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画像双兽衔璧图研究
1
作者 胡莹莹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4-79,共6页
汉画像双兽衔璧图不仅有龙虎衔璧,还有凤鸟、仙鹿和天禄等其他组合。双兽衔璧图的造型与功能受到了楚文化和道教文化的影响。其中玉璧图像象征天门的含义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玉璧原本指代太一,随着西王母信仰的影响超过太一信仰,并且太... 汉画像双兽衔璧图不仅有龙虎衔璧,还有凤鸟、仙鹿和天禄等其他组合。双兽衔璧图的造型与功能受到了楚文化和道教文化的影响。其中玉璧图像象征天门的含义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玉璧原本指代太一,随着西王母信仰的影响超过太一信仰,并且太一具象化自成一体,玉璧成为了西王母所在的昆仑仙界的天门的象征。双兽衔璧图中的玉璧与瑞兽的结合,具有阴阳交合以及引导逝者升仙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兽衔璧 汉画像 太一 升仙
下载PDF
红山文化中的“双兽首璜形器”、“玉猪龙”与彩虹 被引量:1
2
作者 禹实夏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7-12,共6页
本论文通过对红山文化的玉器,特别是玉猪龙、双兽首璜形器等深入研究,阐明各种各样的器形状的起源及象征意义,研究成果总结如下:首先,目前为止,研究红山文化和玉器的学者大多不是以古代红山人的观点对玉猪龙以及双兽首璜形器进行考察的... 本论文通过对红山文化的玉器,特别是玉猪龙、双兽首璜形器等深入研究,阐明各种各样的器形状的起源及象征意义,研究成果总结如下:首先,目前为止,研究红山文化和玉器的学者大多不是以古代红山人的观点对玉猪龙以及双兽首璜形器进行考察的。其次,在古代东方,人们认为彩虹是一种一头儿或者两头儿是兽首的巨大蛇形动物,这一点可以从"虹"字的甲骨文()得以印证。再次,玉璜是由红山人按照彩虹的形状制作而成的,是一种祭天器具,起源于玉猪龙。最后,双兽首璜形器也与玉猪龙一样,按照两侧由兽首装饰的彩虹形状制作而成的,作为一种祭天器具来使用,是玉璜的起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玉猪龙 双兽首璜形器 甲骨文
下载PDF
“一人双兽”母题艺术传播论
3
作者 常艳 李杰 《丝绸之路》 2022年第2期87-92,共6页
通过对西亚、中亚、中原地区发现的有关“一人双兽”母题艺术案例的分析,对其产生的时间、传播、内涵均提出较深入的观点。认为这一母题的艺术形式最早从小亚细亚向地中海周边传播,进而向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渗透,最终影响了中亚和中国... 通过对西亚、中亚、中原地区发现的有关“一人双兽”母题艺术案例的分析,对其产生的时间、传播、内涵均提出较深入的观点。认为这一母题的艺术形式最早从小亚细亚向地中海周边传播,进而向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渗透,最终影响了中亚和中国中原地区。得出的结论包括:其一,将女神崇拜与野兽结合起来共同表现并形成一种范式,至少在距今7000年已经形成;其二,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与龙虎座图像与该母题有关;其三,欧亚大陆通过相邻地域之间的互动最终实现远距离的联系,“一人双兽”造型样式的传播证明这种联系始于人类文明之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人双兽 传播 米诺斯古希腊文明 卢里斯坦 西王母龙虎座
下载PDF
论紫砂作品“双兽耳玉成对瓶”的陶刻意境
4
作者 徐长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9年第7期66-66,共1页
紫砂陶刻集金、石、书、画于一体,是紫砂艺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装饰艺术,也是紫砂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它不仅丰富的作品的内容,提升了其观赏价值,更提升了作品整体的人文意境,使之超越传统实用器皿的局限,承载了更多的文化价值。紫砂... 紫砂陶刻集金、石、书、画于一体,是紫砂艺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装饰艺术,也是紫砂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它不仅丰富的作品的内容,提升了其观赏价值,更提升了作品整体的人文意境,使之超越传统实用器皿的局限,承载了更多的文化价值。紫砂作品“双兽耳玉成对瓶”通过造型与陶刻装饰的双重呈现,丰富了作品的文化意境,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陶刻 双兽耳玉成对瓶 文化意境
下载PDF
这件美轮美奂、价值高昂的青花瓷器来自何方 元代缠枝牡丹双兽首盘口大罐管见
5
作者 王俨思 《中国民族》 2023年第4期48-49,共2页
