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附睾乳头状囊腺瘤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言敏 逄明英 李开富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4年第2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双侧附睾乳头状囊腺瘤 病理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附睾切除术
下载PDF
双侧附睾乳头状囊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涛 阿力木·热合曼 +2 位作者 阿里木·太来提 艾克帕尔·阿布拉 木拉提·马合木提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提高对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l例双侧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及病理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一例31岁的男性患者,间断性双侧阴囊坠痛不适1年,入院查体:两侧附睾增大于双侧附睾头分别可... 目的提高对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l例双侧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及病理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一例31岁的男性患者,间断性双侧阴囊坠痛不适1年,入院查体:两侧附睾增大于双侧附睾头分别可触及约5mm大小肿块,B超未给出明确诊断,术后病检确诊双侧附睾乳头状囊腺瘤,随访至今未见明确林岛综合征(Yon Hippel—Lindau Syndrome,VHL综合征)。结论本病确诊来自于病理学检查,附睾乳头状囊腺瘤为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睾 囊腺瘤 乳头
原文传递
超声诊断双侧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1例
3
作者 姚小林 潘丽华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12-312,共1页
关键词 乳头囊腺瘤 卵巢交界性 超声诊断 浆液性 经阴道超声检查 下腹隐痛 体格检查
下载PDF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伴睾丸萎缩1例报告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文泉 高建平 +1 位作者 吴波 周水生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89-390,共2页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 ,可能与vonHippel Lindau综合征并存。本文报告 1例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病例 ,男性 ,38岁 ,瘤体位于右侧附睾全段 ,呈球形包块状 ,大小约 5 .0cm× 4 .0cm× 4 .0cm ,包膜完整 ,病理检查可...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 ,可能与vonHippel Lindau综合征并存。本文报告 1例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病例 ,男性 ,38岁 ,瘤体位于右侧附睾全段 ,呈球形包块状 ,大小约 5 .0cm× 4 .0cm× 4 .0cm ,包膜完整 ,病理检查可见典型乳头样增生的腺样结构及高柱状透亮粘液腺细胞 ,部分腺腔见胶质样嗜酸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睾疾病 乳头囊腺瘤 睾丸萎缩
下载PDF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及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石素胜 冯晓莉 +1 位作者 孙耘田 何祖根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71-173,i002,共4页
目的探讨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及vonHippel-Lindau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例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和2例vonHippel-Lindau综合征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单侧2例,双侧3例,其中2例伴vonHippel-Lindau(V... 目的探讨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及vonHippel-Lindau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例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和2例vonHippel-Lindau综合征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单侧2例,双侧3例,其中2例伴vonHippel-Lindau(VHL)综合征。附睾乳头状囊腺瘤有3种基本结构:①排列呈乳头状结构,有纤维血管轴心,被覆的上皮细胞胞质透明,有空泡;②扩张的导管和微囊有类似乳头的上皮细胞被覆。③间质有炎细胞浸润。肾主要是透明细胞癌,与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形态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附睾乳头状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可以单侧和双侧发生,尤其是双侧时,常伴发VHL综合征。当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合并有肾细胞癌时,不要误诊为肾细胞癌的附睾转移,应想到VHL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睾 乳头囊腺瘤 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
