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强 黄富表 +3 位作者 颜如秀 张通 陆宏宇 宋鲁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1-825,共5页
目的探讨双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5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治疗组采用双侧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发育法训练患侧上肢,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 目的探讨双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5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治疗组采用双侧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发育法训练患侧上肢,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的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FMA-UE、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双侧运动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双侧运动训练 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疏经通络操”联合双侧运动训练在脑卒中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洪超 《全科护理》 2019年第11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探讨"疏经通络操"联合双侧运动训练在脑卒中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脑卒中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病情稳定后行双侧运动训练,观察组病情稳定后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疏经通络操"联合双侧运动训练在脑卒中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脑卒中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病情稳定后行双侧运动训练,观察组病情稳定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疏经通络操"训练,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Berg平衡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疏经通络操"联合双侧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经通络操 双侧运动训练 脑卒中 康复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双侧对称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孙凤宝 曾雅琴 +2 位作者 欧阳瑶 金振华 章晓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6-261,共6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双侧对称运动训练(BI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脑卒中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rTMS组、BIT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3组均予...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双侧对称运动训练(BI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脑卒中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rTMS组、BIT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3组均予常规康复,rTMS组增加健侧1 Hz rTMS,BIT组增加BIT,联合组增加健侧1 Hz rTMS和BIT,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FMA-UE、WMFT、UEFT和MBI评分均显著提高(|t|>5.052,P<0.001),联合组各项评分最高(F>9.834,P<0.001)。结论低频rTMS和BIT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联合应用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对称运动训练 上肢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双侧M1区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及情绪的影响
4
作者 鲁薛芳 袁鹏 +5 位作者 邓淑坤 苏秋菊 方向明 陈钢锐 杨涵 沈滢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279-287,共9页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Halo Sport”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设备作用于双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NSCLBP)患者疼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7月—2024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的NSCLBP患...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Halo Sport”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设备作用于双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NSCLBP)患者疼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7月—2024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的NSCLBP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1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1例患者脱落/中止,最终对照组和试验组均纳入20例。试验组采用2.0 mA、20 min双侧M1区阳极的新型“Halo Sport”tDCS治疗20 min,再进行运动治疗45 min(包括牵伸训练5 min,核心训练20 min,有氧训练20 min)。2组均对照组采用假tDCS治疗结合运动疗法。2组治疗周期均为3 d/周,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残疾指数量表(ODI)评估腰椎功能障碍程度,采用疼痛灾难化量表(PC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相关负性情绪。结果①疼痛程度:治疗后,2组NRS评分相较基线均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NRS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治疗后,2组ODI评分相较基线均明显降低(P<0.05),但2组ODI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负性情绪:治疗后,2组PCS、SDS、SAS评分相较基线均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后2组PCS、SDS、SAS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M1区阳极tDCS治疗可明显降低NSCLBP患者的疼痛程度,而无论是否结合tDCS,进行运动治疗后均可以改善NSCLBP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和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经颅直流电刺激 疼痛 初级运动皮层区 腰椎功能障碍
下载PDF
镜像疗法结合上肢双侧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1
5
