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善孝为先? 大学生双元孝道信念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魏华 段海岑 +1 位作者 丁倩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7,共8页
本研究基于双元孝道模型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考察双元孝道信念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以115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双元孝道信念量表、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互惠... 本研究基于双元孝道模型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考察双元孝道信念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以115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双元孝道信念量表、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互惠性孝道和非适应性认知显著负相关,和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权威性孝道和非适应性认知显著正相关,和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非适应性认知和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2)非适应性认知在孝道信念与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具体而言,互惠性孝道负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权威性孝道正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非适应性认知正向影响网络成瘾。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信念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而且互惠性孝道和权威性孝道具有相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孝道信念 非适应性认知 网络成瘾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
下载PDF
双元孝道、家庭价值观与子女赡养行为--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韦宏耀 钟涨宝 《南方人口》 CSSCI 2015年第5期52-63,共12页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考察了中国人孝道观念和家庭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对子代赡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人们对相互性孝道的认可度已经高于权威性孝道,多数人对相互性孝道持肯定态度;且绝大多数受访者保持了对家庭价值...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考察了中国人孝道观念和家庭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对子代赡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人们对相互性孝道的认可度已经高于权威性孝道,多数人对相互性孝道持肯定态度;且绝大多数受访者保持了对家庭价值的重视。就对子代赡养行为的影响而言,一是相互性孝道观念显著正向影响子女给予父母的精神慰藉;而权威性孝道观念在边际水平上影响子女给予父母的经济支持。二是越认同家庭价值的受访者越可能给予父母更经常的多项代际支持。三是,相对于城市样本,农村居民更可能给予父母更经常的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但对经济支持的影响不显著。四是通过在模型中加入交互项发现,相互性孝道对农村子女给予父母的精神慰藉频度的影响要强于对城市子女的相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孝道 家庭价值观 赡养行为 城乡差异
下载PDF
基于双元孝道模型的农村家庭子女赡养行为研究
3
作者 谢荷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第21期254-257,共4页
双元孝道模型是以亲子代际关系为基准而衍生的双元特性。以"权威性孝道观念"与"相互性孝道观念"为切入点,通过使用海南省临高县三处样本村庄农村子女调查数据,考察其双元孝道观念对为父母提供赡养行为的影响和内在... 双元孝道模型是以亲子代际关系为基准而衍生的双元特性。以"权威性孝道观念"与"相互性孝道观念"为切入点,通过使用海南省临高县三处样本村庄农村子女调查数据,考察其双元孝道观念对为父母提供赡养行为的影响和内在逻辑。研究结果表明:受访者对相互性孝道观念的肯定度略微高于权威性孝道观念;实证结果结合当地实际背景,得到权威性孝道观念对赡养行为中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均产生正向显著影响,而相互性孝道观念除经济支持外对赡养行为的其他两项也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影响研究结果的其内在逻辑也反映赡养行为趋于理性化,双元孝道观念与赡养行为之间不是单纯的排他对应关系;孝道观念随着社会变迁而日渐式微的观点并未得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孝道观念 赡养行为 孝道衰落 家庭养老
下载PDF
失能老人子代照料者的抑郁症状与孝道观念和相依关系的关系
4
作者 孙金明 王凤华 +3 位作者 张国禄 孙曼华 闫泽宇 丁雪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4-679,共6页
目的:探讨失能老人子代照料者的抑郁症状与孝道观念的关系及相依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83名子代照料者,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双元孝道问卷(DFPS)、相依关系量表(MS)进行测量。使用SPSS宏程序Process检验相依关系在抑郁... 目的:探讨失能老人子代照料者的抑郁症状与孝道观念的关系及相依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83名子代照料者,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双元孝道问卷(DFPS)、相依关系量表(MS)进行测量。使用SPSS宏程序Process检验相依关系在抑郁症状与孝道观念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CES-D得分与相互性孝道得分、MS得分均负相关(r=-0.49、-0.48),与权威性孝道得分正相关(r=0.37);MS得分与相互性孝道得分正相关(r=0.76),与权威性孝道得分负相关(r=-0.84),均P<0.01。相互性孝道得分与CES-D得分负关联(β=-0.67);MS得分在相互性孝道得分与CES-D得分间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89%。结论:失能老人子代照料者的抑郁症状与孝道观念、相依关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老人 子代照料者 抑郁症状 相依关系 双元孝道 相互性孝道 权威性孝道