下载PDF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伟 涂频 +4 位作者 王建军 何燕 余波 王海 石群立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例附睾乳头状囊腺瘤手术切除标本,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及其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成年男性。临床表现为阴囊(附睾处)无... 目的:探讨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例附睾乳头状囊腺瘤手术切除标本,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及其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成年男性。临床表现为阴囊(附睾处)无痛性肿块,或偶有隐痛及下坠感。肿瘤组织学包括3个主要特征:扩张的导管和小囊肿及被覆高柱状上皮、以纤维血管间质为轴心的乳头状增生的腺样结构,囊腔内可见嗜酸性物质。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K8/18、CK7、EMA;而CK20、CEA、MC、Calretinin、P53、P63、SMA、VHL和CD10均阴性,Ki67<1%阳性。随访:2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附睾乳头状囊腺瘤是泌尿生殖系统少见的良性肿瘤,可伴有VHL综合征。手术是治疗该肿瘤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睾 乳头囊腺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子宫瘢痕双绒毛膜双胞胎妊娠合并右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严燕琼 郭艳嫦 +2 位作者 黄燕 陈玉霞 郑琦云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期171-173,共3页
剖宫产术子宫瘢痕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的一种异位妊娠,子宫破裂是其众所周知的并发症,可危及生命,而出现子宫瘢痕双胞胎妊娠的病例实属罕见,本文报道1例子宫瘢痕双绒毛膜双胞胎妊娠合并右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 剖宫产术子宫瘢痕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的一种异位妊娠,子宫破裂是其众所周知的并发症,可危及生命,而出现子宫瘢痕双胞胎妊娠的病例实属罕见,本文报道1例子宫瘢痕双绒毛膜双胞胎妊娠合并右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更是临床上难得一见的病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子宫瘢痕妊娠合并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若能在妊娠早期行常规规范盆腔妇检,并选择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可避免延误诊治而导致相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瘢痕妊娠 绒毛膜胞胎 卵巢浆液性乳头囊腺瘤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小儿附睾乳头状囊腺瘤伴隐睾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朝升 覃宇冰 杨振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73-473,共1页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 of the epididy.mis)为附睾管内的良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本院于2010年10月收治幼儿附睾乳头状囊腺瘤伴右侧隐睾1例,现结合文献及其临床与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关键词 附睾乳头囊腺瘤 隐睾 乳头上皮性肿瘤 小儿 病理特点 附睾
下载PDF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聪 杜广辉 +3 位作者 詹鹰 陈真 李小辉 杨为民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2年第6期353-354,共2页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是一类罕见的附睾良性肿瘤,临床诊断较为困难。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仅发现5例。为增强对该病的认识,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关键词 附睾乳头囊腺瘤 文献复习 良性肿瘤 临床诊断 国内外
下载PDF
双侧腋窝乳晕入路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朱红杨 张翼 +2 位作者 樊昆 黄锡明 刘津杉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0期3494-3497,3501,共5页
目的对比双侧腋窝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BABA-ET)和开放手术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PTMC患者10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39例)、开放组(68... 目的对比双侧腋窝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BABA-ET)和开放手术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PTMC患者10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39例)、开放组(68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美容满意度等情况。结果与开放组比较,腔镜组患者年龄较小[(40.51±5.67)岁vs.(51.04±8.58)岁],手术时间较长[113.00(105.00~123.00)min vs.95.00(86.00~105.75)min],术后引流量较多[(103.41±21.57)mL vs.(78.71±19.4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暂时性低钙、疼痛评分、术后出血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乳糜漏、感染。腔镜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较开放组高(89.74%vs.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末次随访,2组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BABA-ET对PTMC的治疗效果与开放手术相当,并且美容效果较好。因此,对于担心术后颈部瘢痕的PTMC患者,BABA-ET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微小乳头 内窥镜 腋乳入路
下载PDF
双侧耳下腮腺淋巴乳头状囊腺瘤1例报告
11
作者 杨武辉 《航空航天医药》 2003年第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腮腺淋巴乳头囊腺瘤 耳下包块 治疗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附睾 睾丸鞘膜多发乳头状囊腺瘤一例
12
作者 高震山 冯威福 +2 位作者 张全 王珍 张瑞龙 《实用医技杂志》 2013年第6期696-696,共1页