在我国古代陶瓷藏品中,有一种瓷器曾在拍卖会上创下中国艺术品的价格奇迹,因其特殊的原料、稀有的存世数量被收藏者所追捧,博物馆也纷纷将它们奉为镇馆之宝,这就是美轮美奂、别具一格的元代青花瓷器。在西藏布达拉宫众多珍藏中,就有这... 在我国古代陶瓷藏品中,有一种瓷器曾在拍卖会上创下中国艺术品的价格奇迹,因其特殊的原料、稀有的存世数量被收藏者所追捧,博物馆也纷纷将它们奉为镇馆之宝,这就是美轮美奂、别具一格的元代青花瓷器。在西藏布达拉宫众多珍藏中,就有这样一件元代青花大罐——缠枝牡丹双兽首盘口大罐。这件大罐器型硕大端庄,胎体浑厚,器身满绘花纹。上有盘口,下接束颈,肩部贴塑双兽首耳,下腹部渐收,属于元青花大罐两种常见形制之一。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大罐的肩部和腹部连接处有明显凸起的接痕,这是因为元青花瓷器一般器型较大,当时的制作工艺还不能一次拉坯成型,所以采用了上下分开制作再粘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枝牡丹 双兽 青花瓷器 中国艺术品 古代陶瓷 西藏布达拉宫 器型 下腹部
原文传递
四川雅安汉墓出土“双兽搏斗”石雕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煜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33,共11页
雅安汉墓出土的"双兽搏斗"石雕及其他双兽搏斗题材的遗存是当时南北民族文化交流的反映。现有证据证明这种题材直接来源于云南滇池地区滇文化的影响,而欧亚草原乃至中亚地区流行的同类题材对其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有利于&... 雅安汉墓出土的"双兽搏斗"石雕及其他双兽搏斗题材的遗存是当时南北民族文化交流的反映。现有证据证明这种题材直接来源于云南滇池地区滇文化的影响,而欧亚草原乃至中亚地区流行的同类题材对其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有利于"西南丝绸之路"某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作为墓中的棺座,墓主希望勇猛的有翼龙虎能辟除鬼魅,承载和保护其成功地升往仙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石刻 双兽搏斗 文化交流 升仙
原文传递
汉代双兽搏斗铜刷柄研究
7
作者 苏奎 《南方民族考古》 2016年第2期255-267,共13页
在汉代铜柄毛刷当中,有一种刷柄之上透雕双兽搏斗图像者。它是从江苏一带的西汉中期诸侯王室使用的山字形铜刷柄发展而来,年代为西汉中期至新莽时期。并且,它从江苏流通到了其他地区,是少数权贵之属的专门用具。其用途应该是与梳妆打扮... 在汉代铜柄毛刷当中,有一种刷柄之上透雕双兽搏斗图像者。它是从江苏一带的西汉中期诸侯王室使用的山字形铜刷柄发展而来,年代为西汉中期至新莽时期。并且,它从江苏流通到了其他地区,是少数权贵之属的专门用具。其用途应该是与梳妆打扮密切相关。刷柄上的双兽搏斗图像源自北方草原的匈奴文化,是汉代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铜刷柄 双兽搏斗 匈奴文化
原文传递
双兽三轮盘
8
《中国美术教育》 2020年第4期64-64,共1页
商周时期,贵族在祭祀、宴饮等场合,以及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礼记·内则》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之礼中的沃即以■浇水于手,盥即洗手、洗脸,盘用来承接弃水。因此,盘与■配合使用,是贵族“沃盥... 商周时期,贵族在祭祀、宴饮等场合,以及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礼记·内则》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之礼中的沃即以■浇水于手,盥即洗手、洗脸,盘用来承接弃水。因此,盘与■配合使用,是贵族“沃盥之礼”的重要器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沃盥之礼 双兽 贵族
原文传递
“人物双狮纹金饰牌”考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大方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5年第2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狮纹 双兽 拓跋鲜卑 鲜卑人 饰牌
下载PDF
利簋记载了武王灭商的确切日期
10
作者 陈保芳 《上海集邮》 2023年第1期9-9,共1页
1976年3月,陕西临潼零口公社农民在搞水利建设时,掘出了一个铜器坑和一批青铜器,而轰动学术界的利簋就在其中。簋是古代盛放食物的器具,也是祭祀用的礼器。西周初期,簋的典型形制是上圆下方,这是古人天圆地方认知的反映。利簋就是这样... 1976年3月,陕西临潼零口公社农民在搞水利建设时,掘出了一个铜器坑和一批青铜器,而轰动学术界的利簋就在其中。簋是古代盛放食物的器具,也是祭祀用的礼器。西周初期,簋的典型形制是上圆下方,这是古人天圆地方认知的反映。利簋就是这样的造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鼓腹、侈口、双兽耳垂珥,圈足下附铸方座,大方稳固。腹部和方座底壁饰饕餮纹为主,两侧及圈足则饰夔龙纹;方座面四隅加饰蝉纹,并都以云雷纹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雷纹 夔龙纹 饕餮纹 圈足 鼓腹 零口 双兽 天圆地方
下载PDF