作者 王磊 邱玲 +1 位作者 彭金林 左冠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3-535,共3页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MT)结合上肢双侧运动训练(BMT)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BMT组22例,MT组20例和联合组21例。3组患者均给予良肢位的摆放、向心性加压...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MT)结合上肢双侧运动训练(BMT)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BMT组22例,MT组20例和联合组21例。3组患者均给予良肢位的摆放、向心性加压缠绕、关节的主被动活动训练、物理因子疗法和电针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BMT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BMT训练,MT组增加MT训练,联合组则增加BMT联合MT训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患手肿胀程度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者的患肢疼痛程度和手部肿胀程度进行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U-FMA)对3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3组的VAS评分和手部肿胀程度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的VAS评分较BMT组治疗2周后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2周后的手部肿胀程度较MT组治疗2周后亦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和U-FM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的VAS评分显著优于BMT组和M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的手部肿胀程度与MT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的U-FMA评分为(33.10±15.82)分,显著优于BMT组和M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治疗结合BMT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疼痛程度和水肿的同时,还可促进其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镜像疗法 双侧运动训练 脑卒中
原文传递
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中双侧半球活动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何祥 杨溪瑶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5期676-677,共2页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功能的恢复与大脑可塑性有关,该文旨在阐述近年对一侧脑缺血后双侧大脑半球的活动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脑卒中 可塑性 大脑半球 双侧运动
下载PDF
对中风后在运动功能恢复中双侧半球活动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畅 张华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6年第9期114-115,共2页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中风后功能的恢复与大脑可塑性有关,本文旨在阐述近年对一侧脑缺血后双侧大脑半球的活动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中风 可塑性 大脑半球 双侧运动
下载PDF
脑卒中早期双侧下肢康复管理对步态及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胡军 徐艳 +2 位作者 王兰珍 林海燕 王传刘 《护理与康复》 2017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双侧下肢运动康复管理对改善偏瘫步态及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两组均进行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健侧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两侧下肢交替运... 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双侧下肢运动康复管理对改善偏瘫步态及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两组均进行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健侧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两侧下肢交替运动和姿势管理康复疗法。在康复训练前后对患者进行FAC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治疗1个月后测定患者的步行参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对治疗后的步行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并且分析步行参数和两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AC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步行参数,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在患侧步长上显著提高,在步宽和左右步幅差上显著下降,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10 m步行速度所用时间显著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在步行参数与两项评分的相关性高于对照组,其中患侧步长与评分呈现正相关,步宽、左右步幅差、10 m步行速度呈负相关。结论双侧下肢康复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偏瘫步态和运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交替运动 姿势管理 偏瘫步态
下载PDF
镜像疗法同步双侧运动训练治疗颅脑损伤后上肢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1例报告
9
作者 王磊 彭金林 +1 位作者 邱玲 肖乐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0年第2期84-90,共7页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同步双侧运动训练治疗颅脑损伤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typeⅠ,CRPSⅠ)患者的疗效。方法:1例65岁颅脑损伤后出现偏瘫侧上肢CRPSⅠ的患者接受4周的镜像疗法同步双侧运动训练。治疗...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同步双侧运动训练治疗颅脑损伤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typeⅠ,CRPSⅠ)患者的疗效。方法:1例65岁颅脑损伤后出现偏瘫侧上肢CRPSⅠ的患者接受4周的镜像疗法同步双侧运动训练。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和随访1个月后评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手肿胀程度评分、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度(Fugl-Meyer评定量表)以及双侧手掌部和肩部温度差。结果:治疗2周和4周后,患侧上肢疼痛明显减轻,肩部和手部VAS评分以及患侧手肿胀程度评分均明显下降,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随访1个月后,上述指标持续改善。治疗4周后双侧手掌部和肩部温度差较治疗前明显减小。结论:镜像疗法同步双侧运动训练可以明显减轻CRPSⅠ的症状,改善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 颅脑损伤 镜像疗法 双侧运动训练 康复
原文传递
对侧功能性电刺激与任务导向性训练不同方式联用对脑卒中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敏杰 金星 +3 位作者 孟兆祥 王鑫 王建建 柯明慧 《中国康复》 2024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研究对侧控制型电刺激(CCFES)与任务导向性训练不同方式联用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病程在1个月内的6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同步组即CCFES与任务导向性训练同步进行(30例)与分步组即CCFES治疗... 目的:研究对侧控制型电刺激(CCFES)与任务导向性训练不同方式联用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病程在1个月内的6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同步组即CCFES与任务导向性训练同步进行(30例)与分步组即CCFES治疗后序贯进行任务导向型训练(30例)。于入组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表面肌电图(sEMG)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上肢、腕手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独立性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RMS比值、FMA、WMFT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同步组各项评定较分步组更高(P<0.01,0.05)。结论:CCFES与任务导向性训练同步组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 任务导向性训练 脑卒中 手功能 对称运动
下载PDF
