有效43例、无效28例,有效率为37.7%,治愈率为8.8%。术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调Q紫翠玉激光治疗ABNOM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太田痣 调Q紫翠玉激光 安全性
下载PDF
余土根活血化瘀论治获得性太田痣样斑经验 被引量:3
5
作者 赵蕾蕾 刘芳 余土根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第8期558-558,共1页
获得性太田痣样斑又称颧部褐青色痣、Hori氏痣,为颧部对称分布的黑灰色斑点状色素沉着。好发于颧部、颞部,少数可见于眼睑、鼻翼等部位,绝大多数双侧对称分布。眼和口腔粘膜无损害[1]。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真皮黑素细胞内含有许多大小不一... 获得性太田痣样斑又称颧部褐青色痣、Hori氏痣,为颧部对称分布的黑灰色斑点状色素沉着。好发于颧部、颞部,少数可见于眼睑、鼻翼等部位,绝大多数双侧对称分布。眼和口腔粘膜无损害[1]。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真皮黑素细胞内含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各期黑素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太田痣 活血化瘀 余土根
下载PDF
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获得性太田痣样斑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丁晓东 《交通医学》 2010年第5期544-544,546,共2页
目的:总结运用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获得性太田痣样斑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调Q开关Nd:YAG激光(1 064nm)治疗86例获得性太田痣样斑。结果:86例(失访5例)患者痊愈28例(34.6%),显效30例(37.0%),有效15例(18.5%),无效8例(9.9%);有效率71.... 目的:总结运用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获得性太田痣样斑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调Q开关Nd:YAG激光(1 064nm)治疗86例获得性太田痣样斑。结果:86例(失访5例)患者痊愈28例(34.6%),显效30例(37.0%),有效15例(18.5%),无效8例(9.9%);有效率71.6%,治愈率34.6%。结论:调Q开关Nd:YAG激光(1064nm)治疗获得性太田痣样斑效果满意,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太田痣 ND:YAG激光 莫匹罗星软膏 黄褐
下载PDF
母女同患双侧太田痣伴蒙古斑
7
作者 朱纹懿 刘金菊 +2 位作者 王玉兰 李艳 孙东杰 《皮肤病与性病》 2017年第6期441-442,共2页
先证者女,2岁。双侧面颊部、巩膜及腰背部蓝灰色斑片2年。患者出生1月后无诱因腰骶部皮肤出现散在蓝灰色斑片,双侧面颊粟粒大小浅褐色斑,伴双侧巩膜蓝灰色斑,随年龄增长,面部皮损渐扩大至双侧颧、颞、鼻部,色加深。既往史无异常... 先证者女,2岁。双侧面颊部、巩膜及腰背部蓝灰色斑片2年。患者出生1月后无诱因腰骶部皮肤出现散在蓝灰色斑片,双侧面颊粟粒大小浅褐色斑,伴双侧巩膜蓝灰色斑,随年龄增长,面部皮损渐扩大至双侧颧、颞、鼻部,色加深。既往史无异常。家族史:其母在类似位置有相同皮损。父母非近亲结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女同患 蒙古 太田痣 面部皮损 褐色 近亲结婚 面颊部
下载PDF
双侧太田痣1例
8
作者 钱丽芬 杨智 +1 位作者 孙素姣 张韡 《皮肤病与性病》 2010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太田痣 门诊就诊 遗传病史 临床资料 自觉症状 患者
下载PDF
Q开关钕:钇-铝石榴子石激光器两种模式治疗双侧面部获得性太田痣样斑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姚庆君 卢宁 +3 位作者 宋爱华 涂增烽 党艳茹 刘玉琴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6年第2期111-112,共2页
近年来,双侧面部获得性太田痣样斑(acquired bilateral nevus of Ota-like macules, ABNOM)在美容科门诊较为常见,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对称分布于双侧颧部的真皮色素增加性疾病。以往采用药物、磨削、剥脱术等方法均难以消除... 近年来,双侧面部获得性太田痣样斑(acquired bilateral nevus of Ota-like macules, ABNOM)在美容科门诊较为常见,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对称分布于双侧颧部的真皮色素增加性疾病。以往采用药物、磨削、剥脱术等方法均难以消除,影响美观,给患者带来痛苦。随着调Q开关激光的推广应用,近年来有取得较好疗效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开关激光 获得性 临床效果 面部 激光器 治疗
原文传递
合并黄褐斑的获得性太田痣样斑激光治疗后黄褐斑加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天阁 黄绿萍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68-70,82,共4页