浅探先秦时期青铜艺术的表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邝卫国 罗荃 张雄 《美术大观》 2006年第7期90-91,共2页
  先秦在史学上是一个扑朔迷离的时代,由于年代的久远,且缺乏文字的记载,现代的人们大多通过传说与神话来想象那个时期.尽管如此,在基本属于夏文化遗址的二里头文化中,仍发现了属于夏的青铜容器--铜镢,此外还有铃、戈、簇、戚、刀、...   先秦在史学上是一个扑朔迷离的时代,由于年代的久远,且缺乏文字的记载,现代的人们大多通过传说与神话来想象那个时期.尽管如此,在基本属于夏文化遗址的二里头文化中,仍发现了属于夏的青铜容器--铜镢,此外还有铃、戈、簇、戚、刀、锥、鱼钩等青铜乐器、兵器、工具等,说明此时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这些青铜器都是小型实用器件,且无任何华丽的雕饰纹样.更能代表夏朝青铜艺术水平的莫过于在历史上屡屡引起纷争的九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艺术 青铜乐器 二里头文化 夏文化 青铜时代 双兽 夏王朝 司母戊鼎 不逢不若
下载PDF
关于燕下都故城宫殿建筑几个问题的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永士 《文物春秋》 1992年第S1期56-72,共17页
燕下都故城位于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的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它北、西和西南山峦环抱,东南面向华北大平原,正处于从上都——蓟(今北京市)到赵、齐等国的咽喉地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陪都之一。 战国时期,随着燕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增... 燕下都故城位于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的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它北、西和西南山峦环抱,东南面向华北大平原,正处于从上都——蓟(今北京市)到赵、齐等国的咽喉地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陪都之一。 战国时期,随着燕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增长,为了争雄中原,燕国的统治者就逐渐加强了对其南部城邑——武阳城的营建。到战国中期前后,武阳城已发展成为燕国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成为战国时期燕国的重要陪都之一,并直接称之为“燕下都”。 这种陪都制度,是有其渊源流长的历史进程的。并不为燕国所独有。周在灭商以前,就有丰、镐二京。《诗·大雅·文王有声》云:“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意即文王伐崇侯虎后,从岐下徙都于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意即武王虽迁都于镐,而丰仍然是全国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下都 宫殿建筑 战国时期 卷云纹 双兽 凸线 建筑遗迹 灰陶 建筑材料 战国晚期
下载PDF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的匈奴铜饰牌 被引量:1
13
作者 予平 戴戈 《文博》 1985年第5期38-42,共5页
陕北榆林一带是匈奴族长期游牧驰骋的地区之一,素以出土“西番片”——匈奴族特有的艺术装饰著称,这种考古文献上所谓的“鄂尔多斯式铜器”,解放后在陕北及关中续有发现。本文介绍的是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些动物纹钢饰牌。图1 双虎纹... 陕北榆林一带是匈奴族长期游牧驰骋的地区之一,素以出土“西番片”——匈奴族特有的艺术装饰著称,这种考古文献上所谓的“鄂尔多斯式铜器”,解放后在陕北及关中续有发现。本文介绍的是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些动物纹钢饰牌。图1 双虎纹透雕带饰四周长方形边框,上有幅射状纹。框内铸二虎,方向相反,张牙舞爪,回首对望。二虎唇吻上方有一饰物与边框相连。榆林出土。长10、宽4.3厘米。匈奴双兽铜饰牌甚多,如双牛、双羊、双驼、双鹿等,象这样双虎图案的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博物馆 饰牌 匈奴人 带饰 动物纹 双兽 透雕 匈奴族 陕北榆林 艺术装饰
下载PDF
对与晋侯有关的两件西周铜簋的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凤瀚 《古文字研究》 2012年第1期325-332,共8页
一要讨论的两件西周铜簋,先暂名为簋甲(图一)、簋乙(图二)①。两件簋形制相同,均有盖,略垂腹,双兽首半环耳带钩状珥,圈足较高而有坡状足跟,其底部呈阶状。簋的上腹部饰变形的龙纹构成的纹饰带,前后纹饰带正中均有凸起的兽首。盖顶近口... 一要讨论的两件西周铜簋,先暂名为簋甲(图一)、簋乙(图二)①。两件簋形制相同,均有盖,略垂腹,双兽首半环耳带钩状珥,圈足较高而有坡状足跟,其底部呈阶状。簋的上腹部饰变形的龙纹构成的纹饰带,前后纹饰带正中均有凸起的兽首。盖顶近口沿处与圈足上均饰有一周斜角状云纹②。主纹饰下以云雷纹铺地。簋外底饰盘龙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雷纹 圈足 双兽 垂腹 铜簋 西周 纹饰