患者男,23岁。右侧阴囊肿大8个月入院。查体:右侧阴囊体积增大,大小约7.0cm×5.0cm×4.0cm,质硬,无明显触痛。右侧睾丸、附睾触诊不清,透光试验(+)。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侧睾丸鞘膜腔内可见厚约2.8cm不规... 患者男,23岁。右侧阴囊肿大8个月入院。查体:右侧阴囊体积增大,大小约7.0cm×5.0cm×4.0cm,质硬,无明显触痛。右侧睾丸、附睾触诊不清,透光试验(+)。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侧睾丸鞘膜腔内可见厚约2.8cm不规则液性暗区,内透声欠佳,可见数个点状回声;双侧睾丸、附睾大小形态如常,表面光滑,回声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鞘膜 乳头囊腺瘤 附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多发 阴囊肿大 睾丸 液性暗区
下载PDF
附睾和阔韧带乳头状囊腺瘤 被引量:2
13
作者 Cox R Vang R +1 位作者 Epstein J I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8-708,共1页
乳头状囊腺瘤是一种罕见的上皮性肿瘤。发生在附睾头部和阔韧带,当病变为双侧时常伴VHL病。文献记载与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类似。由于肾细胞癌出现了新的相关标记,作者用CK7、RCC、PAX8、CA9和AMACR评估7例乳头状囊腺瘤免疫组化染... 乳头状囊腺瘤是一种罕见的上皮性肿瘤。发生在附睾头部和阔韧带,当病变为双侧时常伴VHL病。文献记载与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类似。由于肾细胞癌出现了新的相关标记,作者用CK7、RCC、PAX8、CA9和AMACR评估7例乳头状囊腺瘤免疫组化染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囊腺瘤 附睾头部 阔韧带 肾细胞癌 上皮性肿瘤 AMACR VHL病 透明细胞
下载PDF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部分区域交界性)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波 赵春霞 +2 位作者 陈柿妗 吕丽丽 范钦和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936-938,共3页
目的探讨附睾乳头状囊腺瘤(部分区域交界性)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观察1例附睾乳头状囊腺瘤(部分区域交界性)的组织学,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0岁。左侧阴囊内(附睾处)无痛性肿块3个月。无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附睾乳头状... 目的探讨附睾乳头状囊腺瘤(部分区域交界性)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观察1例附睾乳头状囊腺瘤(部分区域交界性)的组织学,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0岁。左侧阴囊内(附睾处)无痛性肿块3个月。无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附睾乳头状囊腺瘤(部分区域交界性)有3种基本结构:1排列呈乳头状结构,有纤维血管轴心,被覆两种类型细胞,乳头外层是胞质透明正常核的柱状上皮细胞,乳头内层是胞质嗜酸性核异常的立方上皮细胞。2扩张的导管和微囊有类似乳头的上皮细胞被覆。3纤维性间质有炎细胞浸润。术后随访5年内复发。结论附睾乳头状囊腺瘤(部分区域交界性)罕见,单纯切除可复发,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睾 交界性 乳头囊腺瘤
下载PDF
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附睾乳头状囊腺瘤超声表现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萌璐 马步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1-321,共1页
患者男,50岁,发现左侧阴囊内包块20年,逐渐增大2年;于3年前被诊断为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以下简称VHL综合征),颈椎内血管母细胞瘤(图1)、胰腺多发囊肿(图2)、双肾透明细胞癌,并接受右肾保留肾单元肿瘤剥离术,术后病理结果为... 患者男,50岁,发现左侧阴囊内包块20年,逐渐增大2年;于3年前被诊断为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以下简称VHL综合征),颈椎内血管母细胞瘤(图1)、胰腺多发囊肿(图2)、双肾透明细胞癌,并接受右肾保留肾单元肿瘤剥离术,术后病理结果为透明细胞癌。查体:包块质韧,无压痛、放射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睾 乳头囊腺瘤 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 超声检查
下载PDF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6
作者 廖瑞倩 罗含欢 +3 位作者 王倩 达珍 多布啦 魏倩 《西藏科技》 2021年第10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对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认识。方法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这1例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大体形态、组织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观察和... 目的探讨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对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认识。方法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这1例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大体形态、组织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临床检查显示阴囊处无痛性肿块,B超示左侧附睾体可探及中等低回声结节,考虑炎性病变;大体灰红囊性,大小4cm×3cm×2.5cm,包膜完整,切面呈囊性,囊内为暗红色胶样物,边界清;镜下扩张的导管和小囊肿被覆柱状上皮,以纤维血管间质为轴心的乳头状腺样结构,囊腔内可见乳头,囊内见嗜伊红样物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染色结果示AE/AE3(+),EMA(+),Ki-67(index1%),P53(-),MC(-),Calretinin(-),CD10(-)。结论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罕见,可伴有VHL综合征,确诊主要靠病理形态学特征结合免疫组化表型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睾 乳头囊腺瘤 形态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1例报告