下载PDF
流动中的孝顺:城镇化境遇及其对两性孝道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凤姝 刘爱玉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5-78,共14页
转型社会的孝道具有双元意涵,即双元孝道模型归纳的权威性孝道和情感性孝道,中国高速的城镇化浪潮形塑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城镇化境遇指人们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同位置所分享的生活机会与经济利益,其可将不同城镇化经历的人群纳入统一的... 转型社会的孝道具有双元意涵,即双元孝道模型归纳的权威性孝道和情感性孝道,中国高速的城镇化浪潮形塑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城镇化境遇指人们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同位置所分享的生活机会与经济利益,其可将不同城镇化经历的人群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年数据,探讨城镇化境遇对男性和女性双元孝道观念的影响发现,两性对权威性孝道的接纳程度因城镇化境遇不同而有差别。随着对城镇化介入程度的加深,个体的权威性孝道受到显著削弱,具体表现为,与游离者相比,不论是主动参与城镇化进程的流动者和选择性农转非人群,还是通过政策性方式实现农转非的人群,权威性孝道都受到显著削弱,城镇人群对权威性孝道的接纳程度最低。交互分析表明,城镇化经历对女性权威性孝道的削弱作用更大,相比男性,城镇化经历对女性传统孝道的改变具有持久且彻底的特征。此外,在情感性孝道上,各城镇化境遇的人群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孝道观念 权威性孝道 情感性孝道 城镇化境遇 性别差异
下载PDF
孝道观念、代际支持与青年群体赡养行为的变迁:2006-2017 被引量:23
6
作者 袁佳黎 刘飞 张文宏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103,共11页
近年来,社会各界从孝道观念和赡养行为两个方面对“孝道衰落”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孝道与孝行”的讨论维度,从动态视角分析赡养行为作用机制的变迁,试图回答赡养行为是否受到孝道观念与代际支持持续且... 近年来,社会各界从孝道观念和赡养行为两个方面对“孝道衰落”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孝道与孝行”的讨论维度,从动态视角分析赡养行为作用机制的变迁,试图回答赡养行为是否受到孝道观念与代际支持持续且稳定影响的问题。基于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年和2017年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孝道观念中互惠性孝道强于权威性孝道,十余年间,二元分化特征变得更为明显;第二,青年赡养行为全面增强,父代支持行为同样增加,代际双方逐渐形成稳定有效的家庭互助模式;第三,尽管十年间孝道观念、代际支持变化明显,但对赡养行为的作用效应并未发生改变,孝行仍受到各因素的稳定作用。上述结果揭示了我国青年群体的孝道观念、赡养行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对于深入理解我国家庭赡养模式和预测未来养老问题的走向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孝道观念 赡养行为 代际交换 影响机制变迁
下载PDF
社会变迁适应性视角下的自我与孝道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宜音 胡琳丽 张曙光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CSSCI 2016年第1期44-64,5,共22页
社会变迁催生了人的心理的适应性发展,由此产生的应对变迁的心理特质被概念化为'个人传统性与个人现代性'的问题,而'孝道'可以作为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联结点。文章论述了孝道规范的本质,孝道与现代性的关系,评述了双元孝... 社会变迁催生了人的心理的适应性发展,由此产生的应对变迁的心理特质被概念化为'个人传统性与个人现代性'的问题,而'孝道'可以作为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联结点。文章论述了孝道规范的本质,孝道与现代性的关系,评述了双元孝道的含义,假定自我构念与双元孝道、孝道责任等孝道观具有密切的联系。笔者进而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为18~74岁的成年人,通过1029份有效问卷的结果,验证了自我与孝道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权威性孝道、相互性孝道、孝道责任在当下的中国大陆仍然普遍存在。其中,相互性孝道显著大于权威性孝道;而且独立我/相依我双高的'双元我'不仅具有更鲜明的孝道观,且在亲子关系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等测量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说明'双元我'的社会适应性水平更高。文章最后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适应性 双元孝道 自我构念 双元
下载PDF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代际传递及其影响探究
8
作者 宋旭东 叶嘉阳 胡瑜 《社会科学前沿》 2022年第1期67-73,共7页
“孝道”是中国的传统核心价值观之一,该研究用双元孝道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孝道文化的内涵,并采用代际传递的视角来解读孝道观念的文化影响机制。通过采用双元孝道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调查的422份亲子配对调查数据,探究了双元孝道模式... “孝道”是中国的传统核心价值观之一,该研究用双元孝道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孝道文化的内涵,并采用代际传递的视角来解读孝道观念的文化影响机制。通过采用双元孝道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调查的422份亲子配对调查数据,探究了双元孝道模式的结构统一性,验证了权威性和互惠性两种不同类型的孝道模式在两代人之间稳定的代际传递效应。此外,研究发现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温暖在互惠性孝道的代际传递中起显著中介作用,且父代权威性孝道对子代互惠性孝道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既是统一的,又具有不同的特点,且家庭教养方式在其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孝道模型 互惠性孝道 权威性孝道 代际传递效应 家庭教养方式
下载PDF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孝道代际传递的关系
9
作者 宋旭东 吴秋红 +2 位作者 阮峥 颜康悦 胡瑜 《心理学进展》 2019年第11期1789-1796,共8页