下载PDF
战汉时期“持双蛇践蛇”肖形印源流探赜——基于图像设计的问题研究
15
作者 陈哲 彭彦铭 《西泠艺丛》 2023年第2期29-35,共7页
我国战汉时期的“持双蛇践蛇”主题印章是肖形印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类。当我们把视域拓展到两河流域,可以看到“一人双兽”图像的出现可追溯到更早时间。在史前两河流域,从欧贝德时期到乌鲁克时期,“持双蛇践蛇”主题印章已经萌芽和初步发... 我国战汉时期的“持双蛇践蛇”主题印章是肖形印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类。当我们把视域拓展到两河流域,可以看到“一人双兽”图像的出现可追溯到更早时间。在史前两河流域,从欧贝德时期到乌鲁克时期,“持双蛇践蛇”主题印章已经萌芽和初步发展;到文明时代,早王朝时期、亚述时期和阿契美尼德时期的“持双蛇践蛇”主题印章进而成熟和蜕变。由此可以分析出一条研究我国战汉时期“持双蛇践蛇”主题印章图像的重要参考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形印 一人双兽 两河流域印章
原文传递
婺源县北宋铁钟
16
作者 刘玲 《文物工作资料》 1962年第5期4-,共1页
今年12月初,我们在婺沅县文化馆内看到北宋铁钟一口。钟高1.2米,口径0.73米。口呈莲花瓣弧形,纽系双兽合成铺首弓形,纽周有云雷纹,钟腹表铭文曰:“大观元年丁亥岁十月日谨题。主持僧德悟。
关键词 云雷纹 双兽 铺首 婺源 监寺 宋微 钟云 六观 日经
下载PDF
遭遇猛兽——神秘的自然
17
《走近科学》 2007年第7期42-45,共4页
体重超过250公斤的鸭子,身长超过7米的鳄鱼,一口即置人于死地的布朗蛇,骇人的双门齿巨兽,洪荒时代的人类远古祖先,是如何应对这些奇异动物呢?
关键词 自然 人类 鸭子 鳄鱼 布朗蛇 门齿巨
原文传递
这件青铜器为何是国宝 东周“许季姜”簋小记
18
作者 董晨阳 《中国民族》 2023年第6期66-66,共1页
“许季姜”簋是东周时期的青铜器,为国家一级文物,1985年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村。该器侈口、鼓腹下垂、圈足、方座、双兽耳、通体饰瓦棱纹,通高25.4厘米、宽34.6厘米、口径30厘米,内底有金文“许季姜作尊簋其万年子... “许季姜”簋是东周时期的青铜器,为国家一级文物,1985年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村。该器侈口、鼓腹下垂、圈足、方座、双兽耳、通体饰瓦棱纹,通高25.4厘米、宽34.6厘米、口径30厘米,内底有金文“许季姜作尊簋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字样。作为东周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座簋,“许季姜”簋不论是造型还是铭文,都明确表明其来自中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一级文物 永宝 圈足 鼓腹 双兽 青铜器 东周时期 内蒙古赤峰市
原文传递
南方地区所见早期铜杖头饰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乔苏婷 《四川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56,共9页
权杖最早出现在埃及与近东一带,其渊源可上溯至近万年前。近年来,中国境内的铜杖头饰逐渐受到关注,也陆续有了一些关于权杖头与外来文化关联的讨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南方地区早期铜杖头饰主要分为立禽铜杖首,树形器和立鸟铜杖首—杖镦... 权杖最早出现在埃及与近东一带,其渊源可上溯至近万年前。近年来,中国境内的铜杖头饰逐渐受到关注,也陆续有了一些关于权杖头与外来文化关联的讨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南方地区早期铜杖头饰主要分为立禽铜杖首,树形器和立鸟铜杖首—杖镦组合三类。它们的文化来源和功能不同于汉代"鸠杖"。从宏观上看,权杖及其他杖形器的造型、装饰可能受到了经横断山区而来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兼有使用者的再创造。具体到西南地区,双立禽铜杖首的对称性和立禽形象与树形器的结合,反映出地区间以物质材料为载体的文化互动,及相关文化因素的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杖头 铜杖头饰 鸠杖 一人双兽
原文传递
齐故都瓦当
20
作者 李发林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8-70,共3页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屋檐上的构件,是保护檐椽不受风雨侵蚀的屏障。瓦当面上往往有丰富多采的花纹、文字。这些花纹、文字随着时代的迁移而变化。因此,瓦当不但是古代城市年代的指示物。
关键词 古代城市 中国古代建筑 卷云纹 乳丁纹 图案艺术 檐椽 燕下都 双兽 指示物 青铜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