目的探究合并黄褐斑的获得性太田痣样斑(acquired bilateral nevus of Ota-like macules, ABNOM)患者经激光治疗后黄褐斑加重情况及相关风险因素的分析。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 目的探究合并黄褐斑的获得性太田痣样斑(acquired bilateral nevus of Ota-like macules, ABNOM)患者经激光治疗后黄褐斑加重情况及相关风险因素的分析。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采用激光治疗合并黄褐斑的ABNOM患者32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755 nm皮秒激光为皮秒激光组,1064 nm调Q开关Nd:YAG激光为调Q开关激光组,16例/组,通过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 MASI)确定患者黄褐斑加重程度,并探究年龄对黄褐斑加重的影响。结果 32例患者中最终治疗2次者14例,治疗3次者10例,治疗4次者8例。其中,调Q开关激光组9例患者的MASI评分升高,全部患者治疗后MASI评分均值为7.28分(1.2~25.8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皮秒激光治疗组,6例患者的MASI评分升高,治疗后MASI评分均值为4.97分(1.2~10.8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患者年龄>35岁与≤35岁的黄褐斑加重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黄褐斑的ABNOM患者经激光治疗后导致原有黄褐斑加重的风险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 获得性太田痣 皮秒激光 调Q开关激光 风险因素 治疗
原文传递
双侧颜面部太田痣合并鲜红斑痣1例治疗观察
11
作者 耿广丽 赵雪愔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25-226,共2页
胎记中太田痣在日本国的患病率为0.3%~1.0%,我国武汉地区患病率为0.16%,女性多见,1岁以内发病占61.35%,5%~10%病例为双侧性,少数伴发鲜红斑痣[1]。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样痣或毛细血管扩张痣,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3%~0.5%[2],是先天... 胎记中太田痣在日本国的患病率为0.3%~1.0%,我国武汉地区患病率为0.16%,女性多见,1岁以内发病占61.35%,5%~10%病例为双侧性,少数伴发鲜红斑痣[1]。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样痣或毛细血管扩张痣,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3%~0.5%[2],是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双侧太田痣合并双侧鲜红斑痣发病率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红 太田痣 葡萄酒 毛细血管畸形 毛细血管扩张 皮损颜色 紫红色 强脉冲光 皮损消退
原文传递
获得性多发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六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小坡 王光平 +4 位作者 熊竞舒 张韡 陈浩 姜祎群 孙建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1-431,共1页
获得性多发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telangiectasia macularis multi—plex acquisita,TMMA)常见于中年男性,典型表现为双侧上肢、前胸和背部红斑基础上毛细血管扩张。该病临床并不少见,容易误诊为其他毛细血管扩张性疾病。现将我们... 获得性多发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telangiectasia macularis multi—plex acquisita,TMMA)常见于中年男性,典型表现为双侧上肢、前胸和背部红斑基础上毛细血管扩张。该病临床并不少见,容易误诊为其他毛细血管扩张性疾病。现将我们诊断的6例TMMA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症 多发性 获得性 血管扩张性疾病 上肢
原文传递
颧部褐青色痣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永贤 周俊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5年第5期489-495,465,共7页
目的回顾颧部褐青色痣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相关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方法对颧部褐青色痣相关文献进行描述与总结。结果颧部褐青色痣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脉冲激光治疗是目前常用安全的方法... 目的回顾颧部褐青色痣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相关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方法对颧部褐青色痣相关文献进行描述与总结。结果颧部褐青色痣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脉冲激光治疗是目前常用安全的方法。常用的治疗波长包括Q-1 064nm,Q-755nm,Q-694nm和Q-YAG倍频532nm,其中Q-翠绿宝石激光755nm有效率更高,色素沉着发生程度更轻。激光术后色素沉着发生率很高,术后防晒并配合外用胶原蛋白敷料、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可减轻色素沉着程度。结论目前颧部褐青色痣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且存在争议,脉冲激光治疗是主要方式,Q-翠绿宝石激光755nm波长是目前治疗颧部褐青色痣较好的选择,但术后仍难避免不同程度色素沉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部褐青色痣 太田痣 获得性太田痣 Hori氏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