采取双元孝道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中学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收集到455份亲子的配对数据,旨在验证孝道的代际传递以及教养方式在代际传递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 双元孝道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代际传递效应,且不同类型的孝... 采取双元孝道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中学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收集到455份亲子的配对数据,旨在验证孝道的代际传递以及教养方式在代际传递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 双元孝道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代际传递效应,且不同类型的孝道代际传递分化效应显著;2) 在互惠型孝道的传递中,父亲“惩罚、严厉”维度,母亲“拒绝否认”维度以及“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维度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3) 在抚养方式代际差异检验中,除母亲维度中“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以及“惩罚、严厉”外,其余父母亲6个指标均有显著的差异出现,说明父母亲教养方式在当代有所变化,研究者基于教养方式的代际变迁做出对于孝道代际传递的动态性建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传递 双元孝道 孝道代际传递 父母教养方式
下载PDF
亲子关系与技术反哺行为研究——基于宁夏某社区的调查
10
作者 焦开山 马子恒 《宁夏党校学报》 2021年第6期81-92,共12页
子女与父母的代际互动是提供数字支持的重要桥梁,代际互动不仅是技术反哺的本质,也承载着我国以孝为核心的亲子关系,因此,对孝的不同理解有可能对技术反哺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双元孝道模型与社会调查数据,探索权威性关系、相互性关系与... 子女与父母的代际互动是提供数字支持的重要桥梁,代际互动不仅是技术反哺的本质,也承载着我国以孝为核心的亲子关系,因此,对孝的不同理解有可能对技术反哺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双元孝道模型与社会调查数据,探索权威性关系、相互性关系与技术反哺之间的关系发现:对子代来说,不论是强调亲情和代际对等关系的相互性关系,还是强调辈分权威和子女义务的权威性关系,都可以对技术反哺起到正向作用;父代样本呈现了相同的规律,相互性关系和权威性关系都能显著提高父代接收到的技术反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技术反哺 亲子关系 双元孝道模型
下载PDF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hildren's Support for Their Parents in the Context of an Aging Society: Concepts and Behavior
11
作者 Hu Ann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8年第4期114-136,共23页
China's aging society and the family-based model of basic aged care determine that children's support for their parents directly affects the standard of living of the majority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Existing theor... China's aging society and the family-based model of basic aged care determine that children's support for their parents directly affects the standard of living of the majority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Existing theories indicate that in this era of social transi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filial piety have shif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emphasis on the parent- child 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 and children's duty to obey their parents to a dual mode in which family love coexists with the authority of the elders. Using data from the 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of 2006, we explore the ways in which the two basic dimensions of authoritarian filial piety and reciprocal filial piety connect with various types of filial behavior. The results of our multivariate linear model show that on average, authoritarian filial piety, which emphasizes authority relationships and children's duty, increases children's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ir parents, while reciprocal filial piety, stressing family love and generational equal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children's emotional support for their parents. A comparison of the basic dimensions of filial piety shows that neith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children's physical support for their parents.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effect indicates that the link between authoritarian filial piety and financial support is more significant among younger groups. In addition, for males, a margin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 exists between authoritarian filial piety and physical support for their par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model of filial piety authoritarian filial piety reciprocal filial piety emotional support financial suppor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