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双侧上肢强制性运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上肢本体感觉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延芳 冯学伟 贺春侠 《内科》 2021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双侧上肢强制性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伴上肢本体感觉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肢本体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伴上肢本体感觉功能障碍患者96...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双侧上肢强制性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伴上肢本体感觉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肢本体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伴上肢本体感觉功能障碍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后常规药物治疗及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和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双侧上肢强制性运动训练,1周训练5 d,持续训练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本体感觉功能、FM量表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评分及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平均轨迹误差(ATE)、测试执行时间(Tim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ATE、Time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量表运动、感觉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FM量表运动、感觉功能评分均显著增高,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UEFT、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UEFT、MBI评分均显著增高,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双侧上肢强制性运动训练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伴上肢本体感觉功能障碍患者改善其上肢本体感觉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等速肌力训练 上肢强制性运动 本体感觉功能
下载PDF
在农村学校实施双侧肢体运动的方法和途径
12
作者 范伟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2年第9期149-149,共1页
如果一个人过多地使用左脑或右脑,那么他的大脑的另一半就会显得相对无能。学校教学中,学生的左脑的负担越来越重,而右半球却被闲置或未被很好地开发。在学校体育中,对于双侧肢体运动项目的开发,我们不仅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如果一个人过多地使用左脑或右脑,那么他的大脑的另一半就会显得相对无能。学校教学中,学生的左脑的负担越来越重,而右半球却被闲置或未被很好地开发。在学校体育中,对于双侧肢体运动项目的开发,我们不仅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更要明确双侧肢体运动项目开发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运动 方法 途径
下载PDF
镜像运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芦海涛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1期1039-1041,共3页
镜像运动作为一种异常运动现象,可见于脑卒中及帕金森氏病,它的存在对于康复预后有何种影响尚有争论。近年来已有人利用镜像运动的研究成果对卒中后患者进行双侧运动训练并已取得初步效果。
关键词 镜像运动 双侧运动 综述
下载PDF
双侧上肢运动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肖府庭 宋翼龙 +3 位作者 周芳 郑洋 朱元霄 章志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 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 目的 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Bobath治疗、手功能训练等;BA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双侧运动训练,观察组则在BAT组干预基础上辅以CIMT治疗,同时限制健侧上肢活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FMA)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评估3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平,同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结果 经治疗6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BAT组上肢FMA评分[(42.55±11.04)分]和UEFT评分[(76.11±8.8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观察组上肢FMA评分[(57.64±10.57)分]、UEFT评分[(89.72±9.07)分]及MBI评分[(86.73±12.21)分]均显著优于BAT组及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T疗法与CIMT疗法联用能进一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运动 强制性运动 脑卒中 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镜像疗法联合双侧上肢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15
作者 倪安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2期50-51,共2页
探讨应用镜像疗法(MT)联合双侧上肢运动训练(BMT)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效果。方法:纳入64例脑卒中后SHS患者并随机分成2组,3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上肢BMT干预,32例实验组给予上肢BMT联合MT干预,对比干预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干预后... 探讨应用镜像疗法(MT)联合双侧上肢运动训练(BMT)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效果。方法:纳入64例脑卒中后SHS患者并随机分成2组,3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上肢BMT干预,32例实验组给予上肢BMT联合MT干预,对比干预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干预后VAS评分与患侧手肿胀程度较干预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上肢FMA评分较干预前提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SHS,应用MT联合BMT干预可有效缓解疼痛及肿胀情况,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上肢运动训练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疼痛 手部肿胀
下载PDF
头针治疗小儿脑瘫3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广发 沈伟 王中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5-16,共2页
头针治疗小儿脑瘫31例临床观察张广发,沈伟,王中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1医院,100094)脑性瘫痪为儿童疾病中难以治疗的一种疾病,是指从受孕至新生儿时期,由于脑非进行性病变引起的运动及姿势异常的疾病。表现为自出生... 头针治疗小儿脑瘫31例临床观察张广发,沈伟,王中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1医院,100094)脑性瘫痪为儿童疾病中难以治疗的一种疾病,是指从受孕至新生儿时期,由于脑非进行性病变引起的运动及姿势异常的疾病。表现为自出生之日起即已存在的双侧肌张力和功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观察 小儿脑瘫 头针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 疗效分析 双侧运动 癫痫发作 疗效评定标准 头针刺激区 大小便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中风的康复与防治
17
作者 张晋文 李文琴 肖秀玲 《内蒙古中医药》 1996年第S1期124-124,共1页
中风的康复与防治张晋文,李文琴乌盟妇幼保健所(012000)肖秀玲内蒙古中蒙医医院(010020)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属于中医的中风、瘫疾、失语等范畴,统称为中风。中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 中风的康复与防治张晋文,李文琴乌盟妇幼保健所(012000)肖秀玲内蒙古中蒙医医院(010020)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属于中医的中风、瘫疾、失语等范畴,统称为中风。中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通过发掘祖国医学遗产对该病康复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头针刺激区 交替针刺 脑血管意外 双侧运动 祛痰通络法 妇幼保健所 补阳还五汤加减 内蒙古 康复治疗
下载PDF
脑干脑炎20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施磊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29-429,433,共2页
关键词 脑干脑炎 三叉神经麻痹 肢体运动 感觉障碍 神经系统损害体征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