17
作者 柏凯 郑智勇 《实用癌症杂志》 2002年第2期147-147,共1页
关键词 附睾乳头囊腺瘤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促甲状腺素抑制法与甲状腺全切术加双侧中央清扫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晶虹 张立军 栗光明 《贵州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702-703,共2页
目的比较应用促甲状腺素抑制法和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清扫在乳头状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3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甲状腺全切术联合双侧中央清扫)和对照组(甲状腺全切术加促甲状腺素抑制法)... 目的比较应用促甲状腺素抑制法和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清扫在乳头状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3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甲状腺全切术联合双侧中央清扫)和对照组(甲状腺全切术加促甲状腺素抑制法)各1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加双侧中央清扫比促甲状腺素抑制法在治疗双侧乳头状甲状腺癌中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腺素抑制 腺全切术 中央清扫 乳头腺癌
下载PDF
精细化被膜解剖法在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术中的应用(附25例报告) 被引量:6
19
作者 金善恩 卢仙球 +1 位作者 周睿 时百玲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12期1840-1842,共3页
甲状腺恶性肿瘤中乳头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总数的60%,多见于年轻女性,生长缓慢,属低度恶性,且有多中心特点,目前临床上随着微小癌的报告逐步增加,双侧癌报道也逐年增多,近年来国内外治疗乳头状腺癌多采用甲状腺全切术,尤其对双... 甲状腺恶性肿瘤中乳头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总数的60%,多见于年轻女性,生长缓慢,属低度恶性,且有多中心特点,目前临床上随着微小癌的报告逐步增加,双侧癌报道也逐年增多,近年来国内外治疗乳头状腺癌多采用甲状腺全切术,尤其对双侧癌的治疗达成了基本共识,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法甲状腺全切术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分析并总结近2年多来本院采用双侧甲状腺癌作全切术25例,讨论甲状腺全切术中精细化被膜解剖法技术要点及术后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 腺全切术 腺癌 解剖法 被膜 细化 腺恶性肿瘤 乳头腺癌
下载PDF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和双侧中央区颈清扫术时对甲状旁腺的术中保护 被引量:9
20
作者 梅俊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316-2319,共4页
目的分析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和双侧中央区颈清扫术术中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方法选取66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中央区颈清扫术的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收集完整临床治疗资料以及术后随访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22例... 目的分析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和双侧中央区颈清扫术术中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方法选取66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中央区颈清扫术的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收集完整临床治疗资料以及术后随访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发生术后面部、唇部或手足部的针刺感、麻木感或强直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3%,只有2例永久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3.03%),其他暂时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6例(24.24%)、暂时性的声音嘶哑4例(6.06%)。手术前血钙值与手术后1 d、手术后7 d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14 d恢复至手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甲状旁腺激素(PTH)值与手术后1、7、14 d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PTH值恢复至手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旁腺的保留个数与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呈反比,甲状旁腺的保留个数越多,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0、15.53,P=0.000 52、0.003 72,P〈0.008 3)。保留1个和保留4个甲状旁腺的甲状旁腺素降低率、低钙血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14.60,P=0.001 26、0.000 13,P〈0.008 3);保留2个和保留4个甲状旁腺的甲状旁腺素降低率、低钙血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15.80,P=0.001 19、0.000 0,P〈0.008 3)。结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全切术联合中央区颈清扫术效果较好,虽然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恢复都较快,且在手术中也注意了对甲状旁腺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 腺全切除术 旁腺 中央区颈